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作文800(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8:01:28
元宵佳节作文800(四篇)
时间:2023-01-11 08:01:28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佳节作文800篇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元宵佳节作文800篇二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题记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便已长大。但这只是身体上的成长,我们的心灵,真的成长了吗?

今天是元宵节,我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上午空闲时,匆匆一瞥镜子里的人,不由得有些讶异。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皱眉头的呢?

你有没有什么烦心事,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或许,这就是人的改变吧,

我默默地给出答案,心底却是一片茫然。为什么呢?

过完元宵节,年也就过完了。窗外偶尔有几声鞭炮炸响的声音,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三三两两的人们说话的声音。元宵节永远都是这样,早上永远不如晚上热闹。

天逐渐明朗起来,到达了一天中阳光最刺眼的时间,随后又逐渐黯淡了下去。直到最后一抹阳光都消失不见,天空才慢慢的变黑,一直到黑暗笼罩大地,不远处的街上,灯像一条沉睡着的火龙一般蜿蜒着,元宵节的高潮才开始。

吃过了晚饭,妈妈又煮了元宵。光线打在它们光滑的皮上,折出好看的晕。妈妈拿起一张桌子,放在地上,又拿出一些带花纹的瓷杯,在瓷杯中盛上元宵,把瓷杯一字排开放在桌子上。又点了一把香,点上了蜡烛。因为有风的缘故,使得火光摇曳不定。

这时候,窗外有烟花开始绽放。它们从炮筒里出世,跃上了它们一生的最高点,拼尽全身的力,只为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待到灯枯油尽之时,那飘落下的“哗啦”声,便是它们自己给自己的鼓掌声,随后便消散在空气中。它们的一生也就这么短短几秒,却得到了人们的喝彩,所以它们不悔,也不怨。

我问自己,你什么时候变得多愁善感了?

这个问题我同样无法解答。

人那,就这样被时间悄无声息的改造着。

下了楼,我望着正在焚烧吞噬纸的火焰呆呆地出神,直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才把我拉回现实。

鞭炮闪烁着,跳跃着,诉说着它生命的精彩。

放完鞭炮,我便开始放孔明灯。将蜡点燃,看着红色的灯壁慢慢膨胀。我好像感到手中有一股生命在成长,它想要挣脱我给它的束缚,它渴求自由,它向往蓝天——于是,我松开了手,看着它慢慢的向上升起,看着它越来越小,最后,和众多孔明灯一起飞走了,化作群星点点。

我又问自己,你为什么没有许愿?

——许了愿,愿望就能成真吗?现实不是童话,没有心想事成的奇迹,没有如愿以偿的梦想。它无情地把你的梦境撕碎,留你一脸的虚冷。

孔明灯寄托的不是愿望,而是希望。

我再次向天上看去,发现我已经找不到我的希望了。

长大是一瞬间的事,当你想长大时,你就已经长大了;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你永远都在成长。——后记

元宵佳节作文800篇三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元宵佳节作文800篇四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上午九点,我们一家人在姨妈的引领下,来到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徐沟镇,观看民间文艺表演。

秧歌队伍扭过来了。这是一组全民“参战”的秧歌队伍。年龄最小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大的是年过七旬的老人。音乐响起,演员舞动手中的绸子,踩着欢快的鼓点,迈着秧歌步扭了起来,那气氛别提有多热闹了!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身上,她舞得是那么优美,节奏感是那么明快,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接下来是舞龙。只听到过舞狮,没听过有舞龙,我们屏住呼吸,拭目以待。随着播音员的生动讲解,由人群编织成的两条活生生的金龙出场了,彩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晃动,巨龙跟着上下翻腾,不停地变换阵势。最后,两束电子火花从龙嘴喷出,博得了人们的声声喝彩。“二龙戏珠”节目真绝!

最后出场的素有“空中芭蕾”之美誉的背铁棍表演把演出带向了高潮。只见穿着艳丽的小女孩在“空中舞蹈”,她们个个头戴珠花,身穿长衫,桃色的腮红衬得肉嘟嘟的小脸愈加可爱。随着锣鼓的节拍,她们挥动双手,抖动着长衫。姨妈告诉我:“徐沟背棍,不说不唱,只以锣鼓、音乐、舞蹈、动作传情达意,又被称为‘无言的戏剧’。

背棍在内容上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及现实生活,一根棍反映一出戏和一个故事;一支彩枝悬挂一人,一根弓弦站立一人……上下一体,同歌同舞。

”上阵父子兵,一个小男孩和爸爸表演的是“马马棍”。小男孩身披红色斗篷,手持蓝色马鞭,俨然一个飒爽小骑手。这个“马马棍”还有个小机关:小男孩和爸爸通过一个活动的铁棍连在一起,这个铁棍隐藏在爸爸手上马儿的身体内。

当爸爸用力托举时,小男孩可以很快实现由坐到立,站在马背上,整个动作瞬间完成,连贯、精妙,引得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接着又来了铁棍,所谓铁棍就是八个大人扛一个台子,台子上站三个穿着戏服的小孩,这个舞台,纵横不过四尺,高不过三尺,却舞出一片独特天地。妈妈对我说:

“上背棍的娃娃们都要经过选拔,不仅要选长相、身材,还要选毅力。这些孩子早晨四点就开始化妆了,这么冷的天,穿件单薄的戏衣为大家表演,真不容易。”我被孩子们的执着精神所打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中午十二点了,我们足足大饱眼福两个半小时。节目已经结束,我却依依不舍。姨娘说:“徐沟是个民俗文化很浓的大镇,元宵节庆典每年都要搞,而且一年更比一年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022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