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课教案设计(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49:03
丰碑课教案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1-13 07:49:03     小编:琴心月

教案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一

《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教学这篇课文时,以下几点我做得较突出:

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可能因知识的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领悟。因此,设计时,我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就让学生充分交流了所查资料,回忆了以前学过的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阅读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时的相关资料,了解了环境的恶劣……从而让学生迅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做好了情感铺垫。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感情走向课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体验、感受各不相同。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更深入地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世界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了适合学生想象的情境,如学完军需处长死后神态、外貌、衣着等描写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牺牲前他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更深入地了解了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再如,将军得知这位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可能会怎么想?体会将军此时的懊悔、愧疚,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最后战士们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走过他身旁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红军战士,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总之,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更深入地挖掘了课文的中心。

文章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因此,课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如第七自然段要读得悲壮感人,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稍慢,语调平直,而且指导时注重学生的感悟。读第十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读得要深沉、庄重,语速稍慢,而且我把范读、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二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定是十分有益的。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校老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教师用一道过渡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在儿童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抓住第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功夫,学生纷纷举手:

“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老人,真渐愧。”

“多好的老人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

“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教者此时话锋一转:“大家再轻声读第12小节,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学生边读,边寻找,边体会。像课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湿润了”“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样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有了前面想象的铺垫,学生也都自己读懂了。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时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儿童“反刍”第7小节:“当你读到这里,觉得军需处长除了不怕牺牲外,还有什么高尚品质?”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样通过“反刍”第7小节,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了。

学生“反刍”第7小节以后,教者抓住第二个思维空间,再次引导:“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呀,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军需处长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坐在树下借火吸烟的图画。

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会对战士们说,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牺牲前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自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感到十分快乐,充分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第二次“反刍”第7小节:“轻声读第7小节,从军需处长的姿势、神态、衣着,体会他的忠于职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的高尚品质。”

通过阅读、体会,又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步:军需处长不仅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有“忠于职守、乐观自信”的精神。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小节。”

由于有了上面的两处想象做铺垫,学生对“晶莹的丰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

突破难点以后,教师抓住第三个思维空间,继续引导儿童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教师引导儿童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感情!”

经过三次想象,三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三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

上课时间:

小学五(5)班。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丰碑。

课堂检测。

beiliexiyi。

丰()恶()()击()靠。

baorunfu。

()子()湿()盖。

()的环境()的战斗。

()的考验()的丰碑。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自己写一段话。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品格。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生活,体会新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前准备:

1、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介绍,创设情感基调。

1、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时,可曾想到过今天这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通过浴血奋战换来的吗?你们可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的革命先辈抛洒热血?你们可知道在长征的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前被堵截、后有追兵、空中又要提防敌人的飞机轰炸的情况下历尽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渡大河,用了整整一年零八个月,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无数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其中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丰碑。

2、破题设疑:碑是什么?(石碑)那丰碑是指怎么样的石碑?(高大的石碑)那课文的题目《丰碑》指的是“高大的石碑”吗?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走进课文中。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课文。

2、师生交流。

3、师:说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红军队伍,走进茫茫的雪山……(播放红军过雪山的录像)。看后,你想说什么?(……)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出当时红军处境的艰辛。引读:“严寒把云中山……。狂风呼啸,……,似乎要……。等待着他们的是……,可能……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发生什么事?(生说)正因为种种的可能,作为一个将军必然会担心:这只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生读)最终,他还有这样的担心吗?(没有)从课文哪句话看出,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来。

幻灯片出示重点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他改为陈述句?

点击幻灯片出示: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怎样的队伍,为什么一定属于?)。

过渡:究竟是过雪山中哪一幕让将军坚定了这个信念?

三、抓住重点,感受崇高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3-13小节,找出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反馈。

幻灯片出示第7小节。

这个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部队给养的)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位军需处长身上。

幻灯片出示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段话,如果哪个词哪句话深深地揪着你的心,就把他划下来。

(2)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预设:

(1)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a、说说你的理解。

c、幻灯片出示:“左手微微向前……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又好像在______。”

d、从这份镇定、安详里你看出了什么?(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是的,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看着这幅图,看着他的脸,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死亡毫无畏惧,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a、为什么他的衣服是如此的单薄破旧?(让给别人了)从这你想到什么?(舍己为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b、我们一般都说衣服穿在身上,而文中却用“贴”,从这“贴”字你体会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十分单薄,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上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寒冷)读出这份寒冷。

读了这么多,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生答。(略)。

师:是啊,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在风雪中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也冷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读出心中深深的敬意。(播放音乐,配乐齐读)。

四、情感升华,领会将军的伟大精神。

1、师:这一幕也深深地刺痛了将军的心。将军的神态又有哪些变化,在文中都划出来。提示:在6-12小节。

2、反馈:

a、当他听说有人冻死了,将军的神情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为什么愣了一下?

b、当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从嘴角抽动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痛苦、愤怒、生气)从他痛苦生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关心爱护下属的好上级)。

c、当他误以为这一切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时,他的愤怒到了极点,神情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他的两腮的肌肉抖动着,样子十分可怕。”(指导朗读)。

d、最后,当他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军长时,他又是怎样的?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范读,此时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同学们想想:

幻灯片出示: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过渡:是啊,震惊、难过、内疚、敬佩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的他将自己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引读后半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敬了一个军礼。)。

朗读:这个军礼包含了太多要说的话,这个军礼是对军需处长牺牲的沉痛哀悼,请女生读出那沉痛的心情。这个军礼更是对军需处长的崇敬。男生们读出你们的崇敬。(配乐)。

五、知情融合,理解“丰碑”含义。

1、风更狂了……(出示句子:“风更狂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齐读。

2、军需处长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让我们最后再去看一眼。(动画)这里的丰碑指什么?仅仅指被雪冻住的军需处长身体像一座丰碑吗?(生说)。

3、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立在战士们心中的一块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再次赞颂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齐读),最后让我们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礼毕,请坐。

4、老师还又一个疑问: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吗?不是,还指谁?(将军,所有的战士)。

过渡:是的,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课件演示:抗震救灾现场中的武警官兵)看,这支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的队伍,不正是许许多多的军需处长吗?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险挽救人民的生命,这支队伍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六、拓展延伸,撰写纪念碑文。

1、所以将军和战友们都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关心战友)。

幻灯片出示,语段练习:

长征队伍中,正因为有这样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以;正因为有这样关心战士,身先士卒的将军,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所以。

是啊,这崇高的红军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大地上永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在战争年代,你想到了哪些英雄?那么,在今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丰碑。

2、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把你心中最真切感受写出来。你可以写几个词,也可以写几句话。

板书: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五

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

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

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

三、细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

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

3、师小结。

二、研读领悟: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

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

5、指导朗读第7。

节(出示多媒体课件)。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六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两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指导感情朗读。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七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1、理解课文的不同内容,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2、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录音机、投影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课文的内容,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齐读课题。

3、释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自己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交流上述问题。

4、全班叫交流讨论的结果。

1、学生分小组读课文,把你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那部分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质疑问难,相互解答,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记下来,等会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3、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重点引导以下几点:

(1)、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2)、找出描写将军的神态的文字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a、如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表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感情:一是对军需处长的不满和责备;二是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

b、当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呼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个军长敬了一个礼。”

让学生谈一谈体会理解将军的两种感情:一是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

4、指导朗读。

第7自然段要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8—10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12自然段要读出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的深沉、庄重。

1、配乐朗读全文。

2、同学们,课文已学完,此时你想说点什么?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字词,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

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

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

三、细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

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

3、师小结。

二、研读领悟: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

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

5、指导朗读第7节(出示多媒体课件)。

1.学生读划。

2.师出示表格,生小组讨论将军几次神态的变化,。

当……时。

将军神态变化。

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师小结,指导朗读。

5.将军为什么行军礼?(课件出示)再次感情朗读第7节。

(三)(课件展示身体变丰碑图)师引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被----(生接读)。

1.“丰碑”是什么?文中的丰碑指什么?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请学生简单画丰碑图)。

1、这段话中“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你怎样理解?那声音指什么?

2、最后一句“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你怎样理解?

3.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一收诗,让我们带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全体起立朗诵这首诗.

三、感情升华。

的确,像军需处长这样的战士有许多,如我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还有“倔强的小红军”,在他们的鼓舞下,革命队伍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长征也取得了胜利,我们因此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军需处长虽然长眠在雪山中了,但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吧!

四、拓展训练。

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你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请大家下课后在课文的插图旁写上自己的心里话或题上一两句碑文吧!

板书:

22丰碑。

冰天雪地急行军。

寒衣何在问英雄。

军礼壮祭魂不朽。

丰碑晶莹万代颂。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九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十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两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十一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两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全国第三届小语重庆赛区选拔赛)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十二

1.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由于衣服单薄而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教育学生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新词。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1.理解课文的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理解文章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课时。

(一)学会本课7个生宇,学习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练习读熟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分段,概括段意。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碑”是一种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志的石头(边说边板书:碑)。所说的“丰碑”(边说边在“碑”前板书“丰”)意思是高大的石碑。我们这课所说的“丰碑”是一块高大的石头吗?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大声朗读课题。

(丰碑)(板书:丰碑)。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找出本课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二)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自己不认识的字及生字的读音。其中,老师特别要指导如下几个字音:劣;润;覆。

3.记清字形。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碑”右半部的笔顺是;“豹”是“豸”(zh@,意思是没有脚的虫)部,不能错写成“”;“润”字右半边是“王”,不能写成“玉”;“覆”是“”部,不能写成“西”。

出示幻灯片练习判断。学生刚学会的字,印象是最清晰的。多加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牢记正确字形。

4.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冰坨:冰块。坨,成块或成堆的。

装备:配备的机械、器材、武器、被服等。

开辟:开创,打开新的`境界、通路。

恶劣:(环境、态度等)很坏。

残酷:凶狠无情。

袭击:军事上出其不意的进攻。本课指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们的部队。

严峻:严厉,严肃。

倚靠:身体靠在物体上。

神态:精神态度。

镇定:不慌张,沉着。

安详:指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

抽动:本课指脸上的肌肉不自主地收缩颤抖。

军需: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备等。

湿润:潮湿而滋润(多指土壤、空气等)。本课指眼睛被泪水打湿。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业绩、精神等。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艰难(艰苦)率领(带领)辨认(辨别)。

覆盖(遮盖)装备(配备)。

开辟(开拓)思索(思考)抖动(颤动)。

严峻(严肃)。

反义词:

严寒(酷暑)镇定(惊慌)湿润(干燥)。

6.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分段和归纳段意。

学生先各自读课文,读完后,左右两人一组,互相听取意见,商量如何分段及概括段意。讨论出结果后,举手发言。

7.明确课文结构,归纳段落大意。

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是本课的难点。要教给学生分段的步骤:

(1)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看看是怎样安排材料的,找找分段的依据。本文记叙的是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章先介绍行军途上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又介绍了还将遇到的更多的困难,然后介绍了军队中被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最后是作者的想法,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因此,这篇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

(2)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与各段的关系。比如,第2自然段讲的是红军将要遇到的困难和将军的思索,与第一段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的实际描写不能合为一段。

(3)确定分几段。按这个步骤给本文分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3~13自然段):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14自然段):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8.学生按分好的段读熟课文。

自由组合4人小组,每人读一段,一个同学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的好与差的地方,提高对方的熟练程度。同时,了解、感受文章四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详略之分,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读熟课文,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十三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一、前提测评:

二、认定目标:

1、认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重点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三、导学达标:

(一)师放间乐《长征组歌》,狂风呼啸,贴出挂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

伴随音乐低沉叙述导语,并结合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文录音:提出预习思考中的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

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简要概括大意。

(三)理清课文脉落,小组讨论课文第几部分为重点内容,并说出根据。

(四)通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分类。

再选派代表汇报本组预习收获,或你知道了什么?

(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五)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教师激情范读,引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读课文一、二部分。

这支队伍面临怎样的考验?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词句。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将军担心什么?

请同学们用低沉、缓慢的语速自由练读。

四、达标测评:

四人小组赛读,选出最棒的朗读员。

一、前提测评: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课文主次,抓住了重点,而且我们深深地领略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险恶环境,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认定目标:

1、认知:通过字、词练习,理解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重点,读中感悟,自觉领会中心思想。

2、情感:从字里行间渗透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3、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多种读的能力。

三、导学达标: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播放课件:长征过雪山片断。)

老师旁白引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一动装备很差的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2、复习旧知,体会句式。

这时,将军望着自己前进的队伍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学生读文回答)将军最终有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读文回答)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体会反问句的强调语气)

3、引入新课:将军到底是怎么找到答案的`?我们一起走进那白雪皑皑的云中山去吧。(扳课题:丰碑)

1、配乐范读。

(课件播放钢琴协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老师配乐范读课文3-13自然段。

2、自主选读。你觉得这个动人故事中,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站起来深情读一读。

3、(课件出示军需处长牺牲图,图中出示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像刚才的同学那样深情地读这一句。(齐读图里的一句话,进一步渲染气氛。)

4、重点品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绘了这一幅图?

(1)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句子读懂了这座晶莹的丰碑?(课件出示学法:1、找读。)老师作解释:就是让我们找一找、画一画、再读一读。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可以用笔写下批注,记下你的感受,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上记号。

(2)同位合作交流。

过渡:大家自学完了以后,我们还可以互相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对某个词语、句子的体会。这是品读的第二个方法:说读。(课件出示学法:说读。)

(3)全班交流理解。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五点:

一个掌管着整个部队的军需处长,竟然穿着这样单薄破烂的衣服,连件破棉袄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被冻死是很痛苦的,这什么军需处长冻死时却还那么安祥?(镇定、安祥,面向困难,死也毫不畏惧。)

从他的动作描写,想像一下他牺牲时的情景。

面对军需处长,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诵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七自然段的?(课件出示学法:1、找读;2、说读;)对了,这一找,一说,就是老师常说的品读的方法了。以后品读文章就可以用这两个方法了。除了品读,还可以诵读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课件出示:品读:1、找读;2、说读。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之情来诵读这一段。(齐读。)

6、品读、诵读学习8-12段。

过渡:当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将军的神态是怎么样的?下面就请大家用先品读、后诵读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自学。

在课件引导下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严竣、抽动、吼道、抖动让学生汇报品读的结果,请一、二组诵读两次发怒说的话。

(2)引读第十二自然段,品读将军的军礼的特别:这个深情的军礼,不仅是将军对战友的沉痛的哀悼,也是对将军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的崇敬。个别再诵读这一段。

1、过渡: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了,但他的崇高形象像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将军和战士们的心中,震憾着他们,也震着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你为什么觉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自己的队伍?(引读第十三段)

2、你对丰碑还有什么认识?(合作交流品读的结果,老师补充: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组成了一动无坚不摧、钢铁长城般的革命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取得一个一个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碑就是,红军精神,就是崇高精神!

3、师生满怀信心齐诵读最后一段。反复让多个学生诵读最后一句。(课件出示这一段话,并变红色最后一句。)

1、品读

2、诵读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十五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情景导入  。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军舍。

需己。

处为。

长人。

严峻考验?沉着坚定。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十六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严峻、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1、认知: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1、那为什么课题是《丰碑》?同学们,要想理解好这层含义,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感情。(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学提示:

a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b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c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

a认读生字词。

b解词

c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自学质疑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a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b小组汇报,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问题1、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重点研读解决第一个问题

a以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组织,争取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b交流讨论结果。

主要知道学生体会“环境恶劣”“装备差”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启发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可能”?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c、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是啊,可能太多了,前进途中困难重重,红军所面临的考验的确非常严峻。正因如此,将军非常担心,非常忧虑,那么,在困难面前,将军是怎么做的?(让马)说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爱护战士,勇敢)

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在前进途中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将军思索着。同学们也一定很想知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e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将军被深深感动了。只见他(出示将军敬礼的动画图,引导看图,说图。并出示文字,比较“他敬了一个军礼”和原文的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f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军礼饱含着无限的崇敬和哀悼!(屏幕动画展示军需处长变丰碑)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生接读)

2、研读问题3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a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

b面对此情此景,将军还用说什么呢?(引读最后一段)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疑问吗?

重点理解“沉重”“坚定”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c胜利当然属于这支队伍,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的炮火,社会主义建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历史证明,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胜利将属于这支革命的队伍!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1、重点感悟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丰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课件展示画面,教师随着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讲述)(略)

回忆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研读问题2

(课件展示要求:用――画出描写将军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用。标出反映将军神态变化的词语。

汇报交流:a将军“愣了一下”是为什么?

c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认为是(引读),于是他(引读)。

“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启发学生联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4613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