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有关(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8:49:19
2023年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有关(五篇)
时间:2023-01-11 18:49:19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有关篇一

二、设计目标

1、“以人为本”

设计的主角是以人为主。以人的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人们的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考虑设计空间。通过不同空间序列来符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使人感到舒适愉悦。

2、空间层次

在“一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考虑其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疏密有致、虚实互间,有封闭、半封闭、敞开等不同选择。每一个空间都将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

3、文化传承

其地理位置是位于宁阳县,因此考虑文化上的深入挖掘,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

4、生态建设

设计通过树木的种类、数量、配置方法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感受自然。通过此次项目为其生态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也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优质的保障。实现都市绿洲的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布局的形式以圆非整圆的形式来表现,突破格式塔心理学,创造趣味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性公园。

四、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以环路为主,主次清晰,并以不同铺装材质、纹路、尺寸来区分。同时道路分级明显,为管理,娱乐,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方便。

五、植物配置

在景观上,植物配置上是以“四季皆有景”为目标,是整个公园特色。在整个公园布局上营造出一个季节以一个季相色为主,形成一年四季四种颜色鲜明变化。春季:竹子、海棠、白玉兰等,夏季有马褂木、紫薇、栾树、荷花等,秋季有桂花、红枫、三角枫、银杏等,冬季有梅花、腊梅、罗汉松等。在数量是上,数量上采用疏密有致。形成一个一个特色空间。有的采用数量众多形成气势宏大之势。在植物配置方面不仅考虑到季相色,同时考虑到整体空间上的处理有门柱绿化、垂直绿化、平面绿化。同时落叶和常绿搭配合理。树种的选择多数采用乡土树种。利用其生长优势以最好效果速度创造出最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有关篇二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荆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04号 【发布日期】2013-05-13 【生效日期】2013-06-01 【失效日期】2018-05-31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荆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

《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4月9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李建明 2013年5月13日

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公众游憩环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绿化广场、街头游园等,属于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含荆州开发区托管区)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 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简称市住建委)是本市公园的行政主管部门,荆州市城市市政园林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园林局)具体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管公园的行政管理。各区(含荆州开发区)住建部门,按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对区管公园实施行政管理,业务上接受市住建委和市园林局的指导。公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城乡规划、公安、环保、质监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市、区公园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公园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将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公园建设、管理和养护所必需的经费,并逐步加大公园建设的投入。

市、区人民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园,通过捐赠、资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公园建设、管理和养护所需的经费。第六条 市住建委应根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荆州市城市绿线规划管制》会同市城乡规划行政部门组织编制公园总体规划,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经批准的公园总体规划应向社会公示。

第七条 公园总体规划的修改,应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绿化用地的比例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原有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未达标的,不得新建和扩建建(构)筑物。

第八条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由公园建设单位根据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经市住建委审查同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由市城乡规划部门依法审批。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符合公园总体规划,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承担设计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第九条 公园建设必须按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担。公园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不得任意改变经批准的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原程序重新报批。

公园建设项目竣工,由市、区公园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区管公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向市园林局备案。

第十条 市住建委应会同市城乡规划部门,在公园周围划定建设地带保护范围,公园保护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体量、色彩、建筑风格等应当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或改变公园用地使用性质。

因公共利益确需占用公园用地或者公园规划建设用地的,经市住建委同意,并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修改、报批后,方可根据规划改变公园建设用地性质。占用公园用地或公园规划建设用地,应有相应的公园建设用地补偿方案。

需临时占用公园用地的,必须经市园林局或区住建委同意,并按规定办理临时占用手续,占用期满后应恢复原状。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园内排放烟尘、有害气体,倾倒废弃物,不得向公园内水体排放污水,不得在公园内焚烧树枝树叶、垃圾等杂物。

第十三条 公园内树木的砍伐、移植和大修剪必须报市园林局或区住建部门审核批准,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凡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砍伐、移植和大修剪活动。第十四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园内设施管理,维护设施正常使用;

(二)负责园林绿化管理,保护树木花草和文物古迹;

(三)负责园容园貌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和水体清洁;

(四)负责园内秩序管理,保障游客安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公园园容管理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绿化管养责任明确,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二)清扫保洁定人定时,道路平整排水畅通;

(三)各类标牌设置合理,用语文明合乎规范。

第十六条 公园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已经设置的到期应予拆除。公园内的临时性标语等不得含有商业广告内容。第十七条 在公园内设置文化、游乐及其他服务设施,应当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并不得影响公众正常游园、休憩和娱乐等活动。在公园内临时举办宣传、咨询、展览、表演等活动,举办方应与公园管理机构签订合同,并报市园林局或区住建部门备案。

在公园内设置大型游乐设施,其设备设施的安装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游客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保护设施,文明游园。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携带烈性或大型犬进入公园;

(二)播放音响超标导致噪音;

(三)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四)攀爬、涂污或损坏景点建筑;

(五)采石取土、攀折花草树木或毁坏草坪、植被等;

(六)捕捉或伤害野生动物,翻越动物园隔离设施;

(七)在禁止游泳的水域游泳;

(八)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九)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

(十)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驾(骑)车进入公园,应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按规定行驶和停放。

第二十条 公园管理机构根据公园的实际条件,可划定专用区域用于公众开展文体活动。开展公众文体活动前,组织者应到公园管理机构登记。活动参与者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并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开展活动。

第二十一条 公安部门应将城市公园的治安管理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重大节假日或城市公园举行大型活动期间,市公安部门应派驻警力协同公园管理机构维护园内公共秩序。

第二十二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防灾避险场所,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启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市园林局、区住建委及其他相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及其管理权限,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二十四条 公园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的公园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有效期5年,自 2013 年 6 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有关篇三

1、我们的话题:公园空间与人的行为感受

2、我们所指的空间是指由植物或是园林建筑形成的、人可进入休憩或活动的空间,人在其中具有一定的控制控制感。空间特征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垂直面与顶面的特征突出。空间尺度以人体尺度为参照,人在空间中感觉空间具有可控制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安全感。

3、研究方法:设定园建或植物高度为h,人处于空间中,人与空间边界的距离为w,根据h与w的比值关系,将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半围合空间,围合空间。

4、开敞空间: 1︰3≤h︰w≤1︰2 h︰w 约等于1︰3 h︰w<1︰3 h︰w远小于1︰3 5、1︰3≤h︰w≤1︰2,空间对人的个体尺度而言十分开敞,外向性、离散性较强。h在5米以上,则空间内径约二三十米或更大。一般数目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群人会选择这样的空间来进行集体活动,比如小型露天音乐会、集体春游等。此外一些场地需求较大的体育活动也可能在这样尺度的植物空间中进行,比如踢足球。

6、h︰w 约为1︰3时 能产生最小程度的围合感,7、h︰w<1︰3,空间基本上失去围合感,外向开敞,人或其他物体在空间中称为被观察的对象,空间对其而言是范围控制而不具有心理庇护作用,在这样的空间中小群人或单个人会产生局促感,不会做长时间停留,但是这类大的围合空间常被适用为集体体育运动场所。

8、h︰w远小于1︰3的空间一般进行大型公共活动的团体才会用到,其通常会成为景观空间以及穿行空间。根据人的安全感与赏景需要,该类空间的边缘如林下或林缘常被选择为休憩地,人们可以面向开敞空间享受园林景色。与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不同,中国人不习惯于被欣赏与暴露自己,因此茵茵草坪在国外很多地方是进行阳光浴的好场所,在中国则主要成为欣赏对象。

9、半围合式植物空间

1︰2≤h︰w≤1︰1 h︰w =1︰2

10、当1︰2≤h︰w≤1︰1时,围合而成的空间较为宽敞,形成半围合式空间,11、h︰w =1︰2是空间具有内向性的临界值。值得重视的是,空间的围合感会随着植物的竖向层次丰富而增强,适当地采用复层景观设计有助于空间的领域感与安全感的增强。

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通常很受欢迎利用率较高,尤其在南方草坪具有较强的耐践踏性,人们习惯于在草地上休息畅聊或者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活动周末或是节假日,人们习惯于结伴在公园中享受轻松假期,嬉戏玩乐或是听音乐看书聊天等等。中等大小的人群(7~8人以上至数十人不等)习惯于选择这样的围合空间来进行活动,动作和视听联系更多,如进行坐谈、踢毽子等其它对抗性不强的活动。在这样的空间中,大于7、8人的群体难于齐心,除非同时集体参加某个活动,其成员往往“三心二意”,或是选择参与,或是选择靠边欣赏,自发形成更小的群体活动,随意性较强。

12、围合式空间

1︰1≤h︰w≤2︰1

13、当1︰1≤h︰w≤2︰1时,构成围合式空间,人在其中具有控制感,领域感较强。公园中,常被人们自发地选择为休憩场地或者进行一些动作幅度小的活动,能满足人们潜意识中寻求依靠与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植物空间中树冠相互交接,则形成顶面封闭式空间。美国建筑师蒂尔()对空间围合感受进行研究,通过真人试验,证明空间上水平界面被判断为空间围合感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当人们需要寻求一个安全感与领域感强的地方时,设计者应该已经为其提供了一个树冠能交相覆盖的植物空间,尤其是当人们希望安静地交流、休息的时候。小群人(2~7人)比较亲睐此类围合式植物空间,以进行休息、聊天、看书等动作量很小的活动,相互间视听联系强。

如果植物空间的两三面郁闭度较高,则形成竖向封闭式空间,空间围合程度也比较高(图5)。根据蒂尔()的研究,空间顶面在空间围合感作用中被赋值30,左右前方三个界面被赋值20,虽然绿地中的植物不一定树冠相接,但如果其竖向郁闭度高,即左右前方三个界面郁闭度较大,则其空间围合感依然会比较强,甚至大于树冠相接所带来的空间围合感,植物空间的感受更为完整,私密性与安全感也更强,人处其中排他性大。

但是,如果树木过高竖向郁闭度过大,空间将对人产生压迫感,人们会自发选择在植物空间的边缘活动,树木成为心理依靠对象。因此,除非场地十分开阔,一般不建议选用竖向性很强的植物(植物干茎很高而树冠很小的植物,如南洋杉、水杉、新疆杨、钻天杨等)来营造密林控制空间。

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有关篇四

设计说明:

一、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自由的”公园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规则式园林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规则式的建设会引起长沙人的认同,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规则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设计目标

1、“以人为本”

设计的主角是以人为主。以人的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人们的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考虑设计空间。通过不同空间序列来符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使人感到舒适愉悦。

2、空间层次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考虑其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疏密有致、虚实互间,有封闭、半封闭、敞开等不同选择。每一个空间都将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

3、文化传承

其地理位置是位于长沙市,因此考虑文化上的深入挖掘,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

4、生态建设

设计通过树木的种类、数量、配置方法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感受自然。通过此次项目为其生态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也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优质的保障。实现都市绿洲的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布局的形式以直线转角的形式来表现,突破格式塔心理学,创造趣味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性公园。

四、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以环路为主,主次清晰,并以不同铺装材质、纹路、尺寸来区分。同时道路分级明显,为管理,娱乐,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方便。

五、植物配置

在景观上,植物配置上是以“四季皆有景”为目标,是整个公园特色。在整个公园布局上营造出一个季节以一个季相色为主,形成一年四季四种颜色鲜明变化。春季:竹子、海棠、白玉兰等,夏季有马褂木、紫薇、栾树、荷花等,秋季有桂花、红枫、三角枫、银杏等,冬季有梅花、腊梅、罗汉松等。在数量是上,数量上采用疏密有致。形成一个一个特色空间。有的采用数量众多形成气势宏大之势。在植物配置方面不仅考虑到季相色,同时考虑到整体空间上的处理有门柱绿化、垂直绿化、平面绿化。同时落叶和常绿搭配合理。树种的选择多数采用乡土树种。利用其生长优势以最好效果速度创造出最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有关篇五

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

摘要:环境行为学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本文通过基本的“观察法”将公园中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进行总结,把一些“感觉”与“体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分析与阐明,对以后的设计与规划产生了新的启发。

关键词:公园;使用人群;环境行为

引述

环境行为学又称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它把人类的行为,经验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相对于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的范围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其应用性更强。环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把建筑师一些“感觉”与“体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分析与阐明,这样对设计与规划的思路将得到新的启发。

一、月坛公园简介

月坛公园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中国首都著名古典园林。园内古建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

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主要特征;而南园则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

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主要特征;而南园则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北园的建筑主要有月坛;北、西二大门;西大殿;南大殿;四角攒尖亭;西院东大殿;西院南大殿;钟楼;具服殿等。坛台由白石砌城的方台,面东,高1.5米,面积13平方米,四周为矮墙,墙外有神库、宰生亭、祭器库和钟楼等建筑。

南园又名邀月园或蟾宫园,中部新建一组小园,南园格局以山石水池和曲径而著称,并长年展出盆景。由五开间油漆彩画北房和游廊、花墙组成,院中植桂花,以取“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意,命名天香院,内有露天音乐茶座,播“月光曲”“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观光赏月,开展月光晚会,夜有彩色音乐声控喷泉把人引入“溶溶月夜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境界。

二、环境设计要点

1、调研内容及方法

月坛公园属于开放型公园,使用人数较多,易于在日常情况下观察、分析。

本次调研以现场调查为主,以拍照或摄影的方式记录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公园不同区域发生的行为,同时考察游人活动后留下的痕迹并对行为发生场所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现场体会,对各类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和评价。

“观察”是在环境行为研究中最有趣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任何人都对观察别人的活动感兴趣。把观察变成一种运用高技术的手段,有可能降低其趣味性。观察虽已能运用高技术手段,然而又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只需最简单的训练就可运用。观察必须注意五方面的问题,才能使观察的结果有实用价值,即行为、环境、时间、观察人员,观察记录。

2、使用者概况

3、使用者环境行为分析

3.1边界效应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de?jonge)的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对于一块场地来说,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场地边缘的特征,而不是场地的中央,人的活动也多集中于场地的边缘。在城市公园的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大都会注意设计丰富的边缘空间,以供人们停留和休息。

3.2看与被看

理论和实验都表明,人们在公共场所中普遍存在窥视的偏好,看和被看是公园内最生动的游戏,林荫中和隐蔽处、广场和草地边缘,都是最佳的窥视场所。因此在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人们的这种心理。在公园内一般通过设置座椅来满足人们窥视的愿望,因为只有当人们坐着的时候,进行的活动才会显得比较自然舒适。

3.3细节设计

城市公园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公共活动的场所,设计人性化的基本条件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场所内各个元素的设计细节。尤其要注意内部景观小品的细节设计与处理。暂以城市公园内常见的两种小品设计为例,探讨心理学在细节设计中的应用。座椅是广场上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的凭借物。它的作用主要有休息、谈话、赏景等。有西方学者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由于这个范围的存在,每个人都会不自主的与周围的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人与人之前关系突破安全距离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不安。因此,与陌生人同坐一个座椅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坐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因此座椅设计时一般都会只设计足够两个人坐的空间,太长或者太短都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同时,人们在小坐时,如果背后有依靠就会增加坐者的安全感,所以座椅一般都靠场地的边缘设置。另外,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有交谈愿望时,他们希望能够舒服的坐着与对方交谈,因此广场上应该注意设计一些l型或者凹型的座椅,以满足更多人的时候一般喜欢的心理需求。

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游园或草坪中铺设了各种材质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围不远的地方常常有人们踩出来的脚印。经济学家认为,人有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天性,人们也常会为了追求“经济”而随意在草地上走出一条路来,或是在围墙上敲出一个门。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作业时若一味追求一些艺术的美感,违反人们的生活习惯,往往不会长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公园的建设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在经历文化导向上的转型,向更加理性、科学、开放、创新的文化主流发展,寻求人性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已成为居公园发展的追求方向,并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更大程度地考虑到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这就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对公园环境营造和维护的参与性,更大范围的遵循使用者的需求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建设更加体现精神特色的美好环境,是公园景观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

如果我们真正从人的心理学角度做出深入分析,以此为根据深入到公园设计的每个细节,相信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就不会再被束之高阁,失去其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79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