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历史讲课教案 历史课说课教案(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5:36:37
初中人教版历史讲课教案 历史课说课教案(三篇)
时间:2023-01-10 05:36:37     小编:zdfb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初中人教版历史讲课教案 历史课说课教案篇一

大同区祝三中学 说课人:李桂霞

尊敬的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三说教法及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说教材。

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在港澳台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本课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分三个子目,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其中,“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基本方针。

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地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这些都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及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是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由于初二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深度有限,容易浮于表面,所以我确立的教学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作用;理解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

在处理教学重点时,我采用课件直观展现,引导探究,指导学生巩固知识点的方法,在突破难点时,我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其次,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的学习,对长期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及台湾问题的由来已经形成了初步认识,他们已经能够主动有意识的探求社会热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

再次,说教法及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设置问题,课堂互动。

二、创设情景,发散思维。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这几种教学方法贯穿本堂教学始终,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期间穿插图、文、声等综合信息手段,增强教学的新颖性、形象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合格的教师应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来看待,教学中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积极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法及学法,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几步进行

一、情境导入,诱发兴趣。

二、预留复习,合作探究。

三、师生互动,破解重、难点。

四、总结升华,拓展知识。

根据以上思路:

1、上课伊始我准备播放闻一多先生作词的《七子之歌----澳门》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中教师提问,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意愿?歌声中所呼唤的澳门是否回来了呢?这样不仅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正轨,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

2、预留复习,合作探究。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节课我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本节课我设置的预留习题是,香港、澳门及台湾问题的由来。这样既能锻炼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我在处理本节课预留作业时,在课上我用播放课件的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回忆香港被占领的过程,然后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及台湾问题的产生,从而为下一步授课做好铺垫。

3、师生互动,破解重难点。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所以在“一国两制”这一子目上,设置了三个问题,既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2、“一国两制”提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首先针对哪个地方提出?

我给学生三分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点评,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深对“一国两制”的理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让学生谈感受,谈启发。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新的知识,为此,在讲授香港回归时,我播放回归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谈感受,通过出示香港回归后繁荣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香港回归后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从而论证“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今天祖国的强盛。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澳门回归的过程及图片,出示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让学生说一说区旗的寓意及港澳回归时间,这里我不再演示。

关于两岸关系一节,我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体会两岸人民渴望统一之情。授课时,我出示中央人民政府在统一前两岸交往的原则,同时播放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友好往来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与此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音符,比如,陈水扁提出的“一边一国”的两国论,“入联公投”等,让学生针对此现象发表自己的感言,学生会深切的呼唤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对部分台独论者义愤填膺。由此,爱国主义情感达到高潮。

4、总结升华,拓展知识。

课堂总结部分,我提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了什么体会?同时出示板书。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板书系统化、简约化、脉络化。

教师对学生的小结简单评价,点出重点。让学生明白“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的必然,坚定台湾回归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随后进行当堂巩固练习,根据重点、难点,我设置两个问题,既

1、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

2、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答案,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此问题1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问题2的设置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最后,我谈谈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在农远工程已在我省农村中小学全面开展,这为我们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到我们农村教师身旁,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向学生展示了港澳回归的过程,成功解决了学生没有亲历此历史事件,缺乏直观印象的缺憾。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对此历史事件感悟深刻。

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教师真正做到了:从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指导方法为主;从单一讲解转向组合优化。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初中人教版历史讲课教案 历史课说课教案篇二

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一、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

6、课堂训练

(1)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说说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7、课堂小结

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板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的狂潮

初中人教版历史讲课教案 历史课说课教案篇三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第**号考生.鞠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将具体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个方面来进行我对本节课的说课。

(教材分析)首先,谈谈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人教版……,主要内容包括……,本课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或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的作用。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谈谈对学情的分析。(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我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他们整体来说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但是由于刚刚接触历史学习,对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的积累比较缺乏。因此,教师应该力求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历史思维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理解……,认识……,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现象/事件的能力。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感受…,树立…,培养…,激发…。(重点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难点是……。

(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问题情境法、分组合作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认真思考、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地参与课堂,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过程。第一是导入环节,我将通过…, 激发学生对…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顺利展开本课学习做好准备。第二是新课讲授环节。

了解的基本史实,初步感知。

(对于…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者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的基本情况(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地感知…,并且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我将采用观察图片或者观看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知识。

对于什么的内容,我将通过设计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阅读…,完成表格内容,归纳出基本史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便于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环环相扣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出示…材料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认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于…内容,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并设置启发性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出…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对于…的内容/评价/原因/影响分析,因为是本课的难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将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学生分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教师最后进行补充,

总结

出…,使学生认识到…。

对于什么的内容,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采用角色体验法,使学生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第三是巩固提高知识小结环节。

我将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检测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其次通过结合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回忆本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第四是思维拓展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讨论…问题(动脑筋),或者是搜集…资料,调查…,阅读什么书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最后是说板书设计。我采用提纲式板书,主要包括…几个部分,这样设计直观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的脉络。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考官。学情分析:

(七年级)本节课的我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他们整体来说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但是由于刚刚接触历史学习,对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的积累比较缺乏。因此,教师应该力求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历史思维意识。

(八年级学生)我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整体来说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并且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还存在看问题表面化、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力求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历史思维意识。

(九年级)我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整体来说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并且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还存在看问题不够深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力求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历史思维意识。

(必修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求知欲强烈,并有一定的分析概况和独立思考能力。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有限,再加上这一时期年代久远、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复杂,因此对学生而言比较有难度,教师应该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必修二)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整体来说,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求知欲强烈,并有一定的分析概况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经济学比较陌生,本课涉及的一些经济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应该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必修三)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也存在分析问题不够深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此外,加上本课专理论性加强,概念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加深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

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顽强意志;不辱使命。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果实,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16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