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健康(专业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3:49:21
爬山教案健康(专业17篇)
时间:2023-11-12 03:49:21     小编:笔尘

教案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科学而有效的教案呢?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明确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最后,教师需要对教案进行反思和修改,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教案的范本,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爬山教案健康篇一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

过程、方法

用读读画画说说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准备爬山虎图片

一、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爬山虎实物,进行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给大家深入介绍一下。(教师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愿意站起来朗读吗?用比一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分段朗读课文。

3还想读吗?这次我们拿起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着自己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二)细读感悟

1、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爬山虎?来我们一起欣赏。(放录像)。

2、喜欢爬山虎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深入学习,看谁收获最大。(学生分组活动,喜欢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学习)

(1)喜欢爬山虎的叶子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叶子的美展示出来。

(2)想研究爬山虎的脚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的学习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会爬墙的秘密的同学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学习方法。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1)当学生交流叶子部分时:

a请他给同学们读一遍。(课件出示叶子画面)学生评价。

b交流: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c指导朗读: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如此新鲜,排列如此均匀,不仅静止的时候很美,动起来就更美了。请看(课件演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指名读。评价。

(2)哪位同学画出了爬山虎的脚?愿意展示一下吗?

a一生展示自己的画。

b请同学们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对照课文的描写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谁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a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学能够一边介绍一边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脚表演一下?

c自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d边读课文,边用手在桌子上做做这几个动作,体会体会。

(三)学生质疑课件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能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孩子。

1、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2、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巩固练习

1、自学生字词。

2、指导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1、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等。拓展练习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一写。

2、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会流于形式,学无所获。

爬山教案健康篇二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做到正确读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

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有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这多么有意思啊,让我们学习这一课,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正音:漾、隙、拂、茎

字形:隙、茎、

理解:空隙、拂过、漾起、逐渐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用笔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3、引读: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4、出示挂图,看爬山虎的整体样子。

四、布置作业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也有脚,他还会用它的脚向上爬,到底他的脚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向上爬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思考: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三、全班讨论,感悟。

四、总结

爬山虎就是利用长在叶柄上的六七根细丝而后变成的圆片巴住墙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啊!

五、提问

想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六、分小组讨论,交流

七、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八、小练笔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爬山虎的脚

脚:茎上 爬:圆片

叶柄 巴住墙

细丝 拉一把

爬山教案健康篇三

1、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2、学习作者巧妙地利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具体描写周围的事物。

3、让学生们在体会作者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细心观察的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在读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时你有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多媒体展示原文)

原文: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3)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4)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5)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板书:

刚长出的叶子——嫩红

长大的叶子——嫩绿

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叶尖朝下——铺的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静态)

一阵风拂过——漾起波纹(动态)

三、学习写法,练习仿写

引导学生分析写法——动静结合。然后就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进行仿写。那如果让你来观察“牵牛花”,你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样呢?(课件出示一些牵牛花的图片,让他们尝试着再次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融合到一起)

四、作品展示,给予表扬

1、指名读一读自己所仿写的关于植物的片段

牵牛花有着一根根青绿色的茎,犹如一条条穿着绿装的手臂,绿得像碧玉、像翡翠。那茎伸展到旁边的树上,把树缠了一圈又一圈,好看极了。茎上又伸展出一片片叶子,叶子绿极了,让人看着舒服,绿叶如春,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叶子的柄和树干都是红色,这给牵牛花的绿点缀得更加耀眼夺目……一阵风吹过来,牵牛花随风摇摆,像风铃在丁当作响。蝴蝶舞过来,告诉我昨夜的好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的故事。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牵牛花,我是在欣赏着牵牛花呢! (周畅)

每天清晨,当悠扬的歌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姥姥家的小院里那千朵万朵喇叭花也竞相开放了,你看,红的、紫的、粉色的……真是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啊,一阵风拂过,一个个小喇叭就吹响了,随着“滴滴滴哒……滴滴滴哒”的声,它们昂着头,张着嘴,象在为我们加油呢,又象是鼓舞我们在新的学期大步向前。(赵家)

2、指名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爬山教案健康篇四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等6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魅、漆、绅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绅

(义)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质疑。

五、小组讨论,归纳疑问。

六、全班讨论,归纳疑问。

(为什么添上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为什么诗人让彼浩勒添上的那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3、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的道理。

2、能读、写、默本则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等词语意思。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想象复述寓言,培养学生想象,复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想象、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滥竽充数》

教学过程:

、引入课文,出示课题:

1、(出示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寓言三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读课题

3、快速阅读,在文中划出一句解释滥竽充数这个词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齐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

(2)交流故事。

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学生质疑。

3、师归纳出示: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要参加吹竽队充数?

(2)南郭先生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组讨论问题。

四、交流思考题:

问题1:

1、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板书:300人一齐吹

2、指导朗读。问题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较:

(1)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区别在哪里?

b:那么,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

c:他这样装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导朗读:个别读、全班读。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问题3:

1、指名回答。

2、看图:你们看,他逃走时是偷偷地

3、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4、交流。

5、师归纳。

五、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六、复述课文:

谁能看着板书,加上刚才我们的想象说话,把课文复述一下。

七、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滥竽充数》,谁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邯郸学步》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讲故事。

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疑问?

(1)这人为什么要学走路?

(2)这样学走路有必要吗?

2、解释词语:优雅、一扭一摆。

3、对这一扭一摆的走路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说他做得对吗?

5、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哪些决定?

7、现在,你认为他对吗?为什么?

8、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五、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有机可乘:齐宣王300个一起吹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齐泯王喜欢听独奏

嫌姿势不好看

学邯郸人走路

邯郸学步忘原来的走机械(要不得)

仿抬胯摆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学书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的: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汉字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说话、语言的的艺术。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和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

2、认真读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5、出示板有多义字的句子。

6、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1)相互校对,反馈学习情况。

(2)出示课外联系题目。

这次的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

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这朵花真好看。

(3)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齐读,同桌相互抽查,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有关友谊的格言。

4、全班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

三、总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读读你喜欢的关于友谊的格言。

四、布置作业。

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并默写友谊格言。

二、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每个自然段都在讲些什么?

第一段:写我学了不少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

第二段:介绍了我自认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语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写奶奶说的杨柳爆青让我觉得奶奶的词用得准,用得好。

第四段:写了奶奶说的句子,让我觉得奶奶的语言用得生动。

第五段:我有新发现。

5、你喜欢奶奶的语言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的吗?

三、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比是否讲清晰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请同学帮你想想办法。

(2)大家交流一下,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别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

(3)大家评一评,那些同学的想法有趣又讲得好。

爬山教案健康篇五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一、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

(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

(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6、检查反馈: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7、试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迁移运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

触——巴——拉、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选做【创造实践】: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爬山教案健康篇六

教育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中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幼儿园里,我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在菜地边、草丛里,逮蜗牛,看蜗牛,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高兴,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观察蜗牛的活动当中,他们是那么的喜欢蜗牛这个美丽的小生命,我灵机一动,何不引导孩子把自己熟悉的小蜗牛画出来呢,他们一定很乐意。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自由想象,画出蜗牛的外形特征、动态及其生活环境。

2.培养幼儿用学过的或想象的花纹、线条装饰蜗牛的"房子"的兴趣,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运用花纹、线条、点等装饰方法装饰蜗牛的壳。

1.多媒体课件:蜗牛的实物录像、蜗牛装饰图、线条的排列组合。

2.人手一份画纸和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幼:喜欢。

师:现在老师出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看谁最聪明,猜得又对又快!

没有手,没有脚,走路背个大房子,谁要轻轻把它碰,立刻回到房里头。

幼a:乌龟。

幼b:不是,乌龟有脚、有手,应该是蜗牛。

幼c:对,是蜗牛,我见过。

师:你是在哪里见到小蜗牛的?它在干什么?

幼a:我在花园里看见了许多小蜗牛,它们在爬来爬去。

幼b:我在水塘里看见了许多小蜗牛,它们好像在睡觉,一动也不动。

幼c:我在操场上看见小蜗牛正在拼命地往前爬,它可能是饿极了,忙着去找东西吃。

幼d:我在栏杆上看见了小蜗牛,它好像是迷路了,老是在那爬来爬去的。

二、观看蜗牛活动录像,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的家园,再去看一看它们(播放录像)。

1.观察蜗牛背上的壳师:小朋友们注意看蜗牛背上有什么?

幼:蜗牛背上有一个壳。

师:蜗牛背上的壳像什么?

幼a:像一座房子。

幼b:像一座高山。

幼c:像一块石头。

幼d:我觉得像山洞。

幼e:像一顶帽子。

幼f:像一颗纽扣。

师:这个壳有什么用呢?

幼a:这个壳能保护小蜗牛。

幼b:有危险的时候,小蜗牛就能躲在里面。

幼c:天热了,小蜗牛能在里面乘凉;天冷了,能进去暖和。

幼d:我知道小蜗牛没有家,这个壳就是它的房子,它爬到哪里就把房子背到哪里。

师:蜗牛背上的壳是什么样的?

幼a:弯弯曲曲的。

幼b:有一头有个洞,一圈一圈像个圆。

幼c:不对,从里往外绕的圆。

幼d:是螺旋形的。

2.观察蜗牛的身体师:蜗牛的壳很坚硬,他是用壳往前爬的吗?

幼:不是,它是用身体往前爬的。

师: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幼a:老师,我见过,蜗牛的身体全是肉,白白的。

幼b:亮亮的,好像上面有水。

幼c:头上有两个触角。

幼d:蜗牛的身体软软的,爬的时候伸得好长。

幼e:它爬得可慢了,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爬一步呢!

幼f:它当然爬得慢了,你看那么大的壳,身体却这么小,都要把身体压扁了!

幼g:说什么!蜗牛的身体本来就是软的嘛!压不扁的!

3.观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爬山教案健康篇七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的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的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如何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如何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如何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教案健康篇八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尤为重要。在歌唱活动中,首先应以感受为主,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动起来,并采用游戏等孩子们易接受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快乐的小蜗牛》这个音乐活动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曲调简单且有重复,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内容也贴近孩子的生活。通过设计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使歌曲更具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改变常规的学唱顺序,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让孩子更轻松地投入到活动中。

1、扮演小蜗牛的游戏中,充分感受、体验乐曲旋律,学唱歌曲。

2、初步感知音乐中的三拍子节奏。

3、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小蜗牛图片、山坡草地的背景图。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在旋律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柳树姑娘的辫子好长好长呀,柳树姑娘好美啊,我好喜欢柳树姑娘啊,小朋友,你们喜欢柳树姑娘吗?请你们用歌声来告诉我,好吗?师提醒幼儿用亲切动听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师: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听了你们的歌,我更加喜欢柳树姑娘了。

2、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

(评析:一开始的复习歌曲,可以提高幼儿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能,引导孩子很快地进入活动状态。)。

二、感受歌曲旋律,体验三拍子节奏。

1、创设关于“美丽的春天”的语言情境,引出动物旅游。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绿了,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摇摇摆摆,许多小鱼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来游去,春天太美了。许多动物看见春天这么迷人,都想去旅游。

2、引导幼儿听旋律随不同节奏扮演小动物。

师弹奏不同节奏的旋律(跳音、柱式和弦)引导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哪些动物朋友,为什么会觉得是这些小动物。并鼓励幼儿随旋律自由进行律动。

幼:音乐是跳跃的,小兔、小鹿走起路来也是跳的。

(评析:一开始的听音乐旋律学做小动物,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听听、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孩子们在想想、说说、做做中充分进行了表现和体验,也解决了熟悉音乐旋律这一难点,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埋下了伏笔。)。

三、理解歌词。

1、引出歌曲。

(1)师弹奏表现小蜗牛走路的旋律,请幼儿猜一猜是哪个小动物去春游。

可提示幼儿:走路慢慢的。引导幼儿听旋律学做小蜗牛。

(2)请幼儿说说小蜗牛会到哪里去玩,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评析: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为理解歌词、引出歌曲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是为幼儿学唱歌曲作准备的,但是老师没有让幼儿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记忆歌词,而是在幼儿感兴趣的小蜗牛旅游上做文章,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讲讲、做做中理解了歌词。

2、演示教具,学做小蜗牛。

(1)师边说歌词边演示桌面教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是怎样旅游的。

师说歌词。

(2)师在音乐伴奏下演示教具。

师:小蜗牛旅游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给它拍手加油。

引导幼儿在“给小蜗牛鼓劲”这个情境里不知不觉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评析:老师进行了层层入深的设计,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动作在最感兴趣的“哟哟”上敲打节奏。)。

师:小蜗牛是有节奏的,你们想学小蜗牛试一试吗?

(4)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小蜗牛走路。

引导幼儿能随旋律有节奏地学小蜗牛爬。

(评析: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

师:老师把小蜗牛旅游的事编成了一首歌。一起来听一听。

2、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唱歌。

师:小蜗牛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把他唱进歌里去吧!

3、引导幼儿唱好衬词“哟哟”。

师:小蜗牛旅游时很轻松,很快乐,应该唱得轻快。

(评析:在学唱歌曲时,老师一开始先请幼儿完整地唱,然后分解了难点,让幼儿先唱简单的衬词,再逐步过渡到完整地唱,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唱起来,体验到了成功。而且,运用这样的方法后,孩子也能正确地处理象声词。)。

4、引导幼儿用清晰的歌声表现可爱有趣不怕困难的小蜗牛。

5、引导幼儿表现小蜗牛旅游时的高兴动作。

师:小蜗牛旅游时心里感到怎么样(很高兴),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创造动感,调动情感,让幼儿人动起来,心动起来,引导他们以自我表现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前面学唱歌曲、解决难点的基础上,幼儿一下子就能表演起来,做出了许多“亲热”的动作,许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想来表演。)。

在这一音乐活动中,教师一开始就以情感入手,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小蜗牛出去旅游时的快乐心情。接着,又引导孩子在游戏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在有了一系列充分的体验基础上,孩子们学唱歌词就非常容易,也创编出了许多表示小蜗牛快乐心情的动作,通过创编,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歌曲的情感。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

爬山教案健康篇九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多媒体课件。

第周

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 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 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 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 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词。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 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 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 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 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 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 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 学习第三段(8、9)

2、 反馈思考情况。

3、 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 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 学习课文第四段

1、 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 学生质疑。

(1) 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 反馈学习情况。

4、 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 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教学后记: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的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究竟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 巴 拉 贴(牢固)

没触着墙——(萎了)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一

绘本《兔子兔子爬山喽》,看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大家都以为故事讲的应该是描述兔子去爬山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但是大家往后看,才发现他是一本描述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温馨的情感的书。活动的开展希望孩子们能够领悟到与妈妈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温馨。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大胆的猜测:故事里的山是高高耸立的,看书后才知道原来是宝宝的后背;草是绿绿的,看后才知道原来是宝宝的头发等等。一张一张形象逼真的图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孩子们的看图讲述画面的能力,培养具有大胆表述与创意想象能力。最后游戏部分邀请妈妈跟孩子们互动,让孩子知道故事中的游戏的具体玩法,妈妈们的参与这种感情就很间接,孩子们也不仅在意识上理解妈妈和宝宝的感情,更丰富了肢体的具体感觉。

1.初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体验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愿意共同讲述画面内容。

3.感受和妈妈一起游戏带来的快乐。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1.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2.兔子手偶每人一个

3.《兔子兔子爬上喽》

4.邀请妈妈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播放欢快的音乐)

1.教师和幼儿一起戴上手偶兔子,跟随音乐跳舞,感受快乐。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戴上你的兔宝宝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指导策略:音乐是最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手偶教具的出现不仅更孩子一个更直观形象的刺激,更活跃了气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跟着音乐跳舞,使孩子很快就融入了这愉快的气氛中。)

二、集体阅读:

今天小兔子和我们跳舞感到非常开心,他要给小朋友分享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绘本书,采用提问的形式,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三、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指导策略:动静结合,模仿兔子爬山的动作,让幼儿自己感受一下“嘿哟嘿哟“的感觉,充分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

(3)出示ppt4,兔子大口大口吃草喽,,咦,草为什么是黑色的呀?

(指导策略:引导幼儿观察宝宝头发的颜色,让幼儿大胆说出:兔子吃的不是草,是宝宝的头发。引导幼儿模仿兔子吃草的动作和声音,很有趣,让孩子在角色表演中感受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

(4)出示ppt5,师:小草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幼儿:好香呀,一定是宝宝很讲卫生,经常洗头。(指导策略:这是宝宝的答案,好香呀,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卫生教育,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5)出示ppt6,兔子兔子下山喽,他是怎样下山的?

幼儿:像滑滑梯一样,(指导策略:引导幼儿用小手在肚子上感受一下“哧溜哧溜”的感觉鼓励幼儿学会关心别人“下山要小心哦,慢点。”)

(6)出示ppt7,跳跳跳,真软,小兔子为什么觉得这座山很软呀?(指导策略:引导幼儿摸摸自己的肚皮或同伴之间相互摸摸,感受软软的感觉,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

(7)出示ppt8,兔子兔子回家喽,怎么有块大石头,大石头会是什么呢?

(8)出示ppt9,哈哈,原来是宝宝的小脚丫啊,(鼓励幼儿互动)

(10)出示ppt11,画面中出现了谁?宝宝在哪里?小兔子呢?引导幼儿发现小兔子是套在妈妈手山的玩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宝宝、妈妈、兔子的表情,感受他们之间的相亲相爱,温馨和快乐。

(指导策略:第二环节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绘本里的内容一张张的展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使图象更加清晰、清楚,内容显示形象逼真,引起了孩子们猜测的欲望,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三、完整欣赏1.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每人一本绘本)(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一页一页翻阅,手指着画面边看边讲,爱护图书。)2。邀请妈妈上台和宝宝一起表演请妈妈戴上手偶小兔子,宝宝坐在妈妈身上一起边表演边讲述故事。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二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爬山虎的特点。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三

发展幼儿的抛、接、钻、爬能力,提高灵活性。

用软垫制作的“乌龟壳”、山洞、音乐、即时贴、玩具老鼠

一、 热身运动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咱们一起去郊游吧。

放音乐,带领幼儿绕活动场地爬一圈。

二、创设情景

乌龟壳累了,咱们把它摘下来放到这条线上休息一下吧

乌龟宝宝们也累了,咱们也到这里坐下来休息一会吧

三、引导幼儿爬过小桥再走过小桥

乌龟宝宝们,快来看这里有一座小河,(把放到线上的乌龟壳当做小桥),咱们要爬过这条小河,再来走过这条小河。

小老鼠的家还要爬过一座山坡才能到呢,(把“乌龟壳”堆成小山坡),快来看,山坡在这呢,咱们爬过山坡就能找到小乌龟了。

小乌龟的家到了,咱们一起叫他出来玩吧:“小老鼠,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吧。”另一位教师出示小老鼠。

小老鼠说他想和乌龟壳到天上去玩,咱们一起把它们扔到天上去玩吧。引导孩子把“乌龟壳”扔到天上去。

四、放松活动

玩得好累呀,咱们背上乌龟壳坐到这里说一说关于小老鼠的手指歌:“大拇哥,二拇弟,中古楼,四兄弟,五老鼠,爬呀爬呀爬呀爬,叽里咕噜滚下来。”

另一位教师扮演乌龟妈妈说:“乌龟宝宝们,天晚了,该回家吃饭了。”

乌龟妈妈叫咱们回家吃饭了,咱们把小老鼠送回家吧。

带领幼儿钻过山洞“爬”回家吃饭。

体育教学设计:神奇运球手

1、幼儿主动探索滚球、自抛自接、拍球、传球等玩球的方法和技能。

2、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玩球的兴趣。

3、提高幼儿控制能力,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圈、皮球、体操垫、小椅子、球架、磁带、红黄绿大球若干

活动重难点:练习自抛自接球;按颜色进行分类

1、幼儿探索玩球的方法。幼儿自由玩球鼓励幼儿想出多种玩球的方法,并让幼儿做示范(拍球、滚球、抛接球等)。

2、教师表演花样玩球,吸引幼儿组织幼儿练习玩球的方法。

3、《夺球游戏》:三分之二的幼儿有球,要有球的孩子保护好球,没球的孩子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

情景表演:《赶小猪》

隔壁王大爷家的养殖场的小猪跑出去了,他打电话给老师让咱小朋友去帮忙,我们要助人为乐,帮王大爷把小猪赶回家。这里有一群小猪(红黄绿若干大球),你喜欢什么颜色就参加哪个队,想各种办法把小猪赶回家。

(1)集体赶:分三路纵队进行滚球接力,哪队先完成为胜。

(2)个别赶:请幼儿探索多种玩法赶小猪。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做放松活动。(教师领幼儿做皮球韵律操) 多元价值分析:

1、通过玩各种游戏,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

3、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使幼儿的肌肉不同层次的得到了发展,幼儿也体验到了玩球的乐趣。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四

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3课时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读词语。

3. 分节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1.誊写生字·词语。

1. 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 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 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 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三. 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引导理解感悟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1.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

(1)读句子。

(2)引导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写爬山虎?(写景抒情)

(3)“迷离”何意?为什么“像温柔的小精灵”?(兴奋、紧张、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种心情吗?(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读这个句子。(师引读、指读、齐读)

2.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二):

(1)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2)理解词语:沉郁、摇曳、虎虎。

(3)引导比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体会心情。为什么此时的爬山虎“像一片浓浓的湖水”呢?(心情平静,兴奋,充溢信心,期待)(4)读句子。用自身的话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读句子。

3.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4. 指读第10自然段。

(1)这段话有几句?

(2)读第一句。“堪称楷模”何意?从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很庆幸)体会读句子。再联系第6自然段朗读体会惊喜意外之情。(3)指读第二句话。理解词语: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为什么还”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这样”是哪样?(结合8—9自然段相关内容)“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么”是哪样?(结合修改作文内容理解)

(4)到叶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样的的感受?(读最后一句)

(5)这里写的是爬山虎,实际上是写自身的内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6)请结合上文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1. 自由读文,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 讨论课文的命题。课文是写事的,请你重新给它拟题。

3. 教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那是三生有幸!叶老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刻骨铭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年又一年,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 师引读,凸显课题,升华认识。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夏天,在我的眼前,总有-------;秋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冬天,在我的眼前,总有-------。

5. 教师小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从春绿到秋,从下绿到冬,那种刻骨铭心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也成了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

介绍肖复兴和叶至善

1.积累:背诵自身喜欢的语段。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认真 (作品)

堪称楷模

做 客 亲切 (人品)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五

1、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加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学习折纸:猴子爬山。

1、猴子爬山的折纸范例一份。

2、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1、教师边念儿歌,边操作折纸范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猴子,真可爱,花果山下来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2、引导幼儿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折纸步骤:

(1)正方形纸,对边折。

(2)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将手插进中间层撑开成锥形,两腰向内压,成正方形。

(4)剪下上面一角,画上猴头。两面下角沿虚线折,露出中间层。

(5)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

(6)用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即可爬山了。

4、发下材料,让幼儿自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完后,互相欣赏作业。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六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爬山虎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大人小孩儿?

生:大人。

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孙老师。

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黄山

介绍学校

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童话作家。

上课。

(齐读课题)

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5分钟)

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师: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两组句子。

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肖复兴

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概括一下。

生:邀请做客。

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

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

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认真

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温柔

生:慈祥

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给我们关爱。

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怎样写好作文?

生:具体事实。

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句子

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看到课题……

下课。

爬山教案健康篇十七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0260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