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19:50:22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12篇)
时间:2022-11-14 19:50:22     小编:admin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1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探寻不同的算法,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到底应该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为学生创设算法多样化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该是能够紧密联系他们生活实际,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现象或问题。而且这些现象与问题中含有数学价值,学生能从中发现客观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在编写时作了许多努力,教师的任务是把教科书中的学习材料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感不感兴趣、想不想学习、愿不愿探究;二是学生有没有回忆起相关的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与方法;三是学生是不是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法与打算。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5×25×8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的方法很多,(1)先算 5×25=125再算125×8=1000(2)把8拆成2×4,先算5×2=10、25×4=100,再算10×100=1000(3)先算25×8=200再算200×5=1000(4)先算5×8=40再算40×25=1000这样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算法多样化创造了机会。

2、为学生提供算法多样化的平台。

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面对问题,教师应该不是告诉他们可以(应该)怎样算,而是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正确的算法,而且提高了自己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自身的整体发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试一试,用自己的策略去尝试解决。教师只要注意:一是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保障每一名学生都有独立探索的机会;二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尽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三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是及时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3、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算法多样化的品位。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为交流创造条件,他们既有交流的愿望,也有交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交流,交流的组织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同桌学生之间或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频率高、机会多、参与面广,可以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班集体的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4、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升华算法多样化的内涵。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找到的解决方法只要是正确的,就都是好方法,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创造,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中既包含着数学知识,还包含了宝贵的精神和态度。

教师应“允许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如果把学生自已喜欢的算法看做“基本算法”的话,每个人心中的基本方法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基本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已选择“基本算法”,并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是强调个体的“基本算法”并非到此为止,还需引导探索、“多中选优”。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它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尝试,练习巩固提高),使数学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学到自己需要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达到算法最优化。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解题的方法,更在算法多样的过程中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在数学上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2

算法多样化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简述

出示例题9+3=?让学生口答此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9+3=12,因为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生2:9+3=12,因为9和3组成12,所以9+3=12。

生3:9+3=12,因为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沉默

师:再想一想,想得仔细一点。

生:还是沉默。

师:你们想一想(边说边作掰手指状)。

生4:我知道了,我们还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手指。

(在座学生哄堂大笑)

师:对你说得很好,我们是还可以掰手指,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5:不对,这个方法是幼儿园里教的,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还用这种难为情的。

师:(显得很不自在)接着问: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6:摆小棒,先摆9根,再摆3根,然后数一数,一共有12根。

生7:还可以摆圆片、摆三角形……

师:把这些方法都一一罗列在黑板上,(显得很自豪)。

二.思考

1.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决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只要学生回答出的算法多就是算法的多样化,这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是指在同一层面内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如:本堂课的前几种算法可以称作为算法的多样化,而后面几种算法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说的是幼儿园小朋友才用的和小学生所用的方法属于不同层面的,所以称不上算法的多样化。本堂课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在追求新课标理念下的算法多样化,但是他的做法只停留在表面上,是为了多样化才多样化,并不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

2.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否则对学生来说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好处。何为算法的优化,我认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在多样的算法中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最为合适的、最能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过程。这个和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优化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前只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优化,而现在更强调从学生的层面去考虑优化。且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完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不断地积累、实践不断地深入,学生已经优化的算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本课一学生所讲的掰手指是幼儿园小朋友才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还用这种方法难为情的。从中不难看出掰手指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好方法了,也就是对于小学生在进行9加几的计算时除极个别外,他们的优化目标不会是掰手指了。

3.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

三、实践反思

1.本人认为,本课执教教师在学生已经回答出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时,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再思考其他算法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用掰手指去诱导学生说出掰手指的方法。学生一开始没有说出掰手指的方法,其实在他们的脑子里已经潜意识地将这种算法优化掉了,这在学生的回答中已经得到证实。如果再把这种算法搬出来而且还说这是一种好方法,那么是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计算时都去掰手指,高年级手指不够又该如何?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在新课中当学生已回答出三种不同的算法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优化,而不是再去追求所谓的“多样化”。其实这已经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多样化”了。

对于新课标,本人对他的认识也不够深入,有待于今后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3

多样化算法的优化心得体会

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学习结束,我们的数学之旅已经开到了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孩子们对用比例解决问题颇有异议。

昨天做练习时,蔺力林(坐在第二排)给同桌说:“范聪艳,你知道我们班同学私下流行语吗?说比例方法写起来繁杂,还不如算术法简单,真是费劲。”我接过话:“用比例方法没有好处吗?你们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率提高了很多。”

今天第一节课复习基本知识,第四节课我又拾了一节课(体育老师请假),于是我专门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数学对比练习课,重点体现算法多样化和合理选择算法。

我先和孩子们交流学习比例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数量关系不会写,有的说正反比例分不清楚,有的说题目会做,写数量关系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说做题出错少了,也知道一些数量关系了。

“对呀,孩子们,你们在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基础是分析数量关系,这个环节清楚了,列比例式就简单多了,所以出错的比较少,我们昨天做口算全部正确率也就是40%,但是今天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三道题全部正确率可以是80%还多呢!可见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又多的一种好方法,并且为中学的方程学习和物理化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先总结孩子们说的话,并用数据来说话。

“我们学习了很多方法了,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比例方法和算术方法的优缺点,看看我们六年的学习你会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阐述这节课的训练重点,并且在黑板上出示下面的题目。

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3,男生有25人,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交流算法,孩子们的想法如下:

1、25÷5×3

2、解:设女生有x人

25:X=5:3

还有不同的比例式:x:25=3:5 25:5=x:3 3:x=5:25

3、25×3/5(女生是男生人数的3/5)

4、25÷5/3(男生是女生的5/3)

5、25×0.6

6、25×60%

7、25÷5/8×3/8

8、25-25×(1―3/5)

得出这么多种算法,并且学生都能讲出理由和数量关系,我让学生对比: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

学生对比得出:第1种最简单,用比例解最好列式,不出错,其余的算法也不错,但是却需要转换单位“1”,第3、5、6种其实基本思路是一样的。

我出示第二道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学生先自己在练习本上写算式,能写几种写几种。交流的算法如下:

1、120÷3×12

2、12÷3×120 或120×(12÷3)

3、解:设12小时可以行x千米

x:12=120:3

12:x=3:120 120:x=3:12 x:120=12:3等

4、120÷(3÷12)

5、120×12/3

6、120÷3/12

等等

我让学生继续对比: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

学生很快对比得出:用比例解最好列式,不出错,只要前项和后项对应好数字,可以列出不同的比例式。

大半节课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带着多种算法的喜悦,开始做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这大半节课的`对比联系,学生对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的不同解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会在多种算法中选择最优化的算法,这样训练的目的就达到了。很多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更敏锐,因为有一个大数学观的融会贯通,知识的前后联系性让思维更清晰!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4

算法多样化的新思考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算法多样化是不是就等同于一题多解,是不是算法越多越好呢?这是值得所有的小学数学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一味地强调算法多样化。我们教师在实施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1、要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实质。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实质是尊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选择。让他们在计算中感受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算法的多样化,而将算法形式化、教条化。

不少算法是在教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的不停追问、暗示下“逼”出来的。像有的学生为了“配合”教师,把实际计算中自己不用的算法“上报交差”;有的学生则为了“与众不同”,人为地拼凑算法;有的算法实际上是与别人雷同的……可以说,这些算法并不反映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也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如果片面地追求算法的数量,以为算法越多越好,而忽视算法的质量,忽视算法背后所代表的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很容易会把学生引入钻牛角尖和乱用算法的误区。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表现出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多样性,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些算法比较简便,有些算法比较麻烦;有些算法思维水平较低,有些算法层次较高,这就会产生算法优化的问题。算法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例如,解决“18+7”这样的计算问题时,学生提出各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也不要用一种算法去统一,更不能算法“自由化”,即想怎样算就怎样算。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了解各种算法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几种算法,以此正确地理解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至于教材中编排的某些算法,如果在教学时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其一,若已经是学生不用的“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以免学生走回头路。其二,若是算法经教师“千呼万唤”仍不“出来”,说明算法离学生“最近发展区”很远,大可不必呈现。其三,若是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算法,教师可通过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也可通过向学生推荐等形式进行呈现。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把算法刻意“灌输”给学生。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5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教学反思

前不久,在进行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师培训工作会议上,听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研究员斯苗儿老师所作的报告中,有一位实验教师在上9加几的加法中,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算法多样化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教学过程简述

1、出示例题9+3=让学生口答此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9+3=12,因为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生2:9+3=12,因为9和3组成12,所以9+3=12。

生3:9+3=12,因为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沉默

师:再想一想,想得仔细一点。

生:还是沉默。

师:你们想一想(边说边作掰手指状)。

生4:我知道了,我们还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手指。

(在座学生哄堂大笑)

师:对你说得很好,我们是还可以掰手指,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5:不对,这个方法是幼儿园里教的,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还用这种难为情的。

师:(显得很不自在)接着问: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6:摆小棒,先摆9根,再摆3根,然后数一数,一共有12根。

生7:还可以摆圆片、摆三角形……

师:把这些方法都一一罗列在黑板上,(显得很自豪)。

二、思考

1、笔者认为这位教师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决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哪样,只要学生回答出的算法多就是算法的多样化,这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是指在同一层面内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如:本堂课的前几种算法可以称作为算法的多样化,而后面几种算法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说的是幼儿园小朋友才用的和小学生所用的方法属于不同层面的,所以称不上算法的多样化。本堂课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在追求新课标理念下的算法多样化,但是他的做法只停留在表面上,是为了多样化才多样化,并不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

2、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否则对学生来说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好处。何为算法的优化,笔者理解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在多样的的算法中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最为合适的、最能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过程。这个和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优化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前只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优化,而现在更强调从学生的层面去考虑优化。且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完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不断地积累、实践不断地深入,学生已经优化的算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本课一学生所讲的掰手指是幼儿园小朋友才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还用这种方法难为情的。从中不难看出掰手指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好方法了,也就是对于小学生在进行9加几的计算时除极个别外,他们的优化目标不会是掰手指了。

3、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

三、实践反思

1、笔者认为,本课执教教师在学生已经回答出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时,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再思考其他算法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用掰手指去诱导学生说出掰手指的方法。学生一开始没有说出掰手指的方法,其实在他们的脑子里已经潜意识地将这种算法优化掉了,这在学生的回答中已经得到证实。如果再把这种算法搬出来而且还说这是一种好方法,那么是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计算时都去掰手指,高年级手指不够又该如何?

2、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在新课中当学生已回答出三种不同的算法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优化,而不是再去追求所谓的“多样化”。其实这已经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多样化”了。

对于新课标,笔者对他的认识才刚起步,有待于今后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6

《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别人的方法,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的算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很好,其实“凑十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是一种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说就是一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在三年级乘法的教学中福34×33,学生也是在运用算法的多样化,在不自觉中运用乘法分配律在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方法是34×30=1020,34×3=102,1020+102=1122。在以后的简便运算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明了,其实简便运算我们以前就会,只是书写格式的要求不同和老师没有明确的给我们说出来而已,让学生感觉简便运算不是很难。

从生活实际出发简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让学生树立简算的意识。

简便运算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是很多的,在商店买东西计算应付多少钱,采用的大都是移多补少的凑成整十数简便方法来计算的,这些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如去自由市场买东西。买完东西付钱,有很多简算的方式,如应付48元钱,很多人是付50元,找回2元,这也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如要付43元,有些人会选择付53元,这样可以快速的找回10元,其实简便运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让学生去感知简便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泛,从而增强学生简算的意识。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7

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处境.主要论述了现代中国大学数学教学的.变化,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数学建模三个方面对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作 者:李蓓蕾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创新   多媒体教学   试验教学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8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双语实验小学 高侠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表现为以教为本,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呢?现结合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的教学谈以下自己的感受。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按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本课时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是“买书”的情境,单一地把这一情境呈现给学生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就结合本学期课本上经常出现的人物:笑笑、淘气、机灵狗来创设情境。我首先问学生:这学期我们在课本上认识了哪几位小朋友?你知道机灵狗最近在干什么吗?因为教材上曾经出现过机灵狗把主人的作业弄脏的情境,所以学生猜测的结果都是机灵狗干了哪些坏事,主人怎么惩罚它的,于是我就结合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进行了知错就改的教育,然后告诉学生机灵狗从做过那件坏事后,就下决心干些有意义的事,从此它成为了一个好孩子,现在它还开了一个儿童书店呢?你们愿不愿意到它的书店看一看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给调动起来了,可以说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就是情境创设的结果。

二、 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扫除障碍。

教材是教的依据,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本。特别是实验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编排并不适应我们的学生,只有灵活处理和应用教材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高良好的外部条件。本课时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可以说上面的信息量是比较多的,把所有的信息都呈现给学生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适当调整了教材内容,也就是把图中的书价先盖上,只呈现给学生书名和书的数量,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并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写出算式,这样就减少了学生捕捉信息并选择信息的难度。在练习中,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到机灵狗的书店买书,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从而引出书价表,让学生根据书的标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本书,算出价钱。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又达到了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目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高的。

三、尊重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不能对他们的学习提出统一要求,应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针对此,教学中我把情境图呈现给学生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机灵狗的书店里都卖了哪些书?你在它的书店里还发现了什么?在学生说出每种书的本数后,再让学生根据本数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可以说学生都能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写出算式,但由于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差异,因而有的学生只提一些自己能算出得数的问题写算式,有的学生不管算出算不出,都写一写,算出来的算出得数,算不出来的就打个问号,放到问题银行里,有的学生对简单的问题不屑一顾,专拣别人提不出的问题提,别人写不出的算式写,可以说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四、以人为本,为学生留下学习和探索的空间。

课堂上应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为他们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其所为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教学中,在学生列出算式28+4=?很多学生都直接说出了得数,于是我向学生质疑:28+4到底得几呢?应该怎样算出它的得数呢?请你们先自己想一想,想不出的小朋友可以借助老师给你的小棒摆一摆。于是有的学生借助小棒操作,有的学生直接根据算式想算法,也有的学生干脆和同位谈论起来,在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算法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可以说每个小组都有3-5种算法:除了最基本的三种:(1)8+4=12 12+20=32 (2)从28开始接着数出四个数来,29、30、31、32 (3)用竖式计算外,还出现了(4)28+2=30 30+2=32 (5)28分成20、6、2,6+4=10 10+20=30 30+2=32 (6)把28根和4根和在一起,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或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7)从28开始数两个两个数,数出四根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连学困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了。可以说本节课竖式计算也是一个重点,于是我采用了让学生质疑释疑的方法,先让一名学生板书竖式,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其他学生针对板书的竖式进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把4和28个位上的8对齐?有的学生提出怎么得来的32?十位上为什么写3?等,学生的解答也是比较合理的。可以说比老师预想的结果要好得多。

总之,老师为学生提供多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就会有多大的思维发展,只要老师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会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卷。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9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这学期听了在座各位老师的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10

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培养聋生的抽象数学发展能力。我在教学中多讲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它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多举实例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低年级聋生学习数学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低年级聋生年龄比较小,加之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稳定性差,注意力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他们对数学课产生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不愁这节课的知识融入不到他们的记忆中。

学习差的同学疑难就比较多,老师在听的过程中把他们的问题一一记下,然后归纳相同的问题和不同的问题最后进行讲解。这样重难点也就比较清楚,聋生兴趣也比较浓,,新授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在练习课上,像朋友一样讨论学习内容,走进他们的心里,消除聋生和老师之间的界限,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夺红旗,看谁的红花多,看老师给谁的笑脸多,互相批改练习题等这样的形式,促进聋生的兴趣和他们的自信心。亚斯贝尔思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其次,创设问题情景教学,激发聋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与本节课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如做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是激发聋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聋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又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同学们扮演买和卖的角色,认识钱,并且会付钱和退钱,通过这样同学们很快认识了元、角、分,这节课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好像感到轻松和融洽,很快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如:在教学“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背出线段的定义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景,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聋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聋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所以,一开始用消防队员滑铁管引入,到最后从老师的家到学校的线路结束,整节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景问题密切的结合,使聋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设计符合聋生特点的实践活动

聋生接触社会的范围比较窄,掌握数学知识也很少,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更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互相比较,通过实际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聋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和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样的教学不但体现了归纳推理的过程,又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四、巧妙渗透环保。加强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应用题,如“三年级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学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随便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样对学生也进行了环保和思想教育。

通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几点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浮浅的经验和看法,还有待和大家共同探讨。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11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 寻求知识背景 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 利用生活原型 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涠喑橄蟮氖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 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 寻求知识背景 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 利用生活原型 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涠喑橄蟮氖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 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篇12

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深有感想。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得,我们学生学习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靠死记硬背。以往我在教学中,习惯了旧式教材的老套教法。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总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就会学得更多,才能学得更牢固,学得更扎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自主的理念。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中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依赖性严重。依赖老师讲解,依赖老师抄答案。有的学生学习时间很长,白天整天在学习,甚至晚上学习到凌晨一点钟。上课也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详细,但作业、考试还是不理想。我认为这是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新内容前让学生先预习,自己做配套练习。练习批改后,再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逐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听讲,提高他们听课效率。当然,在他们预习前,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他们预习后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因为这时的作业肯定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方法。老师也不能在讲课时只给出一种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非客观题,要尽量考虑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2、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目标知识。我认为,离开学生

的积极参与,老师唱独角戏是不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尽可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学生大胆地尝试。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过去我在上公开课课的时候,在安排学生活动或表演时,往往只集中在班级中少数基础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也是如此。总觉得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活动或表演,会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长此以往,造成一种现象,就是班级里常常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有大部分坐着看“热闹”。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覆盖面要广,不要总集中在几个尖子生上。当然,我们可以在备课时就注意把学生也考虑进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分组活动时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指导。

4、适当地进行西方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英语的使用习惯。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许多学校开设了各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多样。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起了和大的帮助。我们学校虽然没有校本课程,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增添了我的校本专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信息社会,中西方之间文化渗透逐渐深入。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在我国的城市流行。而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了解却不多。

5、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往往只是狠抓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也不例外。我的设想是:

(1)让学生找规律、查特点,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所学语法,我常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归纳,找规律、查特点。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2)设计灵活性思考题,让学生探求不同答案。

(3)利用课本资源,引发学生创新能力。有时候我让学生针对某一课书或一个单元。自己出试卷,尽量出一些有新意的题型。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所学课本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4)新教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我们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培养和引导。必将让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享用不尽。为他们未来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对地理教学方法的初探,当然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是我们永恒的话题,这只是我的个人认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0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