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7:41:08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1-14 07:41:08     小编:梦幻泡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科知识掌握全面,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清晰。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关注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高质量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一

(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二、填一填。

1.指出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圆锥的底面形状是(),侧面是()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二

师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三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掌握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突破措施: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圆柱的认识1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课时。

圆柱的体积1课时。

圆锥的认识1课时。

圆锥的体积1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四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7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五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表格,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提问:压路机前轮是什么形状的?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部分面积?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与应用第3题。

引导思考: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15.7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这个水桶能盛120升水吗?要拿什么和120升比较?学生自主完成。

4.练习与应用第4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留整数。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六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

(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复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阿是圆柱或圆锥。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3页第1题在书本上填写完整。

2、第2--4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

出示复习第1题。

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二、合作探究。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

(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3.课件出示第2----4题。

这三道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学校大厅有4根圆柱形的柱子,高4米,小红量的它的底面周长为3.14米,现在工人师傅想把它们油漆一遍,需油漆多少千克?(每平方米需油漆0.25千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八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九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一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二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认识圆柱的侧面。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三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舒婷。

使用人。

舒婷。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

重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分析中归纳解题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八、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九、板书设计。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教学。

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四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25=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面包的截面。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题目。

有一个圆柱形的面包,要切一刀把它分成两块,截面会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

2、利用橡皮泥捏一个圆柱体,进行实验,验证结论、

3、画出截面图,表示结论,发展空间观念、

参考答案。

1、沿水平方向横切一刀,截面是圆形、(如图1)。

2、沿垂直方向纵切一刀,截面是一个长方形、(如图2)。

3、沿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如图3)。

4、从顶面向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4)。

5、从上底面斜切一刀到下底面,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5)。

(图1)(图2)(图3)(图4)(图5)。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五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二至八自然段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

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鉴于个别学生已经大概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印象讲述故事,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讲一讲鲁滨孙的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建议学生在课前阅读《鲁滨孙飘流记》原著。

1课时。

遇险上岛。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鲁滨孙。(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对鲁滨孙知道了些什么?

2.哪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完成?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四、小组合作学习。

请大家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先交流对画出的难理解语句的理解,再讲讲鲁滨孙的`故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由说,如,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小说的其他内容等。

讲故事,听故事。

阅读“阅读提示”,并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交流难理解的语句,讲讲鲁滨孙的故事。

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

讨论并归纳。

交流体会并自由发言。

五、重点研读感悟。

1.仔细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师生共同讨论,从“食物、住处、安全”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为此,鲁滨孙想了不少办法,很不简单。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气,要善于因地制宜想办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七

教养目标:

1、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2、能感情朗诵,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育目标:

1、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诗人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

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想象能力和听说的能力。

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导入。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

二、回顾学法。

1、学习古诗前,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学习的方法。

2、出示学法:

(1)一拆:把诗句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词。

(2)二释:采用换词、扩词的方法来解拆出的词语。

(3)三理:有些诗句因压韵、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词序、句序。

(4)补连:由于古诗语言有凝练和跳跃性大的特点,翻译时在诗句的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

3、小结:我们欣赏诗的语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四种自学方法来读通、读懂古诗。

三、新授。

1、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

介绍时代背景: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3)范读诗文。

(4)学生练读,粗知大意。

2、解字词,悟诗意。

(1)回忆学习方法。(拆、释、理、补连)。

(2)自学一~四行诗句。

a学生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进行自学。

b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c质疑。

(3)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并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4)感情诵读,小组读、赛读、评读。

(5)迁移学法,自学五、六行诗句。

a小组交流自学。

b学生汇报。

理解两行诗句的含义,再说说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

c此时,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母亲关爱你们的一幕幕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读五、六行诗句。(赛读、评度、小组读)。

3、连句意、明诗意。

(1)边诵读,边把诗句意思串联起来。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4、想诗境、悟诗情。

反复吟诵,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

5、诵诗文、入意境。

6、感情背诵。

三、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板书:

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人教版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八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研究对象。

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

圆柱的特征:

(1)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2)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

(1)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4、说一说。

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8461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