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关于教案编写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二
自从孩子读小学以来,家长课堂已成为我们每个学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家长课堂对于我们来说也愈加重要。在这次四年级的家长课堂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更好地辅导我的孩子的方法。
第二段:分享家长课堂的收获。
在家长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传授了许多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阅读是孩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老师教给我们了许多可以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新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让阅读变得更加愉悦。同时,在家长课堂上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自我表达,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等。
第三段:反思家长课堂带给我的改变。
在经历了四年级的家长课堂之后,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辅导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也深深体会到了作为家长的责任和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和其他家长一起思考、交流,从而让我的教育观念也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发现,通过家长课堂,我每次都能够找到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能够更好地辅导他们学习。
第四段:未来展望。
在未来,我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参加家长课堂,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同时,我也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能够与他们更加紧密地沟通和交流,一起发现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快乐、更自信地成长。
第五段:总结。
通过四年级的家长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明确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和重要性。通过参加家长课堂,我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能够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因此,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将会越来越有趣、也越来越有意义。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三
家长课堂是一个重要的家校互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家长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我参加了四年级的家长课堂活动,体验了其中所带来的收获和感悟。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家长课堂心得体会。
第二段:参与感受。
参加家长课堂,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孩子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在课堂上,老师们会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常见的知识点,例如语文的读写、数学的计算和练习等等。而在孩子的课堂表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中所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参加家长课堂,让我站在了老师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学习,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去克服困难。
第三段:交流沟通。
家长课堂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得以实现。在课堂期间,家长们可以针对孩子遇到的学习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认真听取老师的解答和建议。同时,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家长和老师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制定出更好的学习计划。
第四段:促进家庭教育。
家长课堂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它还引导家长们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上做出更好的努力。在课堂上,老师们会分享一些教育理念和经验,告诉家长们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让孩子更加自信、独立、自主地去学习。家长们可以通过家长课堂,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看,四年级的家长课堂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家庭教育中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重要性。参加家长课堂,我们可以了解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向老师取经和寻找答案,促进德育教育,深化家庭教育。这些都会对我们的孩子长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打下更好的基础。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家长课堂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四
教学要求:
(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过渡:是啊,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5、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我”送到乡下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第三句)。
6、我当时是怎样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2~3自然段,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亲人闷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六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2)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3)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七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茵、砰、芽、吟”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要有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人人都要献出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幸福,世界会更美丽。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们畅所欲言)。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豆荚”、“青苔”、“绿茵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笑吟吟”、“懒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语言表演出来,或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你有什么样的印象或看法。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四、品读理解、质疑感悟。
1、小房子没打开前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它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抓住第五颗小豌豆的观点,让学生着重体会5自然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学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抓住“神气”“懒洋洋的说”“想了想说”等语气助词,让学生边体会边充满感情的朗读)。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对小豌豆的爱?
(通过关键的词句如:啊!是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来了。笑吟吟的说,乐得叫起来等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如:“惊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会好起来了”“快乐”等。朗读时出“啊”“呀”的惊喜,笑吟吟的喜悦,引导学生,从内心读出对小豌豆的深爱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对小姑娘的爱?
(抓关键的词如:长出小叶—长出豆藤——-猛进的长————-开出粉红的花儿)。
(3)你怎样理解她扶着出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
另外四个小豌豆又有些什么经历呢?也写一写吧!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八
1、理解词语: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九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动人的旋律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蜿蜒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前准备:
学生:描画自己的“小脚丫”,寻找自己的照片,收集自己的故事。
教师:动画演示课件,背景音乐,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园。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些都是谁的脚印?
(显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及其脚印,对号入座)。
2、师:大家都找对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向你们祝贺呢!
3、出示一系列动画故事:
小鹿的成长:吃奶--吃草--奔跑--自己独立生活。
小象的成长、小狮子的成长、......
4、小结归纳:是谁养育了他们?爸爸妈妈。
二、聪明豆。
1、师:我们小朋友们是谁养育的?爸爸妈妈。
2、(出示一个个小脚印从小到大,同时配上音乐)。
看,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3、比较“小脚丫”
师:你的小脚丫,现在多大了?
学生拿自己画好的“小脚丫”与书本上的“小脚丫”比一比。
师:你想说些什么话?(生回答:我想告诉大家......)。
4、小结归纳: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三、七色光。
1、看书上的照片,说说丁丁的故事。
吃奶--学走路--看病--逛公园--学识字--外出旅游。
2、说说自己各阶段的故事。
婴儿阶段:
请你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
(展示婴儿照片,体现父母的辛苦,孩子长得健康)。
幼儿阶段:
你记得照片里的故事吗?
(展示孩童照片,感受父母关爱,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
儿童阶段:
进了小学,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展示近阶段照片,父母教育孩子,使其更聪明、健康)。
3、情感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儿歌展示: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使我聪明,使我健康。
交流:你看了照片,听了故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小结归纳:其实,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我们齐声说:“谢谢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一
教学要求: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二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三
教学要求:
(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过渡:是啊,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5、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我”送到乡下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第三句)。
6、我当时是怎样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2~3自然段,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亲人闷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74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