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才能切实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教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接下来,我们将向您展示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希望能够给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师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计数器。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2。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p83—84。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
(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比100大的数)。
1、师: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我们班有50个人。
师: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师边说边板:50)。
生1:50由5个十组成。
生2: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师板:个位、十位)。
2、师: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301个。
生2:1000多。
师: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板:308)。
师: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摇头)。
师: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200颗。
生2:1000颗。
师: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数星星)。
2、师: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96个颗。
师: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1000颗。
师: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为什么?
生: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1000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百是一千。)。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边说边贴)。
生:二千。
师:3张呢?
生: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八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九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一万。
师: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10个。
师: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生1:1000张。
生2:500张。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10000张。
生2: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按生3说的去验证。
生: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生:(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生:同桌合作。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生:有1个千、7个百、4个十、9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能。
师:先拨哪一位?
生:千位。
师: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边说边板:百位、千位。)。
3、师: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什么位?
生:万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十万位。
师: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1、第一关:(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六)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地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四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五
[设计意图]通过“猜价格”的游戏激发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兴趣,同时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430大于980。因为1430是四位数,而98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较出数的大小。
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了386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的大小?
汇报得出:因为3864大于352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
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掌握万以内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5850和8637239和70072133和31445488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六
设计说明: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七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
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2、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4、数的组成。
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2.体会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各知识点的教学策略:
首先,结合学生的做操情景,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人,然后再去数一数,算一算引入“千”这一计算单位,然后引导学生来这样“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百个百个的数”,“千个千个的数”的数学活动,知道10个一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体会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通过现实情境估计二年级学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和“多少本书有一千张纸”“多少本书有一万张纸”的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大数千、万。
在数数时,对学生来说,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点,如:989数下一个时,学生直接数1000,这时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认识到下一个应该是990.并再通过举类似的例子(如:489数下一个,679数下一个等)进一步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同时板书时,我把989和990后两位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989下一个是990,就是和89下一个是90是一样。
在读数和写数时,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的数是一个难点,如读时,出现两千零三和两千零零三两种读法,这是通过学生交流,学生知道读两个零重复了,读两千零三就可以。在写一千零八时,有写成108的,通过学生交流,并借助计数器来拨拨,认识到“1”在千位上,“8”在个位上,理解0占位的必要性。
在数的组成这里,与读数和写数来结合的,同时结合借助计数器和数位顺序表来体会数位上数的意义。
练习题中涉及到的数的规律,实际是对数数和数位意义知识的延伸,对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在这里借助学生对100以内的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说说方法,然后再解决问题。
2、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多样化,只要能比较出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总结出下面几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数位来比较,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例如:1008和987,1008是四位数,987是三位数,所以1008大于987)。
数位相同时从高位比起。(例如:968和980,都是三位数,但是980的十位是8,968的十位是6,8大于6,所以980大于968)。
方法二:借助一个标准来比较。(例如:1008和987。1008大于1000,987小于1000,所以1008大于987)。
3、估计估算。
先让学生独立的估计,再组织交流估计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对结果同样不要求精确、统一。在估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按一定的策略进行估计,避免毫无根据的估计。通过情境图,估计有多少人在做操?先输出20个人来,然后圈一圈,再看看总人数中有几个这么多,这样就可以估计出总人数。
同时增加一些身边的素材,估计一下一张书页的字数、二年级学生的人数、全校的人数了……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4、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先复习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增加迁移效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口算方法。同时特别关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方法,为学习整千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作铺垫。在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20看成12个十时,可以借助计数器或者小棒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
我想:无论是数的认识的教学,还是其他知识的教学,只要从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大处着眼,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些小处着手,课堂教学效率必定会提高!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八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计数器。
计数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五个学生分别戴着头盔(头盔上写着计数单位)入场,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五个是亲兄弟,谁能帮助我们排排队?让学生到上面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理由。(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表排列)。
2、个位上出现数字8、十位上出现数字9、百位上出现数字1,并按照数位顺序排成一行,一生说:我们三人站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读出这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
3、老师:你能接着读出五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读到199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一个一个数数。
1、老师读数:二百九十八,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借助计数器读一读。
2、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并把它写出来。
学生先借助计数器独立完成,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可以在计数器上边拨数,边读数,并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其余小组进行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读数、写数的,对于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数又是怎样读写的。
4、老师小结:读数时,数的中间有一个0,要读出来,数的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数的中间和末尾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二)一百一百地数数。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八百,学生试着读一读。
2、一百一百地数,边拨边数,数到四千一百。(学生先自己拨一拨,数一数,再同位之间一人拨珠,一人读数)。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人拨珠,分别拨出三千八百、三千九百、四千、四千一百,指定学生读出来。
4、写数。
老师拨出上面的几个数,学生独立写出来,反馈时让学生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5、老师小结:读数时,数末尾的0一个也不读,写数时,哪一位的末尾一个数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九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20xx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评价。利用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
认识万以内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学具盒,计数器。
一、导入。
出示窗口。
1、同学们,春节期间,很多人要乘火车回家。看图1,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大约有一千人。
2、看图2、3、4,你发现了什么?
有三百多辆车,一百二十五户人家,八百零八盆花。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都不是一百以内的数。
4、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一百以内的数,而这些数都比一百大,都是几百、几千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万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方格片来摆一摆:一千是多少?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一说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板书: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2、现在咱们再来用计数器拨一拨:一千是多少?
一到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3、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先说一说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十、一?再用计数器摆一摆,最后写出来。
板书::125。
练习:用计算器边拨珠边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八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板书设计:二、手拉手。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作业设置:自主练习2、3、5。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认识万以内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教学构想: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教具准备:学具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窗口。
1、同学们,春节期间,很多人要乘火车回家。看图1,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大约有一千人。
2、看图2、3、4,你发现了什么?
有三百多辆车,一百二十五户人家,八百零八盆花。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都不是一百以内的数。
4、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一百以内的数,而这些数都比一百大,都是几百、几千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万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方格片来摆一摆:一千是多少?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一说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板书: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2、现在咱们再来用计数器拨一拨:一千是多少?
一到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3、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先说一说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十、一?再用计数器摆一摆,最后写出来。
板书::125。
练习:用计算器边拨珠边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八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板书设计:二、手拉手。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作业设置:自主练习2、3、5。
课后。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二
现在我们就和叮当猫、大雄一块乘坐时光穿梭机。
〈出示课件〉
有这样四个时期,原始社会、古代、现代、未来。想先去哪里看一看呢?
好,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到古代去看一看,准备好,我们要出发了。
〈课件演示〉
生:有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火药。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几大发明。
现在我们就开始浏览这些发明,在观看时,请同学们记录下四大发明据今天的时间,要书写工整。
〈课件演示〉
(指名读,学生记录。)
生汇报
足以看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那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些数据。
生齐读
现在我们再去哪看一看哪?
生:原始社会。
好,准备出发。
〈课件演示〉
前进。你们看大雄笑了,他看到什么了呢?原来是原始社会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叫投标游戏。你看,靶心是1000分,这一环是100分,下一环是10分,最后一环是1分。谁得的环数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大雄来玩了一次,看看他得了多少分。
〈课件演示〉
他得了多少分,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汇报
叮当猫也来玩了,快看看。
〈课件演示〉
他又得了多少分,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汇报
老师看到这个游戏很有趣,就仿造它做了一个投标,让你们也来试一试,你们想玩吗?
(出示投标,指名四人玩,其他人算分。)
汇报、选出优胜者
玩过了游戏,我们再到哪看看?
生:现代。
〈课件演示〉
生汇报
它们都有价格,和你的同桌读读这些价格。
生汇报
只剩下未来没有去过了,我们一同去。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试试看。
在你们每个小组里有一道这样的题,自己算算看。
生汇报
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又回到了我们的教室。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三
教学要求: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1、 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加上1位是几位数?
3、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1、 教学例子1
板书:10 个十是一百。
(2) 出示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说明数大些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九百。
提问:九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10 个一百一千。
(3) 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板书的内容
(4) 让学生看课本例子1的插图,齐读结语并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有什么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有什么关系?
千和百之间是不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板书:一-----十------百------千。
10 10 10
(5) 小结: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2、 教学例子2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1) 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说从右往左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重点认清千位在右边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个位上拨珠,学生回答表示的数是多少。
(2) 教学例2的(1)
借助计数器,教师拨珠,学生装数数,从一百起,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在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10个一是多少?这时该怎么样拨珠?”“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么样变化的?接下去怎么样数?”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10000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数的组成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数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学习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等。
调查生活中比1000大,比10000小的数据。
1、学生汇报数据。
(1)学校操场跑道一周是250米。
(2)小军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685米。
2、揭题: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000大的数,你想知道吗?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教学例(课件出示木块图)。
(1)数小木块。(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这个方木块是由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数单位来表示?”
然后边出示方木块,边带领学生数数,当数到九千时,师:“再增加一千是多少?”
引导学生推想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并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万位在右边起的第五位。(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数。请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没学具的可以在教具上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练习数数(书上第75页“做一做t2”)。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九十四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2)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3)从九千九百五十起,十个十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3、教学例5。
(1)出示木块图,师:这些木块里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或在计数器纸上画出这个数)。
(3)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怎么读?
(对应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板书:2356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记忆。
1、第75页“做一做t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同桌互读一次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2)指名汇报。(汇报同桌刚才是怎么读?怎么说的?)。
2、第78页“练习十六t1”。
课件出示,指名读一读各数。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笔算。
1、做复习第1题。
(1)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五、作业:复习第2题余下的六道题。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六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
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估计的作用。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
教学挂图黄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黄豆)教师随手抓起一把黄豆,你能估计估计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学生估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估计。
二、新授课。
1、教师板书课题。一些同学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2、看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4、解决“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的问题。
(1)学生自己看图进行估计。
(2)说说你估计的结果。
(3)讨论估计方法,怎样估计才能使估计结果更准确。(先数出几行,再数出几列,就能估计。)。
5、学生独立估计“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的问题。
(1)估计说出估计结果。
(2)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
三、练习。
1、右面是小明写给爷爷的一封信。估一估,他大约写了多少字?
2、自主练习2根据给定条件进行估计。
一个桶能盛20个乒乓球。这个大桶大约能盛多少个?
学生独立估计,肯定说大约能盛40个的同学。
说说你估计的想法。(因为大桶大约是小桶的两倍,所以盛的球也大约是40。)。
3、自主练习3根绝给定条件估计。
4、估计草莓和樱桃的个数。
的位置在千位上的话就不是四位数了。
四、教师进行课堂。
板书设计教学挂图。
作业设计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
课后。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七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p81—82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1、教学例9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做一做”2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八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中班教案《认识10》。
小班数学教案:感知5以内的数量。
小学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篇十九
设计说明: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44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