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46:08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范文(17篇)
时间:2023-11-12 13:46:08     小编:念青松

读后感是通过阅读来体验并分享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要写好读后感,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书中所传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探索书中的智慧吧。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一

暑假阅读月里,我看了几本书,比如《罪与罚》《爱玛》《爱的教育》等。其中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爱的教育》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一个池子,而这个池子里面的水则是情,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的池,任尔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孔子曰: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教师更是如此。这本书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很不平凡的人物,比如灾难中的洛佩谛、爱国的少年鼓手、六千英里寻母的玛尔可、船难中的少年马利阿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我喜欢先生说的这句话:“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让我懂得要用爱去关心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

我们应该去追求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我们要生存于信仰、希望与爱之中,生存于信仰、希望与爱中的人是最伟大的。

最幸福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有兴味的人。

学习吧!努力吧!全心全意用功,这样才能得到教育事业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二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爱的教育》的书。我非常喜欢,一口气就读完了。“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难啊!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让学生感到温暖,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任何的亲人在世上了,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和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意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所有人都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的。”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心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想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同样也需要去理解我们的辛辛苦苦的老师和教育我们的爸爸妈妈。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三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籍,唯有《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爱,并不只是挂在嘴边,而是要发自心底;爱,是要付出行动的。诚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

文中讲到了因父母欠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丽斯工作,不久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都石沉大海。十三岁的马可尔想妈妈想疯了,自告奋勇,决定独自一人去找妈妈。

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他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酸甜苦辣,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生存意志、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一家终于重逢。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找妈妈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比马可尔还大的我,却显得那么的没用。遇到什么事还要怪妈妈,真的是!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我们却往往会忽视身边的人对我们的爱:妈妈的唠叨是对我们的爱;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我们的爱;朋友对我们的关怀也是爱......这些我们都会以为烦,唠叨,多管闲事,却没有细细体味,爱就深藏在这些细节中,只是常常被你忽略,甚至以一种你不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

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着没什么意义,没人疼,没人爱的。但是,当你仔细品尝、体味出这人间的爱与关怀后,你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人生又是多么美妙。无论发生什么,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心,投入到繁华世界,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拥抱这充满爱的人世间吧!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第一章,开学的第一天。读后,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那一天我们学校门口也是挤满了人,送孩子的家长,把贴着分班表的黑板,挤的是水泄不通,要和原来二年级的老师分开了,我也很难过,但是我见到我的新老师——田老师,她见到我们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我一下子就喜欢她了。我想,我比小作者安利柯幸运多了,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灾难。

今天我读了小作者写的《灾难》,这一篇主要写了三年级小学生罗伯蒂见义勇为,救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而自己受伤的事,看后我觉得罗伯蒂真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同时我也为他的伤势感到担忧,祝好人一生平安。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这一章主要写的是,安利柯班里新转来一个从卡拉布里亚市来的意大利男孩,在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像亲兄弟一样欢迎他,看后我想,如果我们班来了新同学,我也会像兄弟姐妹一样欢迎他,因为我们也一样生长在鲜艳的红旗下。

我的同窗好友。

这一章主要写了,安利柯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有大脑袋,宽肩膀,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讨人喜欢的卡罗納;有活泼开朗的柯莱蒂;有面容憔悴,弱不经风的納利;有小泥瓦匠沃蒂尼;有经常把课本上的内容写在指甲上,以便偷看的卡罗非;还有一个叫卡尔罗·诺比斯,是一个十足的小绅士;最聪明学习最好的是德罗西,他回答问题总是对答如流······安利柯结交的朋友可真多。我自从上了三年级以后,我也交了许多好朋友,我会和他们好好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宽宏大量的品德。

这一章主要写了安利柯班中的残疾女孩科罗西,被几个男生欺负的事,我看后心中感到很生气,科罗西已经够可怜了,他胳膊有伤残,母亲又生了病,父亲又不在家,他太不幸了,我们应该同情他,而不是嘲笑他,老师说的太对了,你们欺负了无辜的孩子,欺负了不幸的孩子,你们欺负了弱者,你们的行为是可耻的,卑怯的胆小鬼,看后我感到很高兴,可是为什么老师有原谅了他们。

我的二年级女老师。

这一章主要写了安利柯的二年级的女教师家访的事,这个老师很守信用,她那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关心同学成长的精神是小作者感动极了。看后我也想到我的老师,田老师,他每天给我们上课,批改作业,对我们总是循循善诱,尽管劳累不堪,对我们总是关怀备至,以后我会用自己的优异成绩来报答老师。

在阁楼上。

这一章主要讲了,安利柯和妈妈一起去捐助一个穷苦的女人,却发现是自己同学科罗西的妈妈,而科罗西虽然过得很贫苦,但是却很用功的学习。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我自己,虽然自己过的是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但是学习却不用功,还经常给爸爸妈妈耍小脾气,真惭愧。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

这一章主要写了安利柯的老师给他们讲的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一个被父母卖掉的少年,在回国的轮船上遇到几个施舍给他钱的外国旅客,但是少年却听到他们在辱骂自己的国家,于是愤怒的把钱砸在他们的头上,说“;谁辱骂我的国家,我就不接受谁的施舍。”

说得太好了,我们都应该爱自己的国家,保护自己的国家。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五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爱的教育》的书,在这本书中让我知道大至国家社会民族,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各种不同的爱。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传说。内容主要包括发在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感人的故事传说,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传说”。而那众多丰满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怀有侠义之举且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卡隆;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班长代洛西;虚荣狭隘的瓦梯尼;傲慢无礼的诺卑斯;朴实可爱的“小石匠”。

在学习生活中,我经常会对一些难题难事选择逃避。我认为自己不可能独自去完成这些困难,因为我不聪明,我没有那个本事。如果我做了,做不好反而遭别人的嘲笑不如不做。可是斯代,他在被人轻视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而是去努力拼搏最后获得成功,真是了不起。这值得我好好反思并学习。

生活太美好了,处处充满了爱。拥有爱的人是幸福的,而拥有爱却不懂得珍惜的人是可悲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看看那些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他们用大爱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爱这份宝贵的财富。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六

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记录了孩子们在整整一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故事简单、风格朴素,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

从《小阁楼》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作者通过克洛西母亲之口,讲述了这个家庭是多么的贫困,而克洛西又是多么的爱学习。这样克洛西的形象就显得高大起来。谁也不会因为他贫穷而瞧不起他了。

读《爱国少年》这篇故事,我不禁感叹:啊!多么伟大的爱国少年啊!身处困境的少年是多么需要钱啊,可当他听到有人侮辱他的祖国的时候,却把到手的钱扔掉了。在他的心目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个故事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凡是读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少年的`这种爱国情怀所感动。

读完《克莱迪》这篇故事,我觉得克莱迪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独自撑起一个家,他要运货、看店、照顾妈妈,还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而我们只要抓紧时间学习这一件事就行了,可我们还叫苦连天。我们要象克莱迪一样,虽然身处困境,也要时刻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成生活,这样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爱的教育》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爱无所不在,世界也因爱而美丽。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七

书是知识的宝库,陪伴我快乐的成长。如果要问我读过的众多书中,最喜欢哪一本书的话。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作者是著名小说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他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写下了安利柯九个多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的教育》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别人的人。

在看《爱的教育》时,我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所感动,流出了泪水。《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我们小学生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我们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要爱祖国、爱人民。

我最喜欢的就是《千里寻母》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记录了马珥珂不畏艰险从意大利跑到南美洲寻找妈妈,几经周折,最终使妈妈成功做完手术,一家团圆的故事。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神话故事《沉香救母》,这些故事都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情。赞扬了“百善孝为先”的高尚品质。

还有安利柯与同学们告别似的情景,最令人感动。同学们互相赠送礼品,与自己的好伙伴道别。安利柯也和他最好的伙伴戴洛西、小石匠等人恋恋不舍地道别。尤其是他们相处了近一年的老师,老师一直把他们当做孩子一样看待,自己的孩子要走了,心情也很复杂,他最后送给同学们的话是:“同学们,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同学们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也绝对不会忘记您的!”我马上也要面临这一时刻了,小学中与同学们度过六年的时光,我怎么能忘记呢?想起马上要的同学和老师分离了,我也有多么的不舍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似乎比对任何感情还要深。

有一次我在散步的时候,看见了一位老爷爷,他身穿一件褪色的军大衣,足蹬一双破布鞋,蓬头垢面,手里还拿着一个破碗,原来这位老爷爷是乞丐。我当时还有二十元钱,可是我还准备给姥姥买生日礼物呢。我给不给这个老爷爷呢?我该怎么办?看着老爷爷那么可怜,我顿时想起了《爱的教育》中的一个小片段:一个小同学的钱丢了,许多大学生都把自己买文具,吃饭的钱借给了他,这个小同学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我想了想,那么多人把吃饭和买文具的钱都给了一个小男孩,我这些钱算什么呢,何况给姥姥带的东西不一定非要买,比如可以做小卡片,给她一个拥抱等等,一定比买礼物还要珍贵。我终于还是把钱放到了这位老爷爷的碗里。老爷爷的眼睛湿润了,他不停地对我说“谢谢”,我又帮助了一个有困难的人,我也很开心。原来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

《爱的教育》的主旨是要让人间处处充满爱,就像《爱的奉献》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我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八

从我刚识字到现在看过的书多如繁星,但我最喜欢看的是《爱的教育》。

在这本书中,我遇到了最亲切的老师、最可爱的同学、最值得敬佩的父母……当看到他们之间发生的生动故事时,就感常受到人与人之间千金难买的亲情,以及对祖国那深深的眷恋。读完后,我更加明白了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

时再不要不给他们钱,而走到一边去了”。

但是,前天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天我在38路车站时看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父亲带着一个畸形儿,正在向等车的人们乞讨,当他向人们伸出一双肮脏的双手时,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先生,衣着讲究的女士却不理不睬。当那双手伸到我面前时,我想到了《同情》上的一名话“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有许多孩子可能和你同样聪明,同样有能力,但是却穷得没有饭吃,好像荒野中的小兽一样”,我想尽我的能力帮助他,想着我不犹自主地把衣袋中所有的钱给了他。看到我给他一些钱,周围的人也纷纷给了他一元、二元……很快他的碗丢满了钱币。听到他那真诚的感激声我心中无比甜蜜。坐在车上,发现小草比以往更绿了,树木显得格外高大,花朵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小鸟的歌更加动听了。

第二天,我再一次来到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脸庞,他仍然在乞讨,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向我时,我不禁怀疑起来,是不是昨天那些钱还不够?不是他支做了别的事。那一刻我犹豫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那么多乞讨者,我们到底是不是应该施舍他们一些钱物?但是,走在街上你不难发现,有些乞讨者身强力壮。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挣得自己的生活费。兴许,在他们眼中乞讨比劳动得来钱容易。他们完全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挣钱。但是,每当我把钱币给他,他都会说“愿你和你的全家幸福平安”听到这样的话,我是多么的快活呀!

读完这本书,我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遇到乞讨者,到底是施舍还是不施舍?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九

暑假里,在施老师的推荐下,我和孩子一起读了意大利亚米契斯着的《爱的教育》。在纷纭复杂的世界中,“爱”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力量,让我和潇圻跟着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长途跋涉,去寻找答案吧。

这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叫安利柯(音译,不同版本有所不同)的男孩的眼光,记录了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发生在身边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带病上课的老师等,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爱的世界。书的每个章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文中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教育”,给我和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课。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我们的'老师》,讲述的是上学的第一天,新老师与同学们见面时的情景。“在这个世界上,我已经没有亲人了。现在,你们就是我的家人,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希望你们也喜欢我。我不愿意责罚你们,但是,请拿出你们的真心,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把老师对学生的浓浓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潇圻说:“我们的施老师也是这样,把我们班这样的大集体比成是家,我们是这个家里的五十三个孩子”。这就是爱。

《我的女老师》讲述的是安利柯二年级的女老师到家里做客,“老师脸色不大好,头发也白了些,还经常咳嗽,为了孩子们,老师讲课时的声音要很大,生怕后面的孩子听不清她讲的内容。”读到这儿时,潇圻说:“我们的施老师也是这样的,一年级时,因为用嗓过度,咽喉时常疼痛,可是为了我们的学习,从不轻易请假,从不落下一堂课。经常都是边吃药,边坚持上课,这是施老师对我们的爱。我们要更加地保持课堂安静,遵守课堂纪律,才能让老师不用大嗓门,老师的喉咙才会快点地好起来。”看,孩子已经从书中体会到了爱,并懂得了爱的相互性。

《病中的老师》,讲述的是安利柯去看望因过度劳累而病倒的老师,“老师的胡子很长,脸也很憔悴”。一见面,老师就着急地问起了学校里孩子们的情况,上课有没有守规矩。读到这儿,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施老师,她也是一样,批改作业、日记太辛苦,造成了颈椎疼痛,就是这样,她也不肯轻易地请假,也从不落下一篇日记的批改、评语。只是利用节假日的时间默默地抓紧治疗,这是一种怎样的敬业精神、爱的精神呀!

合上书本,不觉双眼湿润,小说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蔼可亲的老校长、孜孜不倦的老师、热忱的班长代洛西、声张正义的火车司机儿子义侠卡隆等,已深深地烙在了我和孩子的脑海之中。孩子从学校回来会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师的榜样感染作用太大了,孩子从中润物细无声地被这些爱深深地浸润着、包围着。爱是永恒的动力,爱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也不要吝涩地付也自己的爱,爱人、爱己、爱国家。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叫《爱的教育》。里面有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少年鼓手》,讲了柯斯脱寨战争的第一天,意军一支约六十人的步兵联军被派到一个高地去占领一间空房子。意军刚到那里,就遭到了奥军的疯狂袭击。子弹像雨点一样朝意军打去,意军不得不丢下伤亡的战士回到空屋。后来意军的首领怕抵不住奥军的攻击,就派一个十四岁的鼓手给意军的驻地带信请求援助。这个少年在经过奥军的层层包围的时候,他的左腿被打中了,但是他没有放弃,强忍着疼痛走到了意军的驻地,把援军带到了这里,意军大获全胜。

读着这个故事,我深深感受到做什么事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我不由得想起了上次的科学小实验——用筷子把装满米的纸杯提起来。一开始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也提不起来,但是我没有放弃,一次次对照要求重新做实验,一次次尝试,最后我终于把杯子提了起来。

还有我刚学跳大绳的时候,总是跳不好,我都快要放弃了,妈妈鼓励我说:“儿子,你一定能行,你是最棒的。”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和陪伴下,我又反复练习,终于学会了跳大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坚持,我成功,我快乐!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一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本《爱的教育》。因为成为了自己的书,所以也没急着去看,而是将它搁置在一边任其生灰生尘。直到有一天翻开,我就觉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它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真正吸引我的,感动我的并不是其极高的文学价值,而是其无处不在的爱——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在这些近乎完美的爱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亲子之爱,尤其是妈妈的爱。

记得有一天,妈妈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为我准备好了热乎乎的早餐。我以为又是我最爱吃的三鲜粉,兴冲冲跑到餐桌一看,居然是我最不爱吃的鸡蛋煮面条。看到讨厌的鸡蛋煮面条,我很是不满,大声嚷嚷起来:“怎么又是这些难吃的东西?”可妈妈却心平气和地说:“你现在长身体,只有摄入了足够的营养,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认真听讲……”妈妈正在发表长篇大论,我却不耐烦地打断了她的话:“不吃,不吃!鸡蛋煮面条再有营养再好我也不吃!”说完,我嘟着嘴,背起书包“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妈妈的爱,虽然没有《爱的教育》那本书上的爱那样有名,但它一样感人至深,一样完美无暇。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二

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有《三国演义》《绿色的远方》《野妹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

本书的作者是亚米契斯,书里有很多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扫烟囱的孩子》。这个故事里的女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所女子小学放学后,一些女学生看到校门口有个孩子在哭,她们便走上前询问他,才知道这个孩子是替人家扫烟囱的,扫烟囱挣的钱都放在衣服口袋里,可是因为口袋破了,所有的钱都掉了。没有钱他不敢回去见老板,老板会打他的。女学生们便一起凑钱给孩子,最后终于凑够了,女学生们也都回家了。

故事里的女生们真是些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爷回答道:"我家住……"听完后,就扶着老爷。

爷朝他家走去,不一会儿,我和老爷爷就来到他家楼下,我对他说:"老爷爷,您的家到了。"老爷爷回答:"哦,谢谢你,小同学!"我回答说“不用谢,老爷爷,助人为乐是应该的。"说完我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故事里的女学生们乐于助人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心要一直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既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又能收获助人后的快乐!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三

爱的教育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450字读后感爱的教妈妈给我买了本书,题目是《爱的教育》。我用3天的时光读完了整本书。

这本书是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资料是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里面有许多小伙伴,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安利柯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很开心,并从快乐中得到了教育。

书中的小人物我都很喜爱,比如仗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坚强勤奋的斯代第、滑稽的小石匠、杂货店老板的儿子卡罗非和有着非凡毅力与感人孝心的小铁匠玻莱克西……写的都是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教育我们要永远有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我十分喜爱那篇《新老师》,尤其是新老师说的那段话:“我爱你们,期望你们也喜爱我!我不愿意责备和惩罚你们当中的任何人,也相信你们会让我感到欣慰,我会因为有你们这些学生而骄傲!”我期望自我也能遇上像书中那样有爱心的老师。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我沉浸在爱的海洋中。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四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恕别人、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好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书中那些勇敢、善良、正义、知错就改的形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善良正义的卡隆,总是得第一的德罗西,勤劳刻苦的可莱谛,孝顺父母的波列科西,酷爱读书的斯代,还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们,爱国的伦巴第少年、鼓手孝顺懂事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为了救祖母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费鲁乔……这些故事让眼泪几次涌上我的眼眶,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才知道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爱,感受到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太紧张刺激的情节,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各种伟大的爱。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心中一定要有爱,只有这样才能在犯错之后及时改正错误。

这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爱的力量,并且,我还明白了,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也怀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在爱的怀抱里,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迪。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五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爱的教育》,这高尚、纯洁、美好的典范读本,不禁深深惭愧了——我居然到今天才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从前,因为它以小学生活为内容,用语又那么浅显平实,我一直把它视作儿童读物而不屑一读。今天我才知道,这本书带给大人的情感激荡与精神享受远甚于孩子。

感动之余,我一直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爱?什么是教育?这两个人类进步的重要的推动力,从孔子和苏格拉底时代就被反复提倡和奉为圭臬的,我们——21世纪的人类,又有怎样的理解和实践?我们真的懂爱吗?我们真的了解教育意味着什么吗?也许,这本书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理想的答案,感谢亚米契斯,他用一个小学生的稚嫩情怀,建起了曾鼓舞许多代人的精神丰碑。

出爱国的热情,这个民族就没有理由不强大。我们中国也是如此伟大与悠久,而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常常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很少在日常生活里渗透给孩子这样的情操。现在很多家长都热衷于送孩子出国念书,我希望他们临行的谆谆叮嘱中能有这样的一句:无论到了何处,无论那儿多好,都要让你的所学为祖国效力。

书中描写的其他形式的爱也是如此打动人心: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流露在每章每篇里,如对那位卖菜的母亲的同情,那次绅士与卖炭人的拥抱,那个卖柴家庭的劳作,那些辛苦一天仍来上夜校的工人。这些字里行间对劳动者的热爱与尊敬深深感染了读者。另外,对家人与老师的眷恋与感恩,对英雄的无限爱戴与崇敬,朋友之间的默契与深情,对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的同情与关爱,甚至对普通的邻人与路人的温情……都是如此动人。爱是全书的主题,人性的光辉普照大地。这真是一部爱的教科书,如此真诚地告诉我们要爱什么,怎么去爱,如何把高尚的爱贯彻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也许我们的教育里忽视的正是这一部分,而过多地关注知识的累积。

《爱的教育》也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爱,教育只有凭着爱才能实现它的使命。书中出现了很多辛勤的教师的形象。恩里克的班主任,是个外表严肃而情感丰富的好老师,他昏暗简陋的房间里挂着的是历年学生的照片。病重时,他以“我的一生在他们中间度过”而宽慰。父亲的老师,退休时那么悲伤,觉得不能教书就像生命结束了。他留了所教过的每个学生的一份作业,整理编号,在余下的生命里常常翻阅着,一张张回忆起成百成千的孩子的脸。那个因病去世的女老师,像母亲一样爱孩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和学生在一起。这就是教育的伟大实践者。我想起了第二实小镌刻在墙的那句校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啊,没有一项工作比教育更需要掏心掏肺了。教育真的是一项呕心沥血的伟大事业,因为除了技能与知识,教育是如此消耗人的情感。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老师的敬意还远远不够。听着——“热爱你的老师吧,他们是像你一样成长的亿万儿童心灵的智慧支付,他们得到微薄的报酬,却在为培养未来一代的优秀国民而辛勤劳动着。”“将来等我长大了,如果我们能见面,我要满怀敬意地去亲吻他那苍苍的白发。”

合上这本书,望了望窗外,已经有些许春意了。我又翻到了《春天》那一章。我特别喜欢恩里克和妈妈的那段对话:

“今天我真高兴啊!是什么让我今天上午这么高兴呢?”

“这是因为美好的春季。

来临了,再加上你有一个纯洁的内心的缘故。”

让我们这样来教育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吧,让我们这样来爱这可爱的世界,以求有一天我们都能拥有一颗配得上春天的心灵。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六

爱,一个熟悉的字眼,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才领会到了爱的境界。

意大利的一个小孩11个月的日记里,包含了师生的爱,朋友的爱,亲自的爱,还有故事里对国家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不过时的书。

在这里的人品的都是高尚的,处处为别人着想,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个小孩在扔雪球时不小心砸着了一个老人的眼睛,我想这个老人一定会像中国一样让人赔钱,可出乎意料的是道个歉就行了!

我常常感感叹外国人人人之间有多么慷慨,他们多么无私啊!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尊老爱幼的,为什么现在一些芝麻大小的事都要赔偿,在外国一句道歉就行了,我觉得人人都应该无私,展开大爱的胸膛!

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的一些中国的想法被洗去了,人人只要都奉献出一点爱,那么我们的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爱的教育三月读后感篇十七

假期里,老妈给我买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着的《爱的教育》,我非常喜欢,一口气就读完了。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父母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2313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