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案详案(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14:03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实用19篇)
时间:2023-11-12 12:14:03     小编:紫薇儿

教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编写教案时,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注意活动设计和讲解方式的选择。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一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术教材的典型性表现在:武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进行格斗,而是运用武术教材来培养学生养生自卫的能力。因此,武术教学并不在于比赛,也不在于游戏,而在于表演和欣赏,在于展示自己的一招一式、精神和动作美感,以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

小学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对武术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教法的选择。

在教学实践中,武术的教学的程序不能等同一般的教学,一般的教学的教学程序为:开始部份(师生问好等)一准备部份(做热身活动)一基本部份(学习动作或复习等)一结束部份(总结);而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可以在开始部份直接与基本部份连接,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程的后期大多注意力分散,在课的开始部份注意力较集中,所以,其教学程序应该为:开始部份一基本部份一结束部份。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二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了“武术基本功组合”一课。,通过激趣引导、体验探究、释疑验证,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程序,采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法有效地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努力达成本课主要学习方面的教学目标。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三

教学内容:

1.武术基木动作(一)2.50米快速跑。

教学任务:。

1·学会武术基本动作弹踢冲拳动作,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性。

2·掌握快速跑技术,培养跑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并队法、分队法。

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28。

1、武术基本动作(一)。

弹踢冲拳(1)动作:。

预备姿势:劫弓步冲拳。身体前移,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屈膝向前弹踢,脚面绷直,高于胯平,同时左拳向前冲击,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右拳收抱于右腰间,眼看前方。左、右交替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教师统一口令,学生集体练习。

(4)注意事项:略。

2、50米快速跑。

(1)动作:用站立式姿势起跑。跑时要正确地运用后蹬技术有力地进行后蹬。着地时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跑,跑成直线。上体正直稍向前上。两臂屈肘有力地前后摆动,迅速向前跑动。

(2)教师分解示范。

(3)练习方法:在场地上画2一4条50米跑道,成两列横队分别站在跑道两侧,教师讲解示范后。把学生分成a一一4人一组,教师发令,按顺序一个组一个组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要求腿的动作正确、轻松、自然、协调。

三、结束部分:(4)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武术基本动作(二)2.跨越式跳高(一)教学任务:。

1。学会武术基本动作马步架打,发展灵敏、协调性。

2。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发展学生的弹跳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

2。队列练习:并队、分队法。

3。准备活动:慢跑200米;双人操6节。

二、基本部分:(28’)1·武术基本动作(二)。

马步架打。

(1)动作:预备姿势:。

直立抱拳。左脚向左跨一步,两腿下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变掌,前臂内旋,由左向右上方架起;左拳向左冲出,拳心向下,眼看左拳前方。左、右交替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15课。

跨越式跳高(一)(1)动作:跨越式跳高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跳高方法。

(2)讲解示范"。

(3)练巧方法:分组练习。

(4)注意事项:略。

三、结束部分:(4)。

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武术基木动作(三)。

2、游戏:"8"字运小足球。

教学任务:。

i,学会武术基本动作歇步盖打,发展协调性。

3·通过"8"字运小足球游戏。学会运球、停球技术,培养控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铲)。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错肩行进。要领:两个一(二)路纵队迎面相遇靠右(左)边错肩走过,相互之间的距离为一步。口令,"从右(左)边错肩一一走!"。

3、准备活动:慢跑200米。徒手操6节。

二、基本部分,1、武术基本动作(三)。

歇步盖打。

(1)动作,预备姿势,马步架打。1.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经头上向左前下方盖掌,掌外沿向前,劈体左转90度,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间,眼看右掌。2.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击,拳心向下,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间,眼看左拳前方。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15课。

2、游戏"8"字运小足球。

到停球点,再用同样方法运球。各组依次进行,按全组做完的先后顺序排列名次。

(2)规则:1.人和球不得进入圈内。2.停球时,必须将球停稳在停球点上。

(3)注意事项:0在畅地上画一条起点线。在起点线画4一一8个直径一米的小圆圈,把学生分成2一一4组进行练习。0教师随时观察纠正错误动作。0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严格遵守纪律。

三、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武术中国的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组合动作仆步穿掌和歇步冲拳,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仆步穿掌、歇步冲拳。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二、说学情。

1、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三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13′)。

1、师生相互介绍(抱拳礼)问好。(1′)。

2、小游戏:“模仿秀”猜猜是什么动物。(3′)。

组织形式:(1)教师模仿动物的体态,让学生猜。

(2)让学生上前模仿,有其他学生竞猜。

(3)大家都来模仿,你能模仿几种动物?

3、热身运动(4×8)(3′)。

活动上肢带(1)肩部运动;。

活动腰部(2)腰部运动;。

活动下肢带(3)踢腿运动(4)劈叉练习(5)燕式平衡。

4、欣赏短片(少儿表演武术表演)(4′)。

5、语言导入(2′)。

同学们,短片中的画面主要是以什么为主?画面中的精彩表演给你怎样的感受?想不想学武术?(宣布本课内容、出示动作图解)武术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展开(24′)。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五

i,学会武术基本动作歇步盖打,发展协调性。

2、游戏:"8"字运小足球。

通过"8"字运小足球游戏。学会运球、停球技术,培养控球能力。

一、准备部分,(铲)。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错肩行进。要领:两个一(二)路纵队迎面相遇靠右(左)边错肩走过,相互之间的距离为一步。口令,"从右(左)边错肩一一走!"。

3、准备活动:慢跑200米。徒手操6节。

二、基本部分,

1、歇步盖打。

(1)动作,预备姿势,马步架打。

1.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经头上向左前下方盖掌,掌外沿向前,劈体左转90度,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间,眼看右掌。

2.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击,拳心向下,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间,眼看左拳前方。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15课。

2、游戏"8"字运小足球。

到停球点,再用同样方法运球。各组依次进行,按全组做完的先后顺序排列名次。

(2)规则:1.人和球不得进入圈内。2.停球时,必须将球停稳在停球点上。

(3)注意事项:0在畅地上画一条起点线。在起点线画4一一8个直径一米的小圆圈,把学生分成2一一4组进行练习。0教师随时观察纠正错误动作。0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严格遵守纪律。

三、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六

最初学武,是十几岁当工人之后,跟一个民间拳师学。

他的特长是中国式快跤兼技击(那时还没有散打这个词),器械也基本都会。跟他满满当当学了四年。

没学之前,他站在原地不动,只用两手格挡兼晃动躲闪,我用四肢拼命进攻,却丝毫打不着他。到我离开家乡时,已经能做到实战比赛偶尔将他放倒。

但他的绝招——泼脚,我却总也抵挡不住。我知道怎么抵挡,但就是来不及,太快了,各种力道都迅速使出,只要他抓住机会使出这一招,我就会立即侧向横着飞出好几米并在空中翻转一下仰面平摔在地。

不会武术的人在他面前,他倒是从来不用拳打,怕伤人,而是多用快摔,都是一搭手人便飞出。最初我找他求学时,他并不愿意收,因为我身高近1米80,较瘦,他说这样的体形学摔不好学,还容易被别人摔。

但到了最后,好几十个徒弟只剩我一个——其他的都嫌苦,半途而废了。我被收以后,当然先从压腿踢腿下腰劈掌砸拳开始。

十几岁才学,有点晚,后空翻始终没练出来。这些最初基本功,练到一定程度,才开始练十路弹腿,动作都很简单,也很死板,但后来却觉得练得有必要,对规范身体很有帮助。

最初基本功练好的目标是,踢腿,要能够两腿正直不打弯,却能踢中自己前额;下腰时,能够两臂抱住两小腿肚,以脸贴前腿迎面骨保持较长时间;劈叉;前手翻、侧空翻、前空翻;鲤鱼打挺;拳掌都能断砖(新砖)。这些是死功。

活功,还要每天都练快速反应,比如在房中挂一个或几个拳头大小,极轻的棉花包包,反复打击,要保证拳拳不空,不被包包荡回来打到。练拳的办法开始是打挂在墙上的杂志,逐步减少层数,最后直接拿拳打树干,要求尽力打三五拳不觉疼——最后两拳全是老茧。

(我现在还对当年厂单身宿舍墙上的斑斑血迹深有印象。这些老茧,已经一个都没了,半年不练就没了。)。

练硬拳不能死练,否则会把关节练坏,所以不求多,只求准、狠。当时上三班倒,练武最苦的是上小夜班(下午四点上班,夜里零点下班)。

下班后,只睡一个小时,就起来跟师傅(他跟我上一样的班)到野外去练。有时刚刚下过雪,我就在一条长长的田间小路上,练前滚翻,从这头到那头,从那头到这头,一直滚到天亮,最后累得坐在地上呕吐不止……对了,中间还有个抗击打练习的问题,比如用帆布缝个细长沙袋条,装满沙子,打自己的要害部位等等。

器械跟他学得不多,因为他本人也觉得没什么大用,出门又不能扛根长棍、提把大刀,他教我的.目的只是让我熟悉一下。比如大刀,长棍,都是我能走完套路就可以了,以后也没再检查,我也没再练。

重点是两节棍和重型九节鞭(与比赛用的鞭相比,一条能顶五条重),还有短棍。这些现在也都忘的差不多了。

其实用不用器械,打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练到一定程度,手里拿什么家伙都一样好使。由于练器械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所以没吃多大苦头,包括九节鞭,只是在额头上砸出过一个青包,以后直到练熟,再没自打自。

最苦的还是对练。要知道,那时真是什么护具都没有,唯一能称得上专门用具的,就是我们用劳动布工作服改制的跤衣。

所以直到现在,我的牙齿还有毛病,不敢吃带酸味的水果。对练的步骤,是从简单的一招一式开始的。

比如接对方侧踢,要求能用不同招式迎接并还击,或躲或摔或打,一直练到极熟——甚至完全是条件反射,才练下一招。基本的拆招结束后(我是提前结束的),就是实战。

一开始是跟师傅练,点到为止,所以虽挨打无数,但没受过重伤,唯一的一次是被摔到地上滚时,草里有块石头,不知道,被硌坏了腰,躺了好几天。这种对练也是从简单到复杂,比如某一天只练腿,某一天只练拳掌,某一天只练擒拿,某一天只练摔,等等。

这其中最累的是练快摔,要求的速度远远超过现在散打比赛的两秒钟,目标是一搭手便见分晓,对方立即躺倒在地或摔出,否则便算失败。刚开始一段时间,跟师傅练,熟悉招式,知道了以后,便是徒弟们对练,方法是一个晚上大家车轮站摔一个人,陪练的累得不行了,换一个,但今晚的主角不换,直到累得实在是站都站不住。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到了后来,几个主要徒弟都有点本事了,对付一般人根本不成问题了,师傅也还是要求我们经常练练弹腿及徒手套路(当时徒手套路只学了一套查拳),以便进一步规范动作,根本目的是防止出现不规范的招式。我说的规范不规范,不是说好看不好看,而是指攻守兼备的意识,比如不要出现身子这边进攻,那边出个大空档的问题。

对练结束时,就只剩我一个徒弟了,呵呵。到这时,师傅才给我说了几个真正的黑招,比如怎样在被对方抱住后腰时,眨眼间不必动手便将对方脊梁骨折断。

到这时,我也开始在厂里小青工中间有了点名气,事实上一般人在我面前也根本不是对手了,包括闹着玩,常常也是对方一伸手,便被我弄翻了,爬起来要求我重演一遍,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倒的——这还只是摔,没有打。对方根本没有打我的机会。

(离开师傅后,主要是自己练了。在北京工作时,也曾拜过一个练形意的老拳师,跟他巩固过几年。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七

2.跨越式跳高。

1.学会武术基本动作马步架打,发展灵敏、协调性。

2.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发展学生的'弹跳力。

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

2。队列练习:并队、分队法。

3。准备活动:慢跑200米;双人操6节。

马步架打。

(1)动作:预备姿势:。

直立抱拳。左脚向左跨一步,两腿下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变掌,前臂内旋,由左向右上方架起;左拳向左冲出,拳心向下,眼看左拳前方。左、右交替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15课。

跨越式跳高(一)(1)动作:跨越式跳高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跳高方法。

(2)讲解示范"。

(3)练巧方法:分组练习。

(4)注意事项:略。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八

1.锻炼幼儿跑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热爱。

2.通过武术谚语、故事、游戏的渗透与训练,培养幼儿对武术的热爱,提高其学习武术的`兴趣。

3.锻炼幼儿手臂动作的灵活性、腿部动作的协调性,腰腹肌的柔韧性,进一步达到习武强身健体的目的。

长绳一根。

一、开始部分。

第一、打招呼、热身;(2~4分钟)。

师生问好(大声,朝气,阳光,夸张)。

热身:

1.直线跑,蛇形跑,加速跑(让幼儿身体热起来,控制纪律,掌控节奏)。

2.弯腰走,深呼吸(调整幼儿的呼吸节奏,掌控幼儿心率)。

3.全身关节热身(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模仿一种小动物的动作,

提高幼儿的兴趣)。

二、复习(3分钟)。

1.通过幼儿之间比赛的方式让幼儿复习学过的基本功;。

2.通过选拔小班长的方法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3.通过师生比赛来规范幼儿学过的动作。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九

教学目标:

在《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中,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有些动物在秋天就需要贮存粮食,为冬天过冬做准备。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松鼠,知道小松鼠的习性以及爱吃的东西。

(材料准备)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秋天》。

秋天即是一个丰收、又是个金灿灿的季节。连小树叶也想要在这个美丽的秋天去玩一玩,来吧,让我们又好听的声音来唱唱秋天、唱唱树叶。

二、学唱歌曲。

1、音乐律动。

这颗金黄色的树上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有着毛茸茸的大尾巴,爬起树来哧溜哧溜特别快,是谁呢?(松鼠)。

小松鼠平时最爱做什么?它动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泛谈)。

2、欣赏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小松鼠爬到了大树上,到底准备做什么呢?和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仔细听听音乐中的歌词,它会告诉你答案。

第一遍——。

重点讨论:“小松鼠爬上树去这是要去干嘛?”(找呀找松果)。

“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找到松果呢?”(只有在松树爷爷的身上才能找到松鼠爱吃的松果,所以它说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结:原来小松鼠,在找松果,它爬上了松树,请松树爷爷给他一颗小松果。

第二遍——。

“歌曲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让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小松鼠发出了哪些声音?”

重点讨论:“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松鼠爬树得时候发出的声音,想想小松鼠爬树特别快、一下子,像箭一样就到达了树顶)。

第三遍——(教师范唱、做动作)。

2、幼儿学唱。

“开始唱歌词前有一段音乐,这个叫作前奏,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准备。荣老师会提醒你们哦。”

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前奏整齐一致的演唱。

三、动物过冬。

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里采松果?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呢?(幼儿讲讲)。

小结:因为有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需要过冬、冬眠,所以他们要提前在秋天的时候贮备粮食。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1、完成xx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xx页做做一做。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反思: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一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交流中,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经常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于是很着急,很失落。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支持我)。

(二)模拟交流。

1.同学们要办一份报纸,要明确以下问题:

(1)办报纸的目的是什么?

(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师的帮助?

(在课外活动时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请老师把关报纸的质量;提供纸张和印刷)。

(3)老师可能会提出些什么问题?你想怎样回答?

(大家议论一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样想,怎样说?)。

(板书:说想法,讲目的做预案,备应对)。

2.模拟交流过程,评价同学表现。

(1)小组讨论,设想一下交流过程。

(2)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讲清楚办报的设想,说明目的。

设想到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

(3)点拨指导:

师:找到老师,你怎样诚恳说明自己的来意呢?

生:老师,我想和您说件事。

师:还有谁说得更礼貌一些呢?

生:老师,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说件事。

生:我们想办一份报纸。

师:老师会怎么说?我想老师一定会问:你们怎么想到这件事?对不对?

生:对,我们就说一说。因为经常在订阅的报纸上看到好多学生们办报的消息,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生:我还觉得要向老师说一说办报的好处。我觉得可以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师:自己办的报纸同学们一定最喜欢读,那样就可以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

生:在报纸上,我们还可以发表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大家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

师:设想真不错。老师还可能会担心什么呢?

生:谁来当主编?多长时间出版一期,时间够用吗?……。

师:想的真够全面,比我想到的还多呢。真不错。这些问题你们都想过该怎么回答吗?

生:我们小组都想过了。

(4)各小组依次模拟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

(三)口语练习。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2.分小组领任务,每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小组内同学扮演不同角色来交流。

(四)课堂总结。

1.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口语交际。态度诚恳礼貌;讲明设想,说清目的;做好预案,从容回答。

2.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三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的第三课时《大家一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好动的生理特征,结合他们生活中的体验,将教学内容活动化,以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并进行创编等各项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向目标出发时的愉快心情,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熟悉并学唱歌曲,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创编。为了激励学生,特别设置了两项奖项:最佳创意奖与最佳表演奖,并让学生自主评选。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创编与汇报展现,使学生体验歌曲的动感节奏,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并创编一段韵律操。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在舞蹈室按小组位置做好。

二、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流行音乐《大家一起来》。

播放歌曲。

请同学们边听边体会歌曲的情绪。

听后,提问:“谁来说说歌曲的情绪?”

三、再听。

生答,师小结。

四、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五、小组创编一段或全部韵律操。

同学们学的可真快!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为歌曲创编动作。我们在创编动作时,要符合歌曲的特点,既有轻快活泼的动作,也要在优美的动作,但主题动作不宜过多。可以每一个乐句编一个动作,重复的部分,可以编一样或稍加变化的动作,我们课本中的插图,可供大家参考,可以学一学,队形要有简单变化,在结束时建议可以摆一个造型。

这次创编活动,老师设了两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同学们,有信心拿到这两个奖吗?好,大家自由活动,找一个适当的位置开始编排吧。

老师到各组指导。

六、小组汇报展现。

七、评选。

同学们刚才的表演非常精彩,各有千秋,连老师都非常佩服。可我们的奖项是有限的,现在我们每一项奖都由学生自主投票,同意哪个组为最佳创意奖的,请伸出几个手指。

八、颁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的第三课时。

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听”、“唱”、“演”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表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欢快的舞步”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韵律感和节奏感。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课堂上我让学生熟悉并学唱歌曲,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致。为了激励学生,课堂上还特别设置了两项奖项:最佳创意奖与最佳表演奖,并让学生自主评选。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创编与汇报展现,使学生体验歌曲的动感节奏,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本节课我只起到了个引导的作用,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创编,以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表现与创造能力,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向目标出发时的愉快心情,享受到了学习音乐的快乐。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四

(一)课前准备:通过观看《武术套路》的录像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激趣导课:教师介绍:武术是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之一;武术有望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介绍武打明星成龙、李连杰等点燃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本功热身: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做热身运动,达到肌体动员及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

(四)自主练习、创编动作:分组让学生练习教师示范的武术动作,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结合平时对武术的所见所闻延伸创编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调节身心: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师生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在和谐的气氛中放松和调节身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武术动作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五

一、准备部分,(铲)。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错肩行进。要领:两个一(二)路纵队迎面相遇靠右(左)边错肩走过,相互之间的距离为一步。口令,"从右(左)边错肩一一走!"。

3、准备活动:慢跑200米。徒手操6节。

二、基本部分,

1、歇步盖打。

(1)动作,预备姿势,马步架打。

1.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经头上向左前下方盖掌,掌外沿向前,劈体左转90度,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间,眼看右掌。

2.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击,拳心向下,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间,眼看左拳前方。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15课。

2、游戏"8"字运小足球。

到停球点,再用同样方法运球。各组依次进行,按全组做完的先后顺序排列名次。

(2)规则:1.人和球不得进入圈内。2.停球时,必须将球停稳在停球点上。

(3)注意事项:0在畅地上画一条起点线。在起点线画4一一8个直径一米的小圆圈,把学生分成2一一4组进行练习。0教师随时观察纠正错误动作。0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严格遵守纪律。

三、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六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之后,初步认识、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本课时利用“采松果”童话情趣,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探索过程,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设计练习1、2题,目的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练习第3题和游戏活动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第4题的计算探索,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本节课主题图)、游戏棒、计数器、有算式的萝卜卡片若干个、小兔头饰若干。

学具准备:

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带领小松鼠去采了些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师:我们一起结局第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师:第二个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怎样计算25+4和25–4,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提示:用自己的学具)。

(3)交流反馈:

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

生1:我用5+4=920+9=29。

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

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个位上拨4就得29。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个数。)。

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23页第1题和第2题。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的知识解决吗?(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2、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3、试一试:(课本23页第3题),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4、游戏:小兔拔萝卜。

出示卡片,请同学们戴上小兔头饰抢答,谁先答对卡片上的算式,请谁拔去一根萝卜,看谁拔得又快又多。

5、想一想,填一填。(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大屏幕展示:

24+5=13+5=7+40=62+6=。

5+24=5+13=40+7=6+62=。

(1)先计算第1、2组题,找出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很快填出得数?

(2)再计算后两组,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仿照自己想一组算式,并计算。

四、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口算:

15+3=27–4=38–7=22+6=。

2、比大小:

2820+632+77+3246–440+6。

13+6201926–66368-3。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非常棒,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在计算时要注意把两位数先看作整十数加一位数,再计算。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七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并队法、分队法。

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28。

弹踢冲拳。

(1)动作:预备姿势:。

劫弓步冲拳。身体前移,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屈膝向前弹踢,脚面绷直,高于胯平,同时左拳向前冲击,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右拳收抱于右腰间,眼看前方。左、右交替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教师统一口令,学生集体练习。

(4)注意事项:略。

2、50米快速跑。

(1)动作:用站立式姿势起跑。跑时要正确地运用后蹬技术有力地进行后蹬。着地时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跑,跑成直线。上体正直稍向前上。两臂屈肘有力地前后摆动,迅速向前跑动。

(2)教师分解示范。

(3)练习方法:在场地上画2一4条50米跑道,成两列横队分别站在跑道两侧,教师讲解示范后。把学生分成a一一4人一组,教师发令,按顺序一个组一个组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要求腿的动作正确、轻松、自然、协调。

三、结束部分:(4')。

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

第二课时。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八

本节课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武术为主教材,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体育,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学习武术的基本组合动作,初步体会武术的特点,增强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先由教师示范少年拳(第一套)基本动作,学生进行练习,再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自己从电视、生活中了解到的武术动作,并与伙伴进行武术操动作延伸,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最后,集体练习组合动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精神,让他们在共同发展进步的同时,最终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小学武术教案详案篇十九

1、活跃身心阶段:通过古代故事“闻鸡起舞”的情景设置,在中国功夫的伴奏下,学生散点、自主或两人组合模仿电影中的武打动作,导入本课课题。

2、学习技能阶段:通过教师表演、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武术基本功河基本功组合的学习,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和掌握武术基本功动作组合,发展其能力。

3、拓展能力阶段:通过学生分组创编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的练习,进一步启迪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以致用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成功的欲望。

4、身心恢复阶段: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师生互动翩翩起舞,乐曲、舞姿令人陶醉,达到调节身心之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1995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