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成功的教案还应该包含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质量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一
《荷花》是一篇美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文中插图上有许多碧绿的大圆盘似的荷叶和各种姿态的白荷花。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了更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发展创造性思维,想像“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感受作者与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取“化静为动”的手法,通过贴图、移图、比图、增图、赏图五个环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充分感知、自悟自得,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增加了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首先,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运用“贴图”揭示出语言所具有的形象性,有些难以确切体会的词句就“不攻自破”。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文中的“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动姿,为使其形象能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便在浅绿色的底板上贴上一片片重叠并相碰的荷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挨挨挤挤”这一用语。
我还让学生走上讲台贴图,同时进行说话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变客为主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合作教学的活泼环境。如课文中描写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们各自拿着不同姿势的“荷花”,迈着理解课文特有的轻松的步子,把荷花分别插入茂盛的荷叶图中;并按要求,分别边贴边用课文的词句说:“一朵;有的;有的还是。白荷花在之间。”这种让学生贴贴图,说说文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有一定难度的词句,有时借助图画,稍加点拨,学生即可明白了。如“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的“冒”它的妙处是学生不易体会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体会,我便将学生刚才贴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层面上的白荷花,由下而上移动,通过这一动作,学生对“冒”字便心领神会了。
文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出示了另一句:“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然后请学生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接着,我拿出一朵“怒放的荷花图片与一朵”“欲放”的荷花图片,让学生比较,学生也说不准哪朵更美。这时,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达成共识,:“怒放”的荷花是美的,美在开得大,颜色鲜;而“欲放”的荷花也有自己特有的美,它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由此领悟到:“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课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作者的联想。作者被这一池荷花的美景感染了,他的情感思想也随之活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作者仿佛成为一朵荷花在池中的所见情景及由然而生的心境,我便在原图上增添了有一个小孩脸蛋的大荷花加入图中,引发他们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以及变成了荷花之后的心情。同学们纷纷插上想象的翅膀,讨论开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边欣赏图画,同时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语句进行动作表演。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对课文内容的再体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美感体验得到升华。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二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1、师:荷花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小鱼、小虾、小雨还有风儿和荷花)。
2、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4、教师指图,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三、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
2、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习。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荷花开》这个活动是在中班六月主题中开展。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能够尽情地感受着夏天的一些特别的感受。幼儿通过视频片段,欣赏荷塘,了解荷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感受荷花的美,我创设了荷花池的情景,希望激发孩子对荷花的喜爱。但在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优美的环境,造成孩子在后来动作表现时出现单一性。事后我在想:老师创设了这么优美的环境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上荷花的活动而布置荷花池,环境仅仅是一个摆设吗?再三考虑后,我觉得环境不仅是摆设,应充分为活动所服务。如果在活动中,我能充分利用环境,让孩子去观察荷花、亲近荷花(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如朝左点头的荷花、想像两朵在一起的荷花在干什么等),而不只是走马观花看看就结束,那么孩子会有更多的感受、更多的发现。这样孩子在表现荷花的姿态时才可能是多样的,也会更富有感情,把自己也当成是一朵真正的荷花。花开放的过程,并在欣赏之余,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去表演荷花开放的动作,荷塘里热闹的景象。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了刚才的音乐,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
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
……。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也喜欢!(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嫩黄色”这种颜色,说不清楚,反正我喜欢!
师: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其他学生都笑了!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师:你能学学吗?
生做翘嘴巴的样子,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还能想象荷花的姿态!(又一阵笑声)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在床上玩耍!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你!还有你觉得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也想象到荷花的一种姿态!(笑声)好多荷花挨挨挤挤的靠在一起跳舞!
师:你的想象很美!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
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我想用“蹦”!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生: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生:我看到了王老师在荷花池边给我们上课!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生:我已经会背了!
师:再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争着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想背呀?那就满足你们,一起背吧!
生一起背诵第四自然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生:我想说,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我打算这样赞美荷花:荷花你真迷人呀!
生:我想对大自然说,你太了不起了,你再多给我们创造美丽的荷花吧!
生:我做了一首诗来赞美荷花!
师:来,念给我们听听!
生:荷花!西瓜熟时荷满池,荷花荷叶龙凤配……(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你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诗人,现在多学习,多积累,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
(还有很多学生想说)。
生:(激动)好!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师:这节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合作!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学习用粉红色和绿色给荷花和荷叶涂色。
尝试在给荷花与荷叶的涂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平涂方向。
体会对比颜色搭配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荷花娃娃》,感知荷花与荷叶的颜色。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已经勾好荷花与荷叶边线的画纸,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平涂方向。
1、个别幼儿示范涂色教师:你知道荷花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怎样给它穿衣服呢?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请另一个幼儿示范给荷叶涂色。
2、讨论涂色的方向教师:他们是怎样给荷花和荷叶穿衣服的?他们是顺着什么方向涂色的呢?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方向涂色呢?让幼儿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幼儿尝试平涂。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给荷花与荷叶穿衣服。如果你用横向平涂的方法给荷花穿衣服,那么就可以用纵向平涂的方法给荷叶穿衣服。如果你想反过来穿也可以。
2、在涂色穿衣服时候,尽量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注意不要涂到边的外面。
四、幼儿评价展示幼儿作品,带领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荷花娃娃》。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五
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苏教版国标版十二册中,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
思考之中,我感觉到这是因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我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我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加学校朗诵比赛。看来,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我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我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
今天,也应该让学生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
继续思考着这一课,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己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六
《荷花》这一课的学习,出乎我意料的莫怪与孩子那敏锐的观察力了。
课上,当我讲到课文第二节,带领孩子观赏那美丽的一池荷花时,当我问:你看到了什么?
前面几个孩子结合着书上的内容说的很好——有什么样的花骨朵,有盛开的花朵等等,可这时站起来一位同学却说道:“老师,我认为这幅图不对。”我一愣,于是我就说:“你说说你的理由吧。”他大声说道:“不该有莲蓬。”咦,说真话,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课前只注意研究课文,谁注意看插图呀!那更别提考虑这一点呀!但这也有时我们课上多好的教学契机呀!于是,我笑着说:“哪我就想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这时候不该有莲蓬那?”孩子这是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花才开,就败了吗?”
“书上说一进门就闻到清香,就跑去荷花池了,要是早开了,就不会这样了。”
“天天看到开的荷花,就不会这么吸引他了。”
“我认为荷花时才开的。”
……。
“也不对,老师,可能作者很久没去了,这次去的时候荷花早就开了,不就有莲蓬了吗。”
正说的热烈时,又有一个孩子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班里的孩子又是一愣,接着叽叽喳喳说了起来。
是呀,有这个可能呀。说真话,此时因为我课前的准备不足,我没法告诉孩子是什么情况,这时我又对孩子说:“这也是有可能的,那么莲蓬是不是该有,这就需要我们弄清楚作者到来的时间。看到没有,文中到处是问题,就看我们有没有疑,只有善于怀疑,才能找到真正答案。这节课老师就要布置一个作业——查查作者到底什么时候来的,那才能知道图上画莲蓬,该还是不该。”
我想以后我会在这些方面更加关注了,不然真会让孩子把我给问住,难住。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七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八
学习了《荷花》一课,多少有些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无论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的还是微风中的各种姿态都是那么的美。读着读着眼前就会让人的头脑里出现一幅活的画。一打开课文,那碧绿的荷叶圣洁的荷花,就深深吸引了孩子,再来读文章,想象着画面,清新美妙的感觉就不知不觉的融入朗朗书声里了。就让孩子们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
然后又进行了朗诵比赛,平时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几个同学向大家发起了挑战,孩子们都读的那么动情。看着他们陶醉的样子,我知道美丽的荷花已经印在孩子们的头脑里了。这么美的文章不仅要美美的读更要美美的品味。我抓住了两个切入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给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们沉醉其中,我们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杰作。
生1:我就是那朵才开了两三片花瓣的荷花。
生2:我就是那朵全部绽开了笑脸的那一朵。
生3:我就是那半开半闭羞涩的那一朵。
生4:我就是那朵刚打开花苞的那一的那一朵。
就在这样的意境里,孩子们的想象放飞了,我继续引导,就像一个仰望空中放飞风筝的幸福的孩子。
我看到调皮的小鱼游到我的荷叶下面乘凉了,它们找到了遮阳的大伞!
一丝丝春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我听到了池边的游人赞美我们的优美的身姿,我沉浸在幸福里,我感觉我就是那最美的荷花。
太阳用金色的阳光给荷叶上的水珠穿上了金光闪闪的衣服,风婆婆吹过这些荷叶,水珠宝宝在荷叶上流动着,一不小心跳进了水池,我的花瓣上的小水珠一点一点的像坐滑梯一样的跳入了水中。
灿烂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是多么温暖多么的幸福啊!
我听见我身边的全开放的荷花姐姐对那支花骨朵说:要快快长大呀!
我看见一群群小蝌蚪正急着找妈妈呢!
孩子们内心的世界是多么的多彩呀!那看似幼稚的语言又多么的纯美呀!我被他们感染着,快乐着!开心!语文老师!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九
1、写的字较多,重点是摆好字的结构及佛的笔顺和读音。
2、丰富荷花表象。
3、抓住重点字词,展开想象。
4、 结合小练笔,写写自己心中的花。
1、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本课生字,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挨读一声,注意和挨(读二声)在意义上的区别;莲蓬的蓬读轻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是 ,佛的`第四笔是 。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教学导入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如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有图片资料或其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初读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2~4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习。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4、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把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说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从中也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荷花的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幅美妙绝伦、动感十足的画面。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
5、朗读指导: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多。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文中泡泡:
第1题,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堂朗读进行,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甜美心境。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读起来充满感情。对于喜欢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但背前教师要提出要求,比如,可以是几个小自然段,可以是一大自然段,不能仅背诵由一两句话组成的小自然段。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背诵全文。同时做好背诵的交流和检查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前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一部分背诵。
第2题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重点是通过讨论领悟: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3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之上练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问题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充分展开想象。可以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着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想象开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与课文描写不同的内容。从看到、听到、想象到的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把同学们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看谁的想象更丰富。
小练笔是写自己喜欢的花。目的是引导进行经常性的写片断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和感叹。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最喜欢哪种花,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自己怎样把花描写下来。想好后可以在课堂上用半课时来完成。文中泡泡冒用得真好目的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先让学生通过,了解冒的字面意思: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内容景象,体会用词的好处。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比如,挨挨挤挤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文末泡泡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理解句子内涵的练习,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再交流。
7、课后扩展:
课文学习后,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这也能为写自己喜欢的花的习作,打开思路。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十
《荷花》是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文写了我在公园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如痴如醉,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景。
我充分利用了101ppt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感悟到荷花之美,体悟写法之妙。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去实施。
一借助101ppt,加强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本课时,借助101ppt的批注、视频播放、图片上传、手机跟拍等功能,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荷花的姿势之美,同时习得作者的写作方法。借助音频播放功能,创设良好的情景,鼓励学生美美地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借助聚光灯、画笔、图片上传等功能,鼓励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同时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扎实推进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利用101ppt的各项功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整体感知课文后,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交流感悟。在表现荷花不同姿态时,我圈画出重点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荷花的不同姿态,既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又积累了文中优美词句。通过音频和视频播放荷花的美景,使学生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抓住“冒”字教学,通过换词法让学生理解“冒”的意思。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作者的想象时,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并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做到了读写结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与灵气。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语文课该怎样上,一向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明白。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课前备课时我对教学资料和学生实际进行了综合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了文本的目标,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有针对性,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述和分析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主题的挖掘。为了在45分钟完成这一目标,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透过分析小说三要素来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2、思考学生实际。
《荷花淀》这一课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学习本文时学生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多学期了,经过着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少必须的自学和阅读潜质,思考到这些,我提前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以及阅读课文的浪费教学时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课文。
3、精心设计导入。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以战争来导入,上网搜寻了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放在导入中,构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明白,同时搜取了许多荷花淀的优美图片,帮忙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听取前辈指导。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精心查阅资料,多次修改,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推荐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
1,预设问题。
为了把学生导入到预设情境中,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站在水生嫂的角度为文本拟订标题;透过阅读体验环境描述的优美;美丽的家乡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样做的。透过这三个问题就将情节、环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齐,把学生导入到了我们的预设情境中。
2,思考时刻。
有了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刻,但往往是老师怕课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留的时刻不充分,甚至不够,说是四分钟,过上两三分钟就开始提问,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刻思考问题,更不能有条理的将问题回答好,老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用心性,学生以后可能就不敢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在这一点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思考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刻,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好,因此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很好。
3,小说教学。
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因此学习小说时要牢牢抓住这三点。但情节并不是小说的重点,不必花太多的时刻。小说是用来写人的,写人的命运和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因此人物性格的分析才是小说的重点。《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节里渗透出诗意。在那里我设置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语言,透过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它还写了五个妇女在水生家里相约探夫,五个妇女五句话,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实、或急躁、或爽快,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给小说注入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学生对语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现出极大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
1、课堂气氛。
本节课由于有许多老师听课,学生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把学生的用心性调动起来,课堂整体显得有些沉闷。
2、教师语言。
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必须要做到言简意赅。
开始在设计人物分析这一环节时,我设计的是先讲水生嫂,再讲五个女生的对话,但在课堂上学生却先说出了五个女生的对话,我就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了五个女生的性格后,问:“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又把问题引向了水生嫂。课下我思考这一环节,发现这样做比我设计的要好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述,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师:小黑板音乐图片。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及其他同学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师相机出示小黑板)。
a.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反馈)。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师:你能学学吗?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通过朗读来表现)。
师: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师画外音: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埃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资的荷花亭亭玉立,他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师: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背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在我执教的《荷花》一课时,主要采取情境设置,引出课题,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展开教学。
我先问质发,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引出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从而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随着学生汇报的进程,学生在这期间也增长了很多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图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辞作以简要的讲解,教师加上过度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一课,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展开这一课的教学。
但在这节课中原本设想时间安排的很稳妥,但不料前面在学生汇报时叫地学生多了(5、6名),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影响到后面的进展,使得学生的朗读草草而过。再有,教师应该悉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许是由于紧张,但这一点必须改掉),对于课文的朗读应作为重点部分,但本节课的朗读我没有指导到位,是由于忙着去感悟课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不过,这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亮点之处。例如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出示的几幅荷花图片很具有代表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教师准确精辟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学生的内心,抓住了关键性的词语。如果在谈论一朵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用法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能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觉。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及时、恰当、准确的评价。讲课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过于稳,跟小学生上课,就应该活,充满激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习就容易的多了
荷花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笔下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韵,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荷叶及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过“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在学生解说的同时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图形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采用了配乐朗读与舞蹈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觉得自己美吗?”我热情满怀的说。“美!”学生异口同声。我抓住时机,“好!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让我们一起来释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乐响起,我们大声诵读,翩翩起舞又姿态不一,一时间教室似乎就是一个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再现得淋漓尽致。
课外延伸部分,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鲜花图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头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节教学我最满意的是学生学会了写景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
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细心观察+丰富想象+细致描写=精美的文章。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把这种从文本学习到挖掘文本外资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学以致用。不知之处是,在展现荷花美时,荷花图应该让学生上台画出学生自己文中笔下的荷花,这样就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42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