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专业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0:21:03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专业12篇)
时间:2023-11-13 10:21:03     小编:HT书生

具体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确保篇章连贯和条理清晰。下面是一些写作素材,供大家参考。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会认“客、孤、如、相、壶”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

1、会认“客、孤、如、相、壶”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与朋友离别的古诗。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立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7、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8、指名学生背诵。

19、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20、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描写与朋友离别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宿新市徐公店》就是一幅村童扑蝶图。它用斜线、直线、曲线、弧线(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描绘出儿童扑蝶的背景。下面和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范文吧!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

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爸妈妈听。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枯、荣”等七个生字,会写“未、追”等九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春景。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自制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

第一课时《草》。

教学。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建议与评价。

谈话。

导入1.指导学生回忆并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出示小草实物,问:你在哪里看到过草,它的一年四季有什么特点?

3.揭示课题。

4.课前预习反馈。1.学生抢答背诵。

2.交流自己观察到小草长。

的地方,所知道的小草特点。

3.齐读课题。

4.生生、师生共同交流查找有关诗人或古诗的资料。

初读。

古诗提出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古诗练读。

三遍。

2.划出生字读一读,再放入。

课文读正确。1.按要求自读。

2.同桌互读。

精读古诗,理解。

诗意1.出示课文插图,师配乐范读。

2.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出示自制图片,帮助理解。

“离离、枯荣”的意思。

一幅是荒原上野草繁茂图,

一幅是冬天野草枯萎图。

请把第一句和第二句放到相应的图片下。

4.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5.出示图片,你能看着图把这首诗背下来吗?1.听师范读,跟读。

2.质疑:“离离、枯荣”的意思。

3.连图理解。

4.用自己的话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5.小组交流对草的感想。

6.全班交流。

7.有感情地读古诗。

8.看图片试背。

学写。

生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

2.范写指导。(未、荣、烧)。

3.巡视指导,适当纠正,

表扬好字。1.学生认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2.观察后说说书写要注意什么。

巩固。

“我知道”中的内容,把《草》这首诗的后四句背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建议与评价。

激趣。

导入1.检查《草》的背诵情况。

2.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哪些东西?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1.小组比赛背诵。

2.观察图,说图意。

自主学习,体会感情1.帮助回忆学习《草》的方法:先读几遍,然后划出不理解的地方,用查字典或看图或问他人等方法理解,最后体会诗意。

2.请你用上节课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

3.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引导。重点理解“疏疏、急走”的意思。

4.出示插图,配乐范读。

5.出示诗句条,请把每句诗贴到图相应的地方。1.回忆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

4.听范读,跟读,小组比赛有感情朗读。

5.贴诗句条,根据画面理解古诗。

熟读成诵1.出示插图,你能根据插图背古诗吗?

2.你能有感情地背吗?1.看插图齐背。

2.个人展示背。

3.配乐有感情背。

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卡片,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有哪些地方要注意?

2.你希望老师写什么字?师范写。(菜、追)。

3.巡视指导。

4.展示个别作业。1.学生观察后说自己的认字方法,及注意点。

2.练习书写。

3.评价个别作业。

拓展延伸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回家编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题目由一个动词“宿”与一个地点“新市徐公店”组成。“宿”为住宿之意;“新市”是今湖南攸县;“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客店住宿时看到的景色。古诗中用这种方式命题的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孟浩然的《宿建得江》,六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都是在写住宿某地的所见所闻。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学生汇报,《咏柳》、《绝句》、《春晓》)。

师: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个美丽。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师读课题)。

师:宿——住宿,新市:地名。

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

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

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学生汇报)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师: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把古诗读熟。

3、谁能叫出这些字宝宝、词宝宝的名字。他叫对了,就请全班同学齐读。(出示课件:“花、”为红色,指名领读,课件2:“篱落、疏疏、急走、黄蝶、菜花”,指名领读、齐读)。

4、再读,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三、赏析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1、课件第一、二句闪烁,谁愿意来读一读前两句,

师:谁能试着来说一说这两句话中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师补充: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谁能来说说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的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数头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所以还没有形成树阴)。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课件显出春末初夏图,这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显出“静”。

你觉得怎样读能显出它的幽静?(学生回答,师范读),请你根据老师的.停顿画出节奏,(出示课件节奏)请你们也试着读一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竞赛读,指名读,生)。

2、课件第三、四句闪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后两句。

(出示幻灯片)这两句诗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又出现怎样的景象?划分节奏。

4、提问:寻,寻找的意思,为什么说寻找还无处寻?(黄色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颜色差不多)。

5、这两句写了儿童捕捉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爱的心情。汇报划分的节奏,再请这些同学读一读。

四、创新练习。

(一)1、我说诗意,你对诗句(同桌练习)。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古诗(出示课件,显示诗文和景色图,欣赏配乐朗读。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色?)学生汇报(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了菜花中,只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在打开课件中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二)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笆、小路、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绿、黄)。

3、学生动手绘画。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五、课外延伸。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的描写,发挥想象。题目为《捕蝶》。

今天这堂课(指板书)同学们学会了读诗读会了诗,还朗读好了诗,并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给古诗配上美丽的图画,你们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牢记在心吧。配乐集体朗读古诗。下课。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课件、小黑板。

1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村居》)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新市:地名,在湖南省。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疏疏)一径(深)。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五、作业: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六、课外延伸: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课外亲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

幻灯片

1、指出背诵《绝句》

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识字写字

朗读感悟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宿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春天到了,杨万里在徐公店住宿,吃过中午饭杨万里被那黄黄的油菜花所吸引过来。

他沿着篱笆走在一条长长的小路上。可是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绿叶还没有长的十分茂盛。田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被春风吹的一浪接一浪,杨万里好像是在黄色的海洋里漫步。忽然,他看见顽皮的儿童在追赶又大又漂亮的黄蝴蝶,他们还不停的跳起来伸手去捉蝴蝶,蝴蝶好像在和这些顽皮的儿童捉迷藏,它飞进了黄色的油菜花中,油菜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象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让儿童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油菜花了。

指导老师:兰淑珍。

评语:我好象也和杨万里一样在美丽的油菜花里漫步。

(投稿:xszw于20xx-4-3010:00:22编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

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爸妈妈听。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

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出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

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爸妈妈听。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二

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的意思后。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

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5153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