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观察日记(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06:02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汇总8篇)
时间:2023-11-11 06:06:02     小编:纸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一

现在,我家的阳台上养了好几盆多肉。

但是我们买回去之后,我一查资料才发现,养这些多肉的学问大着呢!

首先,搁置多肉的地方必须要有充足的阳光,因为多肉本身大部分是生活在沙漠,所以它们习惯了日照,阳光少了是不行的;然后,浇水不要太多,水分一定要少,一个月浇一次水就可以了,水浇多了反而会引发传染病,从而导致多肉枯萎或者患上病害;养多肉还要注意及时除虫,多肉这么水嫩,调皮捣蛋的虫虫们肯定会忍不住过来“吧唧”一口,所以作为主人的我们,一定要宠好小肉肉哦,但不要宠溺;还有就是肉肉长花时要把花花剪掉哦;而且有些肉肉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哦!

呵呵!小小的肉肉居然这么挑剔!但它们确实好漂亮!

多肉有好多的品种,有宝石花、山地玫瑰、小红衣、月影、桃美人、白牡丹、雪莲、樱水晶、美丽莲、星乙女、快刀乱麻、球松、明镜、青凤凰、魔法师、紫珍珠、银尾狐……等等等等,还有好多好多!

小小的多肉竟然是这么的神奇,大自然真的好奇妙啊!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二

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多肉,它是我珍爱的.植物,也是我养的时间最长的植物。

多肉是由一个笔直的枝干和许多充满水分的叶子组成的,绿油油的,颜色很耀眼,生命力也不一般。每次到死亡的边缘线时,都能再次复活。有一次,我两个多月没浇水,它那充满水分,绿油油的叶子都掉光了,我放弃了它,正当我刚要走开的时候,一个耀眼的绿色光芒闪烁了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幸存”下来的孤零零的叶子,这时,心里涌出了一个念头:把这个叶子种起来,说不定还能再生长出来新的枝叶,拥有新的生命。

十天半月后,奇迹出现了,它竟然长出了新的,我用手摸了一下,又感觉到了一股新的生命在指尖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我又重新拾起了让它重生的希望,这让我明白了生命意味着什么——勇气。

多肉的叶子还有一个大作用,把叶子捏碎后的汁水抹到被蚊子咬的地方,会清爽很多,比芦荟、薄荷管用多了,小时候被蚊子咬了个包,擦上这种药水,犹如春暖花开,不用每天痛苦地挠着,用着各种难闻的药,真是药效奇特啊!

我非常喜欢多肉,它不仅可以当药用,也可以当作一个小型景物观赏,用处丰富啊。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三

我家种植着一颗多肉植物。它是妈妈从花店里买来的,放在家里当装饰品。

它装在一个白色的陶碗里,上面铺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石子。多肉植物就长在它们的中间。它比鸡蛋大一点,它的枝干上长着许多只犹如小朋友手臂般的叶子。它总是弯着腰,就像一位仆人。它是那么苍翠欲滴,看起来非常舒服。

它刚到我家的时候有一点不适应,就开始渐渐枯萎。我看见它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心痛极了,心想:“怎样才能救活它呢?”我冥思苦想,终于一个念头在我心中萌发了出来:“植物不是都需要阳光的吗?我却把它放在了黑暗潮湿的地方!”

我马上把它放到了阳台上,让它充分吸收阳光。果然,几天后,它低垂的头又仰了起来,全身翠绿的颜色重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它终于起死回生了。

我非常喜欢这颗多肉植物。我去新西兰旅游时,还专门带回来两颗白色的小石头,把它们放到陶碗里陪伴多肉植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它,希望它能和我一起茁壮成长!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四

说起多肉植物,我就会想起“胖嘟嘟”、“憨态可掬”等关于形容胖的词语。它为什么要叫多肉呢?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好久。

记得有一次上课外美术课,我们来画多肉植物。照着老师的示范我认真地画了起来,我边画边思考,它为什么叫多肉呢?可能是因为它很胖吧,但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肥肉”呢?到底……从那时起,我就特别想看一株真正的多肉植物,毕竟我画的多肉不是很写实,和真正的多肉完全是两个世界的植物,我经常央求妈妈带我去花鸟市场观看真正的多肉植物。

“哇——多肉。好漂亮。好可爱。好肥肥肉肉的呀。”居然真是我期盼许久的多肉植物,我对它爱不释手,对准它猛亲了一口。我小心翼翼地把这盆萌萌哒的宝贝端到阳台的位置,细心观察起来。

多肉宝宝全身基本都是可爱的新绿,远远看去就像一个肥肥的绿色肉球,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肉叶的边缘长着一层层白色的绒毛,就像我们手上的汗毛一样,其他的颜色也不完全是绿色的,每片叶子的根是浅绿色的,中间是深绿色的,叶尖的部位却是紫色的,真漂亮。我看着多肉植物那胖胖的样子就想笑,它"皮下脂肪"真多呀,轻轻捏一捏,呀,好厚啊,怪不得叫多肉呢,这株多肉植物还像是“婴儿肥”呢。

这里大家肯定就会问了,“婴儿肥”它长大了是不是就会变瘦了呢?那我就坦白地告诉你吧,多肉植物长大后还是肥肥胖胖的噢,甚至比小时候更胖,要不然它就不会叫多肉啦。我喜欢多肉植物,更喜欢它肥肥胖胖可爱的“肉”。我以后一定要多读一些有关于多肉植物的百科全书,或者在网上仔细查找一些关于怎样养多肉植物的经验介绍,让我的这盆多肉植物越长越壮、越长越可爱吧。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五

妈妈的店里有一盆多肉植物,我非常喜欢它,经常去观察它,摆弄它。小多肉造型各异,多姿多彩。有的像正在锻炼的人们,三五成群地打着太极拳;有的像未开发的宝石,成堆地散发着淡淡的光芒;有的像翠绿的石凳子,随意地摆放在那里;还有的像成簇的花花草草,害羞的.依偎在“石凳子”旁边。

这盆小多肉真是太美了,像一个天然的小花园。但是没几天,小多肉们相继都枯萎了,看来看似坚强的多肉们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养,真是太可惜了!姐姐有一个多肉植物,叫虹之玉。每次一晒,它就会红。不过多久,虹之玉越长越慢,姐姐说:“它这是缺水了。”姐姐赶紧把水倒进土里。

过了几个星期,虹之玉被姐姐奇迹般地治好了——不但越长越快,而且越红越亮。姐姐依然浇灌虹之玉。姐姐说:“这个虹之玉必须一个星期浇一次。”我说:“姐姐,我懂了。”姐姐说:“那就好!”就这样,虹之玉每天长,每天长。终于有一天,虹之玉长出很多幼芽。我问姐来,我设法找到几片铁片,把它们埋在铁树的盆子中。果然,从那以后,我家的铁树长得更加强壮,更加茂盛。

怎么样,现在你一定也喜欢我家的铁树了吧?来,让我们共赏那一抹绿,让绿色入眼,让绿色满怀!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六

妈妈从花鸟市场里买了一盆胖胖的,可爱的多肉。

多肉的`样子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可爱极了!它的颜色有:绿色、红色、浅绿色和浅红色混合起来的。

多肉旁边跟花瓣一样的是它的叶,而且,我还发现了过一段时间,多肉的叶子会增长一圈呢!它胖乎乎的,像一个小女孩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真期待下一次我的多肉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我的多肉中间像一个含苍欲放的花苍,比上一次胖乎乎的小女孩笑得更灿烂了。而且,昨天多肉的叶子又多了一圈,这可真让人开心呀!可是,如果养了一百天,那它不就有一百圈了,难道,它会长到一定的圈数吗?养了十几天的多肉,可真是妙趣横生呀!

今天是养多肉的第17天了,我非常期待多肉会是什么样的呢?多肉现在长的不一样了,像一朵朵花露出了可爱的头,我发现了多肉的中间是绿色的,外面是红色的,我发现了有一片叶子枯萎了,于是,我就把它的叶子摘了下来,看见了里面的汁流了许多出来呢,好像自来水一样,是透明的。

大自然美的发现缺的不是观察,而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们等着我们一起去发现呢!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七

肉嘟嘟,萌呆呆要来我家做客了,要和我在阳台一起发呆。这就是妈妈前几天给我买的的植物-红稚儿。

10月16日星期三晴

多肉类植物是属于沙漠臣民,这类植物不需要太多水分都能活下来,比其它植物顽强多了。我仔细地观察它,红稚儿叶片光滑,摸着很舒服,肉嘟嘟的,叶片是三角形的,感觉一掐就会流出很多水,主枝干上布满了棉花一样的细丝,围绕着主枝干为它“保暖”。整株植物的下半部位都是绿色的,越往上,颜色逐渐变成紫色,好像绽放开的莲花盘,迎着风,向着太阳摇头晃脑地,美丽极了。

10月19日星期六晴

本来多肉植物不用给它浇水的,最适合我养了,因为我丢三落四地,也有点懒。但春秋季节是红稚儿的生长期,这段时间可以给它适当的浇水,全日晒太阳,特别注意晒的时候,叶片上不能有水珠,不然很容易被太阳灼伤而“牺牲”。原来再顽强的植物也会有弱点的呀!让我大吃一惊,我心里想着:多肉呀!别怕!我一定会细心照顾你的。

以上都是我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总结。经过这几天和它相处,发现喜欢上它了,我会爱护它,培育它。在阳台上,我很喜欢和它呆在一起,会傻傻地看着它发呆,会想着它变成植物小人偶,和我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欢乐成长!

多肉植物观察日记篇八

我家有一盆多肉,我非常喜欢它,她是妈妈特意从花鸟市场买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多肉的盆是棕色的,多肉的根埋藏在泥土里,虽然我看不见,但是我想一定很发达吧!

多肉的颜色先是浅黄色,由内到外,再由浅黄色变成淡绿色,最后又变成了深绿色。多肉真像一只变色龙啊!多肉叶子的形状极像盾牌,又像王座,还像一道漂亮的光线,真是千姿百态!

我家的多肉既像一朵大大的荷花,还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所以吸引了不少神秘的“客人”。

今天早上我一醒来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就匆匆忙忙地跑上阳台,我发现多肉上有一只蜻蜓,蜻蜓停在多肉的叶子上,正在跟多肉说悄悄话呢!

过了一会儿,蜻蜓飞走了,一只蜘蛛爬上了多肉,在多肉上玩起了滑梯,真有趣呀!我家的多肉成了昆虫们的.乐园,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是一只蜗牛,在叶子上爬来爬去,和小虫们一起玩耍,有趣极了!

我家的多肉,你真漂亮啊,我爱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900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