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规划和设计,通过教案的编写,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差异化设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一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孙权劝学》。恳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不是说让学生学写文言文),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由三国演义说起,引出吕蒙,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采用说书的方式(用半文半白语言),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辨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2、单个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三、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朗读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
四、析读课文,理解文义。
采用文白互读的方式,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用白话文进行解说。解说时要力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这样可避免传统逐字逐句翻译的机械和刻板,既可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在文白互读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同时,通过投影对常用文言词汇进行疏通检测。
五、分角色演读,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朗读,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生演读的时候引导他们细细品味,用“------写出了-----”的句式品味文章语言。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六、创造阅读。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参与到对文本的再创作活动之中。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七、联想链接,精神内化。
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俗语或名言或古诗文名句进行解释。
八、吟诵课文。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二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学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三
二、了解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了解主要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四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五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意:断句读音语气读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自以为大有所益5、蒙乃始就学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七关键词语: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
邪: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吗”但:只。
见:知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关键语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九考考你:1、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十结合注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白话文。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四
1、认识大榕树的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挂图、课件、朗读磁带等。
1、复习: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质疑: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感叹句来说一说。
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学文去解决。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树近景图)
2、问: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大榕树?(5—9)
3、轻读、思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课文写出了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2)、你喜欢哪一个描写榕树的句段?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1)、认识榕树的特点:大、茂盛
2)、交流体会:
(1)、指名说。
(2)、议:句子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是什么描写?及理解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如“不可计数”、“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等。
(重点引导理解7、8自然段中描写榕树的语句)
5、通过品读,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文中用了哪句话来赞美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喜爱、赞美)
6、用赞美之情朗读具体描写榕树的7、8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部分内容抓住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静态美。
1、释“昨天眼睛骗了我”之疑:
1)、作者第一次看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可是当时“我”有没有看见鸟呢?为什么?(鸟栖息了)
2)、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不禁说——(引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2、引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3、课件演示众鸟纷飞的情景,激趣,为品句打下基础。过渡: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情景?(12、13)
4、听读、思考: 你喜欢哪一个描写鸟儿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写出了鸟“多”、“快乐”的特点及解词“应接不暇”。)
5、通过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
6、感情读12、13自然段。
7、小结:从品读句子中,我们可体会到,写鸟的这部分内容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动态)
8、释疑:
1)、联系图、文思考:这里对鸟儿来说是个怎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生答(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等),释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之疑。
3)、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带引号?
4)、小结:学文后大家有没有产生这样的感受呢?出示文字投影:昨天是我的眼睛……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读,了解释疑情况,回应开头)
1、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热爱、赞美)是怎样表达的?(静、动态)
2、这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丽,那人间的天堂该是怎样的呢?
3、结束谈话: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
鸟的天堂
大
傍晚 榕树 { (静态)
茂盛
多 } 热爱、赞美
早晨 鸟 { (动态)
快乐
(有课件)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五
1、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投影仪录音机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a、指名读问: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b、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那么黄山的奇松在哪里?(学生读)教师板书
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看文中是插图你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表现在哪里吗?
c、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重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c、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读3~5句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第6句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7、8句
d、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点示:可以从中看出人们的想象力
小结:第二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
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亲切喜爱的语气。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a
a、指名读
b、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c、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赞叹的口气,请齐读3自然
d、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三、指导背诵。
1、听录音。
2、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3、各自轻声试背。
4、全班齐背。
四、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六、我的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六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2掌握词语3、疏通文意。
一、导入: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二、了解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了解主要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四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五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六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七关键词语: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
邪: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吗”但:只。
见:知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关键语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九考考你:1、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得到启示: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依赖父母,应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努力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用时: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小狮子学自立的故事。小猴子带来一些词宝宝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读准它们呢?(两列火车带读)。
1、复习词宝宝。
懒洋洋练功享福。
劝告刻苦依赖。
一辈子必须本领。
师:小朋友真棒!生字词读得这么准确。能不能选择你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练习说话(生1,生2,同桌互说)。
3、小老师带领复习本课生字。(晒,功,抬,何,原,饭,劝)。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哇!小朋友们认词认字快又准!真是了不起啊!黄老师相信你们朗读课文肯定也很棒,能试试看吗?我们先看看课文共有几段。请八个同学接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靠大家智慧帮你解决。
1、随机抽读8个同学。
2、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能解决及时解决,中心问题留在黑板待讨论重点指导)。
3、让学生谈谈理解的内容,解决中心问题。
(结合插图,恰当板书)。
小狮子。
真正。
学会本领。
图1图2。
懒洋洋刻苦练功。
晒吃睡说滚扑撕咬。
4、朗读指导。
(1)联系生活,表演体验。
a、演一演小狮子懒洋洋的'样子。演一演“滚扑撕咬”
b、想一想,我们怎样读出小狮子的懒?
(2)过渡:小狮子为什么这样懒?想知道吗?
a、同桌互相读一读小狮子与大树对话。
b、指名答。
c、指导朗读:小狮子回答大树应用什么语气?
d、指名读小狮子的话,师生评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朗读领悟。
师:小狮子的话被谁听到了?狮子妈妈是怎样劝告小狮子呢?请认真听,想想狮子妈妈的意思。(录音范读,全班读。)。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小狮子要学会哪些生活本领?不学本领会发生什么事?要学本领就得吃哪些苦?(学生纷纷回答)。
(4)听了狮子妈妈的话,小狮子有什么改变?(师生共读)。
(5)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表演。学生展示表演。
三、讨论延伸,感悟提高。
1、四人小组讨论:
(1)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怎样的?你喜欢小狮子吗?为什么?
(2)学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黄老师相信,学习了这个故事,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会像小狮子一样成为一个不依赖父母,自己事自己做的好孩子。
四、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做一件事证明自己长大了。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八
3.品析人物语言,概括人物性格,学习孙权、吕蒙坚持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并会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难点:品析人物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吟唱,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唱起这首歌,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说到三国,我们不禁会想起一批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人才辈出,孙权即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为什么呢?孙权作为帝王,他是如何劝下属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略知作品。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一位学生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明确:《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作者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听名家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概情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答疑解惑。
(三)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全班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同学说一说对孙权和吕蒙对话的理解,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读出来。
3.请两位同学模仿表演孙权和吕蒙,表演出其神态和语气的变化,其他学生在旁体味。
4.同学评价这两位同学表演如何。小组讨论应该从语气语言等方面有哪些改进。
明确:孙权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5.吕蒙对孙权劝学一事的态度如何?有何变化?结果如何?
明确:吕蒙刚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同意了。经过一段时间,吕蒙大有长进。
6.从哪儿看出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从鲁肃的评价中看出来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
7.孙、吕蒙二人的对话和吕、鲁二人的对话语气有何不同?
明确:孙、吕二人是君臣关系,语气严肃郑重。吕、鲁二人是同事关系,语气诙谐幽默。
(四)学习成语,巩固拓展。
文中有两个成语,请同学们找出来,说一说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并造一个句子。
(明确: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孙权作为帝王,苦劝下属吕蒙学习的一面。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多么忙,多么学识多么少,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大家学完后,有什么样的领悟呢?请大家自由地谈谈。(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体会。)。
好,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课下,请同学们试着把本文背下来,并找一篇同样是努力学习,改变人生的文章读一读,下节课同学们分享。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齐读课题,设疑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三、感受环境描写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水和洪水凶猛的句子;人们面临洪水的.表现。2、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式特点及表达的作用。四、感悟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2、组织全班交流。出示相关图片和句子,读(男生;女生;齐读)――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感悟。3、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师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第7――23自然段)。五、情感抒发1、想象说话(假如你就在现场祭奠老支书,你会怎样哭诉。)2、说一句赞颂老支书的话,尝试用上“桥”字。3、师生共赞老支书(出示相关句子,齐读)六、总结全文。七、领悟表达特点。八、视听欣赏《为了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十
1、基本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2、基础知识目标: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1、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式。
《琥珀》的教学.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0课琥珀。
我请一个同学来板书一下。(.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三部分
1、课文里有这样一个生字,(.课件出示“推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课件出示)
2、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中哪地方是“已经知道”的事?哪些地方是
“不知道”的事?(.课件出示问题)(生边读边想)
(这块琥珀的样子是已知的,而它的形成过程和条件却是未知的。)
3、我们先来讨论已知的,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第三部分,结合书上的插图,想一想,这块琥珀有什么特征?(生边读边想)
(生答.课件出示)
a:它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
b: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两个小东西。
c:我看到这两个小东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4、这段课文主要点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这段课文主要点明了琥珀的发现对科学的研究价值)板书:价值
(二)教学琥珀形成的过程
(看到这个有趣的故事,我知道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
(我懂得了透明的琥珀里的两个小动物的来历)
2、大家发言很积极,但讲的不够具体。请你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a: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b: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c: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生讨论)
3、你觉得要想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必须先弄清什么?
(必须先弄清琥珀形成的条件)
那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生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a:炎热的夏天。
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c:时间的巧合。(随机出示)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的语气: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再指名读)
5、师:正当蜘蛛要吃掉苍蝇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6——9自然段。
(生默读)
生: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数渗出许多的松脂,正当蜘蛛扑向苍蝇的时候一大滴松脂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生:后来松脂继续滴下来,有刚好滴在树干上,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师:(板书:刚好)“刚好”是什么意思?
生:时间的巧合。(.课件出示)
6、同学们说得真好,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在加上自己的想象、推理把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复述一遍。(生说并评议)
(.课件出示)(学生边读边想)
地壳裂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几千年)(随机出示)
8、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9、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我们再一起来读读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10、整个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现在同学们都了解了吗?这个故事你喜欢吗?请你把你的同桌当成一个听故事的人,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学生互说故事)
11、同学们,课文我们差不多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说)
你还想说些什么?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后根据课文的内容,再加上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齐读课题,设疑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三、感受环境描写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水和洪水凶猛的句子;人们面临洪水的.表现。2、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式特点及表达的作用。四、感悟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2、组织全班交流。出示相关图片和句子,读(男生;女生;齐读)――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感悟。3、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师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第7――23自然段)。五、情感抒发1、想象说话(假如你就在现场祭奠老支书,你会怎样哭诉。)2、说一句赞颂老支书的话,尝试用上“桥”字。3、师生共赞老支书(出示相关句子,齐读)六、总结全文。七、领悟表达特点。八、视听欣赏《为了谁》。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十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虹》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金字塔”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组织教学,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五种能力(看、听、说、读、写)两种精神(主动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构建小学语文“金字塔”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
即以语文知识为塔座,以看听说读写五种能力为塔的不同侧面,以主动学习精神为塔身,以创新精神为灵魂支柱居塔尖,探索一条有形、有块、有层次、有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推动素质教育。
一般目标: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尝试主动学习,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最终目标: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看听说读写五种能力培养为手段,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1、借助媒体复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中意思难懂的句子。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学懂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雷雨后天空大地美丽的景色,感受彩虹的美,初步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1、理解课文中两句比喻句。
2、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学懂课文,感受雨后大地美丽的`景色,感受彩虹的美丽。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0xx年5月20日
一、借助媒体复习字词
1、媒体演示学生做摘苹果认生字的游戏
2、认读词语练习用“美丽”说一句话
二、观看录象初知内容
1、导入:夏天到,雷雨多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那么雷雨过后,大地天空中会出现哪些变化呢?请小朋友仔细观看下面一段录象。
2、学生各自交流。
句式说话:雷雨过后,。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导语:雷雨过后,空气新鲜,天气凉爽,景色美丽。今天,老师向小朋友介绍一段写雷雨过后大地美丽景色的话,希望小朋友能喜欢。
2、媒体显示课文第一段,学生边自由读边思考有几句话?
3|齐读第一句话,想: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二句“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1)读一读有什么问题问吗?
(2)老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3)交流讨论情况设计训练点
明白句意谁好象给谁洗了个澡?
观察说话雷雨过后,山____________,树_____________。
想象说话假如山树会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尝试美读学习用高兴喜欢的语气朗读。
5、同上学习第三句“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个饱。”
交流讨论情况时设计训练点
理解字词雨水来了,干渴的玉米苗会怎么样喝水?你是怎么理解“喝了个饱”?
想象说话玉米苗喝饱了雨水,长得更好了。到了秋天是怎么样的?
尝试美读用高兴喜悦的语气朗读。
6、学习迁移说说雷雨过后大地还有地方发生了变化?(有能力的小朋友自己联系生活说一说,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从老师给你的四幅图中任选一幅说一说)
7、朗读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导语:雷雨过后大地发生了好大的变化,天上也非常的美。
2、观察感受彩虹外形美
媒体展示彩虹图:说说天上有什么?你能用一至两句话夸一夸彩虹吗?
3、品读感受彩虹的语句美
句子练习:彩虹的颜色真多啊!有_________________。
4、领悟彩虹蕴藏的科学道理
观看录象讨论彩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彩虹是谁画出来的?
评议下面三句话哪一句说得更有科学性?
(1)雷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2)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3)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5、理解比喻句
“是谁飞上蓝天,画成了这座七彩的桥?”
理解句子什么像什么?
观察想象假如你在彩虹上,你最想做的事上什么?
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比读——齐
6、朗读背诵第二段
四、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2、揭示课题36、虹
3、齐读课文
4、总结全文大自然到处都有美丽的事物,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用自己的小眼睛找到更多美丽的东西。
五、作业背诵全文
课后练习2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十三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大意。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十四
1.积极想象,大胆用画笔表现自己喜欢的太阳。
2.学会用多种颜色的涂画法,感受色彩美,提高大胆运用色彩的能力。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训练幼儿的绘画太阳的能力。
1.经验准备:了解关于太阳的粗浅知识,欣赏过有关太阳的美术作品。
2.物质准备: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
1.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的颜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见太阳它都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小白兔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您瞧,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绿油油的。”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您瞧,太阳照在花朵上,花朵红艳艳的。”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您瞧,太阳照在稻穗上,稻穗黄灿灿的。"小白兔想: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怎么说太阳的颜色的?)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这时天上下起雨来了,不一会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阳的颜色,就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让小白兔数数她身上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啊!共七种颜色。”小白兔说。于是,彩虹阿姨就说:“对啦!我身上的七种颜色全是太阳公公给的。”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2.讨论:让幼儿谈谈对太阳的认识和感受。
师:提问,小白兔明白了,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那你们想一想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没有太阳,花、草、树木,它们会都死掉。没有太阳我们也会生病。
3.教师讲解,请幼儿示范太阳的画法。
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太阳,让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画法。
师:引导幼儿用多种颜色涂画太阳,增加幼儿对色彩表现力的认识。
师:这两个小朋友画的都漂亮,那你们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提示幼儿大胆的表现心中想象的太阳,越夸张、越拟人化越好。
5.引导评价、互相欣赏。
(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师:可请画好的小朋友把画展示给其他的幼儿看,互相说一说自己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把幼儿画好的作品拿到教室布置主题墙。
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畅想,用已有经验,大胆说出不同形态的太阳形象。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故事导人,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太阳的颜色。紧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了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过程充分展示幼儿想象、用语言大胆地表述为下一环节打下伏笔。接下来,结合了课件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幼儿感受色彩美,通过太阳的七种颜色的美和色彩带来的心里感觉,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色彩美;为下文的绘画作铺垫。整节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幼儿去画。从而帮助幼儿感受到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的快乐、有趣,萌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孙权劝学教案第二课时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会认的字词,检查认读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读)。
2.听写会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
(一)读文质疑。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地方不懂,用“?”标记。
2.学生质疑。
3.教师相机处理,有的问题当场解答,有的问题归纳整理,随文处理。
(二)逐节朗读理解。
1.小朋友,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读一读诗,你最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想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读文)。
2.你最喜欢哪一节?(相机学习每节诗)。
3.学习第一节。
(l)你喜欢这一节,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2)他读得怎样?(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起音舒缓,停顿稍长;“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读出高兴的感觉。)。
(3)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相互提醒不足之处。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可采取比赛的形式)。
(5)作者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回答)。
(6)小树听到了你们的祝福,快活地笑了。瞧!(播放:在太阳的照耀下,小树被微风轻轻吹拂着的情景。)(板书:小树红红的太阳)。
(7)让我们齐声把祝福再一次送给小树吧!(齐读)。
4.学习第二节。
(1)(生:我喜欢第二节)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语速加快,体现出心情的急切,“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读出喜悦的感觉。
(3)还有谁喜欢这一节?都站起来读一读。
(4)师:假如作者有一支神笔,他会画许多好吃的谷粒送给小鸟。你瞧,小鸟听了,也快活地叫起来了。(播放: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叫着)(板书:小鸟好吃的谷粒)。
(5)分男女比赛读这一节。
5.学习第三节。
(1)(生:我喜欢第三节)请你读一读这一节。
(2)老师范读:老师也很喜欢这一节,我也来读一读。
(3)和同桌比赛读。
(4)自由推荐同桌读。
(5)作者为什么要给西西画一双好腿呢?(指名回答)(板书:西西一双好退)。
(6)你想,看看西西拥有一双好腿的`样子吗?跪鱿“背景;)。
(7)男生齐读。
6.指导背诵,.
(1)熟读你最喜欢的一节,试着背一臂。
(2)指名背诵。
(3)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这一节的吗?
(4)谁还用了什么方法记哪一节?
(5)同桌互背。
(6)回家给家长听。
三、拓展思维。
1.出示第四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2.指导朗读: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
3.回顾课文,假如作者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要画什么呢?
出示: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4.齐读。
5.你喜欢作者的这些愿望吗?为什么?
6.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呢?
出示句式:我要给________。
7.学生说话练习。
8.师:大家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我相信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能变成现实。
〔板书设计〕。
23.假如。
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67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