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社科规划(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8:59:38
2023年江西省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社科规划(四篇)
时间:2023-01-11 08:59:38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江西省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社科规划篇一

2010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病准确把握贵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八个重点内容:

1.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通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2.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3.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城乡结构

4.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通过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通过色和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通过转变对外经济方式,形成国际合作和对外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期间的五条发展思路:

1.以增强积极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

结构、区域结构的全方位调整

2.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把社会发展摆在现代化假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民生为

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促进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树立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空间均衡原则,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消除不利于市场基础性作用、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射虎

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

5.以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目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丰富开放的内涵,提高开放的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十二五规划纲要特点:

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抓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

江西省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社科规划篇二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六篇 促进经济生态融合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章 提升生态保障水平

以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充分利用山、水、林、湿地等生态要素,有效组合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构建城乡一体化、点线面结合、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第一节 建设生态屏障

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⑨]工程,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及天然阔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易灾地区生物措施治理等重大工程。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释氧固碳能力。强化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防风固沙区、水土保持区和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突出抓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地质公园,形成点面结合、功能互补的各类生态区域。工程,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及天然阔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易灾地区生物措施治理等重大工程。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释氧固碳能力。强化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防风固沙区、水土保持区和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突出抓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地质公园,形成点面结合、功能互补的各类生态区域。第二节 加强生态治理

以鄱阳湖湿地为核心,以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重点,采取自然修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继续实施山江湖工程,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统筹鄱阳湖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源头水资源保护工程,控制水库水体养殖污染,切实保护“一湖清水”。开展乡村河堤治理、丘陵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避灾搬迁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搞好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管,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专栏12:

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五河源头综合治理工程、鄱阳湖流域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鄱阳湖流域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建设湿地示范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50万亩以上,治理五河入湖口湿地30万亩。

鄱阳湖流域气象灾害应急示范工程:增设11部x波段移动天气雷达和4210个六要素自动站。升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中尺度数值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等业务系统。建设1个应急指挥中心,11个分中心。提升分行业、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减缓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压力。

山江湖工程:开展鄱阳湖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建设鄱阳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鄱阳湖低碳技术研究院,建设鄱阳湖流域天地一体化的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及“数字鄱阳湖”,着力打造15个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5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50个山江湖试验示范基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500个小流域,治理崩岗9500座(处),治理坡耕地330平方公里,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威胁30人以上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治理74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其中558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66200人实施移民搬迁。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治理5000口废弃矿井,治理54处矿山地质环境重点区域,开展萍乡、赣州等矿区生态修复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受自然灾害威胁及生活极其贫困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及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实施搬迁工程,建设移民住房5万户、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

种质资源库建设工程:收集保存江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种质资源,以植物为主,兼顾生物种质资源,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第二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管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一节 创建循环型生产方式

以冶金、化工、建材、造纸、印染、制药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加强共伴生矿及尾矿综合利用。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鼓励企业间通过资源共享、废弃物利用等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进建筑、道路和农林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业立体种植、养殖,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轮作复种、间套作等耕作方式,支持林纸一体化生产。第二节 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推进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与行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施绿色标识认证制度。

第三节 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 “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规模化水平。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培育一批可再生资源专业回收、处理、利用企业,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第四节 完善政策技术支持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全省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促进萍乡、景德镇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南昌、新余、九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萍乡市、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江铜集团、华春集团等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专栏13: 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废物、公路垃圾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支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石灰石等矿产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秸秆、废弃木料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萍乡、鹰潭、新余、龙南、丰城等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子器件、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循环、规模和高效利用。

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在重点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进行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各级各类园区均建成省级生态园区,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生态园,分三批建成200个以上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再制造产业化: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若干国家和省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电机、照明产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实现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率先在南昌、九江、赣州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广,实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设若干重大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专用和成套设备生产、应用示范项目与服务平台,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

第三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物减排,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第一节 控制污染物排放

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执行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加强对“五河一湖”和东江源头等主要江河湖泊的排污管制,防治地下水污染。大力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推行燃煤电厂脱硝,开展非电行业脱硝示范,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颗粒物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和酸雨。继续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分阶段集中建设全省工业园区、有条件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第二节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科学划定环境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鄱阳湖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提高核安全管理能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推动重大环境隐患治理。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控制,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第三节 强化环境保护监管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建立环保社会约束和监督机制。专栏14: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在县县建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实现工业园区都建有达标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及鄱阳湖周边乡镇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脱硫脱硝工程: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装置,现有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实行脱硝改造,推进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治理和脱硝示范。

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土壤修复工程:加强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对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实施稀土、钨尾矿综合治理造地工程,开展受污染土壤、场地、水体和底泥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尾矿库风险治理工程: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尾矿库,对遗留污染物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

环境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全省县城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全省主要河流的县界断面、主要饮用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在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中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在线监控设施。第四章 加强能源资源集约利用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推进全社会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第一节 强化节能降耗

完善节能法规,制定并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行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和财政补贴制度。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创建一批示范性节能公共机构。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节能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标煤。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奖惩制度。第二节 加强水资源节约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支持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建设。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强化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加快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第三节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规划和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加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整理农村废弃宅基地,大力发展节地型建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落实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第四节 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

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省内资源向优势龙头企业集聚。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规范能源和矿产资源开采管理,严格控制特定矿种开采总量,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和工艺设备,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支持赣州开展稀土矿产资源储备和筹建赣粤闽碳交易中心。专栏15:

资源节约重点工程

重点节能改造工程:继续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项目,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改造力度。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节能家电、汽车、船舶、照明产品等推广力度,鼓励各级财政实行再次补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工程:支持余热余压利用、高效机电产品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产品示范项目,推动重大节能产品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提高高效节能技术产品的国有化率。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加大省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在能源计量、统计和节能监测、监察、预测预警等方面,全面加强队伍、装备、信息化等能力水平,基本形成高效、协调的节能管理体系。

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加强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五年内找到5个以上大型规模、10个以上中型规模的矿床,新增资源/储量:铜300-500万吨,钨40-60万吨,金100-200吨,离子型稀土40-60万吨,铀2万吨,铁矿石4-6亿吨,原煤4-6亿吨,锂10万吨,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体系。第五章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一节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综合运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多种手段,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加大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示范、推广,减少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市场,开展低碳城市和低碳县(市、区)试点,积极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建设。

第二节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完善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机制,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推广适应性技术,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评估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 增强创新竞争力

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升人才整体素质,建设创新型江西。第一章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⑩]工程,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程,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一节 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涵盖科技创新、传播和应用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研院所资源优化整合和兼并重组,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发挥社会科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政府对科技资源的引导力度,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一批科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团队,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立健全军民科技资源共享、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促进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第二节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科技创新机构,在光伏、航空制造、led材料与芯片、现代农业、生物、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站。加快建设自然科技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实验动物生产与共享服务平台以及科技文献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积极搭建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发挥科技团体在科技评价、科学普及、科技奖励中的积极作用。第三节 促进重点领域突破

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战略影响的重大产业开展集中技术攻关,力争在光伏、风能核能、民用航空、新动力汽车、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实现突破。围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着力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高、终端领域取得突破。围绕保障粮食(食物)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技术集成,突破农业关键技术。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新能源、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实现新突破。围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努力在血吸虫病、心脑血管病、癌症、乙型肝炎和老年性疾病等防治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第四节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法规,推动技术创新源头与需求终端对接、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联动,引导创新资源聚集。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投入,保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激励政策,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及首购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行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优先采用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科技评价奖励制度。专栏16:

科技创新重大工程

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工程:新建5个国家级、80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分“试点、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抓好150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00个省级、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科普能力建设工程:创建20个国家级、60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推进科普视频网络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公共检测重点工程: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建设江西省质监检测基地,建设10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检测技术平台、14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00个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所以及116个省、市、县三级食品生产监督所。

江西省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社科规划篇三

江西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010年11月3日

为确保完成江西科协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依据国家和省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科协组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科协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提升能力的重要机遇期。科学编制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描绘科协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科协组织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的需要;是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实现科协事业新跨越的需要。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省科协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落实重点项目和实现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科学编制好省科协“十二五”规划对于巩固科协事业发展的好势头、推动科协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科协事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相继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专项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于2010 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正在组织编制之中,这都为我们科学制定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应于2010年12月31日前提交中国科协。因此,科学组织编制省科协“十二五”规划,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的部署,积极投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中,坚持科协组织“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面总结江西科协“十一五”取得的新成就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省科技事业、科技工作者队伍和科协组织发展的新特点,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

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使规划成为指导我省科协组织未来发展的工作蓝图和行动指南。

(二)编制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规划编制工作要坚持以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规划、人才规划和教育规划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为依据,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系统总结江西科协“十一五”时期事业发展经验,研究新情况新趋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位置、展现特色,在建设创新型江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伟大事业中发挥出科协组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2、创新思路、体现特色。规划编制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从科协组织网络优势和专业技术特点出发,以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我国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为立足点,以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着眼点,切实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科协事业的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事业的主要标准,进一步突出体现科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十二五”期间,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方面要有新突破,要坚持加强科协能力建设,推动科协工作“创特色、上水平”,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要坚持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的统一,努力提高科协的社会影响力和科技工作者的满意度。

3、突出重点、强化支撑。规划编制工作要着力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大力加强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着力培养举荐表彰优秀科技人才,夯实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紧紧抓住广大科技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科协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突出重点和项目组织,推动解决科协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统筹协调、分工负责。规划编制工作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部门有关工作要求,确保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要提高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动员各方力量建言献策。

三、规划分工和专项规划设置

(一)规划分工。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是包括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设区市科协和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的整体规划,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江西科协事业发展规划

(2011-2015)》;二是江西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相关专项规划;三是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设区市科协和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组织编制的本单位“十二五”规划。其中:专项规划由省科协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制定;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和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分别组织制定本单位未来五年规划;全省学会规划由省科协学会部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和提交,设区市科协规划由省科协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和提交,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规划由省科协组织人事部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和提交。省科协“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在专项规划和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五年规划的基础上,领导组织编制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

(二)专项规划。根据科协章程和事业发展的重点部署,主要围绕六个领域开展专项规划。

1、关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专项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贯彻落实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中长期科技规划、人才规划和教育规划,分析省科协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未来五年工作的战略主线、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明确未来五年科协工作的重要方向、主要任务、具体工作等。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科协组织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发挥省政协科协界作用,参与省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等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等方面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开展“讲、比”活动,加强院士专家站建设,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等的政策建议,提出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收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认证等任务的新思路新举措。(牵头部门:省科协宣调部)

2、关于《学会建设与学术交流专项规划》。围绕中央关于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术交流质量与实效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科协组织在学会建设、学术交流、学科发展、科技期刊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以会员服务、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和科技期刊建设等重大专题为重点,提出“十二五”期间科协组织在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主要目标、工作抓手、实施步骤和经费保障等内容,提出省级学会在能力建设、组织建设、道德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目标、工作思路、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等内容。(牵头部门:省科协学会部)

3、关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专项规划》。围绕中央书记处关于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等要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系统总结“十一五”期间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五大工程和五项行动,以加强科技场馆建设、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提出“十二五”时期科协组织在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普产业发展、实施科普惠农计划、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高全社会科普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具体举措和经费保障等,为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发挥科协组织的独特作用。(牵头部门:省科协普及部)

4、关于《加强人才工作专项规划》。围绕国家和我省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以及《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系统总结“十一五”期间科协组织人才工作经验,以评选表彰奖项为重点,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平台建设、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平台建设、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提出围绕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提升和维护我省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等方面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专项行动、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牵头部门:省科协组织人事部)

5、关于《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专项规划》。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经验。围绕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提高我省科技工作者国际学术地位,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树立我省科技界良好国际形象,为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等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科协组织需要举办或争取承办的国际会议、支持我省科技工作者进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和加强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等任务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牵头部门:省科协国际部)

6、关于《加强科协自身建设专项规划》。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科协自身建设经验,围绕“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提出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科协系统信息化建设、科协系统文化建设、科协系统党的建设、符合科协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牵头部门:省科协办公室)

(三)工作责任。规划分工责任部室和专项规划牵头部门是规划的主要责任部室,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制定相关领域的专项规划,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加强调研论证。部室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加强领导,把好进度关、质量关,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规划。

四、编制时间安排和主要工作流程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年11月1日至5日)

2010年11月5日前,形成省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任务分工。动员部署“十一五”工作的系统总结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专项规划和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和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规划调研与制定阶段(2010年11月6日-2010年11月20日)

1、2010年11月15日前,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和专项规划牵头部门报送 “十一五”实施情况系统总结报告。

2、2010年11月20日前,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和专项规划牵头部门报送相关“十二五”规划。

第三阶段,基本框架和规划(草案)起草阶段(2010年11月21日-12月10日)

1、2010年12月2日前,省科协党政联席会听取规划分工责任部室和专项规划牵头部门专题汇报,确定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基本框架。省科协“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和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开展起草工作。

2、2010年12月10日前,组织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编写工作。

第四阶段,衔接与审查阶段(2010年12月11日-25日)

1、2010年12月15日前,组织专家开展规划咨询论证工作。

2、2010年12月20日前,完成向各级科协及其所属团体、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征求意见等工作。

3、2010年12月25日前,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交江西科协常委会讨论。

第五阶段,提交与审批发布阶段(2010年12月25日之后)

1、2010年12月31日前,将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草案)提交中国科协。

2、根据省委省政府、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二五”规划(草案),再次提交江西科协常委会讨论审议通过后发布。

五、保障条件及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将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部署。为确保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江西科协专门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协办公室,具体负责“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省科协“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及时通报规划分工责任部室和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工作进度和工作完成情况。

职责分工:

1、江西科协“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撰写省科协“十一五”事业

发展总结报告,起草省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基本框架和规划文本,并负责

将《江西科协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江西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

相关专项规划及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和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组织编制的本单

位“十二五”规划统一编印成册。

2、全省学会、设区市科协、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和专项规划牵头部门负责总结各

自“十一五”时期事业发展情况,制定各自“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对江

西科协“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广泛动员,集思广益。要全面开展“十二五”科协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宣传工作。宣传规划的编制背景、意义和规划内容,增强科协组织内外对规划的了解和认同。要让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创新机制、集中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要把规划编制过程成为研究推动工作的过程,要把规划编制过程成为谋划科学发展、策划重点项目的过程,从而为规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要注意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水平。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通过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在网站开辟专栏等形式,加强对规划内容的评估论证,拓宽征询意见渠道,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要求。要充分发挥省科协常委会和各个专委会的作用,加强对规划制定工作的指导。

(三)落实措施、确保质量。各部门、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明确阶段性任务,狠抓规划编制进度,把握好各阶段的时间节点。要加强调研。要落实必要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费。要加强规划编制管理,保证工作进度,提高编制成果质量,确保按期高效优质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要通过规划编制工作检验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工作责任,把工作责任转化为工作实效。

规划编制期间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重要期间,要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与科协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把规划的编制质量和水平作为“创先争优”评比主要内容之一,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的圆满完成。

江西省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社科规划篇四

科协“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县科协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时期。科协自2006年6月与科技局分开独立,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协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动员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开展科学普及与推广、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与提高、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协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

为加强科协工作的领导和健全科协组织,2007年6月,以县委、县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2008年1月县科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会组织,积极开展科技活动的通知》;2008年以县委组织部赣组任[2008]1号文件任命了全县19个乡镇科协主席;2009年以赣政办字[2009]24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08年11月12日圆满召开了相隔18年之久的县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争取了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廖明耕亲临大会讲话。通过这些,县科协组织基本健全起来了,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二)科普阵地建设得到加强。

为切实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县科协竭尽所能,争取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在县城、乡镇、村、基地建立了一批科普阵地,有了宣传科普、展示科协工作的平台。2008年6月县科协与中国科协、县电视台联合开办了《科普大蓬车》电视专题栏目,每星期六下午6:30定期播出科普知识。2009年赣县中学被评为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赣县梅林光彩社区、赣县城东社区评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赣县梅林光彩社区还被评为2009年省级‚科普示范社区‛,2010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党旗映社区、科普进楼宇‛创建活动示范社区;2009年在吉埠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了赣县首个无公害农业科技服务展示厅。2008—2010年在南塘镇都口村、石芫乡沙洲村等建立了科普画廊6个48米,在五云镇圩镇、茅店镇万蒿村、阳埠乡圩镇、梅林光彩社区建立4个科普活动站。2009年12月在县城青少年活动中心旁建立长30米,全省首个太阳能科普画廊。2009、2010年在五云上丹村建立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茅店镇万蒿村建立甜叶菊科普示范基地。2008年茅店镇万蒿村甜叶菊协会评为省‚精品农技协‛,2009年五云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流通协会被评为省‚精品农技协‛。2009年田村镇社大村果业协会、大田乡生猪生产基地、茅店波仔甜叶菊种苗繁育中心等被评为市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三)大型科普活动提升了科协形象。

1、结合‚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开展大型科普活动。

‚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是科协从事科普宣传、科学普及、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几年来,县科协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面对面教育、零距离接触,为老百姓传授科普知识,鼓舞广大民众学科技、用科技。

‚科普之春‛ 2009年3月在茅店镇举办了‚赣州(赣县)2009年‘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活动‛,市、县10多家单位部门派出科技人员20多名,展出科普展版100多块,科普仪器20多件(台),省、市、县领导参加了活动,受益群众近2000人次,发放资料近万份(册)。2010年4月在梅林镇光彩社区举办了‚赣州(赣县)2010年‘科普之春’活动‛,2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同时在广场举行大型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科技咨询、科普仪器展,展出科普展版90块,发放科普资料近5000份,受益公众近万人。

‚科技活动周‛ 2008年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编印《地震防震及应急避险知识手册》、《防灾应急〃珍爱生命》宣传手册2万份,发往全县领导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点,印制《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科普挂图,刻录《当危险来临时—地震篇(上、下)》发往全县中小学校,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全面科学地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5月会同县科技局在五云圩镇举办了‚赣县2009年科技活动周暨首届‘防灾减灾日’科普知识及法制宣传活动‛,动员了气象、民政、农业等10多个部门2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咨询活动,参与群众达5000人次。2010年‚科技活动周‛会同县新村办、县科技局在吉埠、江口中心小学举办‚农村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开展了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讲座、抢答、现场回收废旧电池,捡垃圾等活动,近6000名学生接受了绿色环保教育。

‚全国科普日‛ 2009年开展了‚赣县千家万户绿色环保科普行活动‛,组织了23个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城区、乡镇开展绿色环保(垃圾处理)状况问题调查、调研、科普宣传,发放《绿色环保科普图册》2万册,走访农户近千户,受宣传教育群众近5万人。2010年举办了‚赣县2010年全国科普日暨十大体系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内容有卫生健康义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有奖问答、赠送科普读物、家庭过期药品有偿回收等,启动仪式有近700人参加,活动吸引近3000市民的参与。

2、结合县新农村建设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服务‚三农‛,融入新农村建设,是我县科协近几年来工作的一个重头戏,既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开展了科普宣传,又提升了我县科协工作在全县的影响力。

2008年7月与县科协局联合在南塘镇都口村、江口镇优新村开展‚喜迎奥运〃科技惠农‛新村行活动,聘请甜叶菊、蔬菜、生猪养殖专家跨乡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答疑、知识抢答等活动,活动中五云镇蔬菜协会会长曾纪泉带领5个协会会员,跨乡镇与江口镇优新村的蔬菜种植户开展结对邦扶、共同致富活动,在《江西日报》、江西人民政府网、新华网刊登。8月,县科协还编印了《赣县新农村建设漫画宣传图册》发往各乡镇和各新农村建设点,生动形象,好看好记,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2010年6月,县科协主动融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卫生清洁工作,以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为主题,开展了全县性的农村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进乡村活动,设计了新颖独特的垃圾分类科普知识漫画,并制作了扑克牌1500副、环保袋5000只、围裙5000条、作业本8000本、宣传画20000张、宣传单10000张,向全县06—10年新农村建设点、社区2万户农户发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

(四)、着力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助力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几年来,我县积极运用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平台,着力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培育科普示范户,扶持农技协,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2008年赣州(赣县)菊隆高科技有限公司甜叶菊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茅店镇万蒿村被省委组织部和省科协评为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

2009年五云镇蔬菜生产流通协会会长曾纪泉被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带头人。

2010年阳埠无公害腐竹加工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五)着力办好农函大,提高广大农民科学致富本领。‚十一五‛期间,我县围绕脐橙、甜叶菊、油茶、生猪、水产等主要产业,通过科普宣传、送技下乡、课堂辅导、街头咨询、实地指导等形式开展农函大培训,不断向农民传授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本领,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五年来,共举办农函大培训班67期,聘请省市专家及县内科技人员50多人次,培训人数6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套(册),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走上了富裕路。

一是多形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我县现有农函大教师42名,但永远满足不了群众对科技的需求,为解决师资不足,水平有限的问题,在平时的培训中我们坚持‚内选专业人才,外聘专家教授‛的原则来解决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如2009年12月10日,县科协聘请省科普大使邓毓华教授到我县为全县分管领导和果技人员举办加工橙产业发展知识讲座;2009年5月,我县科协聘请中国人民大学mba蔡元锋、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刘庆华在我县举办生猪饲养知识讲座。二是周密安排培训。每年的农函大培训,我们都是广泛征求群众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建议,做到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力求培训质量好、标准高。2009年3月,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创业技能培训班暨赣州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中国科协,省委、市委组织部,省农函大,市科协的领导出席仪式,我县圆满地做好了各项工作。之后,县科协还到每个乡镇举办了1期返乡农民工培训班。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在当地搞好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创新培训方式,选送学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培训。08年5月,县科协选送农函大学员6名赴山东寿光学习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09年又选送2名学员赴深圳农学院学习园林技术。四是广泛宣传科技致富典型。2010年,县科协收集20多人通过农函大培训致富的典型,汇编成册。农函大学员谢善生、肖茂洋被市科协评为农村科普带头人,省农函大优秀学员。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是实现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长远目标的关键所在。几年来,我县科协一直以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进校园‛活动。2008年5月,县科协与消防大队、气象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在王母渡中心小学,进行灭火演练、紧急疏散,讲解手足口病防治、防震、防雷、保护环境等科普知识,发放科普宣传单近3000份。2010年5月在南塘、江口、吉埠中心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二是积极开展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青少年信息学及奥林匹克和科普知识各类竞赛。2008年我县共获国家级奖励3人,省级奖励7人次,市级奖励34人次。2008年10月,我县城关三小在全市‚少儿科普知识竞赛‛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2009年7月,赣县二中在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夺1金1银牌,成为江西省历史上该项赛事的最优学校。2010年4月,赣县二中代表江西总队参加第10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夺1银2铜的好成绩,创造了江西在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2010年8月,赣县二中陈功建老师的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2010年9月首届全国青少年影像节,赣县包揽了江西省在这次活动中的所有奖项,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七)积极开展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几年来,我县在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施科学素质行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县干部职工的科普文化知识,拓宽了科学视野。2008年6月,举办了全县领导干部抗灾知识讲座,12月举办了全县分管领导和果技人员的加工橙产业发展知识讲座。2010年9月承办了‚江西省百场科普报告会‛,全县200多名领导干部聆听了白武明教授讲授的《大地环境》。

(八)加强了科协自身建设,科协工作条件极大改善。一是科普经费有了提高。2006年科普经费为零,到2010年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达7万元。二是健全了基层科协。县委组织部赣组任[2008]1号文件正式任命了全县19个乡镇科协主席。三是科协办公条件大为改善。2008年以来,县科协添置公务用车1辆、液晶电脑3台、手提电脑4台、投影仪2台、照相机1部、打印机1台、空调1台、公文橱6套、科普展版60块,彻底改变了科协一无所有的面貌,办公条件比有些大单位都更好了。

(九)强化科普工作宣传,提升科协工作形象。几年来,我县科协都有大量的活动,量大面广,为使各级领导和公众了解科普活动,宣传科协活动,宣传科协工作,宣传科协形象,我县科协特别注重科普工作的宣传报道,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科协,扩大科协的社会影响。据统计,几年来,我县科协在市级以上各类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35篇。其中中国科协网站9篇,中国科协《科普动态》2篇,中国农业信息网2篇,人民在线网1篇,中国农业绿色服务网1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篇,中国煤炭资源网1篇,中国太阳能信息网1篇,大众科技报1篇;江西科协网16篇,江西科协7篇,江西日报2篇,江西人民政府网1篇,江西新农村建设网1篇;赣南日报27篇,赣南科协19篇,赣州科协科普苑34篇,赣州三农网5篇,新赣州网1篇,赣南新闻联播3篇,赣州新闻广播1篇。

(十)科协工作取得的成绩

2008年县农函大被中国农函大授予先进分校

2008年赣县甜叶菊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2008年县科协被评为省‚五届‛科协先进集体

2008年县科协被评为全市科协工作目标管理第一名和宣传调研工作第一名

2008年赣县茅店镇万蒿村甜叶菊协会被省科协评为‚精品农技协‛

2008年赣县茅店镇万蒿村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评为‚科普致富示范村‛

2009年县科协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被中国农函大表彰 2009年赣县五云镇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曾纪泉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带头人

2009年赣县梅林光彩社区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评为‚科普示范社区‛。

2009年县科协被评为全市科协工作目标管理第一名和宣传调研工作第一名。

2010年赣县阳埠无公害腐竹加工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科普投入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科普工作还没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科普成效不理想;三是科协工作人员太少难于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四是科协工作的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五是科协基层组织薄弱,学(协)会开展活动不正常。

三、“十二五”科协工作规划

‚十二五‛期间,赣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科协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的战略布署,结合科协工作实际,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继续坚持‚打基础、抓重点、显亮点‛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大联合、大协作‛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赣县经济和“四化”建设服务

1、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政协组成界别的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

2、加强企业科协工作,努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3、积极将科技引入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

4、积极为企业做好招工工作,努力为企业服务。

(二)努力推进《纲要》实施,为全面提升我县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贡献

1、全力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

2、结合‚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开展主题系列科普活动。

3、抓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

4、加大农村科普培训工作。

5、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

6、大力推进科普进社区工作。

(三)竭力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科普平台

1、加大‚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力度。

2、着力办好县电视台《科普大蓬车》、赣县之声《科普宣传》、赣县人民政府网子栏目《科普专栏》。

3、制作一批真实反映赣县科技成果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科普读物、音像资料。

(四)、着力加强科协自身建设,提升科协服务能力和水平

1、切实加强科协队伍建设。

2、极力争取财政对科普工作的大力支持。

3、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10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