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教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案的学习过程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接下来是一些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这次训练是以“做手工”为主题展开口语交际,是对本单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二
1、发现汉字结构特点。
2、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3、积累词组。
4、学会填标点。
5、朗读儿歌。
6、口语交际。
7、才艺展示。
1、引导同学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2、感受情境,填写标点。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献爱心的思想与行动。
生字卡片,《爱的奉献》的歌曲磁带,画面。
课时划分:
1、出示生字,同学拼读,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同学仿照例子写一写。
4、教师擂台读。
5、同学结合此特点想想还有哪些熟字是这种构字特点。
6、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7、教师出示生字,同学分一分。
1、同学读句子,并拼读要填写的字。
2、同学填写教师指正。
3、引导同学说说:多音字的特点。
4、说说哪些是多音字?
5、教师小结。
1、同学朗读生字词,说说特点。
2、朗读句子,举例。
1、先自读词语,找出不认知的字。
2、理解词语,引导同学多想多说。
3、小组读,全班读。
1、同学试读句子,体会语气。
2、请同学读,大家指正。
3、请同学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问号。
4、请同学说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感叹号。
5、同桌之间试用问的语气和感叹的语气对话。
1、结合字音,同学自读。
2、分组朗读短文。
3、同学们理解:藤和瓜为什么很好?
4、看图朗读。
5、想象情景朗读。
6、看课文插图朗读。边读边扮演。
7、教师与同学一起读。
8、同学们说一小段话,交流评比。
9、教师引导,学了短文后的想法。
1、让同学扮演盲人,然后让他们说说看不见有多么不方便。
2、让同学扮演残疾人,让他们说说生活是多么痛苦。
3、小组讨论,俺们和残疾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4、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1、谈谈自身在路上会看见有哪些残疾人,有哪些行动的不便。
2、出示图片,想想假如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3、教师引导指正,大家评论。
4、残疾人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协助他们?
让一位同学扮演盲人过马路,另一位同学给他协助,把说的和做的扮演出来。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跟唱。
2、同学感受歌曲意境。
1、教师出示歌词。
2、同学试着读一读,教师指正。
1、同学朗读自身的日记。
2、大家评一评日记写的好不好。
1、合唱歌曲,谈谈你的感想。
2、俺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该怎样做,举例说说。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三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朗读法、调查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
4、分析生字的写法。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snsngslgngmyyngling。
孙诵私利刚吗鸦养良。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了解意思。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课文。
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不懂的事情。
就主动的问。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四
《格林童话》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读本。书中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影射善恶,将生动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故事中对童话形象的设置和对话的呈现都会让儿童引发对自我的追问。本次教学的二年级学生处于低段学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较弱,在教学中突出图片与文字的交叉对比,搭建对比阅读的阶梯,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1.在《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对比阅读中,使学生初步建立人物的外貌形象、动作与人物特点共性联系。
2.在对比阅读中让学生尝试总结童话故事的哲理,并通过结合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去印证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发阅读期待。
3.通过人物特性与故事结果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故事中说明的道理,感受童话故事经久流传的文化魅力。
在对比阅读中让学生尝试总结童话故事的哲理,并通过结合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去印证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发阅读期待。
《格林童话》、ppt。
一课时。
一、巧引游戏,回放故事情节。
1.同学们,《格林童话》是一部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集。这本书大家已经读了一段时间了,你们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叫什么名字?(提问生发言。)。
2.哇。大家读书真仔细!那我们先来一起进行童话故事寻宝大赛吧,看谁能回答对宝箱里的.问题,获得“童话小达人”的称号,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出示《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相关题目)。
3.同学们果然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全部都找出了正确答案!那么有哪位同学火眼金睛能够发现这些图片是出自哪两个童话故事呢?(引出两篇故事)。
二、经典对照,品读《格林童话》。
1.《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两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大家从父母的口中、动画银幕上、手头故事书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都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分享交流并板书美丽善良)。
2.同学们,这两个人物在故事中都有着美丽善良的人物特点,大家从书中的哪里发现了两位女主角的美丽呢?现在我们分组合作。一二组找白雪公主的片段,三四组找灰姑娘的片段。(生发言)。
预设我是找到了文中写两个人的衣服的词,(外貌描写)美丽的外貌哪位小画家能够结合你找到的片段上台来画一画白雪公主的样子。(给图片上色,并相机出示描写白雪公主外貌的句子。)那灰姑娘又是什么样子呢?生想象外貌。(对比)。
追问:从两人的外貌差别大家能联想到什么呢?
3.我们从外貌的片段可以看出白雪公主的纯真无忧无虑、灰姑娘生活的窘迫懂事。这就是文字留白的魅力。文中没有对于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前期生活的描述。善于思考的小达人们,展开想象你们觉得那时候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预设1:我知道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定要做善事。
预设2:不能心怀嫉妒,要宽容。
预设3:要乐于帮助别人。
预设4:做事要持之以恒。
追问:从哪里看出这个道理?
5.同学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每个人物都会出现与其一一对应的外形、对话,为的就是更加突出每个人物的特性。这样鲜明的人物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明白生活中的道理。
三、印证方法,乐读《格林童话》。
1.童话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因为故事中充满童真的形象和鲜明的人物性格使得童话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流传。今天咱们三班的童话小达人特别的厉害,通过这节课的阅读学习明确了故事的人物特点以及故事中的道理。课前老师请小考官自己出题,谁想来当出题官pk一下?(出示题目)。
2.各位童话小达人们,想知道那些问题的答案吗?现在大家都是拥有阅读童话故事的“超能力”小达人了,可以在格林兄弟的童话世界咱们已经能够自由自在的阅读,想不想去探索一下新的童话世界?带上咱们这节课获得的“超能力”一起去《格林童话》书海中遨游吧!
板书设计:
《格林童话》。
人物特性。
共性联系。
童话中的道理。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五
1、指名一生唱《小乌鸦爱妈妈》。
2、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的这篇课文吗?那只爱妈妈的小乌鸦,深受我们小朋友的喜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道回报父母关爱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大家喜爱的。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正音。
1、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只有一个儿子”这句话是谁说的?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1)指导读句。
3、请同学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用曲线划出三个儿子来到井边不同表现的句子。
4、个别读三位妈妈介绍儿子的话,要求读出妈妈们的`不同语气。
5、小结,过渡:一个妈妈为自己儿子的聪明伶俐又有力气而感到自豪;另一个妈妈也在为自己儿子有一副美妙的嗓音而骄傲。只有第三个妈妈平平淡淡地介绍了自己的儿子。
6、三个妈妈一边谈论着三个儿子,一边打完水,拎着水桶往家走。一桶水可重啦!(出示此句)这桶水究竟有多重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七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哪句话写出了这桶水很重。(练习)。
7、正在妈妈们最累的时候,迎面跑来三个孩子,看到妈妈这么吃力地拎着水,他们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小朋友交流一下刚才划到的句子。
8、指板书师述,是啊,难怪在一旁亲眼目睹这一幕的老爷爷会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再次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1)看见这一幕的老爷爷真的不明白有几个儿子吗?想一想该怎么读。(明知故问)。
(2)多形式练读。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了吧,可是,那些妈妈还不明白,你能不能告诉他们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母亲作为对象,练习说话。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六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3.借助对汉字部首的认知,实现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4.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
5.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教学难点】
1.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2.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学“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汉字“江、河、沟、海”,引导学生观察四个汉字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明确:我发现四个字都有一个三点水旁。
明确:这四个字表示的都是与水有关。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字“形旁表义”,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跟这个字的意思密切关联。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偏旁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汉字、词语。
(1)出示生字:
厨 厕 厢 厦 穴 窟 窿 窑 窄
(2)交流识字方法:
前四个字都含“厂”;后五个字都含“穴”。
课堂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厂字头的字和穴宝盖的字?
(厂字头:厅、原、厩等;穴宝盖:窝、窗、窃等。)
二、教学“字词句运用”
1、过渡引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有多种意义,再组成词语就更多了。下面就来看几个:
(1)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思考这些词语都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2)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读准“破涕为笑”中“涕”读“ti”不要读成了“di”
(3)学生交流对9个含有“笑”字词语的理解,同时运用相应的表情来演绎对于词义的理解。
学生明确: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微笑、笑眯眯、笑呵呵、眉开眼笑”几个词语中“笑”的程度稍浅,“哈哈大笑、瘁腹大笑、狂笑”等程度更深,而“破涕为笑”则写出了情感上由悲转喜的变化。
2.知识拓展,还有哪些关于笑的词语?
(小组讨论,明确:苦笑讥笑狞笑嘲笑谄笑哄堂大笑哑然失笑等)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思考这六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学生熟读、识记词语,交流讨论。
明确:“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即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对剩下的词语进行验证。(出示课件)
教诲:“教”和“诲”都有教导的意思。
伙伴:“伙”和“伴”都有同伙、作伴的意思。
灾难:“灾”和“难”都是指遭遇的不幸。
明亮:“明”和“亮”都有光明、亮堂的意思。
柔软:“柔”和“软”都有轻柔的意思。
4、课外拓展: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追赶跳跃飞翔打击疯狂温暖弯曲等
四、句子朗读
1、出示句子。
明确:说明小马很高兴,活泼。
朗读指导:用轻松,愉快的口气读这句话,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问题预设:句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小马怎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小马有点不好意思。
朗读指导:用犹豫的、不好意思的语气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些
(3)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问题预设:从加点的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出应该有的语气。
3、总结方法,分小组比赛读,最后全班齐读。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翻译内容:
明确意思:
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熟记内容。
4.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六、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5.这篇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反复读文章,交流领悟)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角度不同,好事看起来像是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七、课堂小结:
就像《好天气坏天气》一样,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由浅及深的表达着“角度”的重要性。
本单元的《画杨桃》,先直接明了的阐述了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杨桃被画成了五角星,这是由于“我”所处的角度不同,和平时看到的杨桃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小马过河》中,老牛说河水很浅,是因为老牛比较高;松鼠说河水很深,是因为松鼠体型比较小。小马在那里不知所措,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鼓励小马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的结果是“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了解职业特点。
2、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动词的意义,学习仿写句子。
3、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展示自己的书写能力。
4、熟读一首小诗,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重点:
1、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动词的意义,学习仿写句子。
2、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展示自己的书写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11个汉字,了解职业特点。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畅谈。
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说说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教师、工程师、魔术师、建筑师、理发师”。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职业的人们在哪些工作,每天做些什么?
例如:
教师:在学校工作,教书育人。
理发师:在理发店工作,每天帮人们理发。
2、出示“演员、营业员、服务员、裁判员、饲养员”。
总结:“师”指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职业的人们在哪些工作,每天做些什么?
例如:
饲养员:他们饲养小动物。
总结:“员”指从事工作或学习的人。
3、出示“教师、演员”等全部词语。认读词语。开火车读。
4、在社会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职业呢?
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医生、司机、航天员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职业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5、出示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讲解并让学生组词。
三、字词句运用
1、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出示:
田野
葱葱绿绿的
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小组自由交流。分享发现:
(1)我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我们在仿写句子时候,要注意本体和喻体。
3、进行句子仿写。
4、读句子,体会变色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句子:
这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分别进行解释。
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分别进行解释。
我的发现:"特别"有两个不同的意思,是一个多义词。
四、书写提示
1、出示书写的姿势。
2、出示握笔的姿势。
3、提示书写姿势。坐姿和拿笔姿势都要规范。
4、还要观察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五、日积月累
有几句名言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给他人一朵玫瑰,自己的手上也会有余香,用来形容付出会使自己快乐。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意思是:平常肯帮助他人的人有了困难,也会有人来帮他,形容善有善报。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这些话都和"帮助他人"有关。今天我们就多做一些积累吧。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生背诵。
六、我爱阅读
1、出示小诗。
2、一句一句地按顺序播放,同时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进老师窗前》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轮读,小组合作读。慢速咬准字音,不断加快速度读。
3、认真读文,看谁读得又快又清楚,又富有真情实感。
小组派代表展示。
4、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师生情。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师生情的故事?说给同学听听吧!
展示《程门立雪》。
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3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救援之手。
教学重点:
1、发挥想象,和小朋友合作,续编或续演故事。
2、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救援之手。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教学准备:电脑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师: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就是写一群善良的村民救援受困于海上的船员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海中救援)。
二、自学课文的生字:
1、检查预习工作。注意:“艇”、“懈”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注意“载”的笔顺和部首。(“载”的部首为“戈”部)。
2、读好词语:月黑风高,紧急关头,毫不懈怠,欢欣鼓舞,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挺身而出,音讯全无。(从中间挑选三个词语进行解释并练习造句)。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朗读第一小节。
(2)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船员遇险的情景)。
(3)想象一下,当时可能船发生了什么问题?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2)你觉得这两小节写了什么?(村民去救援受困的船员)。
(3)请你把自己最感动的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3、学习第四、五小节。
(1)男女生读两小节。
(2)分角色来朗读课文第四、五小节。(指导朗读)。
(3)比赛读。
(4)假如你是“汉斯”或者“汉斯的母亲”你会怎么想?
(5)你觉得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6)交流。
4、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朗读第六小节。
(2)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3)想象母亲当时在岸上焦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时候,她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当汉斯的母亲听到“汉斯”说:‘我哥也在’时,会想些什么?
(5)当被救的人上岸时,等待的人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四、总结课文: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地方?你学到了什么?(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救援之手。)。
2、深入主题:
请你找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为他做一件好事。
五、布置作业。
a:1、抄写字词。2、写写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例子。
b:1、抄写字词。2、说说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例子。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九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义词和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挂图、制作带姓氏的花、拼音卡片、反义词生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写。
1、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还记得吗?
(2)依次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2、找一找。
(1)教师贴画,两座房子,分别写着声母和与韵母。
声母韵母。
(2)游戏。
送声母、韵母回家。(学生一个个为他们找到家)。
(3)贴完后,指读,评价。
3、写一写。
(1)学习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声母和韵母。
(2)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3)按要求把声母、韵母抄在四线格里。
(4)同桌互相检查。
(5)师生共同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
(1)做“反话游戏”,同学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
(2)老师说,同学做。
(3)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如: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3、学生把成对子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当小老师带读。
4、动手用尺连线。
(三)、我会读。
1、游戏“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
2、还可以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
3、把自己认为是一类的摆在一起。(学生自由讨论,动手摆一摆。)。
4、请学生上台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5、全班齐读。
(四)、我会连。
1、出示题目。
(1)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读的字可互相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2)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4)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2、试着连一连。
(1)学生在书上做练习。
(2)学习组长检查。
(3)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五、作业布置: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2、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读说说。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家里,爸爸妈妈和你经常做的事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
小组互相读。
2、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副孩子活动的图画。
(2)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踢()。
()洗()。
()读()。
(3)同桌讨论后,指名说。
(二)、我会认。
1、出示“姓氏花”。
进行有趣的识字练习,请大家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同学听,看谁得多。
2、学生交流。
(1)教师巡视。
(2)学生小组讨论,不断扩展识字面。
3、做练习。
(1)明确要求:看到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涂好后,读给大家听一听。
(3)如果同桌又教给你新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激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美。
(1)请同学上台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课本外的姓氏,请学生读一读,涂一涂。
(三)、读读背背。
1、示图,你看见了鹅,想说些什么?
(1)指名发言。
(2)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见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这只大白鹅。
2、出示古诗。
(1)教师范读。
(2)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学生试读。
(4)组织学生评价。
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体会“鹅”快活、可爱的样子,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四)、练习。
1、我能看拼音写笔画,写汉字。
hengshupienadian。
()()()()()。
2、把意思相反的字连起来。
上左出大。
右下小人。
3、加一笔,成新字。
大———()木———()二———()。
五、作业布置: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爸爸妈妈听,看谁得多。
六、板书设计:hengshupienadian。
()()()()()。
七、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
一、教学目标:
1、引导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准备:
调查学生课间玩哪些游戏。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看挂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间活动图。
2、师: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呀,你平时玩过哪些游戏呢?(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评选最有趣的游戏。
(二)、看图说说,掌握方法。
1、出示课本中三副图。
2、观察图画,结合体验,各抒己见。
(1)图上的小朋友玩的是什么游戏?你玩过这些游戏吗?
(2)你喜欢这些游戏吗?选一种游戏说说它怎样有趣?
3、引导评价,发现不足。
同样一种游戏,你觉得哪一位小朋友介绍得最有趣?为什么?
4、教师示范,提供方法。
(1)教师讲一讲“老鹰抓小鸡”。
(2)学生评价,感悟方法。
你认为老师刚才介绍得怎样?有没有把这个游戏说清楚?
为了介绍游戏很有趣,老师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先说游戏怎么玩,再说玩游戏时的心情、感受)。
5、同桌交流。
从“老鹰抓小鸡”、“贴鼻子”、“丢手绢”这三个游戏中选一种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游戏,向同学们介绍它怎样有趣。
6、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游戏怎样有趣。
(2)小组互相补充。
(3)引导学生评价:听了他的介绍,你觉得这个游戏有趣吗?
7、小结、过渡。
(1)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先说说这个游戏怎么玩,再说说在游戏中的心情怎样,还可以讲讲它给大家带来的快乐。让没有玩过的同学觉得它有趣。
(2)各小组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推荐一两种最有趣的游戏。
(三)、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点拨。
1、互相说一说、问一问、评一评。
每人介绍一种有趣的游戏,对不熟悉的游戏可以互相问一问。
2、推荐本组认为最有趣的游戏。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推荐的游戏,本组的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2、评价:在各组推荐的这些游戏中,你最想玩那几种?为什么?
3、评选班级最有趣的游戏。
(五)、总结延伸,筹办游戏节。
1、以小组为单位做好举办游戏节的准备工作。
2、班干部商议、选定举办游戏节的时间。
3、提前向同学们发邀请书。
五、作业布置: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这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老鹰抓小鸡、贴鼻子、丢手绢。
七、课后反思: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感受中国汉字的趣味,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3、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4、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通过阅读,体会“酸葡萄心理”。
重点难点: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
2、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认识两个偏旁部首:厂、穴。
客厅厨房车厢大厦。
鸟窝窑洞窗帘空间。
2、自由读一读含有这两个偏旁的生字。
厅、厨、厢、厦、穴、窑、帘。
3、看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还知道哪些“厂、穴”旁的字?说一说,写一写。
5、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6、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二、字词句运用。
1、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将这些字读准。
猜猜下面词语的读音,再选择合适的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啪唰吱呀。
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
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的敲门声。
(),雨不停地下着。
()鸟儿在树上地叫着。
2、你知道这些像声字都表示的是什么的声音吗?试着说一说。
3、在上面选择正确的象声字填在句子中。
4、请同学汇报。
5、拓展:我也会选填象声字。
(1)吃中午饭时,突然飞来一群小鸟,(),叫个不停。
(2)看着不争气的小明,妈妈生气极了,只听()的一声,小明的脸上多了五个手指印。
(3)上班高峰堵车了,只听(),喇叭声响个不停。
三、书写提示。
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老师提示:
(1)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确保页面整洁。
(2)有些字,左右两边的宽窄差不多,写的时候要均衡。
3、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进行全班评比。
四、谈感受,说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动物引入新课。
1、师:孩子们喜欢哪些动物?
2、全班交流。
3、下面这些歇后语,表达了人们以前对狐狸的印象。读一读,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
歇后语:
狐狸尾巴————藏不住。
狐狸吵架————胡(狐)言乱语。
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读一读。
狼吞虎咽惊弓之鸟胆小如鼠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如虎添翼鸡呜狗吠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2、指名朗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3、请圈出成语中的动物名称。
4、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5、再读成语,边读边体会。
6、你还了解哪些成语里也含有动物名称?说一说。
7、我会选择一两个成语说话。
如:妈妈做的饭真香,我狼吞虎咽的几下就吃饱了。
三、我爱阅读:狐狸和葡萄。
1、读一读。
狐狸和葡萄。
一只饥饿的狐狸钻进了果园,果园里一串串葡萄已经成熟。狐狸见了眼睛发红,口水直流,水灵灵的葡萄像红宝石一样晶莹剔透;可惜的是,它们都挂得太高,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虽然眼睛看得见,可是牙齿碰不着。狐狸白白折腾了整整一个钟头,最后还是不得不悻悻溜走。它懊丧地说:“算了!这葡萄看上去挺好,其实酸酸的——它还没长熟:吃一口定会倒牙,涩得难受。”
2、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的故事?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
这个故事和《伊索寓言》里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意思相近,表示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就找借口贬低他,以此达到平衡自己心理的目的。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酸葡萄心理”。
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一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1.有关二十四个节气、动物世界的音像或课件。
2.制作语文园地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
3.自然界的虚拟网站课件制作。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字相同的两句话,由于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使学生了解标点的用处。教学环节:
1.学生自读书中的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发现,交流后归纳出: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3.拓展。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位置,句子的意思也不同。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本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连”和“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准确运用词语,了解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在读背和运用词语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1.读读认认。
a.轻声读读8组形近字和生字带出的词语。
b.小组交流识记10个生字的方法。
c.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识字方法。
d.变序抽取字卡,以竞赛的形式认读、扩词。
2.我会连。
a.明确。
b.动手连一连。
c.同桌交换,互相订正。补充练习:
追赶 羽毛
搅拌 羊群
抖动 水泥
晴朗的 馒头
香甜的 财富
宝贵的 天空
3.读读背背。
a.看课件或文字补充材料,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b.读节气歌和二十四个节气。
c.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
d.背诵“节气歌”。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习的兴趣,展现对动物世界的认识与热爱。
1.进入动物王国。
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段,让学生谈想法。
2.学做解说员。
a.示范引导:我们听听一只刺猬的自我介绍吧……
b.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动物,想想它的生活习性、可爱之处,以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过的一些趣事,准备发言。
c.分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听的同学可以提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d.小组推荐代表比赛交流。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
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展示台,既可以展示收集的谚语,又可以展示自
己查阅的有关自然知识的资料,还可以介绍自己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形式上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展示,体现自主性,发挥创造性。
1.在教学有关课文时,鼓励学生查询、积累资料。
2.布置动物、植物展示天地。(教室中可悬挂谚语,桌子上摆放标本、资料卡片等)
3.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才能。
百科知识问答、谚语擂台赛、标本解说员、《我与动物趣事》讲演等。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到电脑房上课,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自读书中的短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界其他的奇异现象。
3.进入虚拟宽带网,去“自然界”遨游。内容包括:
a.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b.有关的文字资料。
c.人类仿生学的一些浅显例子。
1.把自己从中了解到的感兴趣的内容说给家长听。
2.建议学生到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参观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4课时,其中口语交际和写话用1~2课时。
“经纪人”在行动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二
1.了解故事《剃头》,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巴依老爷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引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法、摘记法、提问法等方法去阅读书籍,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效果。
3.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激发阅读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人物贴画,课件。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基础,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阿凡提的故事》。
二、认识书本封面、扉页、目录。
1.观察封面。书名、作者、出版社、图案。
2.认识扉页。是书翻开后的`第一页(即整本书的第二页),扉页的作用首先是补充书名、著作、出版者等项目,其次是装饰图书、增加美感。
3.前言。
4.了解目录。
目录包含几部分?小标题和页码。
怎样快速地找到故事?先看小标题,再找到页码。
训练学生利用目录找到故事。
三、交流喜欢的故事。
1.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师相机板书)。
(1)听故事录音。
(2)自己读故事,指名交流。(板书:读故事)。
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3)看故事视频。(板书:爱积累)。
(4)谈谈体会。(板书:谈体会)。
阿凡提——幽默机智。巴依——愚蠢贪财。
2.师小结方法,出示阅读提示:
(1)读故事。
(2)爱积累。
(3)谈体会。
3。小组成员按照“阅读提示”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在《阅读记录卡》上做记录。
4.全班交流。
四、课外阅读方法总结。
师过渡:《剃头》这个故事听过了,读过了也看过了,那你喜欢故事中的阿凡提吗?为什么?不仅我们小朋友喜欢阿凡提,大人也喜欢他。阿凡提不仅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就是在国外也非常有名。听听老师对阿凡提的介绍。
1、介绍阿凡提。
2、师小结:平时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读了故事情节,还要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人物品质。可以把故事说给父母、朋友听。
3、在这本书中,阿凡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起读:要想变聪明,就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小朋友从故事中读懂了一个道理,真了不起。
五、阅读延伸。
小朋友,阿凡提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许多变聪明的办法。希望大家把读书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一位可以陪伴终身的伙伴。愿大家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成为博览群书的小博士。最后响起我们的读书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智慧。
严文井《“歪脑袋”木头桩》。
冰波《孤独的小螃蟹》。
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
板书设计:
《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幽默机智。
巴依——愚蠢贪财。
读故事。
爱积累。
谈体会。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这时候左右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这左右应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四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3.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法,再帮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先说给同学听,然后再写下来。
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明确作品梗概的写法。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提示: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1.谈话导人.
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2.小组交流.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3.全班交流.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二、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1.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2.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三、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
2.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五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语文园地四里口语交际的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
2、布置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泛搜集各类新闻,并按类把收集到的新闻以新闻稿的形式作好记录。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
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5、总结:
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六
1、通过本次写话,使学生清楚雨这种自然现象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鼓励学生他细观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全叙述清楚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录音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猜猜我们今天要写什么?(板书)。
2、观察图画,说清图意。
(1)指导逐图观察,启发想像,把话说完整。
(2)先个人练说,再同桌练说,在条理,是否完整、通顺。
(3)评议:看说得是否有顺序,有条理,是否完整。
3、指导写话。
(1)读书,明确写话要求。
1先写题目,内容按三部分来写。
2要使用标点符号。
(2)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写话内容多少不做统一要求,允许自由发挥,合理想像,补充丰富的情节,甚至自已感受。
4、指导评议,学一祉充修改。
5、总结。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七
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第1课时
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
(2)云朵像羊。
(3)枫叶像邮票。
7、师: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十八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时扩大自主识字效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春风依旧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同学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同学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同学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同学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同学自由看图,然后让同学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同学仔细听。
(3)同学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同学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身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身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假如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安排“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同学字,有方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身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身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身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与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和优秀评论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2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