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结怎样写一封有力的投诉信?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范文,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和工作的总结之道。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一
1、掌握文章结构特点2、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教师通过课前播放童声歌曲《小雨点》创设情境,进而营造氛围,然后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知内容要点,在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合作中领悟文章主旨,最后请学生积累有关怀旧思乡的诗句或名言,拓展文学视野。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用具:ppt音乐音频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童声歌曲《小雨点》,一曲“小雨点”把我们带到了“下雨”的世界。小雨点是多情的,它总是敲打着我们的窗户,奏出婉转的旋律,小雨点像一泓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走进琦君的《下雨天,真好》,和作者一起感受下雨天的那份美好与温馨。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结构。
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
3、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4、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三、检测预习。
我会读。
湿漉漉()魂牵梦萦()熹微()黏溻溻()紫檀木()静谧()摇曳()。
四、众人拾柴火焰高(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一)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感悟作者说的“好像雨天总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萦的好地方。悠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提问:作者用雨珠的链子串起了哪些“好时光”?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结合预习完成自主评估作业,然后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
(二)与同学对话(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2、从文中所记述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性情慈善?
(三)梳理文章结构。
下雨天,真好。
形
下雨。
人乡情事。
神
(四)与生活对话。
请说说你自己关于雨天的趣事。
(五)情感激发:教师激情朗诵雨天感悟。
我喜欢下雨天!下雨的.夜晚,独自撑一把伞,走在无人的旷野,任凭雨水冲刷自己,把自己多天来染上的习俗之气完全冲散,两旁的大树似乎成了我的伙伴,在雨中尽情的享受着这天赐的甘露,听着雨珠落在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四周寂静,喧嚣的尘世中,只有这声音是属于我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属于我自己。扔掉伞,让自己在雨中尽情的放纵,感谢这大自然的恩赐!
我喜欢下雨,喜欢在这朦胧的雨季中享受着那份恬淡。
下雨天,真好。
五、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作业)。
请将你平时积累的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或文学作品拿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二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
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
一、导引目标,激发情趣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为什么?(讨论)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里都有谁?(2)这则童话主要讲了谁?(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谁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观看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他是谁?他怎么样?他和小白兔说了些什么?
3、通过自学,完成填空。
下雨前,燕子飞得()。
下雨前,小鱼()到水面上来。
下雨前,蚂蚁往()处搬家。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读了这几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来了,下得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四、分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燕子飞得很低
要下雨了小鱼都游出水面
蚂蚁往高处搬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四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是如何预报天气的,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直、呀”等七个汉字,理解“阴沉沉”等词语的意思。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表现。
4、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 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词语卡片
2课时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交流课文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从课文中知道哪些信息?
(2)理解“阴沉沉”。
2、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什么?
3、课件出第4、5、6自然段,学习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4、学习第7自然段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
5、学习第8、9自然段,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
6、总结全文,拓展知识。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捉虫
天气预报员 小鱼:水面透气
蚂蚁:忙着搬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五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2、指名帮忙。
二、自主导学。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白兔收到了很多萝卜,为了感谢大家,今天小兔子要带大家去看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要下雨了》。
任务一: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小兔子为什么要直起身子,不继续割草了呢?
4、“阴沉沉”是什么意思?(天气昏暗)这个词语很有特点,这种abb式类型的词语,我们还学过很多,你能说一说吗?限时记忆。
5、谁愿意来表演表演小兔子(加上动作)。
6、同桌相互做动作练读第一段。
过渡:小兔子直起身子,他看到了谁呢?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
3、是啊,燕子飞的这么低,小兔子看到了感觉很奇怪,于是,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生读)。
4、谁能像小白兔那样大声喊出来呢?(大声喊,疑问的语气)。
5、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读小燕子的话)。
7、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为什么飞的那么低吗?(板书:燕子低飞)。
8、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同桌读一读,一个当小白兔,一个当小燕子,可以加上动作读。
找三位同学表演。
师生合作。
总结学习方法:1,找到小兔子和小燕子说的话,认真读一读。2,找出燕子低飞的.原因。3,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一说。4,分角色读。
第4段。
过渡:小兔子听到小燕子说要下雨了,他相信么?
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是要下雨了吗?)。
2,请你学着小兔子的语气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5,6段。
2、小兔子是怎么问的?(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
3、小鱼又是怎么说的呢?
4、理解“闷得很”:平时水里有足够的空气,但是快要下雨的时候,水里的空气很少,小鱼呼吸不过来。
5、那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要有到水面上呢?(板书:透透气)。
6、4,5,6自然段,你喜欢哪一段,读一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第7段。
过渡:小兔子相信小鱼说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2、小兔子相信小鱼说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连忙”,可以换成其他词语:急忙,赶紧。
3、天要下雨了,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呀?
4、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因为下雨了,雨水就会流到蚂蚁的洞里,所以蚂蚁要把家搬到高处去。)。
5、分角色朗读,谁愿意当当小蚂蚁?
第8,9段。
过渡:小燕子,小鱼,蚂蚁都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也相信了,于是熊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引读,读出喊的语气来。)。
全班齐读。
任务二:学写生字“呀,呢,吧,吗”
*写生字“呀,呢,吧,吗”
三、检测导结。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四、反思总结。
本节课有很多遗憾点:
1,缺少合作学习或者自学成分。
2,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3,学会自己质疑,学生内部自己解决问题。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六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释题激趣。
板书:“要”用红笔。
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次。
b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用直线标出。
主要写的动物是谁?用着重号标出。
2、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带拼音词,学生认读词语,教师正音。
b去掉拼音指名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c打乱生字顺序竞赛读。
d指名分段连读。
3、回答b(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主要写的是小白兔)。
哪几个自然段是关于小燕子的内容?小鱼?蚂蚁?----学生找出有关段落。
课文中有几幅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第二幅图(4.5.6)。
第三幅图(7)第四幅图(8)。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一)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
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直起身子不割草了?(板书:天气很闷)。
“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
于是(小白兔直起身子)。
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吗?(因为天气很闷,所以小白兔直起身子)。
在小白兔做的动作中,有两个相反的动作,你们看出来了吗?(弯—直)(学生通过做动物理解词义)。
练习朗读第1段,课边读边做动作。
(二)学习2、3自然段。
教师引读: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小白兔为什么大声喊?(“大声喊“是因为小白兔觉得小燕子跟往日不一样----往日飞得高,今天却飞得很低,感到有些奇怪。指导朗读小白兔说的话,读出急切、疑问的语气)(板书:燕子低飞)。
屏幕出示:
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满了水珠)。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满了水珠),所以(飞不高)。
解释: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满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
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燕子飞得很低)。
因为(燕子飞得很低),所以(能捉到虫子)。
原来,燕子飞得很低,是要(捉虫子)(板书:捉虫子)。
小燕子边飞边说,多忙啊,
“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说一说。
哪位忙碌的燕子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学法。
1、抓住“燕子为什么要低飞”这个问题,认真读第2、3段。
2、找出燕子低飞的原因,画下来,抓住燕子说的话边读边想什么意思。
3、燕子说的哪句话与燕子低飞有关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4、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2、3段。
(四)小组讨论学习4.5.6自然段。
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引读,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谁能读读这句话?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小白兔将信将疑,要读出这句话的疑问的语气)。
这句话是小白兔在自己问自己,心里在琢磨。它往前走,看见了谁?说了些什么?边思考,边听同学读4、5、6段。
(五)学习4.5.6自然段。
出示图二。
指名说:小白兔看见了小鱼,(几条小鱼?很多条,从哪里看出来的?“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都,这可就太奇怪了)。
指名读小白兔说的话,奇怪的语气。
教师引读:小鱼说------。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因为水里闷得很,所以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教师解释:平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板书:游到水面透透气)。
想象理解:屏住呼吸,在水里的感觉,太闷了,赶紧透透气吧!
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
(六)学习第7自然段。
小白兔相信小鱼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连忙往家跑)。
(把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也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指导读“是要下雨了”,体会“是”的含义。
蚂蚁为什么要搬家?----板书:防水浇。
指名读,齐读。
(七)学习第8.9自然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又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样做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2、指导读第8段,语速稍快,读出小白兔急切的语气。
四、整体回顾,加深印象。
(一)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课后练习1。
五、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吗?用一句话说以说。
2、除了书上的这三种自然现象,你还知道有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3、老师希望你们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多问别人,还可以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实践作业。
制作手抄报《有趣的大自然》。
板书设计:
天气很闷。
小鱼游到水面透透气。
蚂蚁往高处搬家防水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七
1、能按顺序观察画面,运用完整句描述图片的内容。
2、丰富词语“滑倒了”“扶起来”。
经验准备:幼儿对雨天的天气特点以及雨天路滑有所了解。
课件内容:《下雨天》插图6张,《下雨天》故事音频。
纸具打印:打印小猪、小兔、小羊的头饰。
讨论交流,引出下雨天的内容。
——大家喜欢下雨天吗?下雨的时候,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走路时会容易滑倒。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片吧。
播放《下雨天》的图片,让幼儿依次观察,并说说看到的内容。
——第一张图片上是谁?它怎么了?第二张图片上又来了谁?它们有会发生什么事?
继续展示《下雨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小猪滑倒后的故事。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
——小猪怎样了?是谁把小羊扶起来了?又是谁扶起了小猪?它们都说了什么?
2.启发幼儿想一想,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说一说三幅图片的内容。
3.鼓励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讲述这三幅图片的故事。
出示纸面教具,请三名幼儿来表演故事,其他幼儿根据图片,配合表演大声地说出图片的内容。
——故事里谁的行为是对的?谁又是不对?你们都喜欢谁?
故事。
下雨了,大路上到处是水,路面很滑。小羊一不小心滑倒了,它“哎哟哎哟”地大叫。一只小猪撑着一把雨伞正好路过,它装作没听见,用雨伞遮住身体,快步地走开了。“扑通”一声,只见小猪四脚朝天也滑倒了。小兔路过这儿,对小羊说:“我来帮帮你,疼么?”它扶起小羊,小羊高兴地说:“多亏你的帮忙,太感谢你了!”它们又一起去扶小猪,对小猪说:“你这么胖,我们一起扶你起来。”这时,小猪感到很不好意思。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八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释题激趣。
板书:“要”用红笔。
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次。
b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用直线标出。
主要写的动物是谁?用着重号标出。
2、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带拼音词,学生认读词语,教师正音。
b去掉拼音指名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c打乱生字顺序竞赛读。
d指名分段连读。
3、回答b(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主要写的是小白兔)。
哪几个自然段是关于小燕子的内容?小鱼?蚂蚁?----学生找出有关段落。
课文中有几幅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第二幅图(4.5.6)。
第三幅图(7)第四幅图(8)。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一)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
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直起身子不割草了?(板书:天气很闷)。
“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
于是(小白兔直起身子)。
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吗?(因为天气很闷,所以小白兔直起身子)。
在小白兔做的动作中,有两个相反的动作,你们看出来了吗?(弯—直)(学生通过做动物理解词义)。
练习朗读第1段,课边读边做动作。
(二)学习2、3自然段。
教师引读: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小白兔为什么大声喊?(“大声喊“是因为小白兔觉得小燕子跟往日不一样----往日飞得高,今天却飞得很低,感到有些奇怪。指导朗读小白兔说的话,读出急切、疑问的语气)(板书:燕子低飞)。
屏幕出示:
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满了水珠)。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满了水珠),所以(飞不高)。
解释: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满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
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燕子飞得很低)。
因为(燕子飞得很低),所以(能捉到虫子)。
原来,燕子飞得很低,是要(捉虫子)(板书:捉虫子)。
小燕子边飞边说,多忙啊,
“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说一说。
哪位忙碌的燕子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学法。
1、抓住“燕子为什么要低飞”这个问题,认真读第2、3段。
2、找出燕子低飞的原因,画下来,抓住燕子说的话边读边想什么意思。
3、燕子说的哪句话与燕子低飞有关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4、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2、3段。
(四)小组讨论学习4.5.6自然段。
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引读,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谁能读读这句话?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小白兔将信将疑,要读出这句话的疑问的语气)。
这句话是小白兔在自己问自己,心里在琢磨。它往前走,看见了谁?说了些什么?边思考,边听同学读4、5、6段。
(五)学习4.5.6自然段。
出示图二。
指名说:小白兔看见了小鱼,(几条小鱼?很多条,从哪里看出来的?“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都,这可就太奇怪了)。
指名读小白兔说的话,奇怪的语气。
教师引读:小鱼说------。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因为水里闷得很,所以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教师解释:平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板书:游到水面透透气)。
想象理解:屏住呼吸,在水里的感觉,太闷了,赶紧透透气吧!
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
(六)学习第7自然段。
小白兔相信小鱼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连忙往家跑)。
(把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也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指导读“是要下雨了”,体会“是”的含义。
蚂蚁为什么要搬家?----板书:防水浇。
指名读,齐读。
(七)学习第8.9自然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又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样做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2、指导读第8段,语速稍快,读出小白兔急切的语气。
四、整体回顾,加深印象。
(一)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课后练习1。
五、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吗?用一句话说以说。
2、除了书上的这三种自然现象,你还知道有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3、老师希望你们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多问别人,还可以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实践作业。
制作手抄报《有趣的大自然》。
天气很闷。
小鱼游到水面透透气。
蚂蚁往高处搬家防水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九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出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
1、出示课件: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谁来说说天气怎么样了?生:要下雨了。
师:你看到了怎么?生:看到了乌云密布。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写),齐读课文题目。
师:对了,说明要下雨了,那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4、要下雨了
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要下雨了,燕子、小鱼和蚂蚁分别有什么变化?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从文中划出小白兔与小动物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三、观察图画,解读文本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观察图:谁在哪儿做什么?(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天气怎样?(天气很闷。)
小白兔怎么样?(强调词语“弯”和“直”。)
齐读第一自然段,找生演示小白兔…
(过渡:这时候,小白兔遇到了谁?)
2、精讲第二自然段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齐读,“他”是指谁?)
看到小燕子飞得这么低,小白兔感到很疑惑,他说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小白兔的问话,读出“大声喊”的语气。
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看看燕子是怎么回答的?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
3、自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吗?它有些怀疑:“是要下雨了吗?”读出疑问的语气。)
(1)利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小白兔又遇到了谁?小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从文中找出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说一说。
(2)用“……正忙……”的句式说说小燕子低飞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体现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
4、第四自然段
(过渡:听到小鱼也说要下雨了,小白兔有些相信了,于是“小白兔连忙挎着篮子往家跑。”导入第四自然段。)
在回家的路上,小白兔又又看到了什么?小白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仿照“谁把什么告诉谁”的句式练习说话。)猜一猜,他会怎么对蚂蚁说呢?蚂蚁又是怎么说的?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分角色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文中小白兔的话没写出来,本环节旨在充分发挥聋生的想象力,培养语言能力。)
5、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燕子、小鱼和蚂蚁都说要下雨了,这下小白兔确信是真的要下雨了。)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指导学生朗读并演示。
结果呢,下雨了吗?
“忽然,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强调重点词语“真的”。
四、指导朗读,感悟理解。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齐读、个别读、分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从中体会小白兔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相信(是要下雨了吗?)到半信半疑(小白兔连忙挎着篮子往家跑)再到完全相信(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设计理念: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角色扮演,深化体验
让学生带着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爱表演的天赋,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六、课堂小结,拓展知识
1、我知道,我会说
要下雨了,天气很(闷)。
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燕子飞得很(低)。
要下雨了,水里很(闷),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气。
要下雨了,蚂蚁往(高)处搬家。
要下雨了,蜻蜓……
要下雨了,蝉……
要下雨了,蜘蛛……
要下雨了,……
2、小结:
我们要向小白兔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发问,大自然里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2、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并向他们询问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
燕子低飞(空气潮湿)多观察,勤思考
要下雨了,小鱼游水面(水里闷得很)
蚂蚁往高处搬家,大自然,奥秘多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正越来越充分地得到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设计本教学过程时,我也有意识地实践这些理念,试着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对文本的理解、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相结合。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问话:“你学懂了什么?”课后我品评,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对文章作全景式的概括,也可以作景点式的感知。可惜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十
要下雨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二册)。
二、设计理念:
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融朗读、体验、感悟、积累、表达为一体。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带有疑问、感叹的句子。
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小动物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
1、质疑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16、下雨了。
生发现问题,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区别。
2、谈话导入。
夏天的时候,在下雨之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醒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需注意的几点。
2、把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3、学习生字。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2、出示课件1-3自然段。
3、点名读第1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体会小白兔急切疑问的语气。
5、了解小燕子为什么低飞的原因。
6、会用“正……呢”句式说话。
7、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加上动作。
8、出示课件4-6段,师随画面讲述故事情节。
9、讨论: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吗?
10、生读4-6段,了解要下雨了,小鱼游出水面的原因。
11、学生自读自悟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师适时引导,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
12、体会闷的感觉。
13、点名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14、出示课件7-8段。
小组讨论质疑,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小白兔会对小蚂蚁说些什么呢?
蚂蚁搬东西,是因为_____,所以_____。
四、配乐朗读,深化体验。
五、扩展延伸。
1、除了这三种现象,你还知道哪些?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
教学难点:
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情趣。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为什么?(讨论)。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里都有谁?(2)这则童话主要讲了谁?(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都是谁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观看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他是谁?他怎么样?他和小白兔说了些什么?
3、通过自学,完成填空。
下雨前,燕子飞得。
下雨前,小鱼()到水面上来。
下雨前,蚂蚁往()处搬家。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读了这几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来了,下得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四、分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燕子飞得很低。
蚂蚁往高处搬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十二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
一、课题。
1、播放下雨前电闪雷鸣的视频。
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说说接下来可能会怎么样?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要下雨了》,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的不同。
3、过渡:在下雨之前,大自然是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信息的,那么今天的课文将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文吧。
二、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到了哪些小动物?主要讲了谁?
师范读课文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在下雨前,小白兔看到了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情况?
生自读课文。
3、检查词语。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去掉拼音——开小火车——男女赛读。
交流小白兔在下雨前看到了什么?
板书:燕子飞得很低。
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蚂蚁搬家。
4、过渡:今天怎么大家都和平常不太一样啊?
师:哦,原来今天要下雨了呀!那到底有没有下呀?
生:下了。
师:从哪里看出来下雨了?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读,齐读。
5、哦,原来是要下雨了呀,怪不得大家和平常不太一样,那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回到下雨前再去看一看。
三、学习课文1—3段。
1、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幅图?
3、找出1——3段读一读。指名读1——3段。
4、自读第一段,说说从第一段中读懂了什么?理解“闷”。
5、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小燕子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是啊,真是太奇怪了,加入你就是小白兔,你会觉得怎么样?指导朗读。
燕子又是怎么回答小白兔的呢?指导朗读。
师生、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理解“潮湿”
6、小朋友,现在你知道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了吗?
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出示“吗”“吧”。观察相同点。说说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范写,同时学生书空。
学生练写。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2、指名帮忙。
二、自主导学。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白兔收到了很多萝卜,为了感谢大家,今天小兔子要带大家去看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要下雨了》。
任务一: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小兔子为什么要直起身子,不继续割草了呢?
4、“阴沉沉”是什么意思?(天气昏暗)这个词语很有特点,这种abb式类型的词语,我们还学过很多,你能说一说吗?限时记忆。
5、谁愿意来表演表演小兔子(加上动作)。
6、同桌相互做动作练读第一段。
过渡:小兔子直起身子,他看到了谁呢?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
3、是啊,燕子飞的这么低,小兔子看到了感觉很奇怪,于是,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生读)。
4、谁能像小白兔那样大声喊出来呢?(大声喊,疑问的语气)。
5、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读小燕子的话)。
7、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为什么飞的.那么低吗?(板书:燕子低飞)。
8、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同桌读一读,一个当小白兔,一个当小燕子,可以加上动作读。
找三位同学表演。
师生合作。
总结学习方法:1,找到小兔子和小燕子说的话,认真读一读。2,找出燕子低飞的原因。3,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一说。4,分角色读。
第4段。
过渡:小兔子听到小燕子说要下雨了,他相信么?
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是要下雨了吗?)。
2,请你学着小兔子的语气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5,6段。
2、小兔子是怎么问的?(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
3、小鱼又是怎么说的呢?
4、理解“闷得很”:平时水里有足够的空气,但是快要下雨的时候,水里的空气很少,小鱼呼吸不过来。
5、那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要有到水面上呢?(板书:透透气)。
6、4,5,6自然段,你喜欢哪一段,读一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第7段。
过渡:小兔子相信小鱼说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2、小兔子相信小鱼说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连忙”,可以换成其他词语:急忙,赶紧。
3、天要下雨了,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呀?
4、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因为下雨了,雨水就会流到蚂蚁的洞里,所以蚂蚁要把家搬到高处去。)。
5、分角色朗读,谁愿意当当小蚂蚁?
第8,9段。
过渡:小燕子,小鱼,蚂蚁都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也相信了,于是熊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引读,读出喊的语气来。)。
全班齐读。
任务二:学写生字“呀,呢,吧,吗”
*写生字“呀,呢,吧,吗”
三、检测导结。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四、反思总结。
本节课有很多遗憾点:
1,缺少合作学习或者自学成分。
2,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3,学会自己质疑,学生内部自己解决问题。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十四
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听雷雨声。师:听到了什么?师:能模仿一下吗?生:轰隆隆,轰隆隆
师:下雨前,除了打雷,天阴沉沉的,还有哪些现象呢?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那么大家知道这种现象预示着什么?
生:要下雨了。(板书)下雨了(进行比较)
1、初读课文,展开教学:
a.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文中找)教师板书
b.轻声到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伸”是单人旁,复习单人旁的字。伸出双手,拍拍拍。伸长脖子,扭一扭。伸出手臂,捶一锤。干活累了,伸个懒腰。
c.在小白兔做的动作中,有两个相反的动作,你们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画下来。(弯、直)
d.一人读,一人表演。
2.学习对话环节
师:小白兔是通过谁知道要下雨的?
师:小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有什么表现?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小燕子和小白兔的对话,用“___”标出来。
大声喊——你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呀?小白兔非常奇怪.(读)
师:潮湿,观察字,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潮湿的现象?
师: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燕子飞得很低。(板书低飞)
4.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小鱼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生:我看见小鱼在吹泡泡。
师:真是一只仔细的小白兔。那么这和平时我们看见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小鱼经常在水底游的。生:是呀,平时水面是看不到小鱼的!
师:是呀,所以小白兔觉得——
生:(齐答)奇怪。
教学“奇怪”。
师:那么小白兔想的`?怎么问?
生:真奇怪,今天小鱼怎么在水面上了?
生:咦,怎么回事,小鱼怎么跑到水面上来?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请默读5、6自然段画出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教学“空”。
师: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师:你认为小白兔的话应该这样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引导)是呀,太奇怪了,那么小鱼怎么回答小白兔呢?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小鱼说些什么?
生:我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象在说“哎呀,怎么这么闷呀!”
生:我觉得小鱼在水里很闷。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它在水里不停地吐泡泡,好象在喘气,它肯定在说:“闷死了,闷死了,我都透不过气了!”
生:我也知道小鱼在水里很闷,因为我知道小雨前水里的氧气很少。
师:真了不起!是呀,小鱼在水里垂头——(生补)丧气,无精——(生补)打采。那你再读小鱼的话,肯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读小鱼的话。
因为要下雨,所以小鱼游到水面。
5.那蚂蚁呢?下雨前,蚂蚁会做什么?找出蚂蚁说的话。(板书搬东西)
……正忙着……说话训练
师:小白兔得知要下雨了,加快步子跑回家,他一边跑一边喊——
三、总体回顾
师:(指着板书)因为要下雨了,燕子——小鱼——蚂蚁——
分角色读全文。
四、拓展
你还知道下雨前有哪些现象吗?
蝴蝶躲在树叶下,要下雨了。
乌龟背上出汗,要下雨了。
知了不叫,要下雨了。
蝴蝶低飞,要下雨了。
大自然的语言,真实妙不可言!只有留心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1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