三年级语文的教案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13:01:11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1-16 13:01:11     小编:笔舞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和灵活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一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二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1、大家先自己小声的读读课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2、谁想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3、师:说的好,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重重困难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难,找到金钥匙改变穷山沟的美好愿望。)。

(日积月累b组的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四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92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通过本册语文的学习,要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叙述表达的能力,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材简析: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本册课文开头5页安排了有关指导学生写好钢、毛笔字等内容的图片,这样安排,意在让教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出钢、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本册课本结构简明,类型不多,主要为“课文”和“习作”两大部分;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明确规定“只要求认识的”生字不列入考试范围,学生习作仅限于学写片断;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练习样式不多,数量适中。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本册课本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注重展示时代风貌。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插图构思精当,绘制精美,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本册课本提供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范字,安排了专门的习作课,采取了读与写“长线结合”与“短线结合”并举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在学习习惯方面,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接着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能准确认读40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3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四、主要措施。

1、重视识字教学。在认真教好本册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注意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运用,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写钢笔字、毛笔字等习惯培养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默读、查字典、听讲、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4、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在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能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注重日记教学,把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作为日记教学的重点,多练笔,多修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2课时。

第二周: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2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第三周:

4、做一片美的叶子2课时。

练习13课时。

第四周:

5、北大荒的秋天2课时。

6、西湖3课时。

第五周:

7、拉萨的天空3课时。

练习23课时。

第七周:

8、蒲公英2课时。

9、三袋麦子2课时。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五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教学后记: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六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七

1、明白倒叙的特点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倒叙的方法,能运用倒叙进行作文。

明白倒叙的特点,学习倒叙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与学生上次的学习情况作对比,总结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交流导入。

1、《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

2、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倒叙。

3、小结:学生现在对倒叙的认识情况。

二、认识倒叙

1、ppt出示倒叙的定义。

2、播放微课,生动的认识倒叙。

3、ppt出示倒叙流程。

4、结合课文《燕子专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理解倒叙及倒叙的好处。

5、总结倒叙的好处:文章开头适当地运用倒叙:

(1)、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3)、还可以使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文章叙述也生动,结构也曲折多变。

三、学习倒叙的写法

1、睹物回忆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忆

举例说明

2、对比回忆法 由对比冲突引出矛盾

举例说明

3、情境回忆法 由描绘情境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4、抒情回忆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

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一写你父母对你的爱吧!

五、作品展示。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八

1、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2、重点指导朗读指定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的写法。

3、学习课文“总—分”的写法,把自己知道的有趣的机器人情况跟同学交流。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机器人的有趣,对机器人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机器人导游,朗读指定的句子,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对机器人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到重点段落的写法以及全篇文章的脉络。

课件,查阅的资料。

谁搜集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在你们了解到的这些机器人中,有没有特别有趣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你们了解到的这些机器人真的很有意思。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个更有趣的机器人。(板书:30有趣的机器人导游)

1、检查词语:你们搜集资料做得这么好,我想你们预习的也一定很充分,看看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课件演示,逐个出示词语)

需要讲解游览求救介绍指挥

简单甚至历届劳驾冲

指导个别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1、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看默读提示:(课件出示默读提示)

(2)文中介绍了哪几个机器人导游?哪个介绍的最详细?

(师:板书:灵灵、莹莹、童童、哈力)

2、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灵灵的有趣?(生:先读句子,再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2—6句:哪几句话写了它的快乐。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出示(2—6句)看看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师:那你们知道这几句话是用什么方法把灵灵的快乐写具体的吗?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体会这种总分的写法。(齐读第一句,分4组,读后面4句)

第7句:机器人也能像人一样既有快乐又有烦恼,真是太有趣了。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三自然段吧!

请同学们结合书中插图默读第四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机器人导游,为什么喜欢它?做好批注。

师:先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它,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师板书:热情多才多艺音乐家)

师:这三个机器人导游,各有各的本领,但它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有趣)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去读读第四自然段。

谁能说说这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师: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一下这种写法。

老师读第1句,后面同学们齐读。

四、整体

师:今天认识的这4位机器人导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让我们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这些机器人导游多么有趣呀!(板书:有趣)

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文开始写了什么?结尾写了什么?中间写四个机器人导游又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全文都在围绕着“有趣”写,这种写法叫“总—分—总”的写法。(板书:“总—分—总”)

作者用这种写法把这几个机器人导游写得多清楚呀,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用这种写法。

今天认识的四个机器人导游,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着你的感受再去读读课文,体会机器人导游的有趣和课文“总—分—总”的写法。

师:了解了这么多有趣的机器人,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是谁研制出来的吗?

1、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是一个电动机器人,是美国一位名叫温兹利的工程师,在1927年研制出的。它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还不会走动。

2、老师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机器人想介绍给大家。(出示图片)这是目前研制出的最小的机器人。它只有一个纽扣那么大,重量还不到5克,已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总—分”的方法来介绍一下你觉得有趣的机器人吗?

这节课,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资料的交流,使我们感受到了机器人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有趣的机器人会是你研制出来的呢!

课下请同学们学习课文中“总—分”的写法,把你觉得有趣的机器人写成一段话。板书:有趣的,也可以写一件玩具或一种小动物,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30有趣的机器人导游

灵灵快乐

莹莹热情

童童多才多艺

别有一番情趣哈力音乐家有趣

总——分——总

有趣的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分”的写法写自己觉得有趣的物品。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有观察了解大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1.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子。引导学生与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读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应该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1.出示要写的字:

夏 暗 躲 藏 喳 案 就 猜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

你选择第几好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1.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1.老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

1.课文里提了多少“为什么”?

你能回答课文中的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1.出示要写的字。

2.自由练写,小组评议。

3.老师小结,指导重点。

板书设计:

为什么

为什么 不知道

弄明白 想知道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4个字。把词语读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翠鸟。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黄鹂、画眉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鸟。

(课件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新授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翠鸟的外形、活动及对翠鸟的喜爱)。

(二)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组内自学并交流。

2、集体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式读、齐读。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的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4)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同学之间做简单地评价。

(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1、默读课文。

2、提出不懂得问题。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一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能按时间顺序说说下雪的过程。

重点: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阅读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

难点: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词语卡片课件录音机课文磁带

2课时

教学要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下雪的经过;学习第1--3自然段及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板书:雪。你看到“雪”字会想到什么?

2.在“雪”前板书“瑞”,(完整课题)“瑞”读音(),意思()。(:吉祥,好。)字形比较:瑞()端()

3.说说题目的意思。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学了课文我们会更明白。

4.认真抄写“瑞雪”2遍。齐读课题。

二.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的一场雪?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

2.交流:读读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语句和段落。同时,利用语言环境教学部分生字。

字音:凛冽()霎()时间笼罩()分()外巍巍()三层()被枕()掷()追逐()(在括号里注上读音)

字形:凛冽、霎、巍、罩、掷、眉(各写一个)

字意:霎时间、分外、巍巍群山、眉开眼笑

3.认读生字词语。

三.自读课文

1.字词学得不错,课文能读正确吗?请大家自己大声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评哪个同学读得好。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3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指名读,并框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昨天中午傍晚夜里今天清早

3.齐读这些词语。

4.细学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请标上句序。

用“--”划出描写雪前情景的句子,用“~~~”划出描写下雪时情景的句子。读读划出的句子。

(2)第1段除了写下雪的经过,还写出了这场雪的一个特点--雪下得很大。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一段,用“o”圈出写雪大的词。

(3)品味佳句: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a.点击课件:下雪时的景象,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霎时间、全都笼罩”。

理解:山川、田野、村庄一片白蒙蒙的景象。

b.朗读训练,读出雪“大”的语气。

c.试背这一段。

5.指名读读1--3段课文。

(1)哪几句是具体描写雪后美景的?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6.默读第3段。把第2句话改成“被字句”说说。(雪后的大地被一轮红日照得分外耀眼。)

你知道“好一幅”“好一派”的意思吗?用赞叹的语气读第4句话。

7.书面练习填空:

茫茫田野()好一派()的北国风光

巍巍群山()好一幅()的喜人图画

8.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练习

1.填空:

( )的寒风刮起来了,( )地刮了一个下午。()的雪花从天空中()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在()的大雪之中。

2.抄写生字词语。

3.辨字组词

瑞()冽()馒()分fen( )

端()列()慢()分fen( )

教学要点

学习第4、5自然段,知道课文之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总结全文学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听写第3节的第3、4句话(作业 本第6题)

二.学习第4、5段

1.默读课文第4、5段。思考:为什么老农笑了?

2.点击课件,欣赏雪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板书:供水“雪”杀菌保暖

3.哪个词写出了老农喜悦的心情?理解“眉开眼笑”。

4.朗读训练。

5.出示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6.齐读第5段。面对大雪,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用“o”圈出动作的词。

7.朗读训练。

三.总结全文

1.课文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画面。这场雪不仅景美,而且对庄稼和人也有很多益处,所以我们叫它“瑞雪”。

2.引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一( )红日一( )雪白一( )喜人图画一( )风光

2.完成作业 本第5题和第7题.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三

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

1课时。

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四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3课时

进行口语交际。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回家讲给妈妈听。

完成习作。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第三课时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课件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五

通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六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七

1、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叮嘱、开凿、欣欣向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新词。

能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你知道图上的人物是谁吗?(大禹

2、简介大禹。

3、今天咱们就去学习关于大禹的故事。揭示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2)指名逐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理解“叮嘱、开凿、欣欣向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

(4)重点指导书写:野、塞。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布置:

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八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4.总结学习古文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文意思。

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课件、资料。

想一想,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习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习。

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反馈读,并提示知的不同读音,多音字:好的读音,乐的读音。

2、带着同学们的提示,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自读)。

3、指名朗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学习古诗时认识了诗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试着解答,不知道老师补充资料)。

《论语》对。

过渡:那到底他们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自学提示: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自学)。

汇报:(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为:就是知:聪明。

师: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对于做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好:喜爱乐:以……为乐趣。

师:这句话是对谁而言的,学习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要添加一些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读懂。请你们用添加符号添上:对学习的人来说或对做学问的人来说。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释义:凡是(对事情)不怀疑(的人)一定不会有感悟,只有怀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怀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怀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疑:怀疑悟:了解、领会。

师过渡:刚才通过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们再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汇报配乐读。

联系你的学习情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逐句谈)。

1、学习知识要诚实、踏实。(学习态度)。

2、学习的深度缘于你自己。

3、学习中要不断发问,解问。

教师适时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想想我们学习这篇古文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读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师板书提升。

课件出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着解释理解)。

学生谈体会。

背诵古文。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十九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的默写课文。

3、在理解课文中三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背诵并默写课文。

从中学习古人的那种学习精神。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论学习这篇古文。

1、自由读这篇古文。

2、试着背诵。小组互相检查。

3、指名背诵。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5、结合你现在的学习,你能从课文中学到什么?(自由发言,谈感受,同时也是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6、这篇古文指引了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那么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住吧!试着默写。

7、小组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再默写。

大家能够把你学习的感受说出来,老师希望你能用这三句话指引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面对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这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还要实在。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篇二十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轻、没、重、心”四个字,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2能正确认读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音节。

3读儿歌能大致了解儿歌内容;朗读时能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复习笔画“卧钩”,了解“心、鱼”的笔顺,并能在田字格中认真描摹着两个汉字。

1引入:(出示螃蟹吹泡泡图)

师:图上有什么?谁能有一句话把图上的内容说清楚?注意发言时声音响亮让大家都听清。

说明:

结合启发谈话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说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能说到螃蟹的动作、数量等,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表扬。

2出示课题:35吹泡泡(chuipaopao)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题读准!

及时评讲:拼读时是否做到声音响亮,发音准确。

提醒学生注意“chui”是翘舌音。

(自由练拼指名拼读齐读课题)

说明:

本篇课文位于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末,拼音的初步学习也接近尾声。小朋友们跃跃欲试,都想来尝试拼拼各种音节。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们自己拼拼音节来读准字音,学习独立认读生字,并在拼读课题音节的过程中巩固所学韵母(ui、ao)、;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转入“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做必要的过渡衔接。

3了解“螃”字的结构拼读它的音节。

(1)出示螃蟹图及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师:原来儿歌的内容和螃蟹吹泡泡有关啊,一定很有趣!

读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2)分析“螃”的结构,练习拼读“螃”的音节。

师:大家要仔细听,认真记,看看谁最先听清“螃”的读音、记住“螃”的字形。

说明:

听的训练目标指向要明确,要让学生听清、记住哪些内容,一定让全体学生心知肚明,这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训练的有效性才会提高。

师述:“螃”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虫,右边是旁边的旁,合起来是也念螃。但是是螃蟹的螃,同学们可要记清它的字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说明:

同音字的概念可适时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区分同音字的字形。

师述:“螃”的音节是“pang”,音节中有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后鼻韵母a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自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说明:

借助螃蟹的螃,学习后鼻韵母ang,要求同学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并且积极投入每一次练习活动中。

1听课文录音。

师:先来听听录音,你们要边听边记:小螃蟹是怎么吹泡泡的?怎样吹,泡泡才能满天飘?(再听一遍,努力记住!)

反馈:同桌之间把记住的内容告诉对方。

说明:

此时不出示儿歌内容,只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的听记习惯,并试着把听到内容与同桌分享交流。

2朗读儿歌,学习生字和韵母。

(1)师生互动读、同桌配合读

师:原来,小螃蟹只有——生:不轻(qing)不重(zhong)小心(xin)吹,

师:才能——生:吹得泡泡满天飘。

(同桌互读)

(2)学习后鼻韵母ingong

师:“轻”和“重”是一对反义词,在儿歌中指的是小螃蟹吹泡泡用的力气有大有小。

(师指到音节zhong)大家看,这是“重”的音节,里面又有我们今天要新认识的后鼻韵母o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中带有后鼻韵母ong的发音呢?(给学生想的时间)

(闹钟、中国、巨龙,从前等)

师: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两遍)瞧!“小心”的“心”是前鼻韵母!同学们可要分清ing和in的读音。(做快速反应游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七》,来自网!

抽读韵母ing和in)

师:小朋友一定发现后鼻韵母末尾的发音和上海话“鱼”的发音类似,小朋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区分前、后鼻韵母的发音。

说明:

后鼻韵母ing和in的发音比较容易混淆,结合起来教授,并推荐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法,帮助学生区分。

(3)整体认读音节ying(出示ying及四声)我们一起开滑板车读一读!

说明:

用开“滑板车”的方法,借助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四声声调,寓教于乐。

3再读儿歌,思考问题。

师:小螃蟹真聪明,不轻不重小心吹,吹得泡泡满天飘。可是小螃蟹是一开始就知道这样吹吗?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轻轻吹,泡泡小,

猛(meng)一吹,没(mei)泡泡,

师:小螃蟹一开始是怎么吹泡泡的呢?谁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猛”和“没”是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左右结构)“没”字前一课我们已经会写了,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遍!

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记住“猛”字。

师:“猛”的音节中带有后鼻韵母eng,我们请出eng的好朋友前鼻韵母en,再用上刚才老师推荐给你们记后鼻韵母的方法来念准音eng。

说明:

“猛、没”两个生字在字形(左右结构)上稍作强调,再次适时渗透部首的概念及记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一定的方法自主记字做准备。后鼻韵母eng的教授让学生借助en以及前面老师推荐的办法来读准音,学以致用。

4齐读儿歌。

师: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小螃蟹,亲自尝试把事情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1读angengingong以及ying的四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用一定的句式说话。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哪里)有(什么)。

说明:

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做一回小小导游员来巩固认读新授的拼音,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句式说话,如学生在介绍时能用上合适的量词,做到条理清晰等,老师要大力表扬,鼓励学生多说,帮助学生说得规范。

四写字指导

1新授笔画“卧钩”。

(出示“卧钩”)

师:大家看,“卧钩”多像一个人半躺在床上。

(师范写生模仿写师生齐书空)

2描摹“心”。

(出示“心”字的笔顺框)

师:看看第几笔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画“卧钩”。

师:写“心”字时要注意观察三个点,找准了位置,“心”字就写得好看了。

3描摹“鱼”。

(出示鱼图)师:鱼的字形和实物鱼特别象,这样的字叫象形字。

(出示“鱼”字的笔顺框)同学们根据笔顺框学会“鱼”的笔顺,在同桌的手心里写一写。

4生写,同桌互评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关键笔画的位置要摆准。

说明:

通过形象的比喻教授“卧钩”、“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写字时,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关键笔画,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45859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