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够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激发你的教学灵感。
美术说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认识各种种样的线,在学习各种各样的线的画法中感受到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教会学生以线不为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感受,并能运用线将画面组织好。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线所具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作线表出丰富的画面,防止画面单调。
教学过程:
1。欣赏美术作品。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在欣赏中让学生感受线,体验线的不同表现力。
2。学生谈感受。
直线给人一种坚硬、挺拔的感觉。如高大的建筑、板凳等。曲线给人一捉柔软、流畅的感觉。如衣服、面料等。
3。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线。
4。欣赏p6、7的范画:
5。请学生在黑板上画这些线。
6.同学们说说这些线可表现什么,让学生谈感受。
太阳光线画苹果毛线打碎的玻璃厚重的墙。
7.理解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受。
直线给人有一种力量,笔直刚劲;曲线生动大方灵活多变;交叉线有厚度,给人一种亲密合作的感觉。
8.布置作业。
风景、交通工具、建筑、装饰、人物、小工艺品都可以表现。
9.学生作画。
鼓励不知如何下笔的学生大胆去表现。可把不会画的学生带到黑板前启发他的思路。
10。展示学生的作品。
将好的作品收集起来,让学生们欣赏。表扬画的有创新的学生。讲评时,重点放在线的表现力方面。
美术说课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表现不同外观的房子,并用贴线拓印的方法表现出画面黑白线描的效果,美术组活动教案。
2.通过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自主操作,了解贴线拓印,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具有的浮雕感及美感。
3.感受贴线拓印带来的乐趣,能在活动中细致大胆的操作。
准备:线。
过程:。
一.欣赏幼儿“美丽家园”的线描画设计作品,引发幼儿对贴线拓印的兴趣。
1.展示设计特别的房子作品,观察欣赏。
教师导语:“仔细看看,你能找出它和别的房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展示贴线拓印的房子作品,观察、对比,感受贴线拓印的不同之处。
二.介绍贴线拓印的方法.教师导语:“用胶水把棉线贴在画好的线上,盖上一张白纸,压好。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将白纸涂上黑色。”(教师边介绍边在彩色线描画作品上制作)。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交代作画要求。
(1)将设计的房子变的更漂亮。
(2)沿着画好的线贴棉线。
(3)等画面上的胶水干了才能盖上白纸。
(4)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注意画面的完整,没有破损。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作品,拓展拓印的经验,教案《美术组活动教案》。
1.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导语:“你最喜欢哪一座房子?为什么?”
2.鼓励幼儿尝试其他材料的拓印,拓展拓印的经验。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拓印出了棉线贴成的图案。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带花纹的东西都可以进行拓印。”
活动名称:快乐的小蜗牛(中班)。
南京奥体艺术幼儿园王玲玲。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2股毛线编制的方法,并尝试用2股毛线编织。
2、幼儿能够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3、养成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蜗牛范作一幅,纸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请小朋友摸一摸,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有什么用?
4、师:今天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蜗牛)。
二、帮小蜗牛找壳,启发思考探索。
1、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
5、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
6、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美术说课教案篇三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培养尊师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鲜花的特征。
教具:
收集各种用来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如旧挂历纸、吸管等。
学具:
学生观察植物,并能够对各种植物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收集各种用来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如旧挂历纸、吸管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物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束美丽的花,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花与我们平常看到的花有什么不同?(出示纸、丝网编织的花)。
二、讲授新课。
1、认识植物。
(1)学生交流:你都见过哪些花?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讲给同学们听。
(2)观察并讨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与色彩。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图片或实物,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用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
在适当分析植物结构的同时,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学生可以边看边跟着老师做)。
2、制作步骤。
(1)奇思妙想:
同学们,除了我们大自然有的植物,我们也可以进行奇思妙想,在现有植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一棵与众不同的植物。
(2)画一画,剪一剪。
(3)拼贴组合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合理的搭配,将一枝枝花组合到一起。
3、升华阶段。
鼓励学生把鲜花送给老师。
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纠正。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师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对能合理的了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新的学生给予表扬。
老师是你人生的指路灯,他给你光明,给你指明成长的方向,他们值得你记住一生。
作业:用废旧材料制作花送给老师。
板书:花儿送老师。
美术说课教案篇四
活动名称:快乐的小蜗牛(中班)。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2股毛线编制的方法,并尝试用2股毛线编织。
2、幼儿能够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3、养成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蜗牛范作一幅,纸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请小朋友摸一摸,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有什么用?
4、师:今天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蜗牛)。
二、帮小蜗牛找壳,启发思考探索。
1、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
5、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
6、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美术说课教案篇五
一个与陆地很不相同的博大世界,而其中的海洋生物繁复庞杂,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看,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鱼儿成群结队,在珊瑚丛中穿梭,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簇红缨,好看极了。还有凶猛无比的鲨鱼,聪明灵巧的海豚,憨态可掬的海豹和被误认为是美人鱼的海牛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眼球。
同学们说得真好,海洋真是一个景色奇异而又神秘莫测的世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了解的也只能是打开海洋生物世界的一道门缝。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动画画面,让学生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种海洋生物的形象,学生们都会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开始活跃了。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二、明确目标。
1.海洋中的生物是这么奇怪而美丽,海底的植物也是那么绚丽,那么迷人。接下来,我们将接受海洋小精灵的邀请,一起进入神奇的“海洋世界”,去探索海洋的奥秘,玩一玩闯关的游戏,看看哪一队的探险家能胜利过关?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海洋小精灵!(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闯关了吗?
试用海洋小精灵的形式贯穿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觉得更亲切。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闯关游戏进行新课的教学,通过游戏串起了本课的几大难点。
2.第一关“比眼力”:你看到哪些海洋生物?有什么特征?
出示动画:瞧!艳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喷云吐雾”的乌贼、凶猛无比的鲨鱼、聪明灵巧的海豚和憨态可掬的海豹??它们共同生活在这广阔的海洋大家庭里。
动画课件同步播放:
乌贼鲨鱼海豚海豹。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吗?
生介绍。
3.下一关“考考你”,认识它们是谁么?有什么特征?
师出示海象图片:这个长着长长的牙齿的谁?它的特征是什么?
生:作简单的介绍。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出示儒艮图片)认识它吗?猜猜看?
海象儒艮水母狮子鱼。
海洋小精灵:这是儒艮(gen),俗称美人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海生食草性兽类,它的身体呈纺锤形,长3米,体重有300-500千克。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浅,全身有稀疏的短毛,没有背鳍,鳍肢为椭圆形,下方有一对乳房,尾鳍宽大。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给人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
师生:狮子鱼。
师:狮子鱼是海洋最美丽的鱼类之一,有着斑斓多彩的图案。狮子鱼不仅美丽还会保护自己。
师:这条鱼的身体好长啊,身体荧光闪闪,额头上还有两个粉红色的触须,在海洋里游动的时候很美。
师:这条红色的鱼,长得像什么?最大特征是什么?
师:看了这么多的海洋生物,你能说出这些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师小结,板书:第一个特点是:外形奇异。
第二个特点是:色彩迷人。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了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从而获得了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从鱼入手,由点及面,逐渐去揭示海洋世界的神秘面纱。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是不能穷尽对海洋生物的认识的,所以这里对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在造型、表现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和想象,向学生渗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并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
师:除了介绍过的这几种海洋生物,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吗?
生小组交流,并由1-3位代表起来说说。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并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进行互相学习,激发创作灵感,在讨论中允许他们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启迪,更好地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三、表现海洋生物。
(一)作业比拼。
海洋世界真是美丽而神奇,我们了解的还只是其中的一鳞半爪。同学们,你们爱这美丽的大海吗?海洋小精灵希望你们能带着对大海的爱进入第三关“作业大比拼”,这是最重要的一关,想要在这一关做到最好,先来听听海洋小精灵的要求吧。
首先,作业要求:
1.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海洋世界,构图有新意!
2.添加其他的组成部分,使作品生动有趣,别具一格!
美术说课教案篇六
课时:
二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第一课时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第二课时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
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二、发展阶段:
1、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
2、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创作阶段: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1、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
2、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3、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
四、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
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
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
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
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
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创作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
四、举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
五、整理、打扫卫生。
札记:
在自制小印章时,一位同学将数学学具盒里的一枚花形的圆塑料片粘在瓶盖上,蘸上颜色盖出了小红花。我趁机表扬她善于发现美,并鼓励同学们比一比谁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有凹凸花纹的东西贴到瓶盖上作印章。我又鼓励他们用硬纸剪小部件贴上使其成为有层次的印章,这样一些本来不明白怎样使印章“有层次”的学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制作原理。
美术说课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粉掌的外型和形态特征,学习用不同线、面来表现花、茎、叶、瓶子等。
2.培养幼儿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物体的习惯。
3.感知不同线型对比产生的形式美,体验写生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到户外写生的经验。
2、材料准备:一瓶美丽的粉掌。
活动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鹅掌师:你见过哪些花?它们长什么样子?
师:老师这里有一瓶美丽的花,请你来欣赏。
师:你见过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粉掌,猜测它的名字,感受它高雅、清淡的气质。
二、学画粉掌。
师:我们到户外写生的时候,你有没有画到过花朵?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帮助幼儿收集已有经验。
师:这瓶花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受花卉的根、茎、叶、花带来的视觉享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的白纸上尝试绘画,最后完整体现一幅粉掌。
三、看一看、画一画。
师:想要自己来试试吗?老师有两个地方要提醒你们:
1.拿到画板后找一个自己看得到的位置,坐下来,先看再画。
2.一边看一边画,将你看到的画出来,要耐心和仔细。
教师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巡回观赏别人的作品。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美术说课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色,能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2、知道泡泡是圆形的,能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圆形泡泡。
3、喜欢参与印画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看图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讲述:
1、宝宝们,图上的小猫在做什么?
2、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它吹的多吗?
(运用看图讲述与生活经验讲述相结合,引导宝宝说出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正确区分多、少)。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出示纸筒、颜料盒:宝宝们,我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它可以变出泡泡,看老师是怎样玩的:教师边示范讲解印画方法:先沾颜料,重重的按下去,轻轻的提起来。
2、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
(1)、刚才老师是怎样变出泡泡来的?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及时帮助宝宝解决印画中出现的困难。如:印画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三、想象创造:
1、出示作业纸:翘,这只小猫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我们来帮帮他吧。
2、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瓶盖、酸奶瓶,他们能不能变出泡泡呢?(引导孩子猜测,激发尝试愿望。)。
3、鼓励宝宝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小猫添画泡泡,教师及时观察孩子的操作,可根据宝宝的印画情况,引导宝宝运用合适的材料印画,使每个宝宝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评:
1、宝宝们真能干,帮小猫吹出这么多圆圆的泡泡。,小猫真高兴,他要谢谢宝宝。
2、游戏《追泡泡》,结束活动。
美术说课教案篇九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
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
3.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
第四讲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玉器工艺:
礼玉佩玉“佩玉为尚”
琢玉碾玉碾琢。
二.漆器工艺:
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美术说课教案篇十
1、学习用自制的印章蘸上颜料,在指定的范围内印画。
2、对印画活动感兴趣。
1、选取粗细适中的胡萝卜切段(5厘米左右)用圆截面作印章,人手一个。
2、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每一小组一盆。
3、幼儿印画的纸,纸上画一只小兔,小兔的衣服自描。
1、引出主体题:
2、帮小兔设计一件更漂亮的连衣裙。
3、教师示范印画。
4、请幼儿用胡萝卜印画,要求幼儿印在小兔的连衣裙的轮廓线内,教师个别指导。
5、集体扮演小兔,去小狗家,参加生日paty。
美术说课教案篇十一
1.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天坛祈年殿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2.的学生的制作图暗示了本课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制作技法中的剪、撕、贴在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设计一幅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时,教师可个别辅导。
1.感悟与发现: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实践与创造: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与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图。
生:各色纸张,剪刀,双面胶
师:课件、组合图形、示范作品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图片:带领学生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
2.(出示天坛祈年殿)
看到这座建筑了吗?
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
这座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漂亮、雄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漂亮的建筑。
(出示课题)
二、探究式学习
1.介绍祈年殿
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这座漂亮的中国古代建筑。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真好看啊!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生活中还知道或见过哪些建筑?
(学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那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建筑,让我们一起看看。
(大屏幕出示5张建筑图片)
4.看了这么多图片,谁来说说这些建筑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像什么?预设:像火箭、帆船等。
5.可以用哪些形状组成?长方形?三角形?等等
6.游戏互动:拼一拼
请三位同学用黑板上的形状拼一个建筑,谁来试试?
(尝试组合建筑,总结出建筑外形独特)
(出示幻灯片,解决色彩美、环境美。)
小结:唐老鸭对他的新房子非常满意,看来要想建筑漂亮,外形要独特,色彩要丰富鲜艳,还要注意环境的搭配。
三、教师示范
看了唐老鸭的房子,老师也想动手做一做了。
月光下的小屋:1.准备色彩不同的两张卡纸2.在一张纸上画出建筑的外形
3.再用剪刀剪下来并粘贴在另外一张卡纸上。4.装饰画面,色彩美、环境美。如果用红色制作房子,我还用红色做背景好看么?是的,色彩可以多一点。还可以在你的建筑周围布置上美丽的环境。让我们的建筑更加漂亮。
四、作品分析
有几位同学也为我们带来了他们的作品,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副?
(引导学生从构图、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学生作业
1.作业提示:用彩色纸货其它纸任意撕、剪、粘贴后,完成一张小房子的画。(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艳丽,注意环境的布置与美化。)
在制作的时候要把建筑做的大一点,让整个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上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颜色,最后别忘了,把剪下来的废纸装在袋子里。保持我们教室的`干净。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
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的作品,你们喜欢哪一幅?
谁来夸夸他们,或者给他们提一点意见?
(师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等建筑,学习了建筑所独有的外形美、色彩美、环境美,感受到了建筑的独特魅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设计制作一幅漂亮的建筑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美术说课教案篇十二
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多种颜色涂绘时要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接。
美术说课教案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学生更关注生活及自己周围的事物,也让学生由此及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表现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及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及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
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
漂亮吗?告诉你们如果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学生,学生动手尝试)
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
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对,是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什么叫风?
风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有叫‘吹南风,有时吹北风,风为什么有大小?答案很简单,是由于大气压力不均匀造成的。使风驱动的原动力是人阳,而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使地球卜形成不同的高、低压带和风带,同水往低处流一样,空气也是高压流向低压。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使空气运动产生偏转(北十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再加上地球表面山峦起伏,海陆分布不均。对牛气流动又产十下讲一方的影响。
三.游戏
现在让我们到操场上找找风。(师生一起到操场上,记着带彩色皱纹纸条)
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风得感觉。
美术说课教案篇十四
《小泡泡和大石头》(油画棒)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来表现物体的轻重。(重点)
2、能选用多种颜色大胆作画。(难点)
3、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油画棒换色的常规。
【活动准备】
1、吹泡泡器一个,大的鹅卵石若干。
2、每人一盒油画棒。
3、幼儿用书:《小泡泡和大石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动向。
1、t:我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呢?(彩色的)吹出来的泡泡飞到哪里去了?(上面去了)
2、教师小结:彩色泡泡圆圆的、轻轻地,一吹出来都往上面飞走了。
二、引导幼儿观察鹅卵石。
2、小结石头的特点。
三、教师示范画小泡泡和大石头。
2、教师示范画。
(1)出示油画棒,t:小蜡笔开始给泡泡画像了,小蜡笔,在上面,转呀转,这头那头手拉手,吹成一个小泡泡(小泡泡、红泡泡)你们还想吹什么颜色的泡泡呀?换个颜色来画的时候,用过的油画棒怎么办?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哇,看!红泡泡和黄泡泡还会亲亲嘴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在画面上表现出物体的大小、轻重。
五、欣赏作品。
你喜欢哪一幅画像呀?为什么?
美术说课教案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各种线条元素进行重复排列,学习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人物。
过程与方法——发现生活服装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在组织线条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线条的装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族服饰,能发现民族服装与我们日常穿着服装的差异,感受各种图案的装饰效果。
教学重点——用线条的疏密表现深浅变化。
教学难点——疏密线条的组合。
练习用点线面重复排列而形成的花纹。能用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装饰性表现生活中的人物。
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生动有变化,适当添加背景等,整体形成装饰感。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铅画纸、彩色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
一、欣赏与了解:
1)提问交流:你知道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2)欣赏图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装图片,请学生欣赏。并对应出示民族的名称。
请学生说说民族服装的特点,以及与日常服装的区别。
3)简单介绍:教师简单介绍民族服装的相关知识。
二、发现与尝试:
1)出示图片:欣赏,并请学生观察发现民族服装上的装饰花纹。
2)尝试绘画:画一画找到的花纹并尝试进行改变。
展示与交流
3)师生演示:把某一个花纹进行重复排列,比较不同花纹的组合效果呈现的深浅差异。
教师小结:不同花纹的组合排列会形成深浅不同的视觉效果。
4)欣赏图片:发现更多样的花纹。引导学生注意花纹疏密的安排。
5)揭示课题:疏密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师生示范:了解绘画步骤。
2)欣赏作品
3)提出作业要求:写生身边的人——形象生动、有动态变化
进行装饰的线——用粗细、曲直的线条进行装饰
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与组合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评:从人物形象及线条装饰方面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地方。
3)教师简评:
4)课后拓展:欣赏图片,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服装。
美术说课教案篇十六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电脑美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电脑美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6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