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西省导游词(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0:42:02
最新山西省导游词(精选14篇)
时间:2023-11-15 00:42:02     小编:紫衣梦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山西省导游词篇一

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x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

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山西省导游词篇二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山西的

导游词

女土们、先生们:

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

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该园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公园内有五峰,俗称五顶,由北向南依次为老顶、梳妆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五顶之中,老顶海拔最高,为1378米,由此冠称“老顶山”。这里属暖温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辟有老顶山风景旅游区,神农峰名胜旅游区,林业科研考察区和动物养殖观赏区四大景区。有的景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又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无论四季与朝夕,这里都各具气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纷飞青山素裹,秋夏千林尽染百草峥嵘。一会儿,我将带大家一同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去领略它的绚丽壮观,它的雄奇多姿。

进入园区,青松翠柏,果树连片,山花烂漫。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药用、经济、油料植物应有尽有。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鸟类有游隼、苍鹰、红腹角雉等,这些小生灵,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气,但愿我们能多碰到些可爱的小动物。

各位朋友,我们首先要登500米长的台阶到新顶半山腰的南崖宫参观一下。南崖宫依山而建,其门为阁楼式,栩栩如生的彩龙盘旋于四根丹柱上,双层斗拱四挑,施琉璃脊兽。请大家随我走入这一天然岩洞中,它宽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吕祖像,两侧为罗汉众神像。沿着洞旁的台阶,我们可以走上一座二层六角秀美玲珑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顶之巅,是风雨楼,俗称观景楼,青石座台,共3层,上下有石阶相通,二、三层楼上前后各有大红明柱八根,周围砌有石栏,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风起云涌,松涛怒吼时,站在这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界。再看四周这石刻天成的黑虎卧岗以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岭岭,你会觉得平日的忧郁烦恼及尘世纷争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畅,仿佛所有的意念刹那问全都融入了眼前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之中,融入这大自然毫无雕饰的温馨之中了。

最后,我们到百谷山的主峰玉皇顶参观炎帝铜像。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首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由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变革。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者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吸引了海外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原名大孚灵鹫寺。北魏教文帝时期扩建,因寺侧有花园,赐名花园寺。唐代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中记载有五台山,乃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又赐额“大显通寺”。

现占地面积约120亩,各种建筑400余座,规模浩大。

显通寺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在全寺中轴线上,寺前铜塔耸立,七重殿宇分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辉煌壮丽。尤其最为突出的是青铜铸造的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20xx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形象生动,工艺绝佳。内壁四面铸满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称“万佛如来”,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铜殿两旁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寺院门前,有一种楼,气势宏伟,内悬万斤铜钟,系明代所铸,若人击之,钟声可遍及全山,诚为珍稀之文物。

北武当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境内,古称龙王山,又名真武山,明代修复玄天大殿后,根据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更名为武当山,因位于北方,故改称北武当山。这里既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又有历史久远的人文景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199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我。

冬白”之誉,加上陡峭险峻的石阶、古老恢宏的庙宇,可谓集“雄、奇、险、秀”于一体。

万为奇异壮观的是,千姿百态的古松和天然雕饰的怪石,如: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鸳鸯松、龟蛇头智、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峰顶建有真武庙,据古碑记载,创建于唐时,重修于明季,山上我个大小庙宇有道教活动,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庙会期,届时香烟缭绕,游人云集。

北武当山道观现有道人十多个,观内存有泥塑、壁画、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当代文人学者登临此山,无不题词作画;香客游人游历此山,无不流连忘返。

山西省导游词篇三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端,东邻浮山、翼城两县,南与曲沃县、候马市、新绛县接壤,西傍乡宁县,北靠临汾市。地理座标为东径111°40′55“”,北纬35°40′05“”至36°03′20“”。县境南北长39.3公里,东西长约26.5公里,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襄汾县共有耕地58150公顷,其中平地约占75%,梯田约占20%,山地仅占5%,是临汾市的平川大县之一。由于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肥沃,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素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称,曾被国家确定为粮棉生产基地县。

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高梁、谷子、黍子、黄豆、黑豆、绿豆、豌豆、小豆、棉花、油菜、芝麻、葵花、红薯、蔬菜、药材等。1985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实现基本绿化达标县”。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渐形成了“稳粮棉,蔬菜果业齐发展”的多元化农业生产新格局。,在遭受旱、虫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然夺得好收成。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31千公顷,总产量达213180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0千公顷,总产量为142262吨;油料产量5519吨,比上年增长18.2%;蔬菜产量44443吨,比上年增长11.4%。

种植业产值42824万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51039万元的84%。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县四旁植树1320万株,建设农田林网3300公顷,有林地面积9266公顷,营造防护林400公顷,绿化率达24.6%,农村人均林果收入384元,占全县人均收入21%。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工作,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通过组建企业集团,破产重组,全面推广“邯钢”、“山焦”管理经验,狠抓技术革新,挖潜改造开发新产品,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对县营工业进行了全面改制,公有制形成了多种实现形式,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效益不断提高。全国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时期,新一轮产业升级的竞争全面展开,县委、县政府适应这一形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确定了“扶持壮大一批,发展新上一批,改造转产一批,淘汰取缔一批”的“四个一批”的结构调整工作思路,促进了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上1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乡镇企业近几年也得到较快发展,对全县税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大,99年上缴税金4568万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增加值6.85亿元。个体经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截止1999年底,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207户,从业人员5114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353户,从业人员达到7213人,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带动了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促进了产业和运输的'发展,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为实现襄汾经济新的腾飞,把襄汾建设成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经过深入细致的探讨论证,确定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具体目标是: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达到1.8亿元,实现比99年翻一番的目标;再经过三年的发展,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实现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20的具体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力争完成1.5亿元,增长27%;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36.8亿元,增长16%;限额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亿元,增长20%;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增长15%,上缴税金7000万元,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070元,增长10%。为实现上述目标,县委、县政府根据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的效益为目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山西省导游词篇四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今天大家早点回去休息,回去的时候注意安全,我们明天继续我们的旅行!

山西省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太原是我长大的地方。要我来评价的话,那一定是“灯火通明中透出宁静,来去匆匆中现着悠闲。”

我家旁边有两个早餐摊和几个便利店。早上六点二十多的时候,卖饼子的摊就已经支起来了。人并不很多。出租车司机会去买几个饼子,然后坐在车里,开着车门,放着广播,慢悠悠地吃着饼子,遇到认识的人还会笑着问候上几句。

这个点已经有出门遛狗的人了,狗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叮叮”声,听着很是舒服。

时间往后一点儿,早餐摊就支起来了。我喜欢吃摊子上的丸子汤,不管是什么季节,只要喝上一碗热腾腾的一碗汤就会觉得活力满满。茶叶蛋也不错!那味道我形容不出来,但是和丸子汤配在一起简直绝美!

便利店也会买早餐,大都买的是包子。那些包子我没有吃过,但看上去应该味道不错。比起包子我更喜欢面包,我最喜欢一种铺着一层厚厚的蓝莓酱的吐司面包,不仅味道甜甜的,而且还冰冰凉凉的,使常温且没有味道的吐司面包变得又甜又好吃。我也不知是我口味独特还是别的什么,那个面包我总不见人买,那些去便利店里买早餐的上班族连看都不看一眼。

天晚了,小巷里的小卖部亮着灯,门前打牌的人安静的只能听见牌与桌子摩擦的声音,偶尔会有几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在那一瞬间被打破了的宁静很快又安静了下来。店主家里养的狗慵懒的趴在地上要孩子们摸。所有人都在享受着太原夜晚独有的宁静。

太原是我生活的地方,我所留意的从来不是终日繁华的街市,它吸引我的一直是人们看似忙乱,但总能慢下来的感觉。

山西省导游词篇六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与泽州县相连,南与河南省济源市为邻,西与垣曲、沁水县接壤,北与沁水县搭界。总面积1930.7平方公里。辖8镇,17乡,501个行政村和2689个自然村。总人口40万人。阳城古称濩泽,为尧舜夏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战国时迭属韩、魏。汉置县,治所在今县城西15公里的泽城村,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元年(25),封邓鲤于泽,为侯国。三国魏黄初之年(220)废侯国复县。北兴安二年(453),县治由泽城迁往今县城。孝昌元年(525),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唐武德元年(618)濩泽为泽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宝元年(742),改濩泽为阳城县。天祐二年(905),复称濩泽。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复易名阳城。金升阳城为州,元中统元年(1260),州复为阳城县。明、清时属泽州和泽州府。民国3年(1914),属冀宁道。民国,直属山西省。民国32年7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34年4月,合为阳城县。1958年10月,曾合沁水县为阳城县,1959年10月两县分置。工业有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6个,二轻企业22个,乡镇企业125个,村办企业607个。支柱产业有:冶炼、铸造、建材、化工、机电、缫丝、饮料、厂丝、等,主要产品有:原煤、生铁、铸件、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水泥、碳铵、卷扬机、二化等。,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农业支柱产业有:种植、养殖、畜牧、蚕桑、林果、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棉花、油料、麻、烟叶。蚕茧年产吨,居华北之首。19,全县完成农业增加值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541元。

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阳城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20年,阳城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展望未来,阳城前景无限光明。阳城人民将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彻底摆脱资源型经济的束缚,求得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预计到20,随着城市建设、公路建设及科教卫生文化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和发展,不久的将来,阳城一定会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强县、文化大县和旅游名县。

山西省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交通、信息中心,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

平遥双林寺,内有数千尊彩塑是中国罕有的五代原作;阳泉平定的娘子关,是唐平阳公主挂帅驻防的著名关隘;昔阳的大寨,曾在现代农村发展史上名重一时;汾阳的杏花村汾酒厂,是著名的汾酒之乡;祁县乔家堡民俗博物馆,把昔日晋商的豪宅变为展示晋中民俗风情的胜地。

山西省导游词篇八

看文明发祥之地,看历史文物遗迹,别样的地方,别样的方言,别样的风情———难忘的别样的体验,难忘别样的情感。

山西有着久远而辉煌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华夏族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带领山西南部人民劈山治理黄河,培育五谷。尧、舜、禹曾经在晋南建都。

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风光好在哪里,首要的就是这里有星罗棋布的文物。

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位于五台县境奈。五台山由顶部山峰组成,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海拔最高的北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峰奇秀险,古松挺拔,云山雾海弥漫,清水河穿绕山间,金碧辉煌的殿宇楼阁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奇丽景色犹如仙境,堪称佛教艺术的宝库。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建筑圆林。山上松柏青翠,山前清泉环绕,殿阁巍峨,古木参天,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祠奈圣母殿文化部鉴定为国宝建筑,以其雄伟的建筑,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世界。

当近,有的文物由于日久失修已经毁坏得不成样子了,有的被人门用来盖建店铺以赚外快,保护文物,客不容缓。

文物,是山西人的骄傲,山西的自豪,是勇敢而伟大的山西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把她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出于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出于对中华民族的一往情深,在此,我们向所有有知识之士发出呼吁;行动起来,保护文物。

如果您是一位山西人,请您投入到这一场保护文物的运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您是一为领导,请您高瞻远曙,积极组织保护文物活动;如果您是编辑,记者,作家,教师,请您告诉广大公众拯救文物的意义和重要性;如果您是一位实业家,那么请您在拯救文物时尽可能提供赞助——我相信,只要煤个人都行动起来,便是文物焕发光彩之时。

爱我山西,爱我文物。愿这一口号响彻校园响彻每一个山西人的心中。

山西省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太原有很多美丽的公园,今天家人带我游了美丽的龙潭公园。进了大门,往右走就看到了历史悠久的龙潭湖。静静的湖面就像一面镜子,站在湖边一阵风拂过,就会使人神清气爽。看完湖往前走,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由好多鼎围护的大鼎。我快步前往,方看清这是“春秋大鼎”,在它的周围高坛平台上,有八个比它小几倍的鼎,在高坛两边的还有好多鼎,我想这也是龙潭公园的一大特色。我仔细观看了《春秋大鼎》铭文:春秋大鼎,是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为纪念太原建成2520年而铸。鼎的口径为6.25米,象征太原建城2520年;高为5.497米,重达20.03吨,意为“一言九鼎”。象征着太原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标志着勤劳智慧的太原人民正将这座古城逐步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龙潭公园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那么美。每个季节都是我们游玩的好地方。欢迎大家有机会仔细游览。

山西省导游词篇十

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x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

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最新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

山西省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__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山西省导游词篇十二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仁贵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山西省导游词篇十三

清朝建立以后,康雍乾嘉四帝,无论其本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

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活佛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五台山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构造加之古代建筑和文物的保存,特别是它的魂----文殊信仰对世人对全山的影响。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山西省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旅客:

星期六,我和爸爸开车到山西省科技馆,走进大厅一看,这里可真大呀!我都不知道先从哪里看起,每个地方我都充满了好奇,我仿佛感到了知识的大门正向我打开。

我们走进了一层,这里以“探究宇宙”、“黄土家园”、“生命故事”及“人体的奥秘”为分主题,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及其过程中体现的智慧。在这里我学到了各种行星和生命发展的知识。

在第二层,我见到了以前的蒸汽机车和蒸汽大力士,并且还玩了滚球游戏,滚球游戏的长度可以围成一个大圆圈,滚球主要是运用一些机械原理,加上几个人的配合才能把球运送过去。

三层展厅主题为“走向未来”。在“走向未来”的展厅里,我看到神舟七号飞船火箭模型后异常兴奋,坐上“月球车”,通过触摸屏模拟一次驾驶飞船火箭探索太空的美妙旅程。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科技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科技馆里的东西真是太神奇啦!这次去参观。我不仅玩得开心还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研究更多的科学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325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