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来历简历(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6:32:18
元旦来历简历(精选15篇)
时间:2023-11-16 06:32:18     小编:QJ墨客

"总结是对过去所学所做的一种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不足并改进。"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新的视角和方法?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总结写作提供帮助。

元旦来历简历篇一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的来历。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教育论文《元旦的来历》。

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後,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元旦来历简历篇二

古代中国的元旦,并非如今的公历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期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把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为“元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1、《元日》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3、元日〔唐代〕司空图。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译文: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

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将到来。

4、元日〔宋代〕成彦雄。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译文:

夜晚归来与大家举杯同祝又已增岁添寿,不经意却看到镜中的自己已两鬓斑白。

正对着镜中自己偷偷笑了起来,看来这屠苏美酒怕是无法率先品尝了。

元旦来历简历篇三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期间,饭菜品种丰富,琳琅满目的食物、水果、糕点等让不少人禁不起诱惑,饮食常失去节制,使胃肠负担加重,从而出现腹胀、食滞、消化不良等现象。

缓解积食最简单的方法是喝茶,喝茶能帮助分解脂肪,另外注意荤素搭配。

元旦前后,家里家外事务繁多,加之过食油腻、生活规律常被打乱等,使有些人的身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从而导致“上火”,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脸上起痘等。

如果上火的话,可以炖点冰糖雪梨降降火,或者泡点菊花茶。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

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出去玩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如果容易晕车的话要记得带上晕车药,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行程,留出缓冲的时间来调整状态,这样才能玩好,身体的状态也会好,千万不能疲劳过度。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累了就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体力。

早卧:一般晚上9时为宜;晚起:等日出起床为宜,不要过早起床锻炼身体,睡眠时间可比其他季节稍长。

冬季适当早睡晚起可养藏体内精气。体质较弱人群、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练或可诱发哮喘、感冒、风寒,引发基础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

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

元旦来历简历篇四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来历简历篇五

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来历简历篇六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来历简历篇七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元旦来历简历篇八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来历简历篇九

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元旦来历简历篇十

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解决吧。”自己怎么解决呢?我突然想到现在网络科技很发达,于是我决定“百度一下”!

我在“百度知道”的对话栏里写上了“元旦的来历”几个字,哇!不到一秒钟就出来了成百上千个词条,我看了几条,明白了元旦的来历原来是这样的:“元”有开始之意,“旦”是天明的意思,“元旦”就是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各朝各代的元旦时间不相同,直到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薪中国成立之后,决定使用公元年法,确定公立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我又从网络中学到了新知识,电脑真是我学习的好助手啊!以后我要更好地利用它掌握更多的知识!

元旦来历简历篇十一

后天就是元旦节了,你们知道元旦节的到来吗?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元旦来历简历篇十二

元旦节即将到来,那么元旦节的由来是什么呢?本期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关于元旦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尧舜时期,还要从尧舜时期的禅让制说起,尧帝在位时,勤政于民,治理天下有方,深得百姓爱戴,但其子无能,所以将帝位让给德才兼备的舜,后来舜把帝位传给治水有功的禹,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来历简历篇十三

就要过年了,妈妈带着我到供销商厦超市去购买年货。

超市门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超市里人挨人,人挤人,大家都在挑选、购买年货。同元旦和往年春节相比,超市的货品架上增添了不少新年货。就说蔬菜货架吧,韭黄黄生生的,小乳瓜嫩绿嫩绿的,盒装的金针菇顶着小凉帽发出淡黄的光泽,山药的切口白生生的,一看就很新鲜。一个挑选盒装小西红柿的奶奶说:“这西红柿红得像晒红了的娃娃脸,哪一盒都不错,真想多买几盒,可惜吃不了”。妈妈挑选了山药、小乳瓜、韭黄,还买了一把嫩生生的蒜苗。

妈妈还在日用品区和副食区挑选了许多商品我跟在妈妈的后面,把所有的东西装了满满的两购物篮。妈妈对我说:“糖果和吃的小食品由你来挑选吧,我做你的跟班。”

这下我可发愁了,该买什么呢?我硬着头皮走在妈妈的前面。我左瞅右瞅,拿不定主意,忽然,一个念头跳出来,糖果,对,先选糖果。各种糖果琳琅满目,照花了我的眼睛,我又不知所措了。幸好,妈妈提醒了我,“看看价格牌,你爱吃巧克力,巧克力价高。”在妈妈的及时指点下,我挑选了巧克力、酥糖、果冻、松子、开心果、果酱,还选了2袋我最爱吃的香草味黑白配。

过年真好,我可以自主挑选我爱吃的零食。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xx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新年来了,大街上、超市里、菜市场里人山人海。有的买菜回家烧饭,有的买礼物访亲拜友……都在庆祝新一年的来到。

元旦早晨,我随着鞭炮声睁开了眼睛。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有过悲伤,也有过感激。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我眼前。

元旦来历简历篇十四

在这里,我祝大家:元旦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中,[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

祭灶节的节日来历。

新年来历的手抄报。

优秀议论文:对联的来历。

元旦来历简历篇十五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在北方,大部份的北方人会在元旦这一天包饺子,冬天比较冷,蒸几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再酱点醋,那味道,真的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小时候就听到歌里唱: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汤圆在南方是很受欢迎的,像元旦、元宵节这种传统佳节都会煮上一份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3、元旦传统食物:年糕。

年糕有很好的寓意,吃了年糕有年年高的好意头,起源于江浙一带,不过现在南方也很流行吃年糕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3267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