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3:55:08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时间:2023-11-13 13:55:08     小编:BW笔侠

总结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梳理,更是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以通过对过去经验和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来提炼总结的核心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用谚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与思考。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一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浅显易懂。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处处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间接体现。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屏息凝视、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其中重点是“任凭、丰富多腔、开辟、屏息凝视”。最难的是“屏息凝视”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猫的古怪性格,小时侯的可爱,体会作者对花猫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1、在“猜”中继续练习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猜中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3、学习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猜中结合上下文读书——发展与创新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新课标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题。借助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我在平时大胆地尝试。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猜”字。“猜”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学生的学法。猜没有问答那样严肃,要求一板一眼,必须正确。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确的答案,心理压力较大,学生思维受到一种目的的限制,放不开,个性得不到张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不到良好训练,与我们创新的主题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种游戏之中,识字教学中也常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很多好处。猜的形式较多,师说生猜,生说师猜,生说生猜(小组进行,全班进行)。猜的内容包罗万象,猜字词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归纳,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体会到的写作方法,猜未弄懂的问题……无论那种形式,无论那种内容,学生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比较轻松的交流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就是猜的学生,在猜的时候,也不象“答”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去猜。游戏的经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成绩平平的的学生也敢来猜。没有压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确,不怕犯错误。猜可以发现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思路开阔,这正好给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提供了实据,便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猜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当的引入可能知识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争对同学的猜题,老师的猜题,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特别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能面对大作家的作品发表不同见解,理由还很充分,这才是创新的培育氛围。

当学生的意见与书上有较大出入时,这正是老师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机会。学生对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对自己猜的词与书上的词进行比较。猜可以将许多学法用于其中。

教学课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为了不冲淡学生在语言中的丰富想象。所以,我用这样的课件对课堂加以形象,补充。

1、猜前初读引学法。

自学初读生疑问——因为这是第八册的课文,学生手中没有书,借此机会,我将课后填空练习流在课文之中。学生自读不完整的课文,发现空白,产生疑问。

依据疑问引出猜——师问:读了竟今天这篇课文,大家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学生自然会回答出课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猜空白处原文是什么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发产生疑问,为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课文充满个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和思维创新训练的开始。

猜前引出读书法——大家说说要猜着,你想到采用什么办法?(结合上下文读书思考)猜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在这营造出一种气氛。要学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们已有的读书经验,让学生说出读书方法,互相提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读练填空——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读书,猜测文中空白处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让学生猜,学生让学生猜,学生让老师猜,小组内互猜,全班一起猜。边猜边评,评中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读书,答案就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接近。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猜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多读书思考,在读书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较中,始终让学生飞翔在语言情景中,发展语感水平。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析学情,选择引导方法,巧妙地将学生从已知知识世界引入未知知识世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猜中引思勇创新——创新是我们的主题,包括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猜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示范。学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戏中,比起回答问题来,兴趣浓厚,没有心理压力,思路更加开阔。学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时侯,表达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虽与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儿也很恰当,并充满个性,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不断的读书思考,敢于对原文猜想,在创新思维上是一种训练,创新精神上也是一种激发。

4、猜中引评学交流——合作是未来人成功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互猜互评中,学生既进入到语言环境中交流,还进入到心灵中交流,因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题目归纳全文——在一边猜一边填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几对词的矛盾,从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从猫的性格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再让学生猜课题,在不同的课题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理解。

6、猜中激趣爱语文——无论是猜文中空白,还是猜课题,课堂中,学生似乎在游戏的心理中。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连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测,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样正确,成功之感自然而强烈,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中渐渐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其中,教师要对学生成功之处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这节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训练环节。课文的难点,“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书猜想,难点就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写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将原文中用来猜的词语用课件展示出,每个词卡用一种相符的性格猫送出。板书的内容就是学生猜测的词。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二

建湖县明德小学李春香。

[课题]特殊的葬礼。

[教材简介]这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作者描写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由。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在读中悟情的阅读方法。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领悟、体验、明理。

[设计思路]。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阅读感悟,理解内容;探究原因,体会意义;自由演讲,感悟提升;拓展延伸,内化情感。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葬礼特殊在哪里。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切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仔细看一看,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可以联系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说说。

2、大家都知道葬礼是为人举行的,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却亲自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看来,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葬礼)。

3、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这句话)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从前,去看看昔日(板反: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吧。

二、阅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一)昔日的瀑布。

1、(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是条怎样的瀑布。(交流)。

c、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体会。(细敲: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几个词语)。

d、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后让学生点评再读)。

3、师(饱含激情):面对如此美的瀑布,同学们,如果你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课文中词语来表达你对瀑布的赞美,也可以联系以前咱门学过的诗句或文章来说说。(3个学生左右)站在这么壮观的瀑布前面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课文中有个词语是……(流连往返)。

4、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这段课文,把你想要表达的感情尽情地读出来吧!(生齐读)。

(二)现在的瀑布。

2、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想想你能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生读后交流,板书:奄奄一息)。

3、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7、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想留住这瀑布,能用你的朗读。

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8、塞特凯达斯瀑布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刚刚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可突然,他闭上了眼睛,渐渐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两段文字,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请男同学读昔日的瀑布,女同学读现在的瀑布(出示3、5自然段,分别配乐朗读)。

三、探究原因,体会意义。

1、过渡:原本雄伟壮观的瀑布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变得奄奄一息,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也不辞而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出示昔日和现在的瀑布对比图,下面写上大大的红字:为什么?)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2、找到原因了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吗?(相机显示红色:用水毫无节制;乱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

3、你能用上“因为……还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多媒体出示:因为……还因为……所以……)先同桌之间互相练习一下。

4、读到这你是什么心情?(伤心、沉痛、愤怒、难过)请读出你的……5、小结:由于人们滥用水源,乱砍乱伐,使塞特凯达斯瀑布由原来的滔滔不绝,变成了现在的逐渐枯竭。我们感到很愤怒,很难过。让我们把第4自然段大声的朗读一下,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7、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四、自由演讲,感悟提升。

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同桌讨论思考: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辞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出示问题)。

预设:

回忆:回忆什么?你能来回忆一下吗?(出示: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号召:会号召什么呢?(出示: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2、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拿出纸来,把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拿出一份演讲稿,并推荐一位同学当总统发表演说,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这里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一种完整的演讲辞的格式,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写演讲稿。开始吧!

出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隆重的葬礼。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如今的他。

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谢谢大家!

3、学生开始练习写演讲辞,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的同学练一练,把你当成菲格雷特总统来演讲。

4、(配乐)请学生演讲(2到3人)。

五、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的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正在我们国家上演!

2、(多媒体出示图片)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再也没有往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气势了。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可是它现在正面临着断流的危险。人们也只能看到一股细流,几行清泪,再也没有“五里之外,即闻瀑声”的豪迈气概了。

4、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挑其中的一幅图片来说,也可以整体来说说。

5、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正遭受着无情的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保护地球,从我做起(多媒体出示)。

六、作业设计。

1、写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广告词。2、完成演讲辞并练习演讲。

通联:邮编:224762电话:0515-86558495。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内容。

《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的乘法》中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是关于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法的选择。

创设情境法、指导法、小组合作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我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自制“爱心捐款榜”。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引导。

3.教师谈话引入课题:手拉手。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自主探索。

活动一、探究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看看图中的小主人笑笑和淘气在做什么?

2.教师课件出示信息,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自主试着列式计算。教师请个别学生上黑板计算。

5.教师引导学生检查计算结果。

(2.8+6.1)×3。

=8.9×3。

=26.7(元)。

6.引导学生探究出小数运算的顺序与整数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课件出示知识点)。

(1)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2)一个算式里,如果即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活动二、探究整数运算律也可在小数运算中完全使用。

2.指导学生思考分析,并试图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列式计算,并指名学生上黑板计算。

4.教师结合学生的计算引出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小数也同样能用。

5.教师课件出示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结合律:(a+b)×c=a×c+b×c。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创设情境“用智慧传递爱”引导学生做练习。

2.教师说明练习与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每5人一组,小组比赛做题捐款。每人每道计算题做对相当于捐助1元钱。每人每道解决问题做对相当于捐助10元钱,累计看哪组同学捐助的钱最多。)。

3.鼓励学生完成练习,师生集体订正答案。

4.教师播放音乐,汇总学生的做题情况,并展开捐款活。

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

生1:我学会了在小数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2: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学到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教材第45页的第5小题。

2.自由完成练习册中《手拉手》的练习题。

3.从今天开始,学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六)板书设计。

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2.8+6.1)×32.8×3+6.1×3。

=8.9×3=8.4+18.3。

=26.7(元)=26.7(元)。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景,在学生理解了情境中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列式,可以是分步,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在讨论综合算式的计算时,应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并能灵活的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做数学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啊?

生:正确。

师:那么在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到什么呢?

生:快。

师:很好,我们做数学题时要正确、还要速度、而且要简便,今天我们就看谁做题不但正确而且简便啊!

二、复习旧知识:

出示课件一,让学生读题快速的完成。

每组各做一题,同桌交流整数的简便运算方法:

(1)42+29+58+71。

(2)125×39×8。

(3)27×4+73×4。

(4)25×16。

师:同桌互相交流你用到的是什么简便方法,并回忆我们前面学过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字母表示。

三、进行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做题都很快啊,而且用到了以前学过的简便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那么小数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呢?(打出第二张图片)。

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环翠峪小学的捐赠活动。吴琦同学。

想给4个学生每人赠送两件学习用品.

吴琦同学共用了多少钱??

书包22.8元图书3.4元。

师:读完题之后,你们可以自己列式计算。

生:计算。

师: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并抽出个别学生的写到黑板上。

……。

师:从这个式子我们可以看出,整数计算时的简便运算可以用到小数的计算中啊!请同学们试试下面的题。(打出第三张图片)。

你的方法简便吗?(任选一道)。

(1)5×0.4+8×0.4。

(2)4.6×19+5.4×19。

(3)(1.25+7)×8。

让学生做完之后说出用到的是什么公式,请编一道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带有小数的计算题,考考你的同桌。

师:乘法分配律可以在小数运算中应用,那么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在小数中应用吗?(打出第四张图片)让学生分组做,一组用常规的方法做另一组用简便方法去做,看结果是不是相同。

下列各题用简便运算可行吗?试试看。

(1)4.8+10.05+5.2+3.95。

(2)0.25×7×4。

生:计算的结果相同。

师:那说明什么呢?

生:整数运算中的简便运算在小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

师:好,下面各题看谁算的正确、快、简便。(出示课件)。

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任选一道题,做后同桌互查)。

2.5×3.8×0.4。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师:同学们做的很快很好啊,我们以后在做小数的运算用就要先看看能不能用简便运算,能用简便运算的题,我们一定要用简便运算,这样既省劲速度又快。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任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知识,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希望小学的学习条件的图片。

看到以上情境,你有什么感想?

2、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某班同学们也和咱们班同学一样有爱心,他们帮希望小学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

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

你知道他们都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了那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吗?

学生观察,看图畅谈感想。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看情境图后回答。

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1,2。

二、自主探究。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肯定做得好的小组,你们同意以上做法吗?谁能说一说原因。

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吗?

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活动:有的用分步算式解决,有的用综合算式解决,

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说明理由。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回顾整数的运算顺序和定律。

学生举例验证。

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回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手拉手。

方法一:2.8×3=8.4(元)方法二:(2.8+6.1)×3。

6.1×3=18.3(元)。

8.4+18.3=26.7(元)。

小数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作业设计:

3、基础作业:练一练的第1----4题。

2、选做:练一练的第5题。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六

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记述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喜爱之情。培养观察力、分析欣赏力和表达力。

教学构想。

启发导入,采用故事教学法,以读代讲,利用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由于它长期细致地观察,他细致地观察,他笔下的猫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他是从哪几方面描述猫的?请大家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从那几方面来描写猫的。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段朗读1—3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猫的性格古怪)。

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猫既老实又贪玩又尽职的?读读写猫老实尽职的词句:乖找个暖和的地方,睡大觉出走一天一夜,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2)哪些地方写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情况?朗读第二自然段。“蹭”“伸”“跳”“踩”“叫唤”描写出猫的温柔可爱。读时要重读。

(3)自由读,读出作者喜爱猫的感情。

(4)哪些地方写猫既胆小又勇敢?读第三自然段。

4、感情朗读第1—3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段写刚满月的猫什么特点?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词句。淘气、可爱。(从“腿脚还不稳,要个没完没了,摔跟头,摔跤,打秋千,胆子越来越大”这些词句表现小猫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形象。)。

3、小猫把花枝折断了,花朵落地了,为什么作者还说“我从来不责打它。”?因为它像个不懂得孩子,既顽皮,又可爱。作者喜欢小猫。

4、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总结全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查找关于老舍的资料。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略。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2、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3、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4、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太阳钟,并用它来计时。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滴答滴答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钟表,教师乘热打铁,紧接着提问:“古时候的人没有钟表,他怎么来判断时间呢?”环环相扣,将学生带进课堂。)。

二、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出示日晷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晷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各种各样的。

古代日晷,也能仍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古人的智慧。)。

三、认识手掌日晷。

2、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3、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共同实验,课堂形式多用化,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会看手掌日晷。)。

四、制作日晷。

1、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强调:日晷制作时要固定好位置,或者摆正方向,否则不准确。

(设计意图:课堂上制作日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小结。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怎样看手掌日晷?

(设计意图:当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概括性地掌握。)。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八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研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2、学习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完成小练笔。

3、借助阅读链接,比较三个作家对描写猫的不同方法。

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读课文,已经认识了老舍先生家淘气可爱的小猫。长大后的猫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猫。

1、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谁能把这三段话读成一句话。

2、交流,然后说说,你怎样理解“古怪”?

3、猫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作者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默读1-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理由,也可以在书上先批注上你的.想法。

4、交流:

猫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害怕—勇猛

1、我们为了语言简练一些,我尝试着把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做了一些改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却很贪玩。说他贪玩吧,它却很尽职。它高兴起来,比谁都温柔可亲,若是不高兴啊,就会一声不出。它什么都害怕,有时候也很勇猛。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多简洁明了啊,也可以把这“古怪”写完整。你怎么看?

2、讨论,交流,通过比较发现

虽然语言简短,但是,我们不能具体地感受到猫的性格。

3、其实,在前面的文章《白鹅》中,我们也看到

(1)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用这样具体的事实写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镇静、不慌不忙,鹅的高傲也在这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出来了。

(2)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母鸡)

这一处也是具体的事实描写,写出了什么?

4、指导小练笔:

所以我们如果要写小动物时,也可以试着用具体的事实来表现它们的特点。比如

我的小兔子太可爱了,————————

小猴子真顽皮,——————

爷爷家的大黑狗非常——,————

5、展示,点评

1、同学们,其实,不光是老舍爷爷喜欢猫,还有很多大作家,也描写了猫。请大家看课后阅读链接。

1、谈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九

本课题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题的内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

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一、组织教学。

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踩着优雅的舞步走进音乐教室。(播放《小步舞曲》音乐)唱《师生。

问好歌》,提醒坐姿,进行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童话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它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这就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回答:格林兄弟)。

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

(学生回答:丑小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识格林童话故乡的音乐家们吧!

三、走进巴赫。

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学生回答:德国的音乐家,乐圣——贝多芬。)。

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资料,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学生观看视频介绍。)。

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小步舞曲》。

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如优美、轻快、三拍子等。)。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后传入宫廷,很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

四、学唱歌曲。

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你听!

第二段第一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

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点击歌曲范唱)下课!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把识谱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和对比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德国有名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也学会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双语教学法、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创设情景法和循序渐进的竖笛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了解了一部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我注意渗透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和器乐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把演奏竖笛、学唱歌谱歌曲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演奏乐器的兴趣。在竖笛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白学习演奏竖笛的好处和如何坚持演奏一种乐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感,最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整体感知课文后,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研读的重点是: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在思考此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始,可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研读第二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思考:

(1)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2)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这些问题也可由学生质疑问难中产生)。

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对话时,结合理解相关词句。如“无瑕的翡翠”。同时再次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从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图文结合理解“屏障、兀立、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上述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进而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

最后一自然段可以通过配音朗读等形式加深理解,读后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象桂林山水的美,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如对词语的归类;提供一个新的语段,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些词语;用几个词语连缀成几句话,如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还可以仿照例句写话,如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

5.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列出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6.“阅读链接”与课文有着紧密联系。可让学生自己阅读。读后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等等,让学生懂得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名人)、浙江环境(浙江气候)、浙江经济(浙江风景)、浙江文化(浙江工艺)、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各个板块的内容的安排如下:浙江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浙江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的物品》、《我是浙江人》、《乘车去杭州》;浙江文化:《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童骆宾王》、《家乡的古桥》;浙江经济:《我是浙江人》、《家乡的古桥》;和谐浙江:《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杭州》。每课课文由课题、主体文和活动栏目“阅读”“交流”“活动”组成,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照片等。全册课文按照《课程标准》内容纲要各模块的排列顺序编排。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活动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

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从中体会其友情和乐趣。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懂得垃圾应仍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初步懂得在不同才,场合要注意说话声音,学会轻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养成不说谎的习惯。培养与同学合作的精神,以及练习身体的反映能力。平时能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学生30名,因为地处偏僻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储备及少。而且又是一年级新生,有很多知识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的能力,对于这类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第一周开学1课时。

第二周。

《认识新同学》1课时。

第三周。

《我们做游戏》1课时。

第四周。

《玩小棒》1课时。

第五周。

《跳房子》1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1课时。

第七周《挑花线》1课时。

第八周:《踢毽子》1课时。

第九周:《我们一样吗》1课时。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二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的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1.教学重点是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是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1排序》学案。

自主探究学习目标: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的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自主探究过程:自主探究过程:

一.我看书:我认真阅读了电子书,熟悉了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我与父母探讨了、思考了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数一数年轮数(书53页),并给它们排序:

2.与父母一道感受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试着排一排序:木板、棉质毛巾、金属把手、瓷砖、玻璃瓶:

3.在家里找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这3种塑料薄膜,都剪成25×40厘米的长方形,将它们都揉一揉、拉一拉、隔着薄膜看一看,都做“皱褶实验”、“抻拉实验”、“透明度实验”,对它们的某些特征进行排序。

皱褶实验。

抻拉实验。

透明度实验。

食品保鲜膜。

普通塑料袋。

衣物塑料袋。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一、导入新课。

1.做个游戏:让六个学生上主席台排队。

2.为什么这样排?

3.我们是按同学们个子的高矮来排队的。像这样按照一个特征来排列的做法,叫排序。

4.指名读资料,回答:

(1)什么叫排序?

(2)为什么要排序?

5.看图,说说团体操表演时,我们是按什么特征来排队的?

二、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来排序。

2.讨论汇报:

(1)你怎么排序的?

(2)从排序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3.看图,说说4b、2b、hb、2h、4h铅笔是怎样排序的?

4.汇报交流。

5.数年轮,推测树的年龄,并排序。

6.汇报交流。

(1)你是怎么排序的?

(2)哪棵树的年龄最大?

7.不同的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用手感受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并给它们排序。

8.汇报交流:

(1)你是怎么排序的?

(2)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最强?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9.小结:刚刚我们研究的是以材料的一种特征来排序的。下面,我们来研究按物体的不同特征来排序。

三、总结。

1.物体的排序可以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排序,也可以同时按物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进行排序。

2.给物体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四、作业。

1.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2.预习《分类》。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难点:

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谈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喜欢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而且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人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2.小组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

3.你还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吗?小组讨论。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补充说:人类的活动导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炭增多。温室相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让两极的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岛国举国搬迁。接着就是氧气减少。气候突变。粮食减产。最后人类灭绝。人类大量使用冰箱空调释放的化学物质破坏臭氧层,使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还有重庆酸雨的危害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4.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5.问: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时间吗?(6月5日)世界水日呢?(3月22日)。

三、学生朗读环保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1)家庭方面的环保:

1、节约用电;。

2、出行尽量坐公交车或步行;。

3、设计家庭用水环保小主意;。

4、家庭用水的再利用;。

5、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装放;。

6、在外买东西尽量不使用一次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2)学校方面:

1、我们节约用电、用水,小粉笔头这些小事出发,同学们自觉养成节约的习惯;。

3、在食堂节约粮食;。

4、让电脑不处于长时间的待机状态;。

6、各班负责把本班卫生区域的草地圈围好,自己平时不践踏草地,也制止别人乱踏草地行为。

7、为了身边的环境更加优美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自己主动做到不乱丢乱放,同时督促身边的同学也爱惜环境。

(3)社会方面:

把自己在学校里形成的良好习惯带到生活中,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

四、环保憧憬。

1.学生朗诵“地球母亲”2.合唱《好大一棵树》。

五、结束全课。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绿色环保”一课上得很成功,了解了我们万盛的环境,了解了许多环保知识,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息和繁衍的大自然,我们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做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美好的万盛,美好的世界。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写一篇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5908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