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需要客观、准确地记录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学习或生活,以便更好地推动个人进步。注意总结的重点,着重写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和启示。整理了一些精彩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一
5月27日,岳阳市岳阳楼区冷水铺社区活动大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快乐六一,让爱带我们远航”为主题的关爱慰问活动在这里举行。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甘勇,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政府侨办主任周泽柱,市委统战部二级调研员欧阳娟,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主席、市玉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伍玉龙、副主席王志高、秘书长张洁及岳阳市、岳阳楼区残联、爱心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活动中,市委统战部向孩子们赠送了“六一”礼物,市新阶联携36家爱心企业为岳阳市珍爱助残服务中心捐赠了13万元的现金和物资。岳阳市珍爱助残服务中心的老师和家长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现了教师们敬业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表达对市新阶联和社会各界无私奉献的敬意。
孩子们为大家带来舞蹈《太空小狮子》、非洲鼓《桃花笑》等精彩节目,展现了特殊儿童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大胆的表现、自信的动作和开心的笑脸感染了在场的每一名观众,搏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甘勇称赞这次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了社会互助精神,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他希望市新阶联要继续擦亮“服务社会”品牌,以实际行动引导全市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参与更多的公益事业,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力量。
伍玉龙表示,这次活动为残疾孩子们送上了节日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能够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同疾病做斗争。同时,他希望通过该活动,能引导全社会更多人士加入到爱心助残行动中,共同关心、爱护、支持、帮助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据悉,市新阶联成立3年以来,一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扶贫济困、防汛抗疫、爱心扶残助学等各类公益活动30余次,捐款捐物共400多万元,彰显了新阶层人士的大爱情怀和担当作为。
本次活动由岳阳市委统战部、市残联、岳阳楼区残联指导,市新阶联主办,市珍爱助残服务中心、市爱心助残志愿者协会承办。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二
春风化雨润无声,悠悠书香心连心,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需要关心和爱护,残疾儿童更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与爱护,5月24日,土右旗残联对“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
在慰问过程中,慰问组先后来到美岱召镇、沟门镇看望慰问残疾儿童。在残疾儿童家中,慰问组亲切询问孩子的'近况,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康复情况,向家属宣传了相关的惠残政策,并为他们送去图书、炫彩棒和暖水壶等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鼓励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克服困难,乐观向上,以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家属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好好照顾孩子,陪伴孩子快乐的成长。
通过此次送教上门活动,不仅把康复知识和惠残政策送给了残疾儿童家庭,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家长的心坎里,给他们的家庭带去了一片阳光;同时也让服务残疾人工作者进一步感受到弱势群体家庭对温暖的渴望。下一步土右旗残联将更扎实、更细致地做好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共同为送教上门残疾儿童托起美好的明天。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三
3.我们要帮助残疾人。
4.文化助残,放飞梦想。
5.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6.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7.伸出你的手,让别人幸福。
8.你我同在一个蓝天下,共享一片蓝天。
9.当别人感到幸福你同样是幸福的。
10.关爱残疾人,献出一份爱。
11.伸出你的手,让别人幸福。
12.关爱残疾人,献出一份爱。
13.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14.关爱残疾人转至,献出一份爱。
15.残疾人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要帮助残疾人。
16.提供保障与服务情系农村贫困残疾人。
17.走进残疾人家庭关心残疾人劳动生活。
18.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19.你我同在一个蓝天下,共享一片蓝天。
20.情系残疾兄弟姐妹,奉献一份诚挚爱心。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四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2022年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残联以“三个确保”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日前,据了解,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35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目标任务,完成率为109.15%,赢得了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今年1月,市政府残工委制订下发2022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暨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会议,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残联与各县区残联分别签订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标责任书,为提前完成省定目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有效跟进工作进度,市残联对各县区残联、定点机构儿童康复转介情况和服务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对完成较慢的县区进行通报。
市残联充分发挥牵头、组织、指导作用,调动一切力量,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和康复转介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作用,全面做好春节期间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排查;加强与卫健体部门对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工作;充分调动各定点机构的技术力量,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残疾儿童健康检查和康复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各县区残联康复部经办人员,本着让信息多跑路、到场办理转介手续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积极主动为残疾儿童办理转介手续。
市残联全面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做好排查、封闭管理工作,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组织抽调专人检查、抽查或暗访定点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不出现安全和疫情隐患。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五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残疾少年儿童更是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为使我县残疾少年儿童过上一个健康向上、幸福快乐的节日,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潼关县各校大力开展“关爱残疾学生共创幸福明天”走访慰问活动。县教科局领导、各镇(办)教育专干、学校校长以及送教教师纷纷带着浓浓的爱意为残疾少年儿童送去了关怀和温暖。
在送教上门学生贾呈祥、王子俊家中,教科局党委副书记韩克敏向学生送去了粽子、牛奶等礼物,并与孩子家长悉心聊天、拉家常,详细询问孩子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叮嘱他们在送教上有困难要及时向送教老师反映,学校会尽力帮助解决,同时鼓励孩子们要建立信心,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残疾学生家庭深受感动,他们表示会积极生活,不会辜负领导和学校的关心与帮助。
此次走访慰问不仅给残疾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关怀,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籍和鼓励,希望孩子们在家也能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关心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义务。此次活动的开展,是为残疾少年儿童送温暖、办实事的有力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潼关县教科局将一如既往的关心和照顾残疾少年儿童群体,用实际行动让这些孩子和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面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享受教育权利,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贡献教育人的力量。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六
为更好维护未成年残疾人合法权益,关心关爱残障儿童,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5月28日,市残联深入开展“情暖六一,与爱同行”残障儿童慰问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书包、画板、画笔、玩具等小礼物和浓浓的节日祝福,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来到市区部分残障儿童家中,市残联领导与残障儿童家长拉家常,详细询问了孩子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及疫情期间在家康复情况,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宣传惠残政策的同时,市残联领导叮嘱孩子家长一定要坚强乐观,树立康复信心,陪伴孩子坚持康复,确保康复训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如有什么困难就与残联联系,市残联将全力做好各项康复服务工作。
“残障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保障残障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在未来的.工作中,市残联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照顾这些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关怀”。市残联呼吁社会各界人士要给予特殊儿童群体更多的关爱和理解,支持残障儿童康复教育事业,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七
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对盲、聋、弱智学生开展随班就读,提高残障儿童入学率的有关要求,现就加强我校施教区内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制定以下方案:
1、整体规划随班就读,明确学校、教师自己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对随班就读的管理。
2、专人负责随班就读的行政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工作。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要有专人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3、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结合起来,要发现和推广随班就读教师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形成随班就读的教育特色,积极创造一支随班就读教师的骨干队伍。
4、健全随班就读管理机制,建立以校长室、教导处、班主任共同参与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聘请由教育行政、医务、教研人员、特教学校、普通学校有经验的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
1、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应严格执行残疾标准(参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必须依据残联部门指定的残疾鉴定医疗机构的鉴定结论,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核学生情况、家长申请,如果学生情况符合标准可同意其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取得随班就读学籍,如果学生情况不符合残疾标准则不能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应及时做好学生的安置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
2、残障学生(除了聋、低视力、肢体残疾等存在明显残障的学生以外)一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申请随班就读。此类随班就读学生一般两年进行一次复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复测结果进行审核,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有所好转已不符合残疾标准,就视为普通学生,不再确定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仍然符合残障标准,仍继续视为随班就读学生,保留随班就读学籍,学校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八
1.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共同预防意外事故致残。
2.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
3.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4.你我同在一个蓝天下,共享一片蓝天。
5.把温暖送进每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
6.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7.伸出你的手,让别人幸福。
8.你我同在一个蓝天下,共享一片蓝天。
9.当别人感到幸福你同样是幸福的。
10.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11.走进残疾人家庭关心残疾人劳动生活。
12.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3.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14.帮扶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关爱阳光。
15.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16.关爱残疾人,从小事做起。帮助残疾人,给残疾人温暖。
17.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18.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19.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20.关爱残疾人,献出一份爱。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九
1.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3.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4.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5.把温暖送进每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
6.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7.帮扶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关爱阳光。
8.关心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9.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0.改善贫困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状况,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1.倡导扶残助残良好风尚,营造文明进步社会环境。
12.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13.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14.关注残疾人文化需求打造残疾人精神家园。
15.实施“福乐工程”,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环境。
16.认真贯彻“十二五”发展纲要,促进残疾人事业跨越发展。
17.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18.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
19.情系残疾兄弟姐妹,奉献一份诚挚爱心。
20.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
社会各界朋友,爱心人士:
在我们的周围,生存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眼,但看不到灿烂的阳光;他们有耳,却听不到亲人的呼唤;他们有嘴,却不能诉说心中的渴望;他们有腿,却不能自由地游览大好河山……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残疾人朋友。
我县有残疾人2.95万残疾人,其中持有残疾证的孤残儿童237人,因为残疾,长期的求医问药,使不少家庭走向贫困,导致生活极度困难;相当一部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无法走出家门,失去了本该在教室接受教育的大好机会;因为残疾,让他们面对困境而悲观失望,无法阳光地生活。
值此第26次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即,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中华民族团结友爱,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使我县残疾人,特别是孤残儿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关心、支持和帮助,开阳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在此联名倡议: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你们的双手,献出你们的爱心,积极加入到“扶孤助残”志愿结对帮扶的爱心行列,志愿认领一名孤残儿童,与之结对,带着自己的子女去看望孤残儿童,用人间大爱弥补孤残儿童缺失的父母之爱!
爱因无私而珍贵,爱因传播而永恒,爱心的奉献不是施舍,但却超越了恩赐!和谐社会离不开仁爱之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您有仁爱之心,有助人之愿,无论力量大小,无论时间长短,您就可报名加入我们的关爱孤残儿童志愿团队。
您的参与,会让我县残疾人事业更加灿烂;您的帮助,会给更多的残疾人带来欢欣和感动;您的奉献,将让社会更加温馨、和谐、美好!
联系方式:
开阳县文明办:872*****。
开阳教育局:872*****。
共青团开阳县委:87*****。
开阳县妇联:872*****。
开阳县残联:872*****。
具体报名联系电话:开阳县特殊教育学校:872*****。
陈老师:137651*****。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一
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的学习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我校的“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
,配备了专门的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
,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随班就读的教育补偿等问题。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挑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两次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生。
,提供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一年来,我们在特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想了很多办法,的确,做好特教工作非常繁琐,需要我们更多努力,更多智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二
泾社区为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的利益问题。使我们广大的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政治上有地位,人格上有尊严,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共同迈进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平等、参与、共享”的文明社会的权利。特制订了20xx年的工作计划。
根据残联度假区残联的工作计划的要求积极的配合残联的各项康复工作,在原有的康复工作中基础上达到创新、巩固和提高。把办证残疾人的康复档案全部建立起来完善20xx年的康复档案的填写工作。对低视力、聋儿、白内障等残疾人做好摸底工作及时上报给残联好对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积极的做好残疾人的用品用具的供应工作。掌握他们所需求的各种用品和用具,及时的汇报给残联经行配置。并且和卫生院联系争取在助残日到来之际对全社区的残疾人经行一次体检活动。对个别残疾人有针对性的介绍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积极配合残联抓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掌握好本社区的失业人员,一旦有就业机会,及时向他们提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并配合好残联和各个部门对残疾人经行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残疾人都能有一技之长,才能扩大就业面。鼓励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从业。
根据残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助残日活动争取在社区搞一到两个新颖的大型活动。来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使残疾人有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在信息化建设中积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做好残疾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做好社区残疾人活动的记录和影像留存工作。积极准确的做好各项工作报表。不定期的打电话给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的工作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设立协会组织,建立协会制度,把志愿者队伍更加完善帮助所联系的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好的服务与残疾人。结合信访、维权、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就业等项工作,宣传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团结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作用。建立健全残疾人档案及残疾人康复、维权、就业等服务记录。
积极的做好残疾证的办理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公开的办证的原则,按着上级的文件要求进行办证把好第一关的工作。积极做好残疾证发放的善后工作。做到每发一例残疾证,就及时的录入一例档案,并且做到内容详细、准确。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一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本着“创新”“巩固”“提高”“完善”的方针积极的做好和完成20xx年的全年工作计划。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三
20xx年上半年已经过去。在上级部门的帮助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的社区残疾人工作基本完成了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任务。根据我区年初的工作计划和上级残联制定的工作要点,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区20xx年上半年做了以下工作:
20xx年上半年,访问了50多个残疾家庭中的约60人,电话咨询62人次,白内障手术通知3人,第二代残疾证登记通知34人,电话通知30人,填写第二代残疾证申请表100份,基本完成第二代残疾证换发任务。
20xx年上半年,我们社区协助残联和各专门协会在各种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活动,带领社区残疾人参加“元旦晚会”、“庆祝三八”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残疾人联合会和协会家庭的温暖&在“耳朵日”和“残疾日”期间,我们社区设立了咨询台,走上街头,张贴传单和康复手册,宣传残疾人保护法和残疾人康复预防知识,使广大社区居民和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节日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张帅耿福贵、葛宣东、侯小龙、张延旭等。
20xx年上半年,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自主创业,推动更多的残疾人找到工作,我们学习了如何自主创业。3月10日,市残联与市就业局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一通十带百”即“创业”培训班。我们社区的徐文军、张海波、孙少军、张慧娟参加了培训。经过两天的培训,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创业,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素质,20xx年上半年,他们参加了“城市残疾人手册作者培训”等培训课程,提高了工作技能。
以上是我们社区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已经过去,我们的社会将继续努力做好20xx年下半年的工作。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四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心的凝聚。自20xx年我区启动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试点工作以来,我校承担起了“送教上门”的重任已整整一年了。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我区教育局的重视下,我校“送教上门”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在圆满完成了教育局交付任务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去年在接到相关文件后,区教育督导室王哲强书记、区教育局特教专干、区特教教研员及时到校调研、与校领导协商制定送教上门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特教专干、特教教研员、学校校长、教导和学校关工委组成的业务指导组。同时与区义务教育办公室、区各街道教育专干了解我区特殊儿童的相关信息,确认了“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是具有厦门户籍且暂住思明辖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区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和重视此项工作,下拨了17.7万元的“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的启动经费,此专项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使用。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点茶水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以及业务指导、经验交流总结会经费等。并且每年都将下拔专项经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20xx年4月17日开始,我校遵循家庭自愿、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入户家访,核实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7名“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这7位特殊儿童都是重度残疾,其中还有1个智障伴随肢体残疾、3个脑瘫、1个癫痫,大多都是多重残疾。为了肩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学校和学校关工委研究,选派5名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向区教育局上报工作方案,“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特教学校学籍统一管理。确定了送教上门的对象后,接下来就是对每一个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做出送教方案实施送教。1、与家长沟通,了解对象情况。
把老师对学生的爱送到这七位孩子的家中,送教教师可以说是不辞劳苦。
1、送教上门,从未间断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送教教师克服自己年龄大,路途远,家务繁忙;克服心理压力;克服严寒酷暑;全身心融入了这份崇高的事业,落实对下一代“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的实际行动,坚持按规定的时间每周二次每次三课时的送教活动。一年来,送教教师发挥余热,车绕了一站又一站,楼爬了一层又一层,送教路上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无不使周围的邻居、孩子的家长所感动。
2、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为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送教教师十分认真,不断学习新的特教知识,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我校德育部门及时把相关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介绍给送教老师,送教老师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筛选教材,注重实用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与区特殊教育学校使用同样的教材,即以厦门市地方课程系列丛书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教师用书《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常用的称谓、简单的实用算术等,每周的必修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选修课程由送教教师再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从教育与康复,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补充音乐、美术一些绘画涂色、音乐欣赏、律动康复、情绪矫正等相关内容,进行送教上门康复训练。
学校从课程设置和档案管理入手,注重教学管理,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特教学校学籍统一管理,使送教工作更加完善和规范。这7份特殊的工作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等。同时每学期初、每学年末各召开1次业务指导组及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在送教工作开展的一年中,学校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研讨,年终有检查总结,关注送教的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送教教师一起教研备课,探讨如何指导家长做适合孩子的康复训练,及时帮助送教教师添置教学设备及教学用书,教学用具。学校还经常入户走访或电话联系学生家长,了解教学情况,并根据家长反馈的意见,与送教教师一起商量对策,保证送教工作有序开展。
在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送教教师的辛勤工作下,保证了送教质量,既帮助残障儿童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也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进行协调性训练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市各大媒体记者还于去年“六一”前夕随教育局陆书记深入采访、报道。厦门电视台“十分关注”栏目还于六一节当晚报道了专访内容。在省教育厅的暗访中,我校的送教工作也得到了肯定,表示我们的工作是踏实、到位的,是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六一”节,学校党支部、团支部还走访,慰问了送教学生,亲切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向家长征求送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在此要特别感谢送教的几位老教师,他们发挥老教师在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的经验优势,为学校搞好送教上门工作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奉献。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校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我们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召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弱势群体,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五
康复是残疾人基本的需求,因此,做好康复工作是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康复工作也是我们基层残联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xx年下半年开展“人人享受康复服务”以来,受益人群逐步扩大,社会知晓率和残疾人的康复意识日渐增强。随着康复人群、康复资料的不断增加,建档工作已迫在眉睫。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基础,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记录和肯定。根据区残联的要求,我们街道残疾人康复档案的整理工作已告一段落,现将有关工作小结如下:
原先我们基层残联的所有工作档案都由街道统一整理、装订。并没有分类。因此鉴于在平时工作中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档案知识的不熟悉,所以我们在思想上、措施上做了一些努力。
1、思想准备阶段。在接到建档工作通知后,思想上十分重视,马上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专门请街道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学习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相关知识,使我门对档案管理有了感性认识,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
2、资料搜集阶段。由于,平时我们的资料管理不太重视,一些资料分散在各村(居)委会的助残员手中;一些资料也存在各相关的部门。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档案室。另一些必备资料也不注意收集,因此,我们根据档案目录逐一进行搜集。同时派出专人向各方面索取资料,做到措施到位。
3、整理和归档阶段。由于经验的不足,档案整理走过了一段弯路,在自我检查中发现分类不符合要求,我们不畏艰难,主动请教专家并推倒重来,在专家的指点下将近五十册资料分类准确,重新仔细装订,做到了基本满足档案管理要求。
4、检查和完善阶段。11月,根据上级残联的安排,我们参加了档案的互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资料的收集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马上进行整改,向兄弟单位学习,将档案补充完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已经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五十多册,基本涵盖了康复的各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对残联联工作的其它资料一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档案管理工作是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夯实档案基础建设,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有效发挥档案的功能,是能否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有效发挥档案的功能,能使我们的事业扩大影响,同时,所记录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轨迹,也为后来的残联工作人员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使残疾人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主要的不足是不能分清资料是否应该保留。经过档案的整理和互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注意学习档案管理知识,认识资料的可否保存,同时注意积累,使资料的收集工作正规化。
档案贮藏历史见证,记录事业发展的过程。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和对对广大残疾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基层残联应加强对残疾人康复文档材料的收案工作,确保这些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及时做好归档整理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建立科学实用的档案检索体系。我们街道是网络化管理的社区,在做好文档的装订工作的同时还应做好电子文档的录入工作。为致力于提升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永恒主题,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为实现本市残疾人到20xx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六
残疾人在社会上是一个弱视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语言交流、行走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更多人的理解。对于在学校上学的残疾儿童更是应该受到关心、关爱,他们中有肢体残疾、有视力残疾、还有听力和智力残疾,他们虽身体有残疾,但是意志坚强,在县委、县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一、我县残疾人口已办证1628人,针对这一情况,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学校开学之前就组织全县的老师下到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入户,逐户调查018周岁残疾儿童,并录入电脑存档,并针对614周岁的适龄残疾儿童做好动员上学工作,将适龄残疾儿童也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对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做的扎实、有序,做到低数清,情况明,为以后上级残联开展各种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县614周岁适龄99名残疾儿童全部入学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的99名适龄入学残疾儿童,都在我县县小学和各乡镇小学上学,其中有5人属于视力残疾、9人属于听力残疾、47人属于肢体残疾。
三、学校还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有针对性的制定年初计划,一体化教案的设计等,并且年终有总结,总结一学年的工作丢失,为以后的残儿教学打好基础。
四、我会为学校对行走不便的残疾学生建立无障碍设施(如教室门前的专门行走道、厕所安装把手等)进一步方便残疾学生接受教育。
五、这些残疾儿童都是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且还有几个学生的家长也是残疾,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能正常上学,我会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残联领导班子主动与全县在校残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在金钱、物质方面给予残疾儿童以最大扶助,与此同时,县教育部门在得知我县残疾儿童的这种情况后,给每个残疾儿童定做了一套校服,多种学习用品,同时又把我县残疾儿童的帮扶任务分化到各乡镇,现在我县已有28名残疾儿童得到各乡镇定点帮扶资金200元/人,在学生及家长的心中的感触是非常的大,使每一位家长更加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感到了社会对他们这些弱视群体的关爱,学生更是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充满了信心,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积极的作用。
六、问题与建议。
我县虽除一人脑瘫免学外,其他残疾儿童正常接受了义务教育学习,但学校条件有限,远远无法达到残儿学生在学校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及资源,建议上级领导多多关心下边基层学校,加大对基层学校的扶持力度。从而使我县的残疾儿童能够念的起学、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念完九年义务教育,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争取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一技在手,能够自食其力,为家庭分忧,为社会分忧,做社会上一个有用之人。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七
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十五”期间的基础上,按照县残联康复处的要求,总结了前段的成绩,明确了薄弱环节,重点抓了机构、社区、精神病等项康复,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新春伊始,我们召开了各村(居)干部康复业务会议,将各项指令性康复任务分配到村(居)。尤其是对残疾儿童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镇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本地方医疗机构优先接收镇内残疾人进行各种医疗康复。据统计至今年11月中旬止,全镇共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15例;低视力矫正佩助视器1例;儿麻及肢体矫正2例;肢体残疾者系统康复训练100人,机构训练弱智儿童5人,家庭训练弱智儿童10人。
今年四月间开展了对肢残人假肢需求的调查。经查我镇现有截肢残疾人50名,其中截大腿的15名,截小腿的35名,从未安装过假肢的30名,其余20名虽曾安装过假肢,但存在假肢过于笨重及破旧等问题,使肢残人的活动受限。五月间又开展了聋童佩戴助听器的调查,查出我镇现有2-14岁的聋童33名(包括脑有问题者)有2名已佩戴了助听器。大部分聋童,因父母年老,家庭经济困难,尚未佩戴助听器,经我们调查情况属实后,除市残联补助540元外,其余费用镇残联给予补助,并派车送到县聋人学校陪同佩戴助听器,使其家长非常感动。
社区康复在“十一五”期间仍是一项重要的康复工作。在前两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摸索全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薛咀村,32岁的高中毕业生王明,在xx市电讯部门工作。近两年因生腰瘤,多次动手术,造成高位截瘫。因病魔来势突然,婚姻破裂,工作失业,长期闭门卧床,情绪非常低落。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康复小组知道后,选派一些思想比较进步的青年,上门促膝谈心。青年们经常用轮椅推着他到户外、闲谈散步。激发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最近,他对镇残联理事长要求,如果有残疾人需要他教电脑技术的话,他愿意义务当教师。
“十一五”期间,我真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工作还需继续和完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制订发放了20xx年的工作计划。并要求个村(居)对新病人和老病人坚持做好随访记录等精防工作档案材料。对一些生活困难,病情经常反复的病人积极想法送医院系统治疗。据统计今年共免费送了9名病人到医院治疗。为25名生活困难的病人办理了优抚门诊。
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残疾人康复服务设备不完善,开展精防工作和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技术资源及财力资源等困难,有待今后努力创造条件。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篇十八
为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新教基【20xx】3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一人一案”工作的通知》(新教基【20xx】5号)和《关于做好20xx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新教基【20xx】122号)文件精神及我市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进一步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聚焦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突出问题,现将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资源中心、资源教室。20xx年6月,自治区7部门联合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新教基【20xx】31号),同年,地区出台了《地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实施方案》,为更好落实文件精神,弥补我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各类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决定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需求学校建立二级资源教室,20xx年9月投入使用。
(二)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20xx年8月,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下发《关于成立库车县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的通知》的通知,划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对本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实施、教育质量评估等提供专业指导,提出政策建议,协助组建市残疾人教育专家资源库;根据实际需求对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入学安置、转学建议;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矫治与康复、教育等问题提供咨询和个性化指导,对个别化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合理安置建议;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康复知识培训和现场技能指导。
(三)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20xx年3月,按照《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我局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财政局、民政局、医疗保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审计局和库车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对具有以下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救助登记:
1、地区户籍(或在地区领取居住证);
4、残疾儿童身体状况稳定,有接受康复救助的适应指征,监护人有意愿且积极配合的残疾儿童进行登记造册。
(一)初步摸排,摸清底数。20xx年4月印发《残疾、失能儿童入学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县4-18岁学龄残疾、失能儿童入学安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由中小学、幼儿园选派专人到本学区范围内的村、社区有关负责人一同入户调查、走访登记。
(二)落实“一人一案”登记。20xx年7月,按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一人一案”安置工作的通知》,对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填写《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一人一案”登记表》,收齐学生残疾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医院诊断证明等材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数据整理。
1、残疾总数。我市现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xx名,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xx名、特殊教育学校就读xx名、送教上门xx名、失去上学能力xx名、死亡xx名(含建档立卡xx名)。
2、建档立卡。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建档立卡总数为xx名、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xx名、特殊教育学校就读xx名、送教上门xx名、失去上学能力xx名,死亡xx名。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正常到校接受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益,制定《规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送教上门学生档案,对服务对象、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师资保障做出明确规定,规范送教上门教学方案、送教4次/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找准教学方向,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在领导的重视下,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56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