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唐多令原创诗词(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1:43:54
最新唐多令原创诗词(6篇)
时间:2023-01-10 11:43:5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多令原创诗词篇一

●糖多令

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词作鉴赏

刘过词能够在辛派阵营中占据重要一席,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与辛弃疾豪纵恣肆之风相近的作品,还在于那些豪迈中颇显俊致的独特词风,正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艺概》)此词就是这么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词。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具载其事。

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词一起用了两个偶句,略点景物,写登楼之所见。

但既无金碧楼台,也没写清嘉的山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而已。这里的满字和寒字下得好,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底色。细味这残芦满目、浅流如带的词境,不止气象萧瑟,而且写出了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来,是统摄全篇的传神之笔。接下去,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远楼落成不久,刘过离家赴试,曾在这里过了一段狂放不羁的生活。所谓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湖学别苏召叟》)以及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赠妓徐楚楚》),这就是他当年游踪的剪影。二十年过去了,可是以身许国的刘过却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仍然一袭布衣。如今故地重经,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祸乱不远的时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句中的过字点明此行不过是解鞍少驻初程的暂歇而已,并为下文伏线。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文随意转,极见工力。未稳上承过字,说明行色匆匆,钩锁紧密,见出文心之细。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三句迭用 犹、能、又等虚字呼应提携,真能将词人灵魂的皱折淋漓尽致地揭示无余。

过片以后纯乎写情,都从重过一义生发。曰故人,曰旧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章法之精严,风格之浑成,堪称《龙洲词》中上上之作。黄鹤二句从设问提起,妙处在能从虚际转身。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泛泛之笔。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前此种种灰黯的心绪,所为伊何?

难道仅仅是怀人、病酒、叹老、悲秋么?被宋子虚誉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龙洲词跋》)的刘过是不会自溺于此的,刘过此词的忧国伤时之感无疑要高于宋玉《九辨》单纯的寒土悲秋之感。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对韩侂胄引火自焚的冒险政策的担忧,就是对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他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这怎么不教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呢?浑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层含义。本有旧愁,是一层;添了新愁,是第二层。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层。旧愁为何?就是他《忆鄂渚》诗所云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 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卒章三句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少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相对于已老之今日而言。刘过初到南楼,年方三十,故可称为少年。且可与上片之二十年重过南楼相绾合,论其章法,确有草灰蛇线之妙。如此结尾,既沉郁又浑成,令人读之有无穷哀感。

刘过的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这首《糖多令》却写得蕴藉含蓄,耐人咀嚼。与其他爱国词比较,的确别具一格,故而流传甚广。《糖多令》即《唐多令》,原为僻调,罕有填者。自刘词出而和者如林,其调乃显。刘辰翁即追和七阕,周密而因其有重过南楼之语,为更名曰《南楼令》。可见此词影响之大。

唐多令原创诗词篇二

《六么令》古诗鉴赏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画帘遮帀,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

不消红蜡。

闲云归后,月庭花旧栏角。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词极为细腻婉曲地写一位歌女和情人的约会,通过这样一个角度,展现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寄寓了词人对于这位歌女向往真正的爱情而不可得的深切同情。

起首两句,点出季节时令和住所,又以柳絮飞舞环绕的比喻把歌女因有约会而产生的兴奋、紧张的心情作了一番引人联想的比拟。晚来两句写她描眉梳妆,学着宫中的远山眉样,精心描画。《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这是女为悦己者容,翠眉是画给她的情人看的。写眼睛的两句更为生动。此时她化妆已毕,步出宴会厅前,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狂心,是难以抑制的热切之心。已向横波觉,向字、觉字,其中隐隐有一个人,就是今晚她所要密约的人。这人已席间,她一瞥见,就向他眼波传情,而被这个人察觉了,彼此心照不宣。画帘三句谓歌女处于画帘密帀的环境中,没有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自由,只能把感情寄托新翻的曲子里,希望有人把自己的曲子传出去。

下片言歌女所爱的人来信写得很含蓄,而自己写得很浅露,难以给她回信;昨夜想写几句诗给他,又心灰意冷,思想上很矛盾,只好作罢,既不要写信,也无须写诗,让彼此都记取过去那短暂的相聚情景:那是一个幽静的美好夜晚,庭院中开满鲜花,人们散去之后,月亮还挂庭院的旧阑角上。作者通过刻划歌女复杂矛盾的心情,表达了对这位歌女向往真正的爱情而不可得的同情。

此词以真挚的.感情、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对歌妓舞女的生活进行了深入开掘和细致表现,展现了她们复杂而痛苦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她们的同情与关切,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唐多令原创诗词篇三

《相思令》古诗鉴赏

相思令

作者:林逋

吴山[1]青,越山[2]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3]有离情?

君泪盈[4],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5]。江边潮已平[6]。

【注释】

[1]吴山:泛指钱塘江北岸的山,这里古时属于吴国。

[2]越山:泛指钱塘江南岸的山,这里古时属于越国。

[3]争忍:怎么忍心。

[4]盈:满。泪盈,指眼泪充满眼眶。

[5]同心结:古人常把两人的衣带打成同心结,象征永远相爱。

[6]潮已平:意思是潮水涨到了最高的水位。

【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曾浪游江淮之间,后来归隐杭州,在西湖孤山隐居二十年,不曾踏入城市。平生爱梅,爱鹊,生活孤清,自称梅妻鹊子,是为后代推崇的淡泊隐士。

【赏析】

这首词写不幸分别的恋人的离愁。首句写钱塘江两岸的`山脉郁郁青青,而送别的地点正在钱塘江边,一对恋人就要在这样的美景中分别。争忍有离情是一句反问,意识是不忍心有离情。明明在离别之际,却不忍有离别之情,只是因为离别太过伤心,只是想一想那样的痛苦就觉得不能忍受。下片具体写两人的分别场景,江边告别的两人眼泪都已盈满眼眶。按照习俗,永远相爱相伴的恋人要把衣带系成同心结,可他们却系不成这样的同心结。江边的潮水已涨,船要起航,而一对本来同心的恋人就要这样天各一方。

唐多令原创诗词篇四

柳永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宣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柳永词作鉴赏

此词通过描写羁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写了他的离愁和他对情人的相思。全词通篇写中宵梦醒情景,却从睡前、睡梦、醒后几方面叙来,有倒插、有伏笔、有补笔,前后照应;从一已相思写起,而以彼此相思作结,写得飞扬灵动,层次清晰,清新质朴,凝炼生动。

开头二句从“今宵”联系到“昨宵”,说昨夜是这样和衣而睡,今夜又这样和衣而睡。连写两夜,而景况如一。从羁旅生活中选择“和衣睡”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就写尽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两句纯用口语,几乎逐字重复,于次句着一“又”字,传达出一种因生活单调腻味而极不耐烦的情绪。以下三句倒插,写入睡之前,先喝过一阵闷酒。“宣”,可见未尽兴,因为客中独酌毫无意趣可言。但一饮饮到“初更过”,又可见有许多愁闷待酒消遣,独饮虽无意兴,仍是醉醺醺归来。“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说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为下面写追寻梦境伏笔。

“何事还惊起”用设问的语气,便加强了表情作用,使读者感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霜天冷,风细细”是其肤觉感受:“闪闪灯曳”则是其视觉感受。上片写孤眠惊梦的情事,语极浑成,造境凄清。

过片撇开景语,继惊梦写孤眠寂寞的心情。主人公此时展转反侧不能成眠,想要重温旧梦,而不复可得。“重追想”三字对上片所略过的.情事作了补充,原来醉归后短暂的一觉中,他曾做上一个好梦,与情人同衾共枕、备极欢洽。此处作者用反衬手法,梦越好,越显得梦醒后的可悲。相思情切与好梦难继成了尖锐的矛盾。紧接两个对句就极写这种复杂的心绪,每一句中又有强烈对比:“寸心”对“万绪”写出其感情负荷之沉重难堪:“咫尺”对“千里”则表现出梦见而醒失之的无限惆怅。此下一气蝉联,谓彼此天各一方,空怀相思之情而无计相就,辜负如此良宵。所谓“好景良天”,也就是“良辰美景虚设”之省言。“彼此”二字读断,更能产生“人成各,今非昨”的意味。全词至此,由写一已的相思而牵连到对方同样难堪的处境,意蕴便更深入一层。“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两句意思对照,但只更换首尾二字,且于尾字用韵。由于数字相同,则更换的字特别是作韵脚的末一字大为突出,“有意”、“无计”的内心矛盾由此得到强调。结尾巧用重复修辞的手法,前后照应,层次丰富,而意境浑然,颇耐人寻味。

唐多令原创诗词篇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词人简介

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三年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得放归。

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2分)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诗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

2.“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4分)“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意思对即可)

唐多令原创诗词篇六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8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9.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8. (5分)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2分)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诗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

9.(6分)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4分)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意思对即可)

(1)上阕堪恨西风催世换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2)下阕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1)答案:运用双关手法,明写秋风使季节变换,暗写南宋为元朝统治者灭亡,自己被俘,人生也被改写。

9、(2)答案:作者运用雁、明月、芦花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流离之苦。

【唐多令阅读答案6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83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