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综合考虑。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接下来是一些教案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一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巧妙过渡真情实感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二
师:我们先齐读课题,小手指着字。
师:吃水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喝水的意思,但是我们平时说话不能说成吃水,吃水是方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才能用它,小朋友们要注意哦。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小朋友们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师:标好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一起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完之后,小朋友们一起找找,在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什么名字?
生:沙洲坝。
师:那谁住在沙洲坝呢?
生:毛主席。
师:对了,是毛主席,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那么沙洲坝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听听老师给大家念一首民谣。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
师:小朋友们也跟着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读完之后,小朋友们根据歌谣想想,沙洲坝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干旱)。
对了,沙洲坝如果三天不下雨的话,都没水可以去洗手帕,可见沙洲坝是多么干旱。那么在这么干旱的地方生活,吃水一定有很大的问题,不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
师:读完之后,请小朋友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沙洲坝的人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村子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当地方去挑。
生:挖井。
师:挖井可是一项大工程,光靠毛主席一个人可不行,于是,毛主席带领的谁一起呢?
生:战士、乡亲们。
师:刻着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用双横线将刻着石碑上的话勾画下来。
师:那么我们现在看看“时刻想念”这几个字,用笔在书上写一遍“时刻想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三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2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平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四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2.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3.通过课文的认读与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思维和自学能力。
1、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2、理解小闹钟为什么在猫头鹰和小兔子家“不能闹”,在小熊家“使劲闹”。
闹钟、课件、歌曲、生字词卡。
课前要求:
认真地听、大胆地说、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地写。
(一)激趣导入。
1、师:嘘!听谁来了?播放闹钟声音引出:闹钟(板书)。
2、出示生字词认读。
3、可以用你喜欢的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4、有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句中读音也不同。(出示一段话,试读、齐读。)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到银行里去。我看到路上有许多行人,银行门口有一行大字。
(二)新授。
1、师:小闹钟发起的挑战是难不倒大家了,今天他起了个大早,你猜猜它想干什么?
(小闹钟想为朋友们做点事)。
2、它去了哪些朋友的家里?看到了什么?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78页,自己读课文,并用铅笔把你找到的画出来。
3、交流汇报。
(1)猫头鹰,在它的家发现了什么?(日记)。
日记上写着:晚上我抓了三只老鼠,完成了任务。
小闹钟看到它的日记说了什么。
(2)小兔子,在他的家小闹钟又看到了什么?(作息时间表)。
小兔子需要他的帮助吗?
(4)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小闹钟就使劲闹起来:嘀铃铃,嘀铃铃,该起床了!”
现在你就是小闹钟,你会怎样闹?(指名读)。
(5)你喜欢小熊吗?
(6)同学们想一想,小熊以后还会睡懒觉吗?他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愿意自己支配时间。又得到了小闹钟的帮助,他不但改掉了睡懒觉的坏习惯,还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我们真为他高兴!
4、拓展延伸:
(1)刚才,小闹钟分别到了猫头鹰、小兔子和小熊的家。想一想,他还到谁家?
(2)如果小闹钟早上6点半到你家,他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对他说呢?
(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
5、自己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小闹钟和谁做了朋友?(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小声自读课文。)。
6、同学们有的像猫头鹰一样把要做的事记下来,有的像小兔子一样制定作息时间表,还有的像小熊一样上闹铃,提醒自己。你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和支配时间,小闹钟也和你们成为了朋友。
(四)指导书写“已己”“经劲”。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字,有些字不但会认,还要会写。
1、板书“已己”“经劲”
2、说说这两组字应该怎样才能写好。
3、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集体反馈,展评学生作业。
总结: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听配音朗读,师生齐读。
猫头鹰。
小兔子。
小熊。
板书设计:
小闹钟。
珍惜时间。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五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
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3.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
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
3.起波澜。
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
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合理推想各种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合情合理
1.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节设置要让人耳目一新,撬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乐讲、会写,和同伴互相交流启发,评价互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巩固随文识字及渗透性识字。
2、写字: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并指导学生学习在评价中学写字。
3、熟练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应当为别人做更多的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的能力。继续巩固随文识字。及在评价中学写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别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自身经验,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好事)。
1、请你自己小声的读读这个故事。标出自己不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学这些生字。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解决)。
2、谁已经能够将课文读下来了。请你试着把课文读一读。
要求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后要分别从以下两方面给与评价。(评价的时候先说说别人的优点,谈说说自己的意见)。
第一遍要着重听听他的字音读的准确不准确。
第二遍着重听听他有没有多字或漏字的情况。
(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听读中识字,并学会有目的的听及有目的的评)。
3、再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阶段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及时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
同桌两人互相读课文,如果对方读的好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对方读起来有困难,请你帮帮他。
(引导学生学会主动的听及主动的评)。
事情如果开枪正好夹住奶奶摔断腿厨房刷碗。
出示课件词语,会读的同学请你大声的读出来,如果这些词里有你不会的生词,请你认真的听听同学是怎样读的,好吗?(目的是逐步缩小语境,使学生能够逐渐将字脱离文)。
词语大家都已经都会了,如果这些课文中的生字跳出来,你们还认识吗?
5、教师出示字卡抢读(筛选出学生易读错的生字。将其出示在黑板上。)。
目的是逐步缩小学生认字范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的识字)。
黑板上的这些字是大家在读字的时候易错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学这些字。
(由小组长带来读读这些字,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同学间互相交流)。
同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解决掉一些较难记忆的生字。
根据学生的学字情况,筛选出1---2个较难学习的生字。由小老师带领全班一起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做识字游戏,课堂巩固已学的`生字。
最后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利用课后的生字表,测查生字。
都读对了请你奖励它两颗星。在别人的帮助下读对请你奖励它一颗星。
(教师课堂掌握学习生字的情况)。
情尤如救狼枪正夹。
奶摔断腿厨刷碗。
再读课文,请你想一想:尤拉想要做什么好事?妈妈叫尤拉做的是好事吗?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尤拉想要做的好事很多,说明他长大了想要帮助别人,只是没有认识到其时很多能做的好事就在自己的身边)。
课文中的必认字大家认得都很好,老师相信你们的写字也一定不会落后的。
1、四人一小组说说哪个字你们觉得不好写,想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来写一写。(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自己学习中认为的难点,教师有目的的加以指导。
2、仔细看看这四个字,说说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好看。(目的是让学生整体观察字形。)。
3、教师示范板书(使学生对这个字的书写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要认真看,对教师的书写给与评价)。
4、同学学写这个字。写后互相评一评(在评价中学习写字)。
5、根据同学所给的建议,再来写写这个字。
做掉带死奶重。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8个和11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懂得应该热爱劳动,凭着自己的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难点: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录音带。
4、抄有课后练习4的小黑板。
5、春天到来了,引导学生在盆里或空地上栽种一两样蔬菜或花草,每天观察观察。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只小兔子的故事。(出示第一幅挂图)这就是那两只小兔子,一只白,一只灰。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学习“灰”。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教师提出学生要求: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3、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开火车公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利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三、导读课文一至六段。
1、教师引读第一段:老山羊在地里——小白兔和小灰兔——。
2、学习生字“收、菜”。提示“收”的声母是翘舌音,“菜”的声母是平舌音。“菜”的“艹”表示白菜是一种植物,下面“采”表示读音。
3、收完白菜,老山羊为了感谢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要送白菜给他们,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二段、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写小灰兔、小白兔的句子。
4、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教师出示两句话。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谢、您”。这两个字都是由学过的偏旁和熟字组成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您”是尊称,联系课文理解: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从心里感谢老山羊。小灰兔称老山羊“您”,说明它很有礼貌。
5、引导学生看插图,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小白兔、小灰兔话话有礼貌的样子(板书:要菜子收下白菜)。
6、小白兔回到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自己读读四、五两段,圈出表示小白兔动作的词。
7、汇报交流,学习“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词,看看第二幅插图,练习朗读四、五两段课文。(板书:种白菜)。
8、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六段。(板书:不干活)学习“饿”。
9、看第三幅插图,指导朗读第六段。
10、读一至七段,先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集体读。
一、复习。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2、集体朗读一至六段课文。
二、导读七至九段课文。
1、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得不一样,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自己读第七、八、九段课文。同座位分角色练习朗读它们的对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送白菜要白菜。
3、引导学生观察第四幅插图,然后练习朗读小白兔、小灰兔的对话,读出小灰兔觉得很奇怪,而小白兔很自豪地语气。
4、总结板书,回顾全文:通过老山羊、小白兔种白菜的事启发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三、学习生字。
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完“挑、哪”的字形,认读“担”。
四、朗读课文。
采取分组读、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练习2,重点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谢、哪: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不能写得太宽。
您: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拔:右半边不是“发”。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六、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
先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口头组词区分字义。
3、完成练习。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填空,其他同学填在书上。写完集体订正。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八
1.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将心理的变化融入其中。
1.(观看探险短视频)同学们都看过有关探险的书籍或者电影吧?(看过)。
里面有哪些有趣的情节?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没错,里面的情节能抓住读者的心,有一定的险情,而在最关键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聪明的人带着大家脱险,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我们觉得惊险又有趣。
2.你想不想去探险呢?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探险。(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
1.各位探险爱好者们,探险需要组队一起的哦,那么,你们想跟什么样的人成为队友呢?
读图表及要求,理解题意,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参考:探险无小事,如果几个人都是不专业的,都是没有相关经验的小孩子,在发生危险之时,很可能难以脱身;如果其他人都是探险专业户,只有一个小孩子,怕没有人可以交谈,大人们甚至可能会帮忙挡掉所有的危险,那就达不到探险的目的。)。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想要结伴而行的伙伴是谁,原因又是什么。)。
3.确定探险小队的成员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去哪儿探险。
是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还是南极冰川……(引导学生讨论探险的相关地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选择你想要去的探险地点,思考可能遇到的险情有什么?(遭遇猛兽、暴雨来袭、断水断粮、落石雪崩、突发疾病……)。
5.了解这些之后,你还有决心继续探险吗?(有)那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交流)。
1.经过漫长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探险之地。(板书:入险地)。
2.想要遇到更有趣的事物,探寻没有人知道的秘密,需要走到险地的深处,小队走进了……突然……(板书:遇险情)。
3.探险小队的某个人说出了某个点子,全队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脱离了险境。(板书:脱险境)。
多媒体呈现:。
怎样写探险内容的作文?
到哪里去探险?和谁去探险?探险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这些内容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要完整。
把探险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变化等,都要写出来,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
探险的过程往往是神秘而紧张的,要把这种特点表现出来,就需要时时关注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心理变化。这样,人物心理的变化,也印证了探险过程的紧张气氛。
听起来咱们的探险之旅非常有意思啊!下面我们就拿起笔,一起记录探险过程中难忘的.时光吧。
写的时候要把过程写具体,结合人物的心理描写。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探险的过程,能使读者身临其境,语言通顺恰当等。
学生由自己感兴趣的探险活动开始想象,到达探险之处,接着发生险情,最后脱险。文章由此三部分组成,把事写具体,也注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提议全班同学相互交换作文,哪些写得不具体的,把它补充具体,哪些可以写得更有吸引力的,可以运用修辞手法的,再改一改。把全班同学的作文集成一本书叫《神奇的探险之旅》或《探险日记》等。
神奇的探险之旅。
入险地。
遇险情。
脱险境。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写作文是十分有趣的事情,把自己喜欢的、想象的事情具体地写下来,再进行修改,修改成能吸引人的文章,就算完成了。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我也发现学生们对探险很感兴趣,也看过相关电影、漫画,但读文学作品的较少,应注重对学生读文学作品的培养,进而使其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九
1、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识字、写字。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
1.激发积极上进争当班干部的热情。
2.激励现任班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3.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一课时。
现任班干部准备一份工作总结的发言稿。
一、导入新课。
1.请现任班干部上台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
2.现任班干部谈一谈工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3.同学们对班干部的发言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二、畅所欲言。
1.说出你心目中的优秀班干部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假如你来当班干部打算怎么做?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大屏幕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1)现任班干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2)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3)若该,请说出充分理由并制定出认为可行的实施方案。若不行,也请说出充分理由,并对现任班干部提出中肯的意见。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5)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统一整理组里的意见。
(6)每组代表上台发言,根据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制定本班班干部制度。
四、总结发言。
班主任总结发言:班干部是一个班的灵魂和核心,班干部团队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成长与发展。希望班干部同学真正起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让我们的班级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辉煌!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一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观看星天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仿佛进入一个梦幻境界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分析揣摩中对海上夜的宁静和柔美产生鲜明深刻的感受。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和作者巴金及作品等来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2.复习词语。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二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灵动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三
1.学习aoe三个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母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请学生从活动图中将aoe三个拼音卡取下,教师帮助贴在黑板上。)。
二、新授。
(一)读准aoe的音。
师:它们真调皮!咦,它们在说话呢,(师故意听)哦,它们说不光喜欢乐乐和文文,还想跟我们班上爱学习的孩子交朋友,不过小朋友要先叫出它们的名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读e的时候,嘴巴是什么样子?(学生观察读e时嘴巴是半开半闭的,再练读)4.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o,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5.指导学生同桌相互读,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发音。6.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我们选三位同学,分别当a、o、e(抽生上台,分别戴上a、o、e的头饰)。请三位字母小朋友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再去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儿歌)游戏例:
代表a的孩子说:“我的名字叫aaaa,我想找个好朋友。”学生下台找到朋友后,被找到的孩子大声叫出字母朋友的名字:“aaa,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鼓掌)。
(二)认清aoe的形。
1.师:今天aoe和班上这么多小朋友交上朋友了,我们会把aoe的名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但我们怎样记住他们的样子呢?请同学们看看图(出示音形提示图),再看看这三个字母朋友,你有什么发现呢?同座可以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2.教师指导学生练读儿歌:
阿姨头发飘,a字尾巴翘,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河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指导aoe的书写。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各种方法记住了aoe这三个朋友的样子。(师故意做出听的样子)呀!aoe这三个拼音朋友的妈妈叫它们回家了,它们要和小朋友们再见了,咱们和它们说再见。
师:真舍不得它们走啊!咱们不如送它们回家吧!(故意问)你们住在哪里?(作恍然大悟状)咱们的拼音朋友都住在楼房里,这个楼房的名字叫四线格。(出示四线格图)(学生认识四线格的上、中、下格)2.师:咱们的好朋友aoe住在哪一楼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书写位置,再把它们送回家吧!(引导学生观察aoe的书写笔顺,书空。)3.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咱们再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看看怎样才能把aoe写得漂漂亮亮?(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指导学生写三个字母时要将第二格填满。(学生描红时,提醒写字姿势:身坐正,脚放平,胸挺起,纸放直)。
(四)学习aoe的四声。
1.出示四声图,认识四声。儿歌加手势:
一声小孩滑平路。
二声小孩滑上坡。
三声上坡又下坡。
四声小孩滑下坡。
2.出示四个aoe,指名标出四个声调。
3.试读aoe的四声,领读、齐读、乱序读。
三、练习。
1.指读a、o、e的四声,先顺序,再倒序。
2.乱序再读。
3.比赛读a、o、e的四声。
三、总结。
师;同学们不仅能读准aoe还能把它们写好,真了不起呀!瞧,小火车又开动了,它要带着我们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呢!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四
学习目标:
3、趣味识字(夏夜乘凉图);
2、扩句练习;
3、标点的正确使用;
4、生活中识字;
5、学习关于学习的名言。
6、阅读《夏夜多美》,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课件、课本。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趣味识字(夏夜乘凉图);
2、扩句练习;
3、标点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五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只小兔子的故事。(出示第一幅挂图)这就是那两只小兔子,一只白,一只灰。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学习“灰”。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教师提出学生要求: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3、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开火车公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利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三、导读课文一至六段。
1、教师引读第一段:老山羊在地里——小白兔和小灰兔——。
2、学习生字“收、菜”。提示“收”的声母是翘舌音,“菜”的声母是平舌音。“菜”的“艹”表示白菜是一种植物,下面“采”表示读音。
3、收完白菜,老山羊为了感谢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要送白菜给他们,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二段、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写小灰兔、小白兔的句子。
4、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教师出示两句话。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谢、您”。这两个字都是由学过的偏旁和熟字组成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您”是尊称,联系课文理解: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从心里感谢老山羊。小灰兔称老山羊“您”,说明它很有礼貌。
5、引导学生看插图,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小白兔、小灰兔话话有礼貌的样子(板书:要菜子收下白菜)。
6、小白兔回到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自己读读四、五两段,圈出表示小白兔动作的词。
7、汇报交流,学习“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词,看看第二幅插图,练习朗读四、五两段课文。(板书:种白菜)。
8、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六段。(板书:不干活)学习“饿”。
9、看第三幅插图,指导朗读第六段。
10、读一至七段,先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集体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六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七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四、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五、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十八
本单元“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编排了寓言两则、课文两篇和语文园地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一文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小马过河》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自主识字;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12《亡羊补牢》1课时。
《揠苗助长》1课时。
13《画杨桃》2课时。
14《小马过河》3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1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总计10课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78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