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和提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一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一、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十二个成语三个一类字及扩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识字5》教学设计。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识字5》教学设计》。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五
1.认读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有哪位同学住过医院,谈谈你住院时的感受。
2.师:住院确实不是一件好事。谁也不愿意住院。一只老山羊因为有病,很不情愿地住进了医院,可是后来他却赞不绝口了。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读了32课,你就会知道的。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
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2.看投影认读生字并试着组词
引导:把课文再读一遍,看看谁能读通顺、流利。
3.试着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你认为哪一段不好读,请同学教教你。
自己指名请同学教难读句子。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老山羊刚住进音乐医院时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是什么态度?划出有关句子。
2.汇报。
老师板书
很不情愿赞不绝口
4.提示:自己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汇报交流:老山羊刚住进医院时“很不情愿”,后来又为什么“赞不绝口”呢?
汇报交流。
(1)百灵鸟护士态度好;
(2)只听音乐,没有痛苦;
(3)疗效好;
(4)百灵鸟让老山羊明白了音乐在医学上具有辅助疗效的道理。
6.分角色朗读全文。小组朗读后班内展示。
四、作业。
摘抄或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六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了解“如获至宝”“顾此失彼”等12个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读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说一说,读一读中学习词语,感受幽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和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卜劳恩的其他漫画。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图识字,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向力。
一、激趣引入
二、看漫画、感受幽默
1、看漫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读词识字。
(1)幻灯片出示词语,反复读,读音、认形。
指名读词语——认读生字——强调字形的写法
(2)了解词义,师生,生生互动
3、为漫画配合适词语。
可以恰当的引用,鼓励学生说出其他的词语。
三、再读词语、反复练习
开火车练习读词语。
四、作业设计
1、认识12个成语。
2、搜集卜劳恩的漫画欣赏。
第二课时
巩固字词,积累语言,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复习导入
欣赏了漫画家的漫画,我们还积累了很多词语,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得多。
幻灯片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二、扩词识记
1、组内扩词,交流汇报。
2、学习多音字。
3、指导书写。
三、扩展阅读,积累名言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卜劳恩的漫画,请学生慢慢欣赏。把喜欢的名言超在练习本上。
四、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续画《书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字,认识七个字。在要求学会的十个字中,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子,“辰”不要漏掉中间的短横,也不要在里面多加一撇,“枕”子右边的一撇是一笔写成的。会认的字中,注意“寝”是前鼻音,“辰、枕”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寿、治”是翘舌音,“俗”是平舌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欧立希卫生么要给自己写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注意“寝”是前鼻音,“辰、枕”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寿、治”是翘舌音,“俗”是平舌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欧立希卫生么要给自己写信。
教学难点:
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教学过程:
一、以“信”导入,引导质疑。
1、同学们,你们平时给哪些人写过信?收到过谁写给你的信?(学生自由说)。
2、老师带来了一封信,想看吗?(课件出示欧立希写给自己的信)仔细看,用心想,这封信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归纳树立学生的疑问。
(1)收信人和写信人是同一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2)欧立希为什么给自己写信?
3、书信是两个人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给自己写信的人》去了解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生字词。
(2)指名学生来读一读。强调正音。
3、梳理文章大致内容。
(1)在这封信中,有没有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理解“寿辰”和“祝贺”的意思。
(2)从这封信中,你读懂了什么?(欧立希工作很忙,他也爱着自己的父亲,为了不至于忘记父亲的生日,他给自己写下了这封信。)。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谁能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的大致内容说的简单一点?提示:课文讲了()(谁)的工作(),但他(),所以给自己写了()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4、同学们,你又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欧立希工作忙和爱父亲的呢?让我们走入课文的3、4自然段,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
三、深度对话,品读课文。
(一)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欧立希工作很忙?
要点:
(1)“给父亲过完生日,他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实验室工作了。”谈体会,指名读此句。
(2)“可是,欧立希太忙了,当时,他正和助手不分昼夜地进行试验??在长椅上躺一会儿。”
a、谈体会,指名读此句。
b、抓住关键性的词语:不分昼夜谈体会。不分昼夜:白天,我们可以做什么?可欧立希呢?晚上,我们应该做什么?可欧立希呢?小结:他就是这样工作着,没有了白天,没有了黑夜。
c、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废寝忘食谈体会。情景说话,练习读此句。(此时夜已深沉,我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欧立希,他在??为了记录一组完整的实验数据,已经过了四十个小时,欧立希,他在??累了,??饿了??这就叫做??)。
d、也许读到这里,你会心疼欧立希,你想劝他快休息一下,可是,欧立希行吗?(课件呈现:非洲难民的生活,数据呈现)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孩子眼中无助的眼神,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小结:听见了,听见了,同学们的心声,欧立希都听见了。为了非洲人民能早日逃离病毒的迫害,为了让孩子眼中不再无助,为了让欢笑更快地降临到这块土地上,欧立希啊,除了工作,没有休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e、指导读。(将1.2句话连起来读,形成整体。)。
小结:文字真的成为了画面,在我们每个人眼前出现,帮助我们似乎看到了欧立希工作的场景。是啊,责任,使得欧立希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工作,当他为父亲过完生日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匆匆而去。这时,我明白了,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是因为他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忙,而是“繁忙”!
(二)你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欧立希爱父亲的呢?
要点:
(1)“原来,重视生日是德国人的风俗??一定不能忘记。”
a、风俗是什么意思?
(2)“他拥抱着父亲??亲手点燃生日蜡烛。”
a、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充满温度的动作,谁来读一读。
b、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会看到什么?
c、当欧立希拥抱着父亲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d、小结:动作传达着亲情,词语传达着温暖。看来,欧立希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部化成了一个深深的拥抱。谁来读一读。
(3)“那时候邮电事业还不发达??到父亲那里去了。”
a、同学们,当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请你读一读,相信也会有一种深深的情感触动你的心灵。
b、还记得那封信吗?谁来读一读?
c、想象一下,欧立希写这封信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可别忘了这份叮咛)再读信。
d、7月8日这一天,当欧立希从邮差手中接过这封信,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一定要记住给父亲送上生日的祝福)再读信。
小结:这正好到达的哪里是一封家信,分明是欧立希与父亲之间沉甸甸的爱。谁能把这句话读给我们听一听?小结:同学们,从你们刚才找到的句子中,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感到:欧立希对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厚重。(师补齐板书:深爱父亲。)我们也终于深刻地明白了,欧立希要给自己写信的原因:他虽然工作繁忙,可他深爱父亲,他不能更不愿忘记父亲的生日!
四、升华主题,启迪心智。
1、欧立希为父亲过完生日后,又匆匆忙忙地工作去了,在匆忙的脚步中,你读懂了什么?(对工作的热爱)他的工作如此繁忙,可他还记得父亲的生日,在送上祝福之后才匆忙而去,你还读懂了什么?(对父亲的热爱)。
2、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欧立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3、欧立希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0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颁奖典礼上,面对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欧立希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自己读一读吧。
小结:是啊,家给了我们每个人温暖,爱给了我们每个人力量。正是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会在工作中废寝忘食;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没有忘记父亲的生日;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会将非洲人民的疾苦牢记心间。爱,使得欧立希变得可亲可敬,而我们每一位同学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份爱的无限魅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八
1.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绚烂的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2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
2.汇报推荐:推荐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1)检查字音。
(2)疏通难字。
(3)扩词竞赛。
3.巩固识字。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1.认一认。认读会写字8个。
2.记一记。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
5.写一写。独立练习书写。一起评议。
四、分层作业。
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空虚,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1.推荐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出示自读提纲,自读推荐。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4.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6.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范文影片。多篇感受。
四、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九
1、知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和在学校里有个一样爱劳动,一样乐于助人。
2、回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委屈、一本正经”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大呢感词语,说说平平的对与错
客观、公正地评说平平
1课时
今天,咱们要来认识一个朋友,学习一个和少先队员有关的小故事。
1、自己读课文,可以同桌为单位。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带读字的认。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填空帮助理解:
(时间),平平在家里一心想着(什么事),而不肯(干什么)
引:那平平为什么要一心想着向谁学习呢?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读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能说说平平的心事是什么吗?
“心事”是什么意思?那你有过心事吗?平平因为有没有评上优秀少先队员,而难过,有了心事,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平平想象()一样(),但却不肯帮奶奶();平平想学()的(),但却不肯帮表妹()。
3、学习第5段
妈妈听了平平的话,是怎样教育平平的?(出示句子、齐读)。
如果你是平平的奶奶或妈妈,你还会怎样对平平说呢?(自由思考)
请你自己拟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
参考题目:平平变了
平平落选后…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七、质疑提问。
八、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十一
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字词,理解诗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中国古时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说说你知道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1、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提自读要求:
2、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二类生字。
兄弟:包括哥哥和弟弟;
异乡:他乡,外乡;
思念:想念;
情景:情况和景象;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登山或登上高处;
无限:没有穷尽;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维是谁?
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登高远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
3、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
1、出示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
2、出示生字。
3、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十二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人物善良、淳朴的优秀品质。懂得学会分享,才会感受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夏天,到了麦收季节,就是杏儿成熟的季节。
2、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会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试着问一问。
4、提出问题:这小小的杏儿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课。
1、按要求预习自学:
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仔细听,同学是否读正确了。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几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杏儿好(第2段)杏儿多(第3、4段)。
3、你们能把杏儿的特点读出来吗?分四人小组朗读。
4、指明飞角色朗读。评读。
5、有感情的齐读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1、(第7段)找出奶奶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2、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你听懂了奶奶的话了吗?
3、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愉快和喜悦。
5、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说给大家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十三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们对小燕子的关心,受到关爱生命的教育。
2.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感受能力。
运用略读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ppt课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一共有几个角色?主要人物是谁?(田田和韩奶奶)你觉得她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关心燕子的人)从哪些句子或词语能体会出来呢?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找到呢?(略读,抓重点句、关键词)
二、精读感悟运用略读
1.学生自由读文,围绕“田田”,感悟内心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设如下:
(1).“小燕子饿了,燕子妈妈出去找食,什么时候回来呀?”
(2).“如果谁把它关上,燕子妈妈衔食回来就进不来了,小燕子会饿死的。爷爷,我们想想办法吧。”
(3).“二楼韩奶奶家离燕子窝近,我们跟韩奶奶说一声,大家共同看着这扇窗户。”
指导朗读:想出办法的田田一定激动不已,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激动的语气。
(4).田田“抢先说”说明她很着急。
2.自由读文,围绕“韩奶奶”解读文本
学生汇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韩奶奶也很关心小燕子一家的?
(1).“韩奶奶正站在门口”可以看出她也十分担心和关心,担心的是窗户被关上,关心的是小燕子被饿坏了。
(2).“有一天窗户关上了,燕子妈妈的叫声跟哭声一样”,
追问:韩奶奶听到后什么感受?为什么会这样想?这叫什么?(将心比心)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将心比心”的含义。
4如果你是小燕子,听了他们的谈话和想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教育】
三、回读课文积累背诵
1.是啊,人关心动物,动物也同样会回报人类,我们应该和睦相处,那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就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再次感受一下田田他们对小燕子的关爱吧!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背下来。
燕子回家的路
小燕子饿坏窗户关上
田田:焦急担心
关心
站在门口
韩奶奶:担心等待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十四
1、从课文中了解克隆羊“多利”的来历,体会科学的神奇。
2、认识8个生字。
从克隆羊的诞生,初步了解克隆技术。
挂图。
一课时。
一、搜集资料:
克隆,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中可以搜集到关于它的大量信息。事先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克隆资料。
二、助学课文。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克隆?
2、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克隆?
三、延伸拓展。
话题讨论:假如我会克隆……。
要求:展开科学,合理的想象,围绕一个意思把话清楚。
四、同桌互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小练笔:假如我会克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程教案篇十五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时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2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