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个字是对西迁精神的概括。1956年,首批师生从上海开赴西安,他们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的甚至卖掉了在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的来到西安,面对发展水平与上海差距较大的西安,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开拓奋进,顾大局,讲奉献,千辛万苦在所不辞,勇于克服困难,听从党的指挥。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路向西。18上海建校,1955年举校西迁,再回首,再展望。时光荏苒,历经一甲子风雨磨砺的“西迁精神”,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向西,向远方。交大西迁,是一次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主体不是军队,而是知识精英。作别黄浦江,扎根渭水河,舍小家,顾大家,爱国家。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西迁之决心坚定,为国之热血满腔。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如今,历60载风雨的交大,新老交大人流着“西迁基因”的血。夯实思想之基,筑牢信仰之魂,厚植为民之情。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以西迁精神新传人的昂扬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并且亲切的会见了西迁老教授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都有与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来肩负起了祖国的事业,西迁教授们的背后是一个群体,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代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学会文化知识,锻炼本领,有所作为,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六十多年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建设,他们在西北扎根几十年,不仅为西部培养了大批的顶尖人才,也为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部大地的关切和对于“西迁精神”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理想,也踏实了脚下的力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我眼中,这不止是一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口号,“西迁精神”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支教生涯中数百个日夜挑灯备课,定期家访辅导困难学生,这将会成为我一生最宝贵且炙热的回忆。
五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陕西,尤其是来到西安交大,不仅给陕西的父老乡亲带来激励,还给我们在陕西读书的学生们一种感动。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了西安交大的发展历史和“西迁精神”的内涵意义,为我们讲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伟大进步的历史,让我们无比感动和高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肯定,也让我们重新翻开那些尘封的一件又一件可歌可泣的事迹。正是因为老一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教育的发展。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上下仍然众志成城面对着这次“大考”。
我相信青春最大的幸运,是将个人成长的点滴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接下来的支教时光里,我定将践行“西迁精神”,用青春和热情努力“绣”好扶贫和扶智的同心圆。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无数奋斗在一线的青春力量更是生动诠释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曾经,我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尽管疫情肆虐,我也一直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测量每个人的体温,做好每个人的信息登记,只为守住家乡一片净土。现在,疫情有所好转,但是疫情不息,战斗不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时刻牢记自己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我青春热血,献身战“疫”实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当时交大人有一句口号,‘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是家’。很多人主动放弃上海优渥的生活,克服困难,登上西行列车。面对祖国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召唤,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至今想起来,令人更感动。
如今,西迁精神正在新时代催人奋进,西安交大承建的中国西部创新港将在今年建成,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研发中心将为国家西部发展提供新的智慧引擎。
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城市发展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做强双创示范平台建设,营造更浓郁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打造人才特区、创新高地、创业基地,加速释放更多的活力和势能,让更多的新点子、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都能在西安蓬勃生长,都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一个新开垦的地,新的一幅纸要作画,能够展现无限的可能,要建设好它,更需要有“西迁精神”的延续。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新时代的交大学子,我们应该传承、弘扬交大老一辈开拓者“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为交大提倡的“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禁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四种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四面旗帜。
“向西迁老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重要指示,让每一个西交人感受到了62年前老一代交大先辈们,舍小家为国家,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爱国情怀,扎根西部,建设大西北,为了一句“国家需要”而不懈努力,奋斗一生。
如今,“西迁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包括“四种文化”: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四面旗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胡教授在分享西迁故事的时候几度哽咽,我看到了身边的老师们也默默的拭去眼角的泪。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来到大西北,一来,就是一辈子。这种全局意识让我们为之感动。
西迁子女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的宣讲也同样让我为之触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是每个交大人应该弘扬和继承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西迁老前辈们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永远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标杆。相信在“西迁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西迁精神”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他们给我们的箴言是,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征程。面对国家的战略部署,交大师生们义无反顾背起行囊,在三秦大地的一片农田上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建设西安交通大学。任程宇通过自身的学习,感受到了这种艰苦朴素,其不怕万难的精神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来说,绝不仅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的的确确是无数西部计划志愿者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条道路。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也作为一名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我认为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努力发挥本领,勇攀时代高峰,在工作条件和工作基础比过去更加优越的新时代,我们更应不断拼搏努力,砥砺奋进,用知识、用双手、用行动为建设美丽新时代,构筑伟大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西迁精神,任程宇会带着自己的理解,按照精神的指引继续奋斗。
“西迁精神”是交大人的骄傲,它记录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建设史、中国高等教育顽强的拓荒史,是我们时代精神谱系中耀眼的一环。我们要让“西迁精神”浸润我们内心。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疫情当前,我们每个公民都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积极投身国家的抗疫情战斗中去,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六
一个选择,决定一代人的命运,一个选择,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一个选择,是远离繁华大都市后的艰苦奋斗。
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更是国家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是一种敢为天下先,劈荆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20世纪50年代,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来,此次迁校,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其背后凝聚着交大人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次中,有很多无私奉献的人值得我们去尊敬和记住。如当时已步入天命之年,却有非凡毅力和卓越领导力的彭康老师,有上交上海房产,从此扎根西北黄土地,不计钱财的陈学俊先生。有中国”电机之父”钟兆林先生婉拒周总理,孤身一人前往西安,从此不再离开。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党外代表人士在西迁前后,旗帜鲜明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坚决拥护学校党委的决定,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体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颂歌。
他们的这些大无谓的付出,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工匠精神,无私奉献,敢为天下先,将自己的一生投入祖国的建设之中,为祖国的建设奉献出所有,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追求理想,报国奉献的优秀品质,把祖国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中。学习他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投入我们的学习中,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七
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座丰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作为新时代的交大人,我们应饮水思源,认真学习西迁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西迁精神”也鼓舞一代代交大人树立爱国情怀,为民族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不畏艰苦,敢于拼搏。
学习“西迁精神”是我们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的重要环节。以集体为重,不吝惜于牺牲个人利益,顽强拼搏,并且将这份优秀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义务。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到西迁精神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交大西迁壮举,以及在西迁后不辱使命,在当时还比较落后、艰苦的大西北重新铸就了一所全国名列前茅的著名大学,如果没有交大师生“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精神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的,这个内涵是什么?我认为是交大人具有的“科学报国、爱国爱校、责任担当”的使命和大爱精神,西迁前辈们在生命中以这样的使命和大爱精神,爆发出了无穷的勇气和创造力,谱写了西迁路上“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伟大壮举,并在平凡的岗位上众志成城、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做出了伟大的成绩。
其次,如何弘扬交大西迁精神?当一个人有了使命,就会有生命的内驱力,而从小爱到大爱是一个人生命锤炼成长的结果。我们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继续秉持“科学报国,爱国爱校,责任担当”的使命和大爱精神,不仅要向前辈们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最好的成绩,还要在当今国家经济及社会转型中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把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健康发展,造福于人民,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一辈交大人放弃优越的物质,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克服重重困难,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青春用于奋斗,把豪情谱写于现实,勾勒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八
“大树西迁”是一部促人奋进的不朽史。64年前,浩浩荡荡的西迁大军,挪移的是校址,怀揣的是交大人的家国情怀,谱写的是奋斗华章。这株生长于东海之滨、黄浦江畔的大树,扎根于大西北黄土地,伴随着巍巍秦岭,悠悠渭水,深耕细作,从此枝繁叶茂。
那是一段无论何时提起都令人钦佩,充满激情,饱含勇气与力量的历史岁月。一代代交大西迁人身体力行诠释着“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16字的真正内涵,诠释了“国家至上”的交大精神。这些历史的记忆是属于交大的,是属于交大西迁人的,也是属于大西北的。如今的交大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传承,去体悟,去践行“西迁精神”。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如今的交大,一如既往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己任,拓宽国际视野与胸怀,承载着历史使命,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在“西迁精神”的引领下,果毅力行,面向世界,奔向远方。
发扬“西迁”精神,就是学习西迁人胸怀大局,开发大西北拓荒者的精神,发扬“西迁”精神,就是学习西迁人的“自强不息,建设名校”的艰苦创业精神,发扬“西迁”精神,就是学习西迁人的“敬业奉献,向科学进军”的攀登精神!
做为交大人,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把共产党人的精神与信念刻在心上,永远让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九
“哪里有爱,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这句话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无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坚决执行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早期初步成功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西迁精神”的感人事例深深的触动着我,使我深刻认识到当年老教授们一边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一边还要肩负祖国赋予的重任,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多么的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年的老教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凭借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很好的完成了历史使命。
“西迁”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大西北的发展建设做贡献,西迁老教授胡奈骞讲述了当年西迁、建设交大的峥嵘岁月,这一幕幕印入脑海,比电影更加真实,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老教授们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肩负起建设西北的重任。在一代代西迁人的努力下,在“西迁”精神的鼓舞下才成就了如今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现如今祖国正在一步步腾飞,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不忘初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真真正正的做到吃苦耐劳,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将“爱国,奋斗,传承”这些西迁老教授留给我们后人最真挚的情感和责任永远传承。
从西迁老教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西迁子女的西部情、年轻学者的大局意识到如今西部创新港的建设,这是一代代人的西迁,也是“西迁”精神、“西迁”文化的融合与传承,这份情怀更加坚定了我们执着的信仰,这份精神指引、激励着我们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西北建设、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十
六十余年前,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全校师生为了贯彻党中央的决策舍弃了上海的优越环境毅然来到了大西北,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我校师生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作为新时代形势下的大学生,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下,更应该学习和发扬老一辈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十六字的誓言,是扎根西部,为国家建设大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全体教职工的真实写照。铮铮西迁精神是老一辈西迁人的赞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熔铸在他们的话语里,行动中。这些,是新一代西交人,是我们应当要继承发展与发扬的宝藏。
交大人讲述着西迁人、西迁事和西迁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彭康先生,彭康为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明确提出:“交大应多培养几个像钱学森那样的大科学家,也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在交大西迁过程中,彭康始终坚持大局观念,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说:“我们现在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来考虑,国家利益、学校利益、个人利益要正确结合起来。”令人遗憾的是_时期彭康先生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勇敢迎接了这场真理与谬误的较量,在严酷的斗争面前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性,坚持正义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舍己为国,在时代逆流中不迷失自己,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百廿交大,六十载西迁。西迁人及西迁的故事,恒和沙数,繁星璀璨,鼓舞着我们后辈不断前行,“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乃至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而我们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应端正自己的思想,认清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紧跟时代脚步和党的新思想,才能一直砥砺前行。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追求理想,报国奉献的优秀品质,把祖国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中。学习他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投入我们的学习中,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成为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西迁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一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西迁精神”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他们给我们的箴言是,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西迁精神”是交大人的骄傲,它记录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建设史、中国高等教育顽强的拓荒史,是我们时代精神谱系中耀眼的一环。我们要让“西迁精神”浸润我们内心。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疫情当前,我们每个公民都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积极投身国家的抗疫情战斗中去,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8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