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的数据和图表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在撰写报告时,要注意使用段落和标题等方式来提高整体结构的可读性和易懂性。在以下的报告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不同领域、不同目的的报告样例,以及每个样例的特点和优点。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一
论文进展状况:该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合成孔径雷达(sar)相关资料的搜集;初步了解sar系统。
2、撰写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进一步加深对sar系统的理解。
3、研究sar回波的产生以及仿真算法,并上机操作。
4、后期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毕业论文。
5、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本人已完成毕业设计初期工作,包括开题报告,文献阅读以及英文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使我充分了解机载sar回波频率域仿真研究这个课题。外文翻译锻炼了自身英文水平,知晓英文术语,并且更深入地了解sar回波仿真。
已检索与阅读超多中英文文献和有关书籍,了解合成孔径雷达(sar)军事上的重要用途,初步了解sar的基本原理,包括雷达的相关知识,重温了数字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和滤波器的设计。
目前,正在进一步熟悉sar回波信号的生成与仿真。了解仿真算法。
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某些知识可是关,一些基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经过查阅有关教科书和请教教师,这个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时,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有误,后期校验出现不少纰漏,认真参照相关规定,最终将其改正。在外文翻译初稿中,出现语病,专业词汇翻译不准确、格式书写有误等问题,经过审阅多遍完成了该任务。
后期工作安排:
1、20130401~20130516进一步研究回波仿真和算法.
2、20130517~20130601完成论文的后期研究工作,开始论文初稿;
3、20130602~20130610书写并完成论文的后半部分初稿;
4、20130610~20130620完善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二
自从开题报告答辩之后就开始准备进行论文的框架及中期的报告,论文框架已经完成。基本透过了教师的检查,但有些不足的地方能够透过之后的工作进行时候来修改。
第五章就是结论与展望。
透过这一个月的时间我在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查找资料,查找文献,按照开题报告中的描述进行论文的主要资料的研究,确定方法理论等,同时进行对重点文献的学习和剖析搜集新文献。在这段时间里我完成了论文的第一章资料绪论部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包括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也包括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国外绿色建筑发展背景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b富(rbuckministerfuller)就十分关注人类的发展目标、需求与全球资源、科技结合起来,用逐渐减少的资源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此后在1969年,美籍意大利建筑师鲍罗索勒里首次综合生态与建筑两个独立概念提出“生态建筑”理念。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务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绿色建筑是作为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城市交通和建筑是城市最主要的两个耗能领域,也是和公众关系最紧密的领域,解决交通拥堵、建筑高能耗是中国最难治的两个城市之疾,所以说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刻不容缓。
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教师的不断交流,我基本上完成了开题报告中的任务进度,但还存在必须的不足,感觉时间很紧,任务还很重,论文还得整理出摘要,同时还得需要翻译成外文。这些都感觉很有压力,所以我会抓紧时间努力完成。
由于对课题理解的还不太够深入以及对知识的了解不够透彻,所以对一些细节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就应搜集更多的资。阅读完整的书籍更透彻的了解对课题的研究,同时用心主动的向教师请教。
下一步我将继续按照开题报告中所描述的资料完成论文,将论文的后面几章资料补充完整,同时进行参考文献的整理。当写完论文整理出两千字的摘要,并进行外文翻译,同时根据研究资料对论文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此后花费一两天进行整理装订论文进行毕业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三
1、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中日文的文献,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认识。
2、与指导老师进行商榷讨论,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3、透过研究各项资料和与指导老师的探讨,对论文列出大致提纲,经指导老师改正指点,大致确定论文的基本思路。
4、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尚须完成的任务。
1、日文文献资料不够充实。
2、论文思路不够严谨清晰,需要调整。
3、初稿还没彻底修改正确。
4、在修改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稿,并尽快完成终稿。
存在的问题。
1、提纲有些凌乱,有些地方条理不够清晰。
2、有关该研究的日文资料比较少,较难找,图书馆内相关文献少。
3、用词不当,出现语法错误。
4、论文要求格式较复杂,格式出现错误。
拟采取的办法。
1、结合指导教师意见,透过与同学进行讨论,调整结构,
2、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完善论文资料。
3、找出错词、语法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并对论文语言进行润色。
4、找出格式错误,进行修改。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四
在导师xxx教授的指导下,毕业论文的初稿已经完成,目前仍需要做很多的修改。
如果说,这一初稿完成的好,那这肯定与导师xxx教授的进取指导是分不开的,与xxx教师的进取帮忙是分不开的,与开题报告时xxx等几位教师提出的中肯的提议和意见是分不开的。
如果完成的不好,那也是自我没有认真的领会和理解导师和各位教师的意思、没有认真的贯彻导师和各位教师的提议和意见造成的。
该论文分五章,主要是: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取得的研究成果:。
不仅仅如此,我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认识到研究这一论题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并且这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
经过的这一论文写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梳理关于xxx的丰富历史信息,体会前人探索过程中的艰辛曲折、智慧与困惑,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同时,也能够为今日的xxx建设供给一份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与历史遗产,对现实也具有启发意义。
存在的问题:由于本人缺乏深厚的哲学基础,可能影响了论文的理论深度;由于自我驾驭史料本事有限,可能会影响对历史文本的解读;由于缺乏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背景知识,影响了对论文部分论题的理解和把握;由于缺乏现实生活经验的感召,对一些历史事实也只能做理论上的理解。
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论文下一步的重点。
很显然这些问题,是需要导师和各位教师的指导的,是需要自我艰辛的努力才能慢慢解决的。
所以,在下一阶段,我将不断的与导师坚持沟通,吸收各位答辩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尽最大努力把论文做好。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五
论文进展状况:该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合成孔径雷达(sar)相关资料的搜集;初步了解sar系统。
2、撰写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进一步加深对sar系统的理解。
3、研究sar回波的产生以及仿真算法,并上机操作。
4、后期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毕业论文。
5、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本人已完成毕业设计初期工作,包括开题报告,文献阅读以及英文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使我充分了解机载sar回波频率域仿真研究这个课题。外文翻译锻炼了自身英文水平,知晓英文术语,并且更深入地了解sar回波仿真。
已检索与阅读超多中英文文献和有关书籍,了解合成孔径雷达(sar)军事上的重要用途,初步了解sar的基本原理,包括雷达的相关知识,重温了数字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和滤波器的设计。
目前,正在进一步熟悉sar回波信号的生成与仿真。了解仿真算法。
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某些知识但是关,一些基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经过查阅有关教科书和请教老师,这个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时,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有误,后期校验出现不少纰漏,认真参照相关规定,最后将其改正。在外文翻译初稿中,出现语病,专业词汇翻译不准确、格式书写有误等问题,经过审阅多遍完成了该任务。
后期工作安排:
1、20xx/04/01~20xx/05/16进一步研究回波仿真和算法、
3、20xx/06/02~20xx/06/10书写并完成论文的后半部分初稿;
4、20xx/06/10~20xx/06/20完善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六
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063班。
学生姓名孙佳慧。
指导教师魏彦。
20xx年5月14日。
20xx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已经一个多月了。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
在三月的时候在魏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了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化学史课件制作及网络化设计。从选题题目之后,去图书馆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中期报告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以便更好的写出论文,编制论文提纲。同时,确定外文翻译的内容。之后的数日就进行外文翻译。首先将外文论文中的陌生单词进行查找并标注。之后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进行翻译,形成外文翻译的初稿。然后,将查找的文献进行整理,并撰写开题报告。并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完成开题报告。准备迎接中期检查。现在可见依然在制作中,现已经取得了一定得成果。
(2)由于以前接触相关的知识比较少,所以网页制作的软件应用起来比较困难;
(3)在这段时间内我一直都没间断找查找外文资料,但是收获不是很大,外文资料比较难找。
(2)完成外文文献翻的译并定稿;
(3)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外文资料译文的排版、打印、装订,课件的计算机输出,整理毕业论文材料。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七
毕业设计开题之后,透过先前查阅的资料我初步了解了纳米纤维的定义及用途和静电纺丝装置,进一步地进行了溶液的配置、纺丝装置的搭建、静电纺丝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向在不断地做实验,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合理的修改相关参数。就一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做二次参照比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同时在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任务书中所要求纺丝任务。后序任务就是组装电池和测试电池性能,虽然后序工作量较小,但耗时较长,仍需要抓紧时间。
7-9周:在实验室进行纺丝制备纤维毡,氧化炭化制备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电池组装测量等相关工艺。
存在问题:
静电纺丝机装置构建比较复杂;
纺丝前驱液性质不稳定容易堵塞喷头或喷丝间断且都不宜毡化成网;
纺丝实验比较危险需要使用高压电、供液供气装置;
解决方案:
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忙下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静电纺丝装置;
更换了实验材料、探索了适宜的溶液浓度、改善了配置溶液的条件、喷头上安装过滤装置;
对所有的实验装置用绝缘纸包装、对金属装饰用塑料隔离、尽量采用质。
量和安全性能高的产品构建实验装置。
池相关性能指标。
13-14周:处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及准备答辩;
15周:答辩。
16周:完善论文。
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我收获了许多,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专业知识,并且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操作潜力。此外,也学会了透过网络和检索查阅相关资料的潜力,同时还加深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友情,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性。
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都尽量自我解决,少麻烦教师,这也就教会了我们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有时碰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同学几个也会互相商量,直到最终把这些疑问都解决掉,我们几个人都会因问题的解决而感到无比高兴和开心。但有时我们也会碰到专业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就翻看和查询相关资料,透过这些我们也增长了很多知识,拓宽了自我的知识面。在实验期间,教师也给了我们很多细心的帮忙和指导,让我们不至于有时手足无措。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实验才能这么顺利而有序的进行,真的很感激教师的指导。
总的来说,我们确实从实验中受益匪浅。毕业设计真的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仅仅让我们学到知识,也锻炼了实验动手潜力。所以,我很感激这次机会,同时也感激教师的关心、帮忙和指导,我会继续努力做好实验,最终写出让人满意的毕业论文,从而顺利毕业,为自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八
指导教师:滕晓燕。
姓名:宾。
学号:勇07071523。
1、从直观的产品入手,正确确定产品的成型方法和分型面,选取合理的成型设备和参数。
2、确定成型方法后,能合理选取相应成型的模具,并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
3、能利用有关设计软件,正确设计模具。
4、熟悉并应用模具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5、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潜力。
1、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性。
透过对几种塑料进行性能比较,最终确定使用abs塑料。
2、注塑机的选取和参数校核。
根据所设计塑件的特性选取注射机,初步确定选用国产注射机sz-60630。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及有关零件的必要计算和校核。
(1)分型面的选取。选在塑件截面最大的部位。
(2)型腔数目的确定。使用一模两腔。
(3)浇口的确定。使用侧浇口。
(4)模架的选用。选用315×315标准模架。
(5)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
(6)顶出系统设计。采用推杆脱模机构。
(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确定冷却方式以及冷却水道的位置和数目。
4、绘制完成了模具装配图的大部分结构。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深感部分资料和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其中注塑机选取校核和部分机构的计算部分,资料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很少有专业细致的探讨。但最终决定弃异存同,将其共性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选取基础结构进行设计。
另外,我还就应多阅读模具设计的有关资料,使设计的模具更有适用性。同时,还就应再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对本次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我相信自我会继续持续用心的态度,在指导教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设计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1、用两周时间绘制模具各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及总体装配图。
2、用两周时间用proengineer绘图软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
3、用两周时间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九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1、从直观的产品入手,正确确定产品的成型方法和分型面,选取合理的成型设备和参数。
2、确定成型方法后,能合理选取相应成型的模具,并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
3、能利用有关设计软件,正确设计模具。
4、熟悉并应用模具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5、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潜力。
1、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性。透过对几种塑料进行性能比较,最终确定使用abs塑料。
2、注塑机的选取和参数校核。根据所设计塑件的特性选取注射机,初步确定选用国产注射机sz-60630。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及有关零件的必要计算和校核。
(1)分型面的选取。选在塑件截面最大的部位。
(2)型腔数目的确定。使用一模两腔。
(3)浇口的确定。使用侧浇口。
(4)模架的选用。选用315×315标准模架。
(5)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
(6)顶出系统设计。采用推杆脱模机构。
(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确定冷却方式以及冷却水道的位置和数目。
4、绘制完成了模具装配图的大部分结构。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深感部分资料和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其中注塑机选取校核和部分机构的.计算部分,资料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很少有专业细致的探讨。但最终决定弃异存同,将其共性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选取基础结构进行设计。
另外,我还就应多阅读模具设计的有关资料,使设计的模具更有适用性。同时,还就应再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对本次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我相信自我会继续持续用心的态度,在指导教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设计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1、用两周时间绘制模具各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及总体装配图。
2、用两周时间用proengineer绘图软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
3、用两周时间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
1.完成开题报告,并经过指导教师和论文开题答辩小组审查。
2.收集和整理资料,参阅部分收集到的资料,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3.寻找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资料涉及社会实践和与论文相关的实地研究。
4.查找与阅读论文相关的适宜的英文文献,对其进行翻译并完成。
5.实习期间写下实习周记。
1.对论文所涉及的知识认识得不够深刻,所以对命题的探讨可是深入。
2.研究中引入的数据不够,对相关问题的支撑程度不足。
3.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不够强,有的地方缺少逻辑。
一是撰写不够严密。
二是是研究不够深入,
针对这两个原因,解决方法有:
1.对论文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理解程度需要更加深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深度的结论。
2.需要对已完成的资料进行多次审阅,从资料、结构及用语等方面给予调整。
3.对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难题要多向指导教师请求援助。
下一步的主要研究任务、具体设想与安排。
在往后的论文写作中主要研究任务是在已完成的基础上给予完善,具体的方法是参阅更多的相关研究文章,尤其是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书籍,深度提取其成果,结合本文的研究方向与思路来引用,其中具体资料包括会计环境研究时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需要更加具体的探索。另外,论文的进度方面,在初稿基础上进行修改,争取在六月初完成论文终稿。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一
院系:...
姓名:...
学号:...
班级:化学08-2班。
1.论文题目:...
2.论文进展状况:本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查阅季戊四醇双缩酮的合成用的各种催化剂的合成资料。(2)查阅季戊四醇双缩酮的合成方法和应用的文献资料(3)制备催化剂。(4)初期数据的整理,做好后期实验的准备工作;(4)经过不一样的方法合成季戊四醇双缩酮(5)后期数据整理和分析,,并比较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6)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在这一段时间的主要成果有:阅读了很多关于季戊四醇双缩酮及其催化剂的论文、期刊等资料,了解季戊四醇双缩酮及其催化剂的主要合成方法,用途和化学特性等,为后期实验中能够更准确的完成做准备;用磷酸氢二钠和钨酸钠合成了十二钨磷酸,并经过比较找出了最佳反应的比例和最适合的反应条件,经过对氨基苯磺酸催化苯乙酮和季戊四醇合成了季戊四醇双缩酮,找到了催化剂对氨基苯磺酸的最佳用量比例以及反应物的最佳比例和最适合的反应条件。详实记录了不一样条件下的各反应的药品用量和反应现象。
4.后期工作安排:截止到2014年4月22日,论文书写工作按照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半,在以后的日子里,争取完善前期工作,并且根据指导教师指点,优化一部分章节资料。然后继续完成论文的后期工作,具体如下:
(2)201452~2014510书写并完成论文的后半部分初稿;。
(3)2014210~2014220完善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二
毕业设计开题之后,透过先前查阅的资料我初步了解了纳米纤维的定义及用途和静电纺丝装置,进一步地进行了溶液的配置、纺丝装置的搭建、静电纺丝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向在不断地做实验,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合理的修改相关参数。就一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做二次参照比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同时在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任务书中所要求纺丝任务。后序任务就是组装电池和测试电池性能,虽然后序工作量较小,但耗时较长,仍需要抓紧时间。
2、已获得阶段性成果。
1-3周:进行资料查阅、翻译资料,提交开题、
实习报告。
7-9周:在实验室进行纺丝制备纤维毡,氧化炭化制备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电池组装测量等相关工艺。
3、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存在问题:
静电纺丝机装置构建比较复杂;
纺丝前驱液性质不稳定容易堵塞喷头或喷丝间断且都不宜毡化成网;
纺丝实验比较危险需要使用高压电、供液供气装置;
解决方案:
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忙下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静电纺丝装置;
更换了实验材料、探索了适宜的溶液浓度、改善了配置溶液的条件、喷头上安装过滤装置;
对所有的实验装置用绝缘纸包装、对金属装饰用塑料隔离、尽量采用质。
量和安全性能高的产品构建实验装置。
4、下一步的计划安排。
池相关性能指标。
13-14周:处理实验数据、撰写。
及准备答辩;
15周:答辩。
16周:完善论文。
5、实验收获和体会。
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我收获了许多,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专业知识,并且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操作潜力。此外,也学会了透过网络和检索查阅相关资料的潜力,同时还加深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友情,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性。
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都尽量自我解决,少麻烦教师,这也就教会了我们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有时碰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同学几个也会互相商量,直到最终把这些疑问都解决掉,我们几个人都会因问题的解决而感到无比高兴和开心。但有时我们也会碰到专业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就翻看和查询相关资料,透过这些我们也增长了很多知识,拓宽了自我的知识面。在实验期间,教师也给了我们很多细心的帮忙和指导,让我们不至于有时手足无措。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实验才能这么顺利而有序的进行,真的很感激教师的指导。
从而顺利毕业为自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三
——化学0101班刘科。
一、领取论文设计任务书2010.11.15—2010.12.05。
领取任务报告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初步认识,了解研究的课题及所要完成的任务,论文课题为——谷类食品商品中香兰素的检测。
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2010.12.06—2011.01.15。
资料来源为维普资讯网和学校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文献,并仔细阅读,进行论文方案的设计,参加开题报告会,通过老师的提问指导,进一步对课题有了深入了解,针对导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对待,了解反应实质、检测原理,改进实验方案。
三、实验部分2011.02.21—2011.03.29。
1、实验准备工作:清理个人实验台,领取所需实验仪器、药品。
2、实验方法的选择:本实验所采用的的方法主要1.超声波提取2.酸碱处理3.素式提取法。通过对上述实验方法并采用不同试剂测得同一样品的结果发现用95%的乙醇超声波提取效果最好。
3、精密度实验:通过对1g奥利奥小饼干样品多次重复提取并测定得出重复性效果良好。
4、回收率实验:通过对1g奥利奥小饼干样品多次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得出香兰素回收率为95.433%。乙基香兰素回收率为86.4147%。
5、不同样品的检测:对奥利奥小饼干,旺仔小馒头和米粉等不同样品的检测测定其中香兰素的含量。
四、资料整理,总结分析,撰写论文初稿2011.04.01—2011.04.12。
参考资料文献,结合个人实验数据,分析整理,绘制相关图表,得出实验结论。并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四
1、收集和整理资料,参阅部分收集到的资料,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2、完成开题报告,并透过指导老师和论文开题答辩小组审查。
3、查找与阅读论文相关的适宜的英文文献,对其进行翻译并完成。
4、寻找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资料涉及社会实践和与论文相关的实地研究。
5、实习期间写下实习周记,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
6、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五
论文进展状况:该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合成孔径雷达(sar)相关资料的搜集;初步了解sar系统。
2、撰写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进一步加深对sar系统的理解。
3、研究sar回波的产生以及仿真算法,并上机操作。
4、后期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毕业论文。
5、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本人已完成毕业设计初期工作,包括开题报告,文献阅读以及英文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使我充分了解机载sar回波频率域仿真研究这个课题。外文翻译锻炼了自身英文水平,知晓英文术语,并且更深入地了解sar回波仿真。
已检索与阅读超多中英文文献和有关书籍,了解合成孔径雷达(sar)军事上的重要用途,初步了解sar的基本原理,包括雷达的相关知识,重温了数字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和滤波器的设计。
目前,正在进一步熟悉sar回波信号的生成与仿真。了解仿真算法。
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某些知识可是关,一些基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经过查阅有关教科书和请教教师,这个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时,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有误,后期校验出现不少纰漏,认真参照相关规定,最终将其改正。在外文翻译初稿中,出现语病,专业词汇翻译不准确、格式书写有误等问题,经过审阅多遍完成了该任务。
后期工作安排:
1、20130401~20130516进一步研究回波仿真和算法.
2、20130517~20130601完成论文的后期研究工作,开始论文初稿;
3、20130602~20130610书写并完成论文的后半部分初稿;
4、20130610~20130620完善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六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滕晓燕。
姓名:
**x。
学号:
****。
一、透过设计,到达以下目的。
1、从直观的产品入手,正确确定产品的成型方法和分型面,选取合理的成型设备和参数。
2、确定成型方法后,能合理选取相应成型的模具,并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
3、能利用有关设计软件,正确设计模具。
4、熟悉并应用模具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5、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潜力。
二、设计的进展状况。
1、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性。
透过对几种塑料进行性能比较,最终确定使用abs塑料。
2、注塑机的选取和参数校核。
根据所设计塑件的特性选取注射机,初步确定选用国产注射机sz—60630。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及有关零件的必要计算和校核。
(1)分型面的选取。选在塑件截面最大的部位。
(2)型腔数目的确定。使用一模两腔。
(3)浇口的确定。使用侧浇口。
(4)模架的选用。选用315×315标准模架。
(5)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
(6)顶出系统设计。采用推杆脱模机构。
(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确定冷却方式以及冷却水道的位置和数目。
4、绘制完成了模具装配图的大部分结构。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深感部分资料和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其中注塑机选取校核和部分机构的计算部分,资料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很少有专业细致的探讨。但最终决定弃异存同,将其共性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选取基础结构进行设计。
另外,我还就应多阅读模具设计的有关资料,使设计的模具更有适用性。同时,还就应再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对本次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我相信自我会继续持续用心的态度,在指导教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设计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四、后期工作安排。
1、用两周时间绘制模具各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及总体装配图。
2、用两周时间用proengineer绘图软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
3、用两周时间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七
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已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是编程开发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和耐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和开发,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基本开发完毕,系统功能基本符合借阅管理的需求,由于时间比较紧迫,该系统还有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界面做的不够漂亮,不够人性化,有的操作有点繁琐,这些都是后续工作可以更好完善的。因为对图书馆的调研不够精确,所以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导致有些实现的功能不够周全,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一些复杂的代码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使之更加简捷易懂。
在开发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当调试时,出现,页面加载不进去,以前我们只知道单一的调试方法,即点击调试按钮,不知道代码出错信息在哪里,很难调试成功,后来经过到网上搜索信息,以及请教老师和同学,渐渐的懂得了如何调试程序,这需要在相应的函数添加断点,按f10,分段调试,一点一点调试,就能可找出错误出现在哪个地方,然后再不断的调试。
在创建数据库时,会出现,主键和外键的先后创建问题,以及当创建了表和字段的主外键和关系后,需要修改数据库时,会出现主外键的问题,这时就要考虑修改数据表的先后问题了。
在创建登录界面的功能时,刚开始理解的有点错误,导致后来登录界面没有更实际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终于修改成功了,编程并不是最难的,修改程序,调试程序往往是最繁琐,最耗时间的,但是通常,只有耐心的,一点一点的调试,才能发现系统的不足,才能让系统的功能更好更全面的实现。
大学的生活很美好,也很值得留恋。在这里,找到了良师益友,也学到了在别处学不到的知识。随着毕业设计的完成,随之而来的便是毕业,意味着和同学、老师分开,真的有很多不舍。
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很是苦恼,就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他们总会很耐心的给以帮助。老师在检查程序时,总是耐心地指出程序中明显的不足,使我明白怎样去改正,完善系统的功能。老师在给我检查毕业论文时,批注写的很仔细,写明了需要修改的地方,和仔细的指导,使我更加方便地对论文进行改正。老师那温和的态度和深厚的学术修养使我终身难忘,真的很感谢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同学热心的帮助。
感谢计算机系的每位老师,每一次课他们都很认真地对待,很耐心地讲解。感谢我的母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美丽的校园、庄严的教学楼、干净的教室,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是我心中最珍贵、最美丽的记忆。不管将来走到哪里,依然记得我的母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我曾经学习和生活的母校。
最后祝我的母校,蒸蒸日上,更创新高!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八
论文进展状况:该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合成孔径雷达(sar)相关资料的搜集;初步了解sar系统。
2、撰写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进一步加深对sar系统的理解。
3、研究sar回波的产生以及仿真算法,并上机操作。
4、后期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毕业论文。
5、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本人已完成毕业设计初期工作,包括开题报告,文献阅读以及英文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使我充分了解机载sar回波频率域仿真研究这个课题。外文翻译锻炼了自身英文水平,知晓英文术语,并且更深入地了解sar回波仿真。
已检索与阅读超多中英文文献和有关书籍,了解合成孔径雷达(sar)军事上的重要用途,初步了解sar的基本原理,包括雷达的相关知识,重温了数字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和滤波器的设计。
目前,正在进一步熟悉sar回波信号的生成与仿真。了解仿真算法。
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某些知识可是关,一些基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经过查阅有关教科书和请教教师,这个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时,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有误,后期校验出现不少纰漏,认真参照相关规定,最终将其改正。在外文翻译初稿中,出现语病,专业词汇翻译不准确、格式书写有误等问题,经过审阅多遍完成了该任务。
后期工作安排:
1、20130401~20130516进一步研究回波仿真和算法。
2、20130517~20130601完成论文的后期研究工作,开始论文初稿;
3、20130602~20130610书写并完成论文的后半部分初稿;
4、20130610~20130620完善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十九
指导教师:滕晓燕。
姓名:宾。
学号:勇07071523。
一、透过设计,到达以下目的。
1、从直观的产品入手,正确确定产品的成型方法和分型面,选取合理的成型设备和参数。
2、确定成型方法后,能合理选取相应成型的模具,并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
3、能利用有关设计软件,正确设计模具。
4、熟悉并应用模具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5、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潜力。
二、设计的进展状况。
1、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性。
透过对几种塑料进行性能比较,最终确定使用abs塑料。
2、注塑机的选取和参数校核。
根据所设计塑件的特性选取注射机,初步确定选用国产注射机sz-60630。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及有关零件的必要计算和校核。
(1)分型面的选取。选在塑件截面最大的部位。
(2)型腔数目的确定。使用一模两腔。
(3)浇口的确定。使用侧浇口。
(4)模架的选用。选用315×315标准模架。
(5)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
(6)顶出系统设计。采用推杆脱模机构。
(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确定冷却方式以及冷却水道的位置和数目。
4、绘制完成了模具装配图的大部分结构。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深感部分资料和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其中注塑机选取校核和部分机构的计算部分,资料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很少有专业细致的探讨。但最终决定弃异存同,将其共性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选取基础结构进行设计。
另外,我还就应多阅读模具设计的有关资料,使设计的模具更有适用性。同时,还就应再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对本次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我相信自我会继续持续用心的态度,在指导教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设计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四、后期工作安排。
1、用两周时间绘制模具各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及总体装配图。
2、用两周时间用proengineer绘图软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
3、用两周时间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万能篇二十
20xx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情况总结根据学校《关于对20xx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的通知》(西电教xx号)要求,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小组对20xx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进行了全程跟踪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据统计20xx级参与毕业设计人数共计5103人。其中在北校区作毕业设计的学生有518人,在南校区作毕业设计的学生有4350人,外出作毕业设计的学生有235人。20xx级与20xx、20xx级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统计比例、指导教师比例对比如图1、图2:
图1毕设成绩统计比例对比。
图2指导毕设教师人数占同一职称人数的比例对比。
从图1、2比对情况可以看出,最终成绩统计中的优良比例近三届都很好的控制在了55%左右,不及格率20xx级较20xx级略有上升。指导教师比例中,20xx级教授、副教授、讲师投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人数占同一职称人数的比例有所上升,教授指导毕业设计的关注度进一步加强。
课题来源及课题性质统计对比如图3、图4:
图3毕设课题来源比例对比。
图4毕设课题性质比例对比。
从选题情况来看,选题类型分布较为合理,其中,硬件与软硬结合题目的总数量连续三届保持在30%以上,而文献综述题目数量控制在10%以下。来自科研生产项目的题目连续三届都保持在70%以上,且20xx级有所上升。
从以上几组图及数据可反映出,近些年学校有序推进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改革工作,有所成效。但是,从部分统计数据也可看出,高级职称教师仍需进一步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硬件与软硬结合类题目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小组从20xx年1月至7月,分六个阶段,通过网上检查、到各学院走访、到学生毕业设计场所走访等方式对全校13个院(系)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检查。每个阶段检查结束,检查小组都能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到相关学院,以便学校掌握情况和各学院及时整改。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日至20xx年1月9日。检查组审查了各院(系)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机构,以及全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就每个题目的科学技术性、应用实践性、难易程度、可实现性、工作量大小及计划安排等问题作了审查;对各院(系)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准备、教师培训与教师资格审查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询问。进一步强调,各院(系)应组织师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会,并向学生公布学院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设计资源及课表等信息。教务处向全校公布各学院实验室开放信息。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4日至3月10日。检查组先后10余次到各院(系)与部分教师、学生座谈,累计座谈人数200余人。重点了解各院(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状况,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困难和工作进展等情况;检查组还检查了各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场所准备和仪器设备保障等情况。
第三阶段:20xx年3月29日至4月7日。为了解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松后紧,从而导致实际工作时间不足的问题,学校继续推行中期检查“预答辩”制度,多数院(系)能够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分成答辩小组进行中期答辩,并在“预答辩”过程中及时了解进度完成情况,较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前期的检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学院未按学校要求执行,希望相关学院在今后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加强此过程的管理与实施。
第四阶段:20xx年6月10日至7月9日。学校已连续第六年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盲审工作。此次共组织了26位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参与集中盲审,抽查盲审论文共计272份。盲审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组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认真评判。从校检查组对管理机构人员的相关访问来看,中期检查“预答辩”制度,盲审制度等措施得到了肯定,符合过程控制这一要求,也取得了质量改进的较好效果。
第五阶段:为提升学校毕业设计质量,落实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精神,自6月3日起,学校组成检查工作小组,对20xx年(10级)毕业设计答辩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小组由教务处全体人员、学校教学督导组及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共46人组成。最终,收回检查表243份(督导:173份;教务处70份)。
检查结果表明:多数学院能够严格按照《毕业设计工作条例》规定较好的组织毕设答辩,答辩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程序合理;学生答辩准备充分,都准备了答辩提纲(ppt);答辩过程全程进行了视频或录音信息采集;答辩时间及过程符合要求。针对个别学院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将意见及时反馈至学院并落实整改。
第六阶段:视、音频信息抽查为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好铺垫,学校于7月1日至5日组织校督导组对全校毕业设计答辩视频及录音进行了随机抽查。全校共抽查视频及录音资料200份。
抽查整体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个别学生答辩准备不足,老师提问内容质量有待加强。个别学院视频录制效果较差,存在图像不清晰、声音音质差或听不清等现象。
另外,校检查组还抽查审阅了毕业论文,并就论文的'结构、重点内容的科学性、打印装订的规范性等作了审查,同时还了解了各院(系)对论文成绩的最终审定情况及成绩结构状况。
学校在20xx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继续实施抽查盲审、中期检查“预答辩”、安排教师指导“课表”等质量管理行为。今年还新增了毕设答辩现场视频信息采集、答辩过程检查、视频抽查等措施,用于强化质量监控环节。在各院(系)教师及教学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xx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总体良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论题来自科研与自拟的数量比例明显上升,多数论文的难易程度,框架结构,论文工作量与写作规范性符合学校要求;多数院(系)的文献综述性论题有所减少。
2.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提高。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具体业务的指导有所加强,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满意程度较高,学生所花费的毕业设计实际工作时间有所增加。
3.各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系统管理较为重视,对实验室的管理较为重视,软、硬件准备较为充分,开放时间较往年有所增加,场地与仪器设备保障良好,对中期检查工作较为重视。
4.所有院(系)对论文答辩会场地的组织与准备工作较充分。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准备答辩提纲,做好ppt的制作工作,部分选择做硬件及软硬件结合系统研究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还现场演示了所完成的硬件电路功能,展示了其硬件作品。答辩组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61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