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有(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8:12:00
最新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有(五篇)
时间:2023-01-11 08:12:00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有篇一

什么是体态语?所谓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情感交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7%的语气语调。”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当中所显示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还多得多。

教师的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 ,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与学生交流交往活动中,通过体态语可以完成自己对“为人师表”这一形象的塑造。

那么,本文就从教师体态语所包括的目光、姿态两个方面结合课堂师生交往个案,对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作一探讨,为组织课堂、调节气氛提示必要的动作要领。

一、教师的目光

“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运用目光的重要性。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了,学生都进了教室,但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情绪一时还稳定不下来,教师里乱哄哄的,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开口,批评学生,而是站在讲台上用亲切的目光向学生扫视,很快,教室里安静了。

这就是运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的妙处,我总结它至少产生了三点效应:

(一)从空间上说,亲切的一视,无形中起到了控制作用,仿佛在告诉学生,你们的一切都看在我的眼睛里,你们在干嘛我全知道!

(二)从心理学上说,亲切的一瞥,好像在对学生们说:“老师知道,课间休息的时间很短暂,你们也难得放松一下。”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增强亲切感,便于班级对教师的认同。

(三)就信息传递而言,教师站在讲台上看向每个学生,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信息:老师都已站在讲台上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有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玩劣行为感到自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由此可见,教师安详与和气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整个班集体的热爱与关心,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他更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坐下,在愉悦的状态中进入学习。那进入正课后又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眼神要拢住全体学生,目光要自然平直地向前延伸,切不可游离不定,也不可只盯住某一点,要照顾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时时以温柔的目光与每一个学生打招呼,通过目光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地表现出各种特异的神情,用目光示意学生集中注意力,或示意学生加强朗读的表情,或示意学生沉着……教师还应该注意从学生的表情中吸收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表情,特别是眼神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听课兴趣的大小,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授课内容的深浅,速度的快慢,授课的方式。

二、教师的姿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接触最早的就是对方的身势姿态和颜面表情,就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讲课、聆听、演示操作,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身势姿态:或站立、或走动、或点头、或摇头,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些身势姿态,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情感和态度,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无声交流。如教师讲课时,站在讲桌中央位置,表示严肃;站在两端,表示随和;走下讲台,则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的身势体态不仅应符合道德规范和审美要求,也要遵循心理学上的有关原理,使之合乎教学上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站、行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站:教师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多数时间都是在站立中度过的,站立成了教师工作中一个十分平常而又必不可少的部分。假设老师上课习惯于站在讲桌前,将书放在讲桌上,双手反撑讲桌,如果讲桌比较矮,再勾下身子去看书。学生肯定会问:“老师,你昨天没睡觉还是你身体不舒服啊?”很明显,学生会受影响,做笔记拖拖拉拉,回答问题嘻嘻哈哈,极不认真,好像回答正确与否都无所谓,一节课结束,教学任务却没完成。可见站态对教师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养成正确的行走在学生面前的姿势习惯。刚踏上讲台的年轻老师,由于紧张,往往一节课都固定在了一个位置。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室后排有开小差的学生出现。这是因为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会压抑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走动得过于频繁,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比如在讲台上来回走,或是在学生不经意时走下讲台在学生中走一圈,这样不仅轻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打断了他们的思维,听到了他们不满的怨言。总之,教师的走动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应该是有节制的、文雅的、合情理的。

坐:坐态作为教师体态行为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其他身势姿态相比,在

课堂教学运用中相对较少,但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如专题讲座、监考、个别辅导及办公活动中应用广泛,它同样也显示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因此同样不可小视。由于平时休闲自在惯了,在坐凳子时,总习惯翘二郎腿,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将翘起的那条腿前后左右地晃动几下,或者有时是将整个坐着的上身摇晃,而这种习惯又会不自觉地带进课堂,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的交流过程。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去教育学生,也要善于目光、姿态等体态语,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优化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熟练运用精确恰当、生动诙谐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有篇二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论爱伦•坡五本恐怖小说中恐怖效果的营造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tion theme in heart of darkness 浅析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异化理论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应用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住所的隐含意义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 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经济学人》中的习语翻译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 浅论广告语汉译的美学效果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从《辛普森一家》析美国儿童基础教育的理念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形象的成因分析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

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 《紫色》的妇女主义浅析

从异化归化角度看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策略—以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为例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纯真的失去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44 女性人格的双重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凯瑟琳和简爱 45 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47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48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 49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 50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 52 浅析中英恭维语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新哥特元素 54 中式菜名的英译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 56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

扬•马特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象征主义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 59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60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61 试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伦理冲突 62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63 从文化角度看天津“五大道”景点翻译 64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 65 互联网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 67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68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emotional keynote of wuthering heights 70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 72 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74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75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76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伟大理想的毁灭——《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78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简单的深邃—论佛洛斯特诗歌的隐秘性 80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81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 84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85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dual personality 87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 88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91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 93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 94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96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芬青少年时期的比较研究 98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99 女权主义视野下的多丽丝•莱辛 100 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01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 102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104 沃尔特·惠特曼及其诗歌研究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106 我看简爱的爱情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the tragedy characteristics of sister carrie and an american tragedy 109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 110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 114 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 117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 118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 119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12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122 麦当劳成功之道

名转动词的中英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

普罗米修斯的铁链与屈原的幽兰—论中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精神 128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美国拓荒运动中的新女性形象--读威拉凯瑟《我的安东妮娅》 131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 132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133 a study of ap’s news reports from the angl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134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135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136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 137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 139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

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 141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43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144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145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 147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 149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浅析海明威《战地钟声》中的女性形象

151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 152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 153

154 analysi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55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156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 157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15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9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 160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

161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中式菜肴的英译

162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163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64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

165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166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167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168 斯嘉丽与艾米丽不同人生态度与命运--从父亲形象角度分析《飘》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169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

170 汉英颜色词语的内涵语义浅析

171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17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冠名广告的营销策略 173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174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175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176 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177 strategie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178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179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

180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181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182 试析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性格发展

183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 184 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185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86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87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

188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89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190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191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192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 193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扮演 194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195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

196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

197 differences of talent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ment advertising 198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199 从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看中美关系 200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有篇三

浅谈信息技术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跨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广泛进入初中英语课堂。这为一直努力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教师们开辟了新天地,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把多媒体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同其他手段相比,有许多优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了课堂结构,优化了课堂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以其图形,文字,图像,动画,声像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既容易解决 “动”的问题,又不改变问题的性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尤其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诱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引入英语教学之中,形成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接下来,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课前准备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一)、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实施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需求,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媒体表现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

(二)、课前准备环节中,信息技术应用对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网络中有海量信息,且更新极快,内容丰富,但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而英语教师在准备知识时,对选取的知识点要反复进行考证,避免错误引用,给学生造成误导。第二,在英语教学课前资料准备中,应尽可能选用所需知识点的原始资料,避免造成“中国式英语”的误区。

二、词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学生在完全掌握字母和音标的学习后,直接面临的是单词关。传统的背诵和默写往往使学生很快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并丧失自信心,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词汇教学不失为良策。生动逼真的图片,准确清晰的发音可以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将单词的抽象含义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枯燥的单词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跃,趣味盎然。同时,单词的当堂检测也可以在大屏幕上随时测验和修改。

三、语法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学习语法规则,如果光做机械的语法操练,会使学生觉得头痛。如果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法教学,则可变抽象为生动,具有传统语法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教名词单复数变化规律时,可采用动画展示,较生动形象,也可让学生即时人机练习,然后点击练习的得分,激励他们深入学习更多的内容。也可运用《着迷英语语法》里的动画语法形式,这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达形式,更为学生所喜爱。在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加深 大脑的识记,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从而轻松地掌握了更多的语法知识。

四、阅读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现在城市的孩子远离大自然,远离农村;而乡村的孩子又不熟悉都市生活和建筑。对某些文中出现的说明难以做到真正了解,对于有些抽象概念则更是如此。而教师如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则能使课本里的英语阅读得到进一步拓展,使它不再只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而可延伸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场所,瞭望世界、融入世界的窗口和界面。同时,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小短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些阅读文章,就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经过老师的删改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内容新,句子表达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

五、写作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写作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事。从初一的入门阶段,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看图说话、写话练习。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记下来,帮助学生实现从图画到文字的转换。

通过电脑展示台,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六、听力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消除学生听力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结合,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各种知识技能结合运用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语音,语速,词汇,母语思维,文化背景差异等)直接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将会更大程度上地消除这些障碍。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1、利用网络资源,下载语音教学flash动画。画面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兴趣,避免单纯传授的枯燥感;语音标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准确发音的习惯。

2、利用计算机选用一些适合中学生、语速得当的朗读资料,并在学生听的过程中,适当标注句子重音、节奏、音变、连读、弱读、省音以及意群划分等现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正常的英语材料的语速,并了解英语的语言特征,有助于理解。

3、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国家风貌,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等,并与我们的母语进行比较,训练他们在听的过程中用英语来思维,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节省时间,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有很好的放音设备,教师平时经常利用声音文件进行听力教学,就可以省去用普通录音机反复倒磁带的麻烦,为教学节省了不少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七、口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在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的同时,对他们口语的培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对说的能力的培养,口语水平的提 高,离不开良好的交际环境。在地域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下,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真实的交际环境。

(一)、引导学生利用人机对话方式。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软件,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利用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内容,计算机就可以像ktv里唱歌平分系统一样,可以对此进行反馈,发出一些诸如:“very good”“excellent”之类的声音,或者是分数,用以激励学生。因而学生就会愿学、乐学,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网上视频语音交谈。一是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与外国朋友交谈。现在,我们的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直接沟通。而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这种网上交谈与国际长途电话相比,费用较低,选择的余地也较大。因而,不出家门和校门,学生便很容易地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情感。并且,不是面对面的交谈,可以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学生可以大胆地去表达。二是通过国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国内英语爱好者交流。这么多的国内网民中间,不乏精通英语人士。因而学生和他们交流就更容易,交谈话题也可以更多。三是通过发展校内互联网,让学生可以和教师、同学自由地用英语对话。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喜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英语课堂,的确给我们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们不能对信息技术过于迷信,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要把信息 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我们课堂教学服务。但是一味依赖信息技术教学而忽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优点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要“变英语教学为英语活动的教学”,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进而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样就达到了我们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有篇四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用三种语言,有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体态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感觉、体态语言传达态度。成功的教学活动,不仅得益于出色的有声语言,也必然伴随着和谐、得体的体态语。幼儿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标准的普通话,同时应该要有较高的体态语表达能力,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恰当运用体态语的重要性,了解常用的、积极的体态语有哪些,恰当运用自身的体态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幼儿教师恰当运用休态语的重要性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的肢体语言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体态语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助于老师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幼师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幼儿也可以凭借老师的体态语来感知老师的情感取向。与幼儿沟通,教师要时刻谨记:怀着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幼儿有时会依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通过幼师的引导使幼儿的肢体语言得到发展,还有可能使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更加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体态语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的言传身教水平,特别是“身教”,也就是体态语能力的强弱,有助于幼儿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二、幼儿教师常用的体态语

幼师常用的体态语有以下几种: 1.手势

手势是指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它是体态语的重要表达方式。手势变化形态多,表达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向上的手势多表示积极、肯定、张扬、振奋的意思,如竖起大拇指、握拳、鼓掌等;向下的手势多表现憎恶、鄙视、压抑、否定等意义,如向下指点、摆手、搓手、摊手等。2.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通过眼睛来反映心理、表达情感的。正视表示庄重、诚恳;斜视表示轻蔑;环视是与幼儿交流;点视具有针对性和示意性,仰视表示崇敬或傲慢;俯视表示关心或忧伤;凝视表示专注,漠视表示冷漠,虚视可以消除紧张心理等。3.身姿语言

举手投足也是说话。身姿语言包括行姿、坐姿、站姿等。幼师的身姿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一天的情绪。行走时步履稳健、轻捷,站立时端庄、挺直、精神饱满;坐下时上身前倾、头转向幼儿;以及张开双臂做拥抱状、蹲下平视孩子、手拉手等,都会让老师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幼儿只有亲近老师,才能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才会相信老师所说的话,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观念。4.面部表情

面部肌肉、眉、唇的变化也能表达思想感情。面部表情是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幼师应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常带微笑等,而努嘴和撇嘴等则流露出不屑的意味,应尽量少用。5.服饰

穿着打扮能表现出“服饰语言”。作为人体包装的服饰与身姿体态一起,通过色彩、款式等因素体现人的性格气质、文化修养、信仰观念、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等。幼师的着装应活泼大方,色彩鲜艳,尽量避免薄、露、透。此外,要注意工作时不佩戴首饰等。

三、幼儿教师恰当运用体态语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和谐、自然、适度的体态语,使幼儿在放松、快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幼儿教师用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的体态语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1.体态语的形象性、趣味性

幼师的身姿体态、举手投足、目光神情,始终伴随着他的声音语言,传递出各种信息,通过动态、直观的形象,使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升华。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需要实物的帮助,例如:看图片、看实物、看表演等。老师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如讲故事时,老师的眼睛要始终注视着幼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老师的体态语随着故事内容和情境变化而变化,或喜悦、或悲戚、或惊讶、或愤怒、或苦恼、或激昂、或轻蔑,恰当运用手势、姿势、目光、面部表情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讲故事之前,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故事中的形象词,发挥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以恰当的体态语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例如,讲到“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的时候。老师抱紧双臂、缩着脖子,好像真的感到了冬天的寒冷,通过眼睛、手势,让幼儿产生视觉想象,似乎真的看到了雪花,反过来更加感到“冷极了”。幼儿的眼睛犹如晴雨表,随时测量着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他们是听得入神、受到感染,还是很不耐烦、不想听下去。老师要根据幼儿的表情、眼神所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2.体态语的教育性、激励性

幼教工作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与幼儿交流时,可将头侧向幼儿,说明你重视他,对他的话有兴趣。当幼儿表现较好时,竖起大拇指。翘大拇指表示“好”,用来称赞幼儿干得不错、了不起,这个意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一样的。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体态语的运用,应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场合的变化自然而然的流露,不能僵硬、模式化,更不能矫揉造作,也不应过于随意。幼师应面带微笑,把亲切、自然的目光缓和地洒向孩子,而不应该一遍又一遍闪电般地扫视全班孩子,或者恶狠狠地盯住调皮捣蛋的某一个孩子。应注意多采用积极的体态语,还要符合当时的语气与内容。如,你希望犯错的孩子爽快地认错,提问时,别忘了要求他的眼神正视你。不要长时间凝视幼儿,这样会令幼儿不自在。轻抚可以表达老师对幼儿的关爱,一般是轻拍幼儿的肩膀或手背,握住他的手,解除他的防备和紧张。这种亲密互动能加深孩子因说谎带来的不安,为了缓解压力他会愿意吐露真相。当孩子承认错误之后,别忘了坦白从宽,夸奖他的诚实。如果老师在揭穿谎言后立刻动怒,孩子便会认为说实话不是好事,从此不再愿意认错了。

教师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有篇五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使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无 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 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缺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 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本 论文从多媒体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浅谈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 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法以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里,如何把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调教师、学生、教育 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协调一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多媒体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以前传统课堂中,教师是唯一的语言 及文化信息的传播者和示范者,而现代教学媒体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 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爱因斯坦说过“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激发学生 的兴趣,它可以提供许多语言素材,为英语教学提供生动、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为交际 英语提供了素材和情景,大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减少教学难度

现代教学媒体使教学不再枯燥,学生可以直接听到或看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进行语 言交际和社会交往的,如:购物、旅游、参加聚会等。从真实、动感的画面上,学生可以看 到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语言、服饰等,加深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三)能使教学内容呈现更直接、形象、生动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词汇、句型的学习紧扣具体的语境,学生不但能看着屏幕认识新 单词、新句型,还能利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了解单词的发音、词义、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功能,既清楚又生动。例如在教动物的单词时,我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动物的图片,有声音,有动作,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学习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兴趣,也很 快记住了duck, goose, sheep, monkey, chicken, pig 等,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 趣和学习英语的效率。

(四)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中,把大量的知识、信息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当今的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篇几百字的精读,不仅要讲解到大量的生词,还要分析文章框架结构及 中心内容,还有一系列细节和有用的短语、句型和语法点,而且讲解完以后还有反馈练习,可 以说内容非常多,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一地处理完这些环节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教初三的课文 lesson31 peace at 时,我采用“任务型阅读”的教学模式,提前做好课件,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

任务:有听录音回答问题;有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还有课后练习等等。利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我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还为今后的复习留下永久的材料,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 理解,减少了教学难度。这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不过,由于诸多因素的 影响,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过分追求声像效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件主要是以声音和图像构成的,但有时生动的画面往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好 奇心被画面所吸引,学生的新鲜感容易取代他们对学习重点的把握。在设计课件时过分运用 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甚至网络技术,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其结果会喧 宾夺主,淡化了主题,干扰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反而有时会引起反效果。

(二)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多变的变量,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了 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充分体现教案的灵活性,充分利 用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材处理上,要考虑启发诱导、提示方法、深化思想、形成语言、情景密切结合的交际认知模式;还要考虑各种应变的措施,对学生突 发奇想的问题要有解决办法。而使用多媒体需要提前设计好课件,对于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 不可能考虑周全,面面俱到。如果这样,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多媒 体课件。这是典型的以多媒体为中心、反客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做就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 学的辅助性原则,也违背了现代英语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教师态度被动消极,不能充分应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肯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 信息技术的态度还比较被动,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调查数据显示,﹪的学生都很肯定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表示非常喜欢,很感兴趣;英语教 师也充分认可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有效辅助作用,充分肯定信息技术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维持、创设情境、达成教学目标等方面以及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作 用。然而即使对资源有需求,有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渴望,但他们有想法,却 缺乏实际行动,有的教师觉得课件制作起来很麻烦,懒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制作,觉得看 着教案写板书比较容易,因此很少使用电子白板,有的教师根本就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教 学,而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法(一)多媒体在对话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对话教学,可将枯燥的对话转化为视、听、说的教学形式,向学生真实 而立体地展示所学语言知识的背景和使用环境,为学生创建一个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口对语言信息综合反映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 参与的愿望。学习对话是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句型,根据不同场景进行自由对话。利用软 件进行动画处理后,将课本中的静态画面变为动态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 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件在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课文教学是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例如,冀教版初二下册helen 这课时,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为了更好 地利用课堂教学,并使学生了解这个人,笔者采用了如下方法。 in 首先,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几组海伦?凯勒的照片,让学生们猜猜是谁,以激发学生对 这堂课的学习兴趣。他们猜出来的时候,然后我问学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len ?”知道海伦.凯勒的学生马上举手回答,她是美国的教育家,女作家、、、、、、然后,点击出pre-reading questions,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海伦?凯勒的 话,你将怎样面对你的生活?这会马上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学生们就会开 动脑筋,主动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先回答,然后单击出来滚动的答案,由于图像和文字同时 出现,媒体信号强烈,学生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对所呈现的信息感知迅速而牢固,因 而发言会更加踊跃,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listening 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听说活动的目的是要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并通过对语言知识 的运用,把理解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这个环节,笔者是这样利用课件的。

listening and following 将课文的音频编入课件,以段为单位,让学生跟着一句一句地 读,每段结束的时候,点击使其停顿。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全段内容。老师可以采用让 学生个别、小组、全体竞赛等方式来检查听读效果。l reading 细读课文是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 helen 的身世,著作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有通过海伦.凯勒学生们能学到什么。首先在 屏幕上展示几个细节问题,并简单介绍她的事迹,使学生对照着图片有兴趣的进一步学习有 关她的事迹。这样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分析、综合、比较课文材料,从而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借助多媒体,这样节省了很多的 时间,同学们也记得更牢固。.exercises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屏幕上打出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另外,在课 堂上学生还可通过学习歌曲,看英语短片来学习。让英语学习不再乏味。(三)课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书面表达练习是课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从另一侧面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来进行 书面交流的能力。由于课件教学具有交互性强、学时短、效率高等特点,因此运用课件进行 写作训练能达到高质、高量、高速三者的统一。总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现代科技 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它会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高学 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教师的好助手,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多媒体课 件教学是一种新兴事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过分强调课件的作用,而忽 略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性,使课件这样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错误地转变成了教学的主 体。因此还需要在教学中对其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断增强和开发它的使用功能。这 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和钻研,并正确地看待和利用它。

(四)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应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历史 文化发展的轨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 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的综合, 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然而, 在教学实际中, 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 把抽象事物具体化,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课件具有重现力, 它可以不受时间、地 点的限制, 把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故事和异地风情的记录内容重现。同时, 多媒体课件也具 有极强的表现力, 它可以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 借助 视频展现其缓慢的变化过程与现象。以“food; festival ”为例,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外国 的饮食文化和节日。但是, 学生都未曾去过这些国家, 对其文化背景了解甚少。为了让学生 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感性的知识, 对这些国家能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我搜集了大量有 关这些国家饮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并利用这些资料制作成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充满异域 风情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在欣赏视频和精美图片的过程中了解了外国的一些饮食文化。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 英语教师作为课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教 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现代教 育技术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建设现代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二)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英语教师要使自己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 行不断地学习。掌握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学的 基本素质,还要具备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影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强化 网络意识和网络文化适应意识;应富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卓越的教学监控能力,有效地解 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 境的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力军。

(三)教师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有利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 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 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合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生能力”作为一种崭 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育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今后我们 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方向,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 与实践,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行之 有效的方法,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有效整合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各个地方。参考文献

[1] 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贵州: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2] 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3] 赵彦.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5).[4]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实用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6] 孙芸.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9).[7] 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8] 赵丽.《论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历史和优势》[d].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03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