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例,你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式。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邮政编码。
渝中区400000。
江北区400000。
南岸区400000。
大渡口区400000。
沙坪坝区400000。
九龙坡区400000。
北碚区400700。
万盛区400800。
双桥区400900。
渝北区401120。
长寿区401220。
巴南区401320。
綦江县401420。
合川市401520。
永川市402160。
江津市402260。
大足县402360。
荣昌县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太原030000沈阳110000上海市00大同037000大连116000。
吉林132000齐齐哈尔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2、感悟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3、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重难点。
多种计算方法(主要是凑十法)。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
一、出示情景图。
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课间活动。
数一数,做游戏的有几人?又来了几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做游戏?
谁能列出算式?(师板书:9+5=)。
引入课题9加几。
准备题。
(1)卡片:10-510+710+810+310+4。
集体订正。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先出示3个瓶子,数数几个?再出示9个瓶子,数数几个?
要把3个瓶子和9个瓶子合起来,怎样列算式?
谁会算9+3。
学生用小棒代替瓶子,自己摆一摆,可以怎样计算?
自己摆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看书,观察你和书上的方法一样吗?
课堂活动84页1题。
(二)教学例2。
指导看例2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怎样写算式?9+5。
学生自己说计算的方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84页2题。
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2、练习十第1、2题。
四、课外作业。
84页课堂活动第3题:自制9加几的口算卡片。
板书设计。
9加几。
例1:9+3=12例2:9+5=14。
把3分成1和2,
9+1=10,10+2=12。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93页例1、2,94页课堂活动1、2,练习十二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找到口算7、6加几的方法;
2、会口算7、6加几,能较清楚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凑十法这种简便算法。
教学重难点。
7、6加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花、小棒。
一、复习。
游戏:找朋友。
10的好朋友。
你会填吗?
7+=106+()+3=10。
二、
1、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提问题,并且列算式。
7+5=。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小组交流。
(1)、想:
7加几得10?
把5分成几和几?
7+3=10,10+2=12。
(2)、想:5加几得10?就把7分成几和几?5+5=10,10+2=12。
看书,你的计算方法给谁的一样?
(3)、算一算:7+47+7。
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吗?
学生算后小组交流。
观察:你发现了7+57+47+7的秘密吗?
老师小结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贴小花。
小猪有5朵花,小猫有6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算式,
指名板书自己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全班订正。
算一算:6+6=6+8=。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94页1题。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回答并订正。
2、自制7、6加几的卡片。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1题。)。
板书设计。
7、6加几。
例1:爷爷摘了7筐苹果,5筐梨。例2:小猪有5朵花,小猫有6朵花。
爷爷一共摘了多少筐水果?一共有多少朵花?
7+5=12(筐)6+5=11(朵)5+6=11(朵)。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课本第74-76页。
教学目标。
六、进一步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八、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
复习。
1.摆小棒计算。
5+1012+514-3。
2.开火车口算卡片。
新授。
1.看图填空。
(1)第1幅图。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算法。
在图中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
(2)第3幅图。
同桌合作摆小棒。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集体反馈。
(3)第3幅图。
说说图中画的算朱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4)第4幅图。
看图,说说图中珠子的变化。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反馈。
2.计算。
(1)同桌竞赛。
(2)请个别学生说说算法。
3.看图填算式。
(1)看图,说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交流反馈。
4.填空。
(1)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反馈。
5.找朋友。
(1)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巩固练习。
1.过河游戏。
先让学生看图,再说说题意。
同桌比赛。
集体交流反馈。
2.计算。
同桌竞赛。
请个别学生说说算法。
3.填空。
让学生看图,弄请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4.一共有多少只蜗牛?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5.思考题。
讨论口答。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工具。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我们来看看更大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3,例4。
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人名币,这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进行换算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讲的对。
大家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完成人名币之间的换算。(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课后小结。
人民币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后习题。
一、填空。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2、1张2元可以换成()张1元。
3、1张5元可以换成()张1元。
4、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
7、1张5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8、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9、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
10、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
65角=()元()角9角=()分5角4分=()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体会13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13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3减几的计算,并感受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13减几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2减几的知识,同学们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能。多媒体课件出示做修改的例1情景图。(把图中的“树上原有13只猴子”改为“树上原有12只猴子”,并出示问题: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其余不做改动)。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12-4=8。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树上原有12只猴子,下来了4只,就是从12只中去掉4只,所以,要知道剩下多少只就要用12-4才能得到。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12-4=8的?
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进行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如:倒着数;想加法算减法;把12分成10和2,10-4=66+2=8。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个新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树上原有13只猴子,下来了4只,树上还剩多少只?
教师: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比,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发现:树上原有的猴子数由12只变成了13只,下来的猴子数没有变,问题也没有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又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13-4=。
教师:13-4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减几。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教学例1。
教师:我们能不能用12减几的方法来计算13减几呢?
学生:应该可以吧,因为它们都是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师:好,同学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着算一算13-4。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教师:用第1种方法(倒着数)计算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抽1个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2种方法(想加法算减法)计算的呢?
仍然抽1个学生代表汇报。
教师:用第3种方法(把13分成10和3,10-4=6,6+3=9)计算的呢?
学生举手并汇报。
教师: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可能有学生说:因为12-4=8,13-4和12-4比总数多了一个,而减去的数是同样多的,所以13-4的结果要比12-4的结果多1,就是9。
如果没有学生发现教师不作要求。
教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3-4=9,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2减几的计算方法在13减几中同样可以用。
学生:13-9=4。
教师:这也是我们前面知道的想1个加法算式可以计算2个减法算式。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现在又起了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出示。(下来的猴子变成了6个)。
学生:树下的猴子变成6个。
教师:下来6只,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
教师: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改变猴子下树的只数,给大家出个题目。
学生可能说:下来5只,还剩多少只?下来7只,还剩多少只?……。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后面的算一算做好铺垫。
试一试。
(1)出示课件算式:13-9=13-6=。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式的计算。
(3)抽学生回答算法,引导学生回答成对算式的计算方法,理解1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例2。
出示课件。
(1)找学生说说图片中的信息(9只小猴在拔河,4只小猴在跳绳)。
(2)让学生自己填一下书上的方框。
(3)公布答案。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完成,一个小朋友讲出两个数的加法算式,同桌则讲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算式的被减数是同桌说出的加法算式的和。
2、口算卡片。
老师拿出12减几和13减几的口算卡片,请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1、知道了用12减几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3减几的减法。
2、发现了13减几中的一些规律,并能用这些规律帮助我们又对又快地口算。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题,我们来比赛一下。男同学算左边3道,女同学算右边3道,看谁算得快。
多媒体出示:298+9932+35+97147+100867+98496+3002.
学生在题单上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
教师:现在我宣布女同学的计算速度最快!
男生:我觉得不公平,女同学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数加整百数,算起来当然快,如果我们算右边3道题,比她们还要快。
教师:看来,大家都觉得用一个数加整百数计算更容易些。那么,左边3道题有没有办法也转化成加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呢?下面我们把867+98作为例题进行学习。
二、教学例5。
1?情境引入例5,并列出算式867+98。
2.教师:观察867+98中的第2个加数98有什么特点?
学生:98接近100。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简便计算,请同学们分4人小组进行研究。
3.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答题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第1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说明:98接近100,我们把867+98看成867+100,这样很快就算出得数了。
第2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967-2=965。说明:我们赞成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867+100以后要用得数减2才正确。
4.教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请你选择,哪个组的算法和写法都合理。
5.学生用手势选择第3组。
6.教师:这里为什么要减2?学生:把加98看成加100,多加了2,所以要减2。
7.教师用红笔强调“-2”。教师: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加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加了几就要再减几。
8.学生简便计算298+99,135+97。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学习韵母u和声母。
教师活动。
1.出示乌鸦图,请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
2.再出示u的图片,并说明u的读音和乌鸦中的“乌”的读音相同,让学生试着读一读。
3.再出示w的图片,说明w也读“乌”,但它是声母。让学生再次试读。
4.对学生试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并示范正确的读音。同时采取领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u和w的读音。
5.采取小组讨论、抽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来学习u的四声。
6.让学生把教材翻到13页,观察u和w的笔画以及它们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在草稿纸上试着书写。
7.讲解书写u和w时要注意的问题:二者都是占据四线格的中格,笔顺都是从左往右,w不要写得太宽。然后再次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u和w各五遍。
认读音节w、u。
教师活动。
1.继续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音节,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一个音节,它的读音也是“乌”,它就是wu。(出示wu的示意图)。
2.利用口诀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记住音节wu,比如:大w带小u,紧挨在一起,就是音节wu。
3.利用口诀来帮助学生记住wu的四声,比如用下面的口诀:乌鸦乌鸦它性乌,叔叔叔叔他性吴,一二三四五,空中升起了雾。
读一读,连一连。
教师活动。
1.出示教科书12页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说一说树上有什么,树下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读儿歌,并找出带u的音节。
3.采取领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儿歌。
4.让学生独立做课后的“连一连”,然后点坪。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
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是“钱”。
师:对,买东西必须要带钱。(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钱)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学生认人民币,学生认一张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不认识的大家一起认,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贴钱的时候按分、角、元从小到大分类贴。
师:(指黑板)从贴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上面有一个“壹圆”字。
学生找后,抽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出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出国徽的图案。
学生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学生一起互相说。
师:你们会认钱了吗?
学生:会。
师:老师考考你们,请翻开书2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汇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的认识人民币了吗?
学生:真的。
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拿出1元钱)1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5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10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铅笔大概值多少钱?
学生回答略。……。
师:所以,我们不但要会认人民币,还要会估计它们能买些什么东西。知道这张人民币的价值,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
学生:10张1角。
师:你们觉得这样换公平吗?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觉得公平。
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元=10角。
出示:1张1元和10张1角相等的图及1元=10角。
师:(拿出1角)1元=10角,想一想1角又等于多少分?
学生根据前面1元=10角可以得出1角=10分。
出示1张1角和10张1分相等的图及1角=10分。
引导学生从1元等于10角得出2元就可以换20角。
师:(拿出1元)1元可以换多少张5角呢?
引导学生得出1元可以换2张5角。
师:10元可以换多少张5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10元可以换2张5元。
师:请翻开书53页,做议一议。
学生做完后订正。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人民币有哪些单位?1元等于多少角?1角等于多少分?学生回答略。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初步学习了人民币的兑换。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东西,了解一下哪些商品值多少钱,了解一下买东西的过程。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圆。
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验,教师总结。
4、教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2)认识半径。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2)判断题。
(1)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2)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四、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3、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4、培养运算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本节课较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1、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上海的住房建设引入,大家都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从而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2、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探究,模仿欢欢和乐乐的对话,说出这栋楼中其他人的住处。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书上p11的习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扮演欢欢和乐乐,配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既让学生掌握今天的所学内容,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抢答的形式回答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本领帮小动物们安家。
本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确定参照中心的条件下,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上、中、下三层,左、中、右三排分别住着哪些人,为接下去的叙述“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即“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作好准备。
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p11的题2,应让学生说出是先在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再圈出人。而p11的题3,则正好相反,应该先在图中找到人,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中涂色。可以作如下板书:
1找。
2圈(涂)。
3、可设计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清晰的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如“小铃的上面住着小胖,小胖的下面住着小铃”“外婆的左面住着小胖,小胖的右面住着外婆”。
4、最后的一组练习“帮小动物们安家”根据具体上课时间而定,但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难度,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否则会出现练习层次混乱的状况。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四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2、前、后。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五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六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七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1)54=50+( ) 68=8+( )
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25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