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10:33:19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专业15篇)
时间:2023-11-15 10:33:19     小编:曼珠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全面指导教学过程。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教案范文中有很多关于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有益经验。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一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出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依次出现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师小结: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随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幼儿尝试包粽子。

6、播放端午节划龙舟视频,幼儿游戏:赛龙舟。

三、结束部分

划龙舟出场。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二

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学习朗诵童谣。

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习打节奏。

三、学习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习惯。于是,活动围绕着粽子而展开。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习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习俗。幼儿随之对划龙舟产生了兴趣。通过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同时通过拍手、跺脚的肢体动作让幼儿感知节奏。整个活动后,孩子们都能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浓浓的亲情,激发幼儿爱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懂得饮水思源,尊重、感激别人的劳动,知道回报、关爱他人。

2、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

3、知道父亲节的由来。19,美国最先提出庆祝”父亲节”的倡议,并从1934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日本从1950年左右开始,将”父亲节”正式定为国民的节日。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请老师先发校信通与爸爸沟通,给幼儿讲一讲自己是干什么,会干什么和幼儿做游戏拔河、猜拳、大压小游戏、孩子们与爸爸们共同完成”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

2、图画纸、颜料、音乐、彩色纸等。

3、成功素质节日主题教材、节日主题音乐六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介绍父亲节的来历。

4、幼儿分享父亲的快乐、出示爸爸的大手”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

5、幼儿唱”父亲节”的歌曲。

6、幼儿为父亲自制的小礼物、回家后向爸爸赠送小礼物,并说出;爸爸您辛苦了,我爱您。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四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整个活动设计一气合成,在活动中运用故事来让幼儿更加深切的体会感受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录像的教学方式让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引导每位幼儿都能看了录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纲要中出,让幼儿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在最好环节让幼儿一气分享品尝粽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有趣。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五

在全园性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中,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食物比较敏感,我们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口,以节日食品为代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生成系列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元宵节”、“香香甜甜粽子节”、“团团圆圆中秋节”。最近根据时令季节即将进入“香香甜甜粽子节”主题。粽子party是这个主题结束阶段的综合活动,整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此活动创设了party这个情境,有音乐、有食品、有游戏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等,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1、能清楚地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

2、通过品尝、装饰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现。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品尝粽子。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各种粽子,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甜、香、软)。

——与同伴、教师互动。

2、游戏活动——与同伴、教师互动。

1)穿戴粽叶服饰(准备好的裙子、头饰、披肩等)。

2)装饰香包、挂香包。

3)将咸鸭蛋放进网兜并挂戴。

4)鸭蛋滚画(浅色色粉纸、单独滚、同伴间对滚)。

3、活动达到高潮并结束。

播放已学过的一首关于粽子节的一首歌,滚画作品贴在后面作背景,集体进行歌表演。

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能知道人物的典型特征。

2、会用废旧物品大胆表现人物的典型特征。

3、体验与同伴合作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会用废旧物品大胆表现人物的典型特征。

活动准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范例,纸筒若干、毛线、彩纸、水彩笔、胶水等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手指歌》引出主题,出示图片供幼儿观察。

(1)边出示照片边念手指歌。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指歌,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啊!

师:儿歌《手指歌》。

大拇指头是爸爸,爸爸打电脑,哒哒哒(爸爸图片)。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哗哗哗(妈妈图片)。

个子高高是爷爷,爷爷修玩具,叮叮咚(爷爷图片)。

爷爷旁边是奶奶,奶奶炒芹菜,炒炒炒(奶奶图片)。

小小指头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咚咚(我的图片)。

(2)提供图片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的典型特征。

师:好听吗?《手指歌》里面都提到了谁啊?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图片里的爸爸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妈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爷爷奶奶我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2、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动手操作。

(1)同伴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帮助。

师:小朋友,瞧!老师做了什么?(出示已做好的范例)好不好看?那你想不想来做一个呀!

你想做什么样子的呢?老师请小朋友们分组进行讨论,

(每组有五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做一样,)。

师:刚才老师听小朋友们讨论的非常认真,谁来告诉老师你想做谁?想用什么来做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动手一起来操作吧!

3、齐动手制作《幸福一家人》与同伴分享。

(1)同伴间大胆讲述作品,组与组进行分享。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发现一个秘密,你想不想知道啊?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做的特别棒!

你想不想看看呢?(幼儿进行讲述)。

师:小朋友今天做的都非常棒!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还想继续来玩,

老师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内,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的时候继续来操作吧!

活动延伸:将物品投放至区角内,与同伴合作相互做。

活动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对已有经验的准备不是很理想,幼儿未能清楚的表述图片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典型特征,教师在提问的过程当中问题的有效性等,所以在活动过程当中出现了幼儿答非所问的现象,下一步需提高的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以及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动手制作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纸搓、团圆的方法,表现毛毛虫的身体。

3、能认真地用纸团一个接一个的粘贴出毛毛虫。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作品一幅。

2、皱纹纸若干、浆糊、棉签、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表示出毛毛虫。

师:你们见过毛毛虫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毛毛虫是怎样动的。

(2)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毛毛虫的示范绘画。

教师:我要画毛毛虫,(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谁来接着画?

(3)教师小结。

师: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一个一个圆组成的。

今天,老师换一种方法让毛毛虫出现,想不想知道?

2、教师出示范画,幼儿观察。

(1)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说出画上的毛毛虫和黑板上画的毛毛虫的不同。

(2)教师小结:毛毛虫的身体是用皱纹纸揉成团黏贴而成的。

(3)教师示范制作毛毛虫,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动手制作。

(2)重点指导:要有序的黏贴纸球,要等浆糊干了才能牢固。黏贴好毛毛虫的身体后,再用水彩笔添画完整。

4、作品评价与欣赏,欣赏分享阅读《毛毛虫去散步》。

(1)幼儿将作品摆放在指定位置。

(2)幼儿自由参观交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趣。

(3)请幼儿欣赏分享阅读《毛毛虫去散步》的手指点画绘本。

活动延伸:

再次出示分享阅读读本《毛毛虫去散步》,让幼儿体验用按手印的方式绘画出毛毛虫。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八

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1.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1.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2.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

8.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

1.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

师:讲了端午节,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九

教案。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棗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

(陕西)温州民间流行着一首重五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

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

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是端午,

小朋友们来跳舞。

吃粽子,赛龙舟,

高高兴兴过端午。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

杨梅红彤彤。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十

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

3、参与节日游戏。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

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活动目标基本上分三个部分,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儿体育活动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产生的情感。对于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如"走,跑,跳等"。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整体技能,如"协调性,灵活性等"。此次活动目标的设计就忽略了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很响亮,也很简洁,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但语言不够自然,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体育活动虽然注重活动的设计,但语言相当重要,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体育活动。

口令和队列是体育课的基本要素,幼儿体育活动同样如此。此次体育活动口令和队列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口令不够规范。这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更要重视,要注意平时的点点滴滴。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十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在园内,我们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节日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了解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

1.认识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了解“包粽子”典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锻炼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色彩感觉和观察能力;

3.促进亲子互动,增强父母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强化幼儿家庭观念;

4.建设和谐家园,营造愉快的节日氛围,增进师生感情。

2.教学难点: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如何安全使用剪刀、粘贴剪纸等。

1.亲子互动教学法。

2.游戏式学习法。

3.示范-引导教学法。

1.制作五彩纸粽。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五彩纸粽,了解端午节的著名典故“屈原与披麻揽粽子”传说,培养幼儿用手做事情的能力和动手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和颜色观察能力。

教学步骤:

(1)准备工具和材料:五彩纸、胶水、剪刀、棉线、蜡烛等。

(2)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五彩纸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工技巧。

(3)幼儿操作:让幼儿根据教师示范和要求动手制作五彩纸粽。

(4)粘贴彩纸:将五彩纸剪成方形,折叠成三明治状,粘贴贴纸,制作成“粽子”的形状。

(5)绑扎粽子:将制作好的“粽子”用棉线绑扎紧实。

(6)点缀粽子:将制作好的粽子点缀上棉线的美丽花纹和蜡烛的颜色。

2.制作五彩线艾草人。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五彩线艾草人,了解一些端午节的有趣知识,培养幼儿灵敏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1)准备工具和材料:五彩线、艾草、棉线、剪刀等。

(2)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五彩线艾草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工技巧。

(3)幼儿操作:让幼儿根据教师示范和要求动手制作五彩线艾草人。

(4)用线玩耍:将五彩线通过艾草,将艾草系在线上。

(5)线结:根据幼儿的想象和创意,进行线的结合和固定。

(6)装饰艾草人:将艾草人的头、身体、手、脚等部分装饰成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再在艾草人的胸前,系上三根五彩的线,象征端午节的粽子、龙舟和百草香。

2.准备材料,保证充足数量和质量。

3.安排时间,与家长沟通,开展亲子活动,加强家园联系。

4.组织幼儿积极参加制作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和创意。

5.对制作过程中情况进行安全检查,视频记录活动过程,方便随时回放和总结。

6.活动结束后,对幼儿和家长进行表扬和评价,分享成功的感悟和经验。

1.通过家长反馈,听取家长对幼儿制作活动的评价和意见。

2.记录活动过程,观察幼儿各项能力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3.组织评优活动,选拔出优秀作品,并在园内展示,鼓励幼儿努力进取。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美术手工教案,本着让孩子们在开心中获得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艺术能力,还促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在亲子互动中学习到端午节的良好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这个美好的活动,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会唱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3、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

难点:学会并熟记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三、活动准备:

1、粽子、赛龙舟的`图片,端午节介绍、屈原的故事,端午节儿歌一首。

2、制作粽子的材料:布、棉花、绳子。

四、活动过程:

1、展示图片,老师提问,引出端午节。

(1)展示粽子、赛龙舟的图片。

(2)老师提问“图片里的是什么?什么节日会吃它?”(粽子)。

“图片里他们在做什么?什么节日会做这样的活动?”(赛龙舟)。

2、讲述端午节的来历以及有关习俗。

(1)老师提问“有哪些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什么时候是端午节,它又是怎么来的?”

(2)老师请两名小朋友讲一讲自己了解的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3)老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屈原遭到坏人陷害被楚王流放到了汨罗江,后来楚国最终被灭亡,但忠于楚国的屈原没有投降的意思,就抱着大石头自沉汨罗江了。当地人民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于是用五色线绑着做成的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们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如今吃粽子,划龙舟的端午节。

3、教儿歌。

(1)老师提问:端午节这一天里,人们会做那些事呢?

(2)老师把人们会在这天做的事编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学唱一下。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4、出示粽子,教孩子包粽子。

(1)教师提问:“刚刚在我们学的那首儿歌,我们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那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

(2)拿出粽子,提问:“那小朋友你们会包粽子吗?”“那你们想包粽子吗?”“那么你们用小耳朵听老师讲解,用眼睛看老师做。”

5、幼儿操作。

(1)幼儿分组操作学习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包的粽子,相互交流。

五、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把儿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十三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增强团结意识,传承中华文化。

3.培养惜食节食的好习惯。

4.活动中培养孩子们分类整理、制作环保节礼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整理关于端午节的图片、书籍等教具。

2.准备米、糯米、麻绳等材料。

3.打印小龙虾的图案。(可将小龙虾的图案相应缩小,使其适合孩子制作)。

4.准备各类环保材料和小器具。

5.布置环保材料台及教室桌椅。

1.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及介绍端午节的.起源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让孩子们跟随老师起立,一起借助拍手打节拍或唱歌《五月五日》,从而增强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

3.播放电影《大闹天宫》,引导孩子们了解屈原的故事。

1.制作小龙虾:现在流行在端午节期间制作小龙虾,让孩子们用省略纸成龙虾的第一步尝试制作。

2.制作粽子:制作粽子是一个需要孩子们进行协作的体验,可以让大家分工合作。老师要及时指出如何正确地操作及注意事项。

3.完成各种节礼盒:利用环保材料制作可“食用”的节礼盒。

1.让孩子们观看粽子制作视频,提醒大家在制作粽子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卫生。

2.孩子们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手工作品,由老师带领画一张珍藏的集体纪念照。

3.整理环境,收拾好现场。(注意堆放垃圾及固体废物与环保事宜)。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明白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惜食节食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制作环保节礼盒的活动,也注重教育孩子们珍惜资源、环保和分类整理的能力。整个活动体验轻松、富有意义,也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十四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2、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3、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十五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教师讲故事、、、、、、完)。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更多端午节相关教案推荐:

2.20xx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

4.20xx端午节幼儿园小班教案:迎端午,忆屈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717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