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2:18:15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汇总16篇)
时间:2023-11-14 12:18:15     小编:梦幻泡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指南,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课堂教学。教案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促进教学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一

1、使学生熟练口算除法,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并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重点:提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谈话引入。

1、回忆我们前面所学的除法。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七”,第1-6题。(板书课题:练习七)。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练习七第1题指名学生口算。

说说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

2、完成练习七第2题指名学生口算。

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的.运算,选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七第3题。

指名板演,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

4、完成练习七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提醒学生验算的方法。

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七第5题。

2、多媒体出示第5题,指名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列式解答。

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完成练习七第6题。

出示题目“一个网球拍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二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习题,重点练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为本节课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在课前让学生复习了一下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主要就说说乘的顺序、积的书写方法、进位的处理等问题。

3、情感目标: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信心。

多媒体课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三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什么继续来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八。

二、基础知识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6题。(1)完成口算。

对比首位能整除和不能整除口算的不同。(2)完成口算。

对比乘法和除法的计算,知道除法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完成练习八第7题。

学生口算,选两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八第8题。

学生完成方框里的填空,注意第二题要倒着想。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说说商是几位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说说笔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八第10题。

认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什么能知道哪些信息?已知条件哟哪些?

(2)“用同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完成练习八思考题。

学生观察,交流完成,教师指导订正。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四

1.通过练习和思考,更加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联系,进一步认识倍。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

理解“倍”的本质含义。

课件。

一、口算训练。(想想做做第5题)。

20×6=4×80=600×9=。

5×700=50×6=3×800=。

二、激趣导入。

1.拍一拍。

2.谈话:大家表现得真棒,说明大家学习地非常努力。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说一说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要注意什么?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怎么求出几倍的?

(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求出几倍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自行车的辆数是电动车的多少倍?你会列式吗?

(2)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五

1、通过复习,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谈话引入。

指名说一说。

小结:大家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通过除法计算发现计算中有趣的规律,大家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复习)。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复习第6题。

要求观察每组题的前后两个算式,判断每组题的大小。

2、完成复习第7题。

观察每组算式:先估算,猜猜每组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完成复习第8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x|k|b||o|m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教师小结评价。

2、完成复习思考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补全竖式。

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右题:商百位商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4、6、8中任何一个数,对应的被除数是512、522、532、542。案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教后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六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多媒体。

一、激趣导入。

1、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巩固练习。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3----1。

先独立完成,写出过程,指名说一说。

2、完成p73----2、3、4。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算式估算。

3、完成p73----5。

先不做,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怎么估算,统一方法后再算。

4、完成p73----6。

三个问题明确哪个问题是精算,哪个问题是估算,再让学生动手做]。

六、板书设计。

29×8≈240(元)。

30×8=240(元)。

答:带250元钱去够。

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发现有些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体会到了估算的价值。学生理解了要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往大估、往小估的策略解决问题,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七

1、使学生通过思考,主动探究并获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得数;学会用除法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主动交流和理解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体验笔算过程,积累计算经验,提高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

3、使学生通过探究笔算方法,感受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养成认真计算、验算检查的学习习惯。

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笔算方法。

一、引入课题1.激活经验。(1)口算。

60÷2=80÷4=160÷8=65÷3=872÷2=指名学生板演笔算题,其余学生口算。

结合口算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检查板演题,说说除法笔算怎样算。2.引入新课。

除法日算和笔算。(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这个内容要大家自己思考、计算,交流是怎样算的,要看大家能不能用我们过去除法计算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索算法1.学习口算。

出示例1,学生观察、阅读,想想要怎样列式。

提问:要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60÷20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说说你怎样算的,得数是多少。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出现几种理解):(1)60副里有3个20副,所以得数是3。(板书:60里面有3个2060÷20=3)追问:谁再来说一说这是怎样想的?(2)20×3-60,60÷20=3。(板书)。

追问:你明白他的意思吗?(3)6÷2=3,60÷20=3。(板书)。

追问:这是根据哪个算式推算的?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不同的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方便?

请同桌同学按照6÷2=3,60÷20=3的算法互相说一说。2.学习笔算。

引导:我们已经口算出60÷20=3。除了口算,还可以用竖式笔算,现在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你能列竖式笔算60÷20的商吗?请大家独立笔算,并且找一位同学来板演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笔算,教师巡视、指导。

指出:除数20是两位数,我们就直接用被除数里的60来算。60除以20商3,表示60里面有3个20,应该商在个位上;和以前计算一样,商3再和20乘得60,表示3包正好60副,没有剩余,得0。

让有错的学生订正,边订正边说算法。3.学生“试一试”。

让学生笔算“试一试”的两道竖式,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96除以20商是怎样想到的,竖式怎样算的?150除以30呢?(板演如有错则结合交流改正)。

验算:让学生独立验算,看竖式算对没有。(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两道题各是怎样验算的?(注意对比验算结果看除法算对了,证明上面算法是对的.)4.比较小结。

指出:今天计算的都是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课题上补充板书:(商一位数)]除数是几十,要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以除数,前两位不够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三、练习提升。

1.练习口算。(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并呈现,选择两组让学生说说除数几十的题是按哪道口算的,有错订正。

指出:按表内除法可以直接口算每组下面的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比如按4÷2-2就可以算出40÷20-2,按21÷7=3就可以算出210÷70=3。(2)做练习二第1题。

学生直接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有错订正。

2.做练习二第2题。

比较:前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后两题呢?

让学生依次笔算4道竖式;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两题。

指出:其实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想商时,也是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

3.做练习二第4题。

看题,明确要把多少分换算成几时,把多少秒换算成几分。

启发:先看多少分是1时,多少秒是1分,想想这里的换算可以怎样算,再算一算、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交流:先呈现左边一列的结果,再呈现右边一列结果。

提问:把左边分为单位的数换算成时为单位都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秒为单位的数换算成分呢?

指出:因为60分等于1时,所以把分为单位的数换算成时为单位,只要除以进率60,就可以得出是ll时。同样的道理,秒为单位的数换算成分,也是除以进率60。

四、总结全课。

2.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3题、第5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八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2、在解决问题,复习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简单除法的口算。

一、情境导入。

对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请大家先看教材,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把本单元主要的知识点写下来。

教师小结:同学们整理得很好,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复习一)。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复习第1题出示题目指名口算。

对比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复习第2题(1)独立完成第一组题,说说每一小题的计算过程。

(2)观察第2组题,你能估算出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学生估算完之后,再用竖式计算并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独立完成第3题,并验算,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3题。

学生看表,理解表的意思。

提问:你知道“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吗?明确数量关系。

2、完成复习第4题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提问:怎样求剩下的钱?“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乒乓球”你能列式计算吗?

3、完成复习第5题。

独立看图,思考题目意思。

(1)小组讨论:王老师买的笔为什么不是钢笔?买的球为什么不。

是篮球呢?(2)“把买的笔和球的钱都买笔记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买笔的108元和买球的60元合起来去买笔记本)这些钱购买20本吗?这道题又该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一起算一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教后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九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竖式笔算: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为例学习笔算。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

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反馈练习: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4、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3、4题。

3、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

三、全课小结。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

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

(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

(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

(3)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

2、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1、教学试一试。272×4。

(1)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3、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

2、火眼金睛。(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2)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

5、想想做做第6题。

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p72—73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渗透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简案)。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不信,你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式子.

3,组织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a: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

b: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远。

c:谁家离体育场近,近多少。

d:他们两家相隔多远。

……。

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中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把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a和b为下面的新课探索笔算方法服务,c可以帮助学生渗透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有的问题,比如d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这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产生亲近感.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计算方法,有的是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可以留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索.

活动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简案)。

1,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探究4×152的算法.

自己尝试列出竖式,先独立试做探索笔算方法.

小组交流各自的竖式和算法.(强调:一般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结合板书,集体交流,重点讨论:"积的百位上为什么要写6"。

2,解决提出第二个问题:探究4×248的算法.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计算过程.

对比黑板上的两道竖式,找一找不同点在哪里。

以下为练习设计参评的一部分。

3,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谁家离体育馆近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a:根据计算结果就可以知道小华家离体育馆近.

b:不用计算也可以知道的,小华是跑的,每分钟只跑152米,大生是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48米,而他们用的时间都是4分钟,那么肯定是小华家离体育馆近.

c:估计时候根据刚才笔算的经验,还看了十位,估计的结果跟结果比就更准确了.

……。

对于a充分肯定学生的方法,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如果不计算有办法知道吗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对于b的想法的出现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中的乘数,一个是100多,一个是200多,都是乘4,也就是看百位上的数去跟乘数乘进行估计.

根据笔算的经验,除了看百位还想十位,这样估算可以更为准确.教师小结:在笔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估算帮助自己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算法小结.

【设计意图】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教学新课,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尝试——小组交流和分享——集体讨论和反思——对比小结和内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建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对估算的安排是在练习课中结合题目具体提出的,我认为在这里可以充分挖掘主题情境的潜在因素,结合实际问题有机渗透估算意识,我认为这样安排比练习中教师规定学生先估计效果更好,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是为了估算去估算的,有了这样的实际情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更能使学生主动运用估算,真正将估算,口算与笔算三算融为一体,使学生意识到通过估算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笔算,笔算又可以对估算,口算进行检验的作用.

以下为练习设计参评的另一部分。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练习活动一:计算我能行。

【练习内容】。

183624261。

×3×4×7。

【练习过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计算过程的交流时,主要让中差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a:对于第一题只要一次进位的问题学生可能没有多少困难.

b:对于要连续进位的乘法,学生在口算上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计算的速度也不是那么快.具体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下:。

624×4学生可能把积的结果写成三位数,不知道进到千位的2在积里面怎么写.

b)261×7学生可能在连续进位上容易产生错误,十位上进过来的2忘记加到百位的乘积上,会产生错误结果1427,或者跟a相似,知道加上进位了但是结果写成827.

结合第一题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百位上要写5不写3.

对于学生产生的错误,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及时捕捉生成的错误资源.因为连续进位对学生的口算要求比较高,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给学生反思问题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进位忘记加的问题,教师提醒学生把进位标在竖式上,并结合学生的错误,教师用红笔标出要注意的地方.

改正错误以后,及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刚才的计算过程,说一说自己在计算中要关注的问题.

【设计意图与说明】这个练习是教材72页的想想做做1,安排在练习的第一层次,通过这个基本练习的安排,进一步巩固对算法的理解.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对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的细腻分析,给学生充分的耐心和鼓励,从而进一步达成基本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练习活动二:病题我来医。

【练习目标】通过辨析改错训练,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的思维困难处给予帮助,加深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理解.

【练习内容】。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在哪里,请改正过来.

1316123541。

×7×8×493×4。

71788614792164。

【练习过程】。

先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寻找错误并改正,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a:第一题的错误学生寻找起来应该没有问题.

b:对于第二题,部分学生可能只能找到一处错误.

c:对于第三题也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发生的问题,虽然在新授中列式时有过涉及,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很难发现问题.

让找到错误的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并引导其他学生反思为什么产生这样的错误,原因是什么怎样改最后让全体学生进行反思计算时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对于第三题要引导学生注意竖式的写法,使学生理解这样列式计算起来更方便.

【设计意图与说明】这个练习是我改编了教材中的想想做做2的练习形式,利用练习活动一中生成的一些典型错误资源,将这道题改编设计成改错辨析题,对计算的方法,在难点和重点处给学生以帮助和强化突破,使学生深入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我认为只有将算法深入理解了,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练习活动三:我有新发现。

【练习目标】通过题组的计算和对比,让学生反思体会到积的位数的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

【练习内容】。

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261×3(2)8×123。

621×38×321。

【练习过程】。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a:观察每组式子的特点,学生会说到每道题目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另一个乘数都是三位数,并且都是上面的乘数小,下面的大.并且这个三位数都由相同的数字组成.

b:交流哪个式子的积更大一些。

a)乘法式子中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大,积就大.

b)有的是用看成整百数用口算想,从而估计出答案来比较的.

c)有的提出可以通过笔算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评价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要求学生计算时要看清数据,不要抄错数据.

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比较积的大小,渗透口算,估算,笔算的意识和方法.

鼓励学生产生的各种发现,对于积的位数为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反思.指出:一个百位上乘出来没有进位,另一个有进位.使学生意识到在今后的计算中,计算前就可以对积的位数先进行估计然后再计算,可以减少错误.

【设计意图与说明】通过题组的对比训练,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笔算的方法,发现计算规律,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在计算前先猜想哪道题目的结果会大一些,其实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口算以及估算的经验来帮助自己笔算.对于积的位数不同的对比和讨论,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蕴涵在其中的计算规律,渗透一些乘法式子中的规律和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习活动四:我是老师小帮手。

【练习目标】通过创设购物练习情境,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入理解笔算的方法,学会面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练习内容】。

老师这个周末要给正在装修的房子购买东西,请大家做老师的小帮手.下面是我在红星家世界调查到的一些资料以及我的购买方案:。

商品名称。

"欧普"开关。

"美标"台盆。

"杰森"水槽。

"toto"浴缸。

"coco"水龙头。

单价。

112元/个。

499元/个。

525元/个。

896元/个。

数量。

7个。

2个。

3个。

2个。

6个。

总价。

1914元。

请帮我解决下面的问题:。

要买7个开关要花多少元。

买2个台盆带1000元够吗。

买3个水槽要带多少元。

买2个浴缸大约要带多少元。

挑战自己::。

买6个水龙头一共用1914元,你能知道每个多少元吗(可以留到课后研究)。

【练习过程】。

先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里讨论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情况预设。

教师的应对。

a:买开关和水槽的问题通过计算学生应该没有问题.

b:买2个台盆带1000元够吗这个问题有学生可能用计算解决.有学生是把499看成500,用口算解决.买2个浴缸的问题同样有的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把896看成900,用估计的想法口算出大约要带1800元.

对于学生想到用估计和口算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其想法的简便性.让学生通过估计和口算,反思计算的结果,适当进行对比,从而逐步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计算的能力.

【设计意图与说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做老师小帮手"的情境,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给学生适当的空间,使其获得新的发展.这一练习活动,是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自己设计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二是让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的能力.在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计算在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成就感.

活动四,全课总结,提炼升华(简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析与反思:。

[学情及教材简析]。

在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并且在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本课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通过提供生活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例题的教学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要加十位进位的问题.试一试则突破计算过程中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因此本课的学生重点和难点放在了: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尤其是连续进位的问题.

[总的设计意图]。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基于这一理念,我在设计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时,希望以充实,有效的练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究掌握数学内容的过程中,体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抓住教学重点,使练习具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的练习设计,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我的练习活动设计力求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每个练习活动中都蕴涵着对笔算方法的认识和巩固.)——易错地方对比练(在第二个练习活动"病题我来医"中,4道我改编的辨析题就是有目的地针对笔算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难点地方着重练(连续进位是学生这节课知识上的难点,因此练习活动中老师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估算,口算多种方法,从多个侧面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

拓展学生思维,使练习具有开放性.

在第三个练习活动"我有新发现"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安排这一题组的充分解读,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笔算前观察式子,比一比积的大小,学生的思维就呈现多维开放的态势,有的是根据乘法间因数与积的关系比较的;有的是根据估算结合口算进行比较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笔算,通过笔算的结果再一次来对比题组,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反思积的位数为什么不一样的问题,从而巩固内化算法,发现积的位数的一般规律,具体落实提高估算和笔算能力这一目标.

三,关注学生体验,使练习具有自主性.

在练习中老师都是采用先独立做或独立思考,再讨论的形式.这样重在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的机会,然后在讨论中解决学生思维的难点和困惑,突显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升原有认知水平.尤其是最后一个挑战自我的练习还有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去研究,他们可以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去逆向运用,甚至也可以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中用除法知识来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练习具有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最后一个环节的"我是老师小帮手"练习活动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that'sall,thankyou!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生活中熟悉场景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通过自主探索,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先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只有十位上要进位)的笔算方法,再探究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通过几组有层次的练习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提炼升华。

通过交流,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得与失,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十二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二、尝试解决。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十四

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办《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你们高不高兴?为了迎接这次运动会,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操场排练。

1、学习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

你能列出算式吗?

(2)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因为4×12=48,所以4×120=480。

(3)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1、想想做做。

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提醒学生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

2、想想做做。

说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

3、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

提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

引导学生读题。

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

学生填表。

6、想想做做。

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十五

1、学生经历探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一、情境导入。

二、互动新授。

1、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指名回答,400多除以4商大约100多。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问: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能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掉,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2、出示试一试。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0.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计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上某一位不够除时怎么办?

小结:遇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0占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小结:每6个装一盒,是看648里有几个6,每8个装一盒,是看648里有几个8,都是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教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练习九。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练习九)。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思考:第2小题十位上为什么是0?第4小题个位上为什么是0?

2、练习九第2题。

分组讨论比较。新-课-标-第-一-网。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读题,说说题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观察表格,你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乘积相等,挖的天数越多,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挖的天数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

3、完成练习九第5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怎样求有多少个合格的节能灯?怎样求需要多少包装盒?

4、完成练习九思考题。

(1)题目中对商有什么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2)题目要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十六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不信你瞧(出示小华家到学校的场景图)。

1,小华家去体育馆,每分钟走46米,走了2分钟,走了多少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的什么计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

2,谈话:可是小华走着走着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比赛就快开始了,于是他就开始跑了起来.

出示应用题:小华跑步到体育馆用了4分钟,他每分钟跑152米,小华跑了多少米。

谈话:这道题你会算吗列出算式,不要计算。

152×4=。

师:观察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的笔算乘法一样吗。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152×4的得数吗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1)列竖式计算时,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的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

(2)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学生回答后,指名板演.

3,教学"试一试"。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起来,复杂之处在哪里什么地方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1)261×3(2)8×123。

621×38×312。

提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

131×7612×8。

3×4934×541。

4,动脑筋。

1□3□1□。

×4×6。

4921914。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提问: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后札记】。

三位数乘一位数,是在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由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数学问题,先复习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由此来作铺垫.由于有两位数笔算乘法做基础,我个人觉得,这节课就算老师不讲,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可以将之解答.因此,在例题的处理上,完全由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在旁边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联系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说出自己的发现,在旧知与新知之间建立了联系,使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而"试一试"的计算,既巩固了例题中学到的计算方法,又突出了连续进位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开放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助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获得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9390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