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25:22
2023年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优质13篇)
时间:2023-11-12 20:25:22     小编:GZ才子

教案要符合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为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请注意,这些范文仅供参考,具体教案的制定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制定出高质量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一

一、字词演练厅。(共21分)。

1.按要求给下列汉字分类。(8分)。

婴甚跃棕愤奖智勤纯。

2.“巅”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是“山巅”,还可以组“________”一词。(3分)。

3.用“攻”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括号中。(6分)。

(1)李丽一门心思()外语。

(2)这次足球比赛,客队的()非常猛烈。

(3)张红总是看他不顺眼,经常用恶意语言对他进行人身()。

4.读诗句解释加点词语。(4分)。

(1)春风送暖人屠苏。

(2)千门万户曈曈日。

二、句子训练营。(共14分)。

1.下面每组中,哪个句子表达得更好?为什么?(6分)。

2.与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致的是:()(4分)。

小小的柳辛哪里是这么多敌人的对手啊!

a.小小的柳辛是这么多敌人的对手。

b.小小的柳辛怎么会是这么多敌人的对手呢?

c.小小的柳辛不得不是这么多敌人的对手啊!

d.难道说小小的柳辛不是这么多敌人的对手吗?

3.与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一致的是:()(4分)。

他们满怀喜悦,心中充满甜蜜。

a.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b.“我想请您画一只鸽子,用来纪念我的小孙子。”老人说。

c.他心里充满了对法西斯的仇恨,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

d.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

三、知识链接站。(15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的作者是()。

a.徐俯b.志南c.韩愈d.白居易。

2.《永不凋谢的玫瑰》一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透过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孩的纯真、__________、__________及洋溢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__________美、__________美。

3.__________是世界和平的象征。

4.《太阳,你好》一文,借太阳的所作所为和太阳的目光来赞美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

5.《元日》这首诗描写了人们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特别烘托了一种__________的气氛。

四、口语竞技场。(6分)。

教师节到了,你是否想到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祝福呢?请你把要编写的话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二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4、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诗句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自读、感情读、比赛读,掌握生字,理解内容。

2、边读边想象,迁移学法,由扶到放,理解诗歌,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运用拟人、比喻把诗句写生动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韵律美,掌握生字新词。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流程:

(一)课件演示,激趣导课。

1、导:同学们,平时你们最喜欢在绿色的草坪上追逐、嬉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绿色草坪的诗歌——《草叶上的歌》。

2、板书课题,齐读。

3、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4、指名说说:刚才欣赏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淅淅沥沥、溢出、瞳孔、酣睡、蚱蜢、奶浆、梦境等词。

检查生字读音,然后引导学生借助生活记忆生字。

3、指名5个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评读课文。

(评读课文时,先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再听听别人的优点,后指出存在的不足,还要想想哪些是自己所做不到的。)。

4、刚才同学们评得真好,请你们每个人都自己读读课文,想想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

(三)朗读理解,感悟草坪的美。

导: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1、朗读第二小节。

师:你最喜欢怎样的草坪?为什么喜欢?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草坪像眼睛的.瞳孔,清澈而美丽极了。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把草坪像眼睛一样美丽的感觉读出来?

a、指另一名学生读并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b、同学们配乐齐读这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绿茸茸的草坪。

2、学习第三小节。

师:同学们见过亮晶晶的草坪吗?让我们快来看看它到底什么样子。

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诗歌。

生1:亮晶晶的草坪像镜子一样平整,而且很干净,没有污染。

生2:草坪上有露珠,早晨的太阳一照,它就亮晶晶的,所以成了亮晶晶的草坪。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试着去理解句子了。谁能把它亮晶晶的美读出来呢?

(多请几名学生读课文。)。

课件出示句子:“草叶上酣睡的露珠们,快乐的探身相迎。”指名读这个句子。这么可爱的小露珠,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引导学生认识拟人的写法。)。

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很生动,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找出来读一读。

3、学习第四小节。

师:同学们,笑盈盈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读。

4、学习第一、五小节。

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五小节。

(四)有感情朗读,读出草坪的美。

1、同桌分小节朗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2、全班配乐读课文。

[设计意图:尽可能创造读的机会,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读书的机会。]。

(五)课外拓展:

1、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草坪,将草坪上美丽的景物描写下来,也能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继续读一读背一背这首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背诵诗歌。

4、指导写字。

二、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

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块草坪?

(二)体会写作手法。

1、用语言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草坪,把你所想象的用彩笔画出来,并在全班展示作品。

2、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

(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上节课的课后习作。

(三)背诵诗歌。

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

2、学生独立背诵。

3、检测背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境——镜浆——桨。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诗歌。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三

1、学会1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句体会寓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课文。

生字词卡片、头饰。

1~2课时。

一、激趣谈话,顺势导入。

1、你对自己的长相哪里最满意?为什么?

看看老师的左右手,哪只漂亮些?(左手)对,所以老师把漂亮的戒指也带在左手上。可左手右手各能做些什么事呢?(对比右手虽不好看,但比左手更有用处)。

2、有只漂亮的梅花鹿也跟我们一样,对自己的模样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一起去书中认识认识这只梅花鹿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1~10段。

1、文中的梅花鹿对自己的模样满意吗?它最喜欢自己的哪些部分,对自己的哪一部分最不满意?(自读、勾画、汇报)随机理解赞叹匀称赞不绝口欣赏陶醉等词。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巩固赞叹赞不绝口欣赏陶醉等词的理解。

四、学习11~13段。

1、出示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自读第11~13段,说说是指的什么?随机理解抱怨没精打采等词。

2、指导感情朗读。随机体会逼近犹豫挣脱拼命等词。

五、表演、复述。

小组内完成,班内展示。

六、揭示寓意。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课外阅读。

介绍《伊索寓言》,请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四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 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 指导写文

1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 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学生打草稿。

二 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五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课后思考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小黑板、投影仪。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生长在城市中,你们知道山沟里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和读书的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的情况。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是怎样的?可以结合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教师加以适当讲解。

三、课文通过三方面来讲山沟孩子的,先讲了清晨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去上学。通过描写野葡萄、牵牛花、女孩子身上的新褂子颜色的变化,来描写孩子们上学要起得很早。

四、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

五、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傍晚山沟里的孩子才从学校放学回家,孩子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回家,天色已晚课文通过对山楂果、路边的草垛、男孩子身上的褂子的颜色的变化,说明孩子放学回到家天色很晚。

六、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里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往往叫,天黑洞洞的。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苦条件。只有月亮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七、小组讨论: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小组分别汇报学习。

九、把学过的课文再读一读,争取有感情流利的朗读。

十、布置作业:

预习本课生字生词。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一个怎样的传说?

三、指名回答。

四、这把金钥匙其实指的是什么?回答:是知识的钥匙。山沟里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掌握知识,用知识使自己的山沟变一个样,把山沟建设得更好。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把认字表中的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一画,并读一读,再自己组一个词,扩充词汇练习。

七、学习写字表中的生字。

罩:笼罩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是四字头,注意不要写成四。

匙:钥匙半包围结构,注意最后是的最后一笔要长一些。

慧:智慧这个字笔画较多,中间一部分横要出头。

貌:面貌本字的左边部分较难写,要重点指导。

勤:辛勤这个字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注意不是草字头,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程:启程左右结构左边是禾木旁,字形较简单。

八、布置作业:

本课生字写在作业本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六

升入三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两次语文测试了,学生的测试结果让我对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年级的测试比原来的内容丰富了很多。考试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延长到70分钟,但是通过实际测试,很少学生能在70分钟内完成,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虽然在题目类型设计上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基础知识的比重明显降低,阅读天地也增加了课内阅读部分,难度同样也增大了不少。另外,习作由原来的看图写话变成了自命题写作,分值也增加了很多。

通过两次的测试,我发现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还不错,丢分严重的出现在了阅读和作文。

就说第二单元的测试吧,基础知识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错别字较多,有些是字形记忆不清,比如“严寒”的“寒”字,少一横或者是下面的两点携程了两个小撇;“秘书”的“秘”字右边写成了“心”;“旅行”的“旅”字右边写错较多;“散步”的“散”字左边下方写成“目”,右边的反文旁写成了折文。还有些字是学生在背诵课文或名言的时候没有理解,写了别字,特别是第七题补充句子中学生之所以减分很多就是因为丢字和错别字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对于一些重点的句子不但要背诵,还要大体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下来,这样在默写的时候才能不至于写错字。基础知识丢分严重的第二个就是量词填空。错误在“一()火车、一()善心”。很多车一般都是用量词“辆”,但是“火车”很特别,要用“列”,另外部分学生将“一阵微风”的“阵”写成了“陈”。另外出错较多的就是加标点符号,其实这里考察的就是园地中出现的不同方式的说话如何正确使用引号。学生在这方面的理解还不到位,不知道为什么使用引号,不知道什么时候句末点号该放在引号的里面,什么时候该放在引号的外面。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学生在以后的课文中遇到时要多多观察体会,这样运用得多了也就熟悉了。

对于阅读的`理解,学生还是不懂得从短文中理解、解答,过多的依赖感觉去做,导致结果牛头不对马尾。本次课内阅读课堂上也涉及过,大部分学生做得还不错,个别学生由于听课习惯不好,还是出错。课外阅读最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漏题,第一题是让学生在课文中加标点,由于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再加上试题中没有空白,也就丢掉了忘做。还出现了一个问题是把文中出现的词语补充完成,很多学生还能把字晁错,我这点很是不理解。只能说明在阅读的时候没有认真看字形,太粗心了。

习作是学生的难点,丢分很严重了,刚刚接触这样的作文,学生也是无从下手。即使我跟学生解释了习作的要求,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还是无滋无味或者就干脆跑题,不符合作文要求。两次的写作让我很是发愁,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立即理解去掌握,而习作老师要多花时间对学生进行分析与指导,让学生体会感悟,另外,老师也要多学习一些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走上写作的正轨。

三年级是学生从低年级阶段走入中年级阶段的转折点,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此阶段的学习势在必得,这不但要让学生尽快转变,作为老师也要多多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这个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

测试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测试让老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在以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七

生字:会认会写生字23个,认读生字34个。

积累:(一)、生字目标:会认34个字,会写23个字。

(二)、理解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3、培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积累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学句子写句子,提高写话能力。

感受智慧的意义,体会指挥来源于创造力、知识、经验、意志品质。

续写《田忌赛马》

用冰取火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抽读。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指导朗读,学生交流,总结: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八

一、看拼音,写词语。

()()()()()。

chunjieshuizaoliaowangtunbinggaodajiangu。

()()()()()。

()()()()()。

baoleizhihuixianmingqijihuxianghuying。

()()()()()。

二、比一比,组词。

沸()抚()趵()偏()魄()。

佛()妩()豹()扁()魂()。

蜿()延()凝()垒()峭()。

婉()蜒()疑()磊()俏()。

三、用下面的句式各写一句话。

那么……那么……。

有的……有的……有的……。

四、给带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美好2、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1、聚集2、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关羽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营了。()。

五、选词填空。

的地得。

1.邓爷爷握住我()手,亲切()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告诉爷爷好不好?”

2.你()名字叫千里马。千里马儿,日行千里,你跑()真快!

3.这是一项难度很大()手术,必须认真()、细心()做实验。

4.竹妈妈怕笋芽儿冷,用衣服把她裹()紧紧的。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不经过努力,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怎能不关心呢?

3.他不就是邓爷爷吗?

4.同学有困难,我们能不帮助吗?

5.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怎么会办不到呢?

七、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是哪种用法。

省略号的用法:

(1)表示话未说完。(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表示列举词语的省略。

1.“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我要……”()。

2.笋芽儿被吓住了,说:“那……我还是呆在这儿吧!”()。

3.小溪流的伙伴有卵石、小草、树叶、小蝌蚪、小鱼……()。

八、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一)读句子,注意带线部分,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2、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4、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二)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三)在《巫峡》这篇短文中,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巫峡景色的壮美?

(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它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和()。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

(五)默写《江南春》《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九、请按下列内容写一个通知:

2月25日,学校乒乓球队通知:2月27日下午三时,在学校礼堂进行乒乓球训练,要求全体乒乓队球队队员准时参加。

第一单元测试卷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九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五、畅谈收获,深化认知。

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课时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课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1)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2)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件。

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习作:续写故事。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课时作业:

和同学交流自己写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篇说一说。

课后反思:

省略。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十二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指导写文。

1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打草稿。

二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教案篇十三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676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