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8:31:04
2023年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实用9篇)
时间:2023-11-13 18:31:04     小编:FS文字使者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读下面词语并抄写一遍

停泊    光复   真挚   湿润    闽南

崇高    宽敞   强烈   孔子    诸葛亮 

2、解释下列词语:

光复:   

真挚:

3、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   )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 )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      )认真教孩子们学习(     )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     )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4、老师反复领学生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换句型。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变成带句号的句子,意思要不变)

二、课堂研讨

1、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2、找出文中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有感情地阅读“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用心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二

中秋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端午节的故事,长城的雄伟,这些让我熟知的事情在我们的班级里掀起了激烈的掌声,你猜我们在干什么?原来,我们在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传统节日与历史建筑知识活动竞赛。

规则是这样的,一共分为八组,每组组长安排好,让自己的组员介绍,内容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历史文化,最后评分哪一组评的分高,哪一组就得冠军。最后还可以抽奖。

比赛开始了,老师没有按顺序而是随机抽查。第一个就是我们组,我们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走上了讲台,第一个演讲的是我,一上台感到很紧张,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起,我赶快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平静下来,最后很流利的介绍了下来。轮到第二位同学的时候,我焦急万分,因为他和我一样,心里也是无比紧张,而且时不时还拿起作文稿子看看,我心想,我们这回是不是搞砸了,等我们组全部汇报完毕之后。同学们掌声如雷,在他们给我们评分的时候,我心里很忐忑,因为我想着我们的表现如何,会给我们打多少分,当他们公布分数的时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最后看到我们得98分,我激动地回到座位上,暗自窃喜,心想应该是最高分了。

今天让我深受启发的是闫桠绮同学的介绍,她介绍了长城,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的奇迹之一,闫桠绮讲得非常流畅,而且字数还很多,准备的很充分,我心里想我应该努力成为像她那样流畅,干脆利落的去介绍。

在这次的比赛中,同学们都全力以赴,最后打分第一组和我们组都是98分,今天通过这次比赛我深有感悟,要是我们组做到万无一失,再团结一心就会得到一百分了。

这真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比赛。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三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单元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探讨、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了解时代背景,创设情景,使学生如情入境。

1、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一)、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都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听了一位——的老师上了一堂课。课的内容只有一句话:————————。课后我又参观了——————。我觉得这堂课上得——,让我———。

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二)、浏览课文,找到中心

1、出示浏览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

2)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每次

“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三)、单元组合作学习

1、教师出示合作要求:

1)四人单元组交流批注感受;

2)组内达成共识,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次。

2、教师了解选择情况,适时引导。

3、单元组合作要求:

1)组内用喜欢的方式朗读选择的部分;

2)找出能够体现中心句的词语;

3)读一读这些词语,你的感受是什么?完成大卡。

4)时间为8分钟。

4、学生汇报展示,生生互评。

5、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点评。

6、学生有感情的齐读选择的部分。

(四)、写一写

1、假如你就是作者,在那样的情景中,你一定也会感动不已。就让我们用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出示教师写的例子,老师已经写了一段,请一生读。请用精炼的诗一样的语言写,你可以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词句,也可以合理想象。我写的是开头一部分,你可以接着往下写,刚刚研究那个镜头的'就可以写写那个镜头。

2、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分享。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文章《最后一课》中这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是的,祖国的语言就象征着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讲述了法兰西人民被剥夺学习祖国语言前夕的故事,同学们课余可以去看一看。

(六)、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爱诵读的你,不妨给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3、爱写作的你,不妨将课堂上的一节小诗创作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5、爱思考的你,不妨写下你的读后感悟和思考。

6、爱探索的你,不妨了解一下台湾的地理和历史资料,然后把它余同学们分享。

(七)教师总结全文,全班感情朗读。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四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围绕中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能联系资料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感受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的教育。

3、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一主线贯穿全文,结构篇章,并表情达意的写法。

能围绕中心概括文章内容,能领会主线贯穿法的结构方式和表情达意方式,并试着运用。

一、谈话揭题。

1、直接揭题,读课题。默读读课前导语后,出示马关条约的资料内容,认识到:台湾在马关条约签订时,作为赔偿,台湾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让日本人统治了50年之久,直到1945年抗日胜利,台湾才回归祖国。这里的光复就是指台湾收复,回到了祖国怀抱。

2、默读课前导语,明确学习要求:一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是思考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句话会让我激动不已。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大意

1、听范读,划出生字词语与短语。

2、自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条理。

3、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4、交流:指名读,点拨:找出课文点名中心的句子。反思其概括是否与这个中心有关系。根据点拨自行修改,再指名读修改后的大意概括。总结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定要找与文章中心有关的主要内容来说,其他次要内容都可删除,这样才能做到简洁却完整。反观我们学过的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感受概括都是围绕中心的。

三、品词析句,领会写法。

1、找到文中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2、思考三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小结主线贯穿法的文章结构方式与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搜索写作素材,仿写片段。

1、在课内课外我们见过这样的结构方式吗?举例说一说。

2、写怎样的文章我们也可用这种方式,表达怎样的写作目的?举例说说,再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片段并评价。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五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2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台湾的美丽风景,配以优美的解说,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美丽的宝岛台湾,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过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弥补了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这样的课堂开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的确能帮助课堂确定感情基调。这种初感,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铺垫。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六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澳门)

师:还有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的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中国台湾)

师: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六十二年前在中国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板书课题: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中国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中国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a、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b、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c、课文中哪些地方是详写的?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来体会体会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

师:“为什么这位老师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是不是认真写的?那么你吃力吗?

师:为什么中国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因为中国台湾老师以前是学日文的,她没有学过中文,可能刚学不久,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不像我们写起来这么轻松,因为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字了。可中国台湾老师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所以写起字来十分的吃力,但是很认真。)

师:听了他的发言,你理解了吗?还有没有要给她讲解的?解释一下,既然这么吃力,她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

(因为她写这几个字时,包含着她自己的感情,一种爱国之情,所以她要一笔一画,非常的认真。)

师:经过他的补充,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想说吗?

(日本人统治中国台湾50年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受日本人的压治,现在好不容易学中文了,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很吃力。回想起1937年一1945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杀、掠、抢,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可以想象,占领中国台湾50年里,中国台湾人民的苦难之深。日本经济侵略,人权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逼着他们学日文。50年,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现在明白了?)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中国台湾刚刚光复,而且老师也刚刚学习中文,很认真,严肃能看出她很爱自己的祖国。如果他们读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当儿戏似的,可见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他们读这句话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而且他们是一遍一遍的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

(船员和学生在教师里共同读这句话)

(中国台湾的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爱国心,那些孩子也有一颗爱祖国的心,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是中国人。)

师:不用吃惊,老师,孩子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语言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师:让我们跟着中国台湾老师,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读,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小的`表演。就演下课之后孩子们把“船员”围了起来,然后老师领着“他”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这过程发生的一幕。

师:下面我来当中国台湾老师,谁再当一次船员,我们再共同表演一次。其他同学当孩子并且注意体会。想一想看着中国伟人的画像,船员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船员来了,同学们跟他打声招呼。

中国台湾老师:你好,认识你很荣幸,有机会向你请教国语,在你面前,我的国语不流利,请原谅。

船员:不是,你很有感情啊!

老师:到我们的小礼堂看看去。以前,这里挂的都是日本的伟人像,现在终于挂上了我们自己伟人的像!看,这是民族英雄一一郑成功!郑成功是中国台湾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率领部队赶跑了荷兰统治者,保卫了中国台湾的独立。

老师:这位是智慧的化身一一

船员:诸葛亮。

师: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帮助自己建功立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谋划,善人和,帮助刘备打了一个个大胜仗。

老师:这位是教育的鼻祖一一

船员:孔子,师:孔子是大教育家,大哲学家,是"儒家"创始人。

老师:快看,这位是革命先行者一一

船员:孙中山。

老师:我们称他"国父"。我们中国台湾人民无比热爱他。其实何止是这四位伟人,还有好多伟人,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中国台湾老师:船员呐,看着看着你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生说讨论:我为这些伟人是中国人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中国台湾老师:就要分手了,请让我代表中国台湾的同学和人民邀你一同念一首余光中的诗吧!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此时此刻,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是第三次出现这句话。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请你们再拿起你手中的笔,再写一写这句在文章中出现了3次,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句子。(师生再次写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师:来看看这段话!(黑板出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

师: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张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知道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上课”及“参观小礼堂”的情景了?

生:这两部分最能突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刻。

生:这两部分详写,是课文重点内容。

师:我们在读书和写作的时候,要抓住文章详写的部分,深入体会和重点描绘,才能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出文章内涵。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板书: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七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作知识的拓展延伸、积累。

〖教学步骤

一、爱国话题导入

二、(生)说文中爱国情

以“我从文中……读出了爱国情”为格式说话:

1、表象可从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韩麦尔的服饰、语言、神态去说。

2、深入可到文中的细节原文。

三、(生)说世间爱国情

以“某某怎样,在……中体现了爱国情”为格式说话。

四、(生)表自己的爱国情

作为中学生该如何体现我们的爱国情呢?

五、(生)赛爱国名言、诗句

1、看哪个小组收集积累得最多。

2、看哪位同学“窃取”得最多。

(旨在学会资源共享,用心说说上一轮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名言诗句)

【资料整合平台】

最后一课(郑振铎)(原文,略)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八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难忘的一课教案批注篇九

1、认识闽、诸2个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自读课题,激发情感

1、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同学们,谁能读一读板上的句子。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二、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黑板上的话出自课文《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介绍文章背景。

三、初读课文,扫请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四、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课文着重写了那几个主要场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两部分其中一部分。

3、汇报并说明原因。

5、出示最后一句设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五、总结全文,了解详略

《难忘的一课》中一课都包含哪些内容?文章哪一部分详哪一部分略?

六、感情升华,读写结合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2、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自己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6883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