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撰写心得体会不仅要注意给出自己的看法,也要注意给出相应的理由和证据。看看别人的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一
为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端午节,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20xx年x月x日,xx初级中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知荣辱明礼仪扬传统强素质”为主题的端午节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早在1个月前,学校纪念屈原的各项活动的宣传、筹备就已经开始了。如劳技课上的“纸粽子制作”、美术课上的“画一画屈原”、语文课上的祭文征集等。5月31日的系列活动则正是这一阶段整体活动的集中展示。整个主题活动分校内、校外两大板块。校外,我校10多位学生参加了在x镇举办的x市中学生端午节纪念屈原系列活动。校内,整个活动又分为三大板块:游园会、视频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活动还邀请了xx单位的武警战士一起参加。
中午开始的游园活动形式多样,有“书楚辞、画屈原”的现场比赛、有“猜灯谜”活动、有“赶粽子球”比赛、更有超级吸引人的现场包粽子活动,虽然最后粽子形状各异,甚至不是很好看,但这些粽子担负着爱心大使的`光荣任务,同学们将把这些粽子亲手送给可爱的武警战士们。
在视频知识竞赛中,代表各个年级参赛的队员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场上同学你追我赶、后援团的老师和同学更是为他们的队伍呐喊助威。而在教室里观看现场比赛的同学们也都全神贯注,因为他们不仅关心本年级同学的表现,而且还盼望着有机会进入比赛现场,成为幸运观众呢。最终,年龄最小的七年级代表对夺得了最后的胜利。
各班的主题班会则紧紧围绕本次互动主题,在环境布置、班会形式、内容方面下足了功夫,营造出了很好的过节氛围,增强了对端午节和屈原的了解。
本次纪念屈原的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形式活泼、轻松,同学们也乐在其中。通过开展纪念屈原的系列活动,同学们对屈原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体验着、感悟着。全校近90%的同学都参加了今天的各项活动,不仅赢得奖品,而且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礼仪素养。
弘扬传统文化、做“知荣辱、明礼仪、扬传统、强素质”的xx初级中学的青少年,这是同学们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二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汨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我从小非常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非常深刻。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战国时期,请过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却攻打不下来。就假装发求和信,楚怀王就打算签下求和信。这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怀王,而受到楚王和众臣的指责,被降职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楚怀王被秦国杀害,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最后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楚江里,自杀了。这是,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把老百姓感动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们都到楚江边,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就把米饭投进江中,不让屈原被持刀,还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闹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出现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的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仅是端午节,还有许多节日值得我们去探索,屈原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今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粽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粽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粽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什么不做一个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三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家乡最有特色的一天,端午节——。虽然端午节在中国人当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但是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端午节的习俗。但是,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比北方更有趣,更浓郁。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的每一天,我们每个家庭都会包一种“中山绿豆棕”,像圆棍形状的手臂一样粗。鲜竹叶是用来绑棕的,里面有食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味道。甜粽子包括莲子、红豆沙、栗子泥、枣泥:咸的,就是腊肉、烧鸡、蛋黄、扇贝、香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粽子煮好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味,香味会溢出整个厨房.
这一天,村里的“龙舟”太幼稚了!对我来说一点都不过瘾。看电视直播的龙舟比赛。在广阔的江面上,20多条“传统龙”展开了角逐。长长的龙舟上挤满了肌肉鼓鼓的大个子。鼓手在中间,前面的人在欢呼,响亮,霸气。威风,震撼.毛毛雨,河水汹涌。在这里,男人勇敢坚强,这很棒!在北方,“扒龙舟”的习俗并不常见,因为北方的河流没有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没有南方的`轰轰烈烈。这就是我家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
头别有一番滋味。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端午节到了,又是龙舟飞渡的时候,虎一小学生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一项喜爱的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进而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手抄报的题目:
1、屈原的故事。
2、端午节赛龙舟。
3、记忆中的端午节。
4、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5、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在此次作品评比中学生的作品各有特色,并为优秀作品进行展演。此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文明素质,做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五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和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这些习俗都有特殊的含义,让我来介绍给你们听吧: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挂艾叶和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艾蒿、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所以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自己的'队伍,进行竞赛活动。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苇叶包米代替竹筒。包粽子的米当地人多用糯米,现在也有用江米的。馅料则多以小枣为主,当地人还经常用腊肉,现有地用八宝、肉、蜜枣等各种馅料。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今天,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拿出了两片一大一小的棕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从折好的角筒里放进浸泡好的糯米,我还塞进了一大块鱼乳肉,几颗莲子和一些豆沙,小心翼翼地包起来,可是,我下太多糯米了,所以,我把一些糯米割掉了。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人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又打了一个死结,“终于包好了!”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原来包粽子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六
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追溯端午节的历史文化,这个节日除了“粽子的香味”,还有“诗歌和距离”。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歌早已随处可见。“轻汗略显清澈,明朝端午节沐浴在芳兰中。香味充满了晴朗的河流。彩线轻轻缠绕着红玉臂,小符斜挂着绿云女仆。美女们已经见面一千年了。”苏轼的歌曲《浣溪沙·端午节》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妇女庆祝端午节的场景。
还有很多这样的诗,表达了端午节的人文温度,也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节是一个关爱生命健康的'节日。端午节,曾被称为“卫生节”。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我们的祖先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医疗保健民间习俗,如采集草药、取午水、喝端午茶、点朱砂雄黄、挂艾蒿、菖蒲或用艾蒿油炸水洗澡、戴草药香包等。祖先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健康环境的重视,反映了端午节的健康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融入现代生活。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七
临近端午节前夕,孩子们听到要过节都高兴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幼小的孩子们都等着大人们包粽子,讲故事。而我们也将人世尘俗抛掷脑后,投入到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节,我很想念屈原前辈。屈原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楚王时期有一个人叫屈原,那时他怀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荐,可却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绝和抹杀,最后,楚王因不耐烦将他逐到边疆,后来,屈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钟爱国家可没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罗江。那个地方的人觉得他很伟大,为了纪念他,他们不想让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鱼吃粽子别吃屈原的尸体,后来称这一天为端午节。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你们听了故事一定很感动吧!其实我也感动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听了这个故事,我虽然敬佩他,但我觉得,他不应该就这么结束自己,是个人就会有不足之点,他肯定也会有不足之点,他应该继续学习和改正他的不足之点,从而改变的更好,而不应该因为一点挫折就当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这点而不去投江的话,他将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说起粽子的`口味,每个地域的传统各异,每个家庭的习惯不同,每个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欢吃白白的碱粽,沾上浓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纯纯的美味;有的人喜欢黑黑的肉粽,装满莲子、香菇、鸡蛋、卤肉,丰富的口感让人心满意足。这还仅仅是粽子界最常见的两种口味,市面上还有五谷粽、蜜枣粽、桂圆粽、蛋黄粽、豆沙粽,甚至现在还有香芒粽、榴莲粽、泡椒牛肉粽。当然,不管是甜的糯的,咸的q的,还是重口味的,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八
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比赛划龙船呢?事情是这样来的。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有些红眼病者觉得屈原势力太大,多管闲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谎言,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经常到汩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块大石跳河自杀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大海,到处波浪起伏,哪儿有屈原的什么痕迹。大伙很伤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也让江里的鱼虾、蛟龙、鱼……等动物饱了肚子,就不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办了,后来他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的小船改为赛龙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九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家乡最有特色的一天,端午节。虽然端午节在中国人当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但是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端午节的习俗。但是,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比北方更有趣,更浓郁。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的每一天,我们每个家庭都会包一种“中山绿豆棕”,像圆棍形状的手臂一样粗。鲜竹叶是用来绑棕的,里面有食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味道。甜粽子包括莲子、红豆沙、栗子泥、枣泥:咸的,就是腊肉、烧鸡、蛋黄、扇贝、香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粽子煮好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味,香味会溢出整个厨房。
这一天,村里的“龙舟”太幼稚了!对我来说一点都不过瘾。看电视直播的龙舟比赛。在广阔的江面上,20多条“传统龙”展开了角逐。长长的龙舟上挤满了肌肉鼓鼓的大个子。鼓手在中间,前面的人在欢呼,响亮,霸气。威风,震撼.毛毛雨,河水汹涌。在这里,男人勇敢坚强,这很棒!在北方,“扒龙舟”的.习俗并不常见,因为北方的河流没有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没有南方的轰轰烈烈。这就是我家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
家乡的端午节,你给了我多少欢乐和喜悦!端午节香,龙舟响,是的男人双!端午节流露出真正的故乡情怀,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敬仰和赞美。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我的心脏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去欢迎你。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
阳光就像一天的火,燃烧着五月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红枣、豆沙、蛋黄和竹叶的香味。哦!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
夏天的上海充满了浪漫的色彩。端午节之夜,河两岸星光点点,我们走在岸边,享受着美好的一切。妈妈建议放河灯。端午节之夜是放河灯的时候,大家都同意。
夜幕降临,河边人声鼎沸。那一天,这条河看起来很美,我们立刻被这里的`夜色迷住了。两岸柔和的灯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丝带在水面上摇曳闪烁,宽阔的河面在夜晚荡漾,令人陶醉。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已经有很多河灯被放飞了,那星星点点的河灯,一闪一闪,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听老人说,放河灯是传递思念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方式,而在端午节放河灯是为了纪念屈原。
看着河里的河灯,整个世界似乎都被它们照亮了。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最喜欢的还是赛龙舟了,今天是端午节,老天爷仿佛故意要给我们一个好心情,不出太阳也不下雨,我们一家兴高采烈来到闻名中外的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亲眼目睹了赛龙舟的精彩赛况。瞧!公园的桥上、船上、河岸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彩旗迎风“呼啦啦”的舞动,整条河的岸上人山人海,桥上挤满了人,“嘟”随着一声刺耳又响亮的哨声,几十条船头装有大红色龙头的龙舟争先恐后向前划去,水手们奋力划桨,船随着划桨一会下沉一点,一会又浮上一点,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龙舟上的水手一个个衣服湿透,不停地为自己队伍加油鼓劲:“加油啊!快划!我们一定最快!”擂鼓的人士气高昂,只见他两手拿着鼓槌,飞快地轮换击打鼓面,还常常举起手,做胜利的手势,那极有规律的鼓点,水手按鼓手的指挥,他们劲往一处使。飞快向前进。“加油!黄队加油!蓝队加油!黑队加油!”观众们连连为他们加油,通过激烈的拼搏,黄队终于第一个冲过终点,赢得冠军,他们互相拥抱,击掌,庆贺胜利,开心极了!观众也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为他们庆祝!我也和妈妈开心击掌拥抱。
我真想年年过端午节,看赛龙舟比赛,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二
出色的端午节就是从一场出色的划龙舟比赛开始的,端午节一早,河岸两边就已经会萃了不少的人群,大家都想着来瞧一瞧这场划龙舟比赛。
鼓声阵阵,不一会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划龙舟的队员们依次登上了龙舟,一番预备过后。三声鼓声落下,霎时间龙舟就在河面上冲了出去。河面上的比赛十分的激烈,让和岸两边观战的人们都随着紧张了起来。
“加油!加油!”有人带头喊了起来,接着就像是触动了什么开关了一样,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这场声音比赛之中。出色的划龙舟比赛,让良多的人激动不已。
这场划龙舟比赛分为好几场,每场里都会选出一个冠军,等到这几场划龙舟比赛结束后,每一场的冠军又会进行一场比赛,也就是终极的'决赛。最后获胜的冠军,才是这个端午划龙舟的最后的冠军。
跟着比赛一场一场的结束,我们离终极的冠军也就越来越近了。终于,等到最后一场比赛来临时,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在一傍观战的群众们再次将内心里的高兴与激动藏在了呐喊的声音里,鼓舞着自己内心的选手夺冠。
最后的三声鼓声响起,落下,为这场终极的比赛拉开了序幕。水面上标着不同数字的龙舟先后争夺着往终点的方向而去。“加油,冲啊!”河岸两边人们的呼叫声继承呐喊着。这场决赛整个过程也不外就一瞬间,当这场出色的划龙舟比赛迎来了终极冠军的时候,这个出色的端午节也就迎来了落幕。
比赛结束了,或激动亢奋的、或失踪可惜的人群接二连三的披发去,只不外这个出色的端午节藏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进入到了每个人的脑海的记忆里。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三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蓝蓝的天上只飘着几片薄薄的云,太阳照得到处都是暖洋洋的',不时刮过一股小风,给人们又添加了几分清凉。在这么好的天气当然也会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悦的心情并不只是因为天气好,还因为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一大早就准备好端午节必备的东西——粽子。在外面,人们一般都是在外面买,但是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样了,家里的老人早早的就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绳子,糯米。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就开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粽叶,把其中一头卷成一个漏斗状,往里面放一些糯米,然后在想一个方向包粽叶,把最后一点小尖包进粽叶里,最后用绳子包一下,一个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做好了。看到这里,我手也开始痒痒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片粽叶就开始包起来。我一步步仔细地做着,学的有模有样的。只差最后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绳子把粽子绑了起来。终于大功告成了,看着我的作品,心里美滋滋的,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也越来越多了,最后就差把粽子煮熟了。
大家都陆续醒了过来,粽子也下锅了,一股浓浓的粽香味飘在空气中,吸入的空气满满的都是粽香。我们几个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不等粽子煮熟出锅,我们就围住那个锅,围成了一个圈。过了一会儿,粽子要出锅了,大人们要我们往后退了几步就开始拿粽子。一揭开锅盖,锅里热气直冒。一股股白气升到空中,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股粽香,浓浓粽香直往我鼻子里钻,让我更加的迫不及待。等着等着,终于等到了。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四
赛龙舟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一次赛龙舟。我在端午节去民族文化村看到了赛龙舟。
每条龙舟上都有许多名选手,也有许多龙舟。龙舟停在起跑线上,选手们正坐在龙舟上休息。
过了不久,只看见一个人一吹口哨,所有的龙舟快速向前面行驶,每条龙舟上面都有一个选手在前面敲鼓,为后边的选手加油鼓劲,别的选手们在后面举起桨拼命地向前划着龙舟。
我看见每条龙舟颜色都各有区别,龙舟的相同之处是都像一条龙一样,有龙头,有龙尾,真是漂亮极了!有一条龙舟是深红色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一条龙舟是天蓝色的,上面也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雕刻在龙舟上,闪闪发光。有一条龙舟是棕色的,这条龙舟真是与众不同,别的龙舟都有一条条花纹来装扮自己,而这条龙舟一点花纹都没有,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龙舟。这条龙舟用木头做成。还有一条龙舟是橙黄色的,这条龙舟是用一个个小小的点做成的花纹,这小点很精致,也非常美丽!
一开始,那条深红色的龙舟遥遥。排在第二的是那条橙黄色的龙舟。但是后来那条棕色的龙舟,不知怎么了,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带着棕色龙舟,棕色龙舟上的选手们奋力地划着龙舟,划到了第一名,不过虽然他们的龙舟已经到了第一名,但他们依然不骄傲,快速地划着龙舟。别的龙舟怎么样也追不上棕色龙舟。
最后,棕色的龙舟冲到了终点。第二个冲到终点的是那条天蓝色的龙舟,第三是深红色龙舟,第四是橙黄色龙舟。
这就是精彩的赛龙舟!我非常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五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是为了压邪。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现已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俗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时间悄无声息的从我们身边流过,又一个端午佳节与我们擦肩而过。但人们过节时的热闹场景仍然在眼前不停的回放。大街上、超市里、家庭中到处飘散着粽子的芳香,家家户户都在神位前插起蒲草,最温馨的时刻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平日为了生活忙碌奔波,难得见上一面,只有等到如端午这样的团圆之节,才能够小聚一下。
南通有着独一无二的端午习俗,吃和菜就是其中一种。所谓和菜也就是把许多菜肴搅合在一起而炒制的菜。材料以绿豆芽,粉皮,韭菜为主,再加上蛋白,茭白,肉丝,竹笋丝,油炸虾等,其色彩丰富,嫩脆鲜香,别具一格。端午吃和菜的习俗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倭寇在沿海地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有一天正逢端午节,倭寇又入侵通州,当地民众迅速组织起来抗击倭寇。大家都将各自准备过节的菜肴拿出来,和在一起重新抄一遍,勇士们吃过后,个个精神抖擞,英勇杀敌,最终取得胜利。为纪念此事南通民众一直保持着端午吃和菜的民俗。另外这天家中房檐下,床席下都要放置菖蒲、艾叶以示驱邪,且焚艾条、苍术、柏枝烟熏以辟疫。午时则在室内洒雄黄酒,据去可杀虫辟五毒。将雄黄酒洒于孩子的手、脚、脸上,在孩子额上用雄黄酒书“王”字,这样,蛇、虫、百脚(蜈蚣)不再咬孩子了。这一天孩子还要配戴百索子(五彩缕)、香袋儿,到处香气四溢。旧时端午,濠河里还有赛龙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习惯的改变,这等壮观景象再也见不到了。
然而,端午正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去。中国的10多个传统节日中,端午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独特的民俗蕴含。不得不承认,那艾草被点燃时的香味,那吃粽子与听屈原故事的记忆,正以令人诧异的速度退出了国人的生活和视野。保护传统节日迫在眉睫,然而要保护传统节日就要弘扬节日的文化内涵。对于自己的节日,只有自己先重视并享受了,才有可能让别人来重视和分享。对于像端午这样的中华传统节日,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传承传统,做到“薪火相传”,把节日实实在在地过起来。
犹记得去年,韩国将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引发了国人震动,诸多网友愤慨不已,纷纷义愤填膺的指责,甚至文诛笔伐其行为。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和民族慢慢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政府也渐渐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愿这些不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的,更重要的是深入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时代在变人在变,不变的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午节,不变的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魂,不变的是炎黄子孙心中浩然正气、爱国爱民的不灭情怀。愿我们永远铭记中国传统文化,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发展下去。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六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的“端”是“开端”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端午节还和孝顺的曹娥有关呢。因为曹娥的父亲被江水淹死了,她到处找也找不到父亲的尸体,所以自己在五月初五跳江了,后来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浮了上来。人们为了纪念曹娥这种孝顺父母的精神而设置了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可有趣了,有赛龙舟、挂艾草、画额、避五毒、包粽子等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的早上,就给我系上了五彩线。五彩线很漂亮,这个礼物是我最喜欢的,我心里特别开心。这五彩线可不能随便丢弃,要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时摘下来扔进小河中,寓意是将身体中的疾病随水冲走。这五彩线中也寄托着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啊!
妈妈给我系五彩线后就要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糯米泡好再把粽叶洗干净。她拿起一片大的和一片小的粽叶来包。先包枣粽然后包肉粽。我妈妈包的粽子最好吃了。
还有一个习俗,我非常感兴趣——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避五毒呢?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我们要驱赶这些害虫。我们要在此日午前,在屋角及阴暗处撒石灰或是喷雄黄酒来灭五毒、驱晦气。同时也可以将室内室外打扫干净。原来端午节也是要告诉人们要讲究卫生啊。
今天,我带着妈妈给我系的五彩线,吃着香甜的粽子,过着这美好的传统节日,真是很开心。我还想过一次这样的节日。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篇十七
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于是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粽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温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着粽子便问;“妈妈,粽子是怎么来的?”妈妈说:“说来话长,屈原是我国一位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期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
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鱼龙虾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听了妈妈的述说,我不禁敬佩起屈原来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42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