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有深度、有思考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其次,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并思考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与作品主题的关联。此外,我们还可以分析作品的情节构造、叙事手法以及语言运用,并思考它们对整个故事的影响和作用。最后,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观点,发表对作品的个人评论和感受。最后,希望以上的范文和案例能够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亲子读后感篇一
五月份,我和妈妈在家里一起读了《绿野仙踪》,还做了一份“读书感言”。
那一次,妈妈先在一张纸上画了2个方框,一个是给我些感言的,另一个是给妈妈的'。接着,妈妈就拿起笔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就写完了,我看了也想写,心想,我一定要比妈妈写得多。于是,我拿起笔,在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我先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还谈了看完这一本书的感受。写完后,我和妈妈在纸的右边画了绿绿的柳树,上面画了五颜六色的气球,下面还画了弯弯曲曲的路,这条路好像是通往书山的路呢!
亲子读后感篇二
在暑假的第一周,爸爸、妈妈和我共同读完了《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书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卡拉娜的小姑娘独自在一个叫海豚岛的岛屿上生活,她自己学会盖房子,制造武器,历尽千辛万苦才生存下来。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卡拉娜的聪明、勇敢和细心,我要学习卡拉娜的聪明、勇敢和细心,碰到任何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和克服。
亲子读后感篇三
假期里,我和妈妈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写的,日记是小学生的宝贝,因为它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本书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生活状况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态度、不同的感情与不同的处置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对爸爸、妈妈的爱,对老师的尊重,对同学的.关心,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帮助等;更加学会了如何去感恩、如何去为爸爸、妈妈分忧;更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人人都要有一颗美好的爱心。
让我们用这颗火热的爱心去保护、去爱护我们周围所有的人吧!
亲子读后感篇四
今天中午老师带我们参观优秀作业展。阅览了学校同学们的作业本,看完后让我深深感到惭愧,让我陷入了无限的回忆中。
回想起那些优秀的作业本,我不得不低头,他们字写得非常的工整,作业本很整洁,让我不得不佩服,同时也给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让我真正懂得了做作业什么叫做认真和努力。
这次观后感让我收获很多,让我知道了我与他们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我数学作业本再一次被评上优秀作业本,但是我的语文作业本没有评上,我觉得要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从平时学习的点滴做起,从写作业做起,争取把差距拉小,争取下次语文和数学一起被评上优秀作业本。
亲子读后感篇五
寒假,我们一起读了《希腊罗马神话》,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我们一起认识了宙斯,普罗米修斯,阿波罗,知道了潘多拉的盒子----在亲子阅读中,我们共成长。
对于这些神话故事,我本来不是很熟悉,但是一起读书的过程中,也跟着孩子增长了见识,比如潘多拉的.故事,比如折桂的由来。而孩子也在读书的过程中练习了一下拼音,懂得了很多词语的意思,培养了文字感悟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素养,比如卑鄙等词的意思,知道爱是什么,还找到了中国古代与希腊神话的共同之处:都有用泥土造人一说。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对家长增加了依恋。
由此,增加了为孩子读书的信念,以及,必须为此作出的努力。
亲子读后感篇六
女儿豆豆上小班了,作为母亲的我由于工作原因始终不能尽责,不仅不能正常接送孩子,就连偶而的家长会、园内活动都很少参加,陪伴女儿的时间更是少的可怜。女儿却一直对我惧怕多于亲热,也许是同她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对她了解不多,严厉多于宠爱。
今年幼儿园里组织绘本漂流活动后,我为女儿报了名。拿到绘本后,女儿特别高兴,当天我一下班就拉着我的手让我给她讲书上的故事。我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她讲故事,主要是书上的故事比较长,讲一遍要好长时间,再就是一本书里往往有好多故事,一个讲完了,豆豆就缠着我讲下一个,这样一个晚上的时间都消耗掉。于是给她讲故事、陪她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一看到女儿拿书过来,我就有头疼的感觉,不过这天女儿却对我说:“妈妈,你今天工作辛苦了,我来给你讲故事吧。”我眼前一亮,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今天女儿这么乖的,居然给我讲帮我故事,我很意外,虽然不大相信,但我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她的建议。于是,豆豆打开了这本名叫《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绘本,然后看着图片讲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每一页图片只有一句话,第一句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第二句是她走过院子,第三句是她走过池塘,接下来是走过磨坊、走过草堆、走过篱笆墙、走过蜂房,最后回到窝里,一共只有8句话但是图上画了一只狐狸跟在母鸡萝丝的后面,并且一次次捉鸡,一次次失败,豆豆就看着图自己讲这个故事,虽然还不认识字,但是她已经理解图中所画的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当她看到狐狸失败的时候她会说:“它好笨呀。”当她看到狐狸把蜂房撞倒时,她会讲:“狐狸要倒霉了。”当她看到母鸡萝丝回到家时,她会讲:“萝丝安全的回到了家里。”从《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开始,每星期一,豆豆都会从班主任那里领回一本新的绘本,回到家里自己先看或者叫大人把书上的文字讲一遍,然后就自己一边看,一边讲,通过自己观察绘本上的内容,她把绘本里的故事情节增加了许多。
现在,女儿豆豆虽然还缠着我讲故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她讲我听,她的自动能力在不断的进步中,现在连一些比较复杂的故事《三只小猪》、《壁虎借尾巴》、《七色花》等等都能自己讲给我听。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是我最开心最幸福的事,绘本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快乐。
亲子读后感篇七
儿子天性文静,从小就非常喜欢听爸爸妈妈讲书。书读得多了,也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慢慢地,儿子也会随着故事中的情节而喜怒哀乐。
上小学以来,儿子就逐渐开始自己阅读。刚开始因为受到识字量的限制,拼音也刚刚起步,读书遇到一些困难。正好学校开展了争当“书香家庭”活动,鼓励亲子共读,争当书香少年。活动大大地增加了儿子读书的动力,对阅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每天有时间,就会要求我们跟他一起读书。刚开始,我们会和他一起挑选一些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书籍,一起阅读。遇到不懂的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我们会引导启发他主动思考,耐心给他解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儿子已经可以顺利地读完一篇文章,而且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比如:科普类,小说类,童话类。
看书更多了,慢慢地孩子会有许多“为什么”,为了解决这些“为什么”,他又愿意看更多的书。儿子现在基本可以自主阅读,大部分时间我们只是一起读书,他读他感兴趣的,我们读我们需要的。随着陪伴孩子读书时间的增加,我们自己也多读了很多的好书,以前想读但又以种种借口耽搁没读成的书,现在都拿出来好好读了一遍,从中受益非浅。随着阅读速度的提高,家里适合的图书全都看完了,我们及时到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全家每个人都办了一张借书卡,每月去图书馆借阅一次。每次去借书,儿子都是兴高采烈,因为可以在书本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亲子阅读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它使孩子和我们都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激发孩子读书的愿望,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学校举办的争当“书香家庭”的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让我们在亲子阅读中共同成长,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做事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希望他能在我们共同阅读中懂得和领悟更多的道理,改正缺点,身心都能健康的.成长。
亲子读后感篇八
首先在亲子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各种图书,心情好的时候能陪着他阅读,但是总不能持之以恒!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们也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她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适时地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保护好孩子阅读兴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强制他阅读。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第三是要亲子共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涓涓细流汇聚浩瀚,滴滴微水蕴成大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对孩子事事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国有句古话:“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阅读也是这样,做父母亲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第四是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学校里,也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逛书店是我们母—子周末经常要做的事情,在书店看一会儿书,每人都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本,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故事与音乐组合法、故事游戏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机会。
第五是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总之,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关于阅读,一定还有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一定会引领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过这个语言的关键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亲子读后感篇九
我的宝宝是一枚3岁的小公主,而我是一位职场妈妈,但在小孩的教育方面,我和老公都觉得应该给予孩子一些阳光的、积极的、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思想,这是我一直都想孕育的“小种子”。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跟女儿的阅读亲子绘本——卜卜熊系列《卜卜熊的雨衣》《下雨了?》。
首先这两本绘本的文字比较简短精干,读上去朗朗上口,图画非常丰富,很有画面感。我家小公主非常喜欢,因为绘本的主人公是她喜爱的“小熊”,增加了她对这两本绘本的喜爱度。
我们先整体绘本阅读一遍,然后我再带着设问性的阅读一遍,增加了画面反馈于我们的信息。比如:爸爸的雨衣破了几个洞?在哪里呀?给我穿穿吧!我女儿就会示意我,妈妈给我穿。在一周里,我们一起亲子阅读了4、5次,最近上海的天气也非常应景,同时也增加了生活中的画面感,也让小朋友体会到,“下雨?下雨打伞?”。
再分享一下在绘本中的一些小体会:多方面关注一些绘本的信息,多与小朋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尝试带着绘本走出去,身临其境。
前些天,女儿拿到老师发给她的《独立成长的幼虫》这本书,心里很是欢喜。一放学回来,就嚷着:“妈妈,你今天把碗洗快点,睡觉前给我讲这本书里的故事,好不好?我很想听。”,我忙说:“好的,宝贝,你先看看图画吧!”
晚上我将女儿拥入怀抱,一起翻开这本书,我轻轻地慢慢地朗读着,女儿专心地听着、看着,不时地打断我,提出疑问:
“妈妈,什么是蜕皮呀?”“蜕皮就是小虫身上的老皮掉下来,重新长出新皮,渐渐长大呀”
“妈妈,蜗牛为什么长壳呀?”“这个壳呀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呀”
“妈妈,那什么是敌人呀?”“敌人就是……坏人呀”
“妈妈,萤火虫屁股怎么会发光的呀,别的小虫会不会发光?“这是呀萤火虫特有的本领,发光是为了吸引别的小虫飞过来,把它吃下去。”
故事讲完,女儿问了一大串的问题,在她眼里,大自然神秘而有趣,里面的小昆虫们对她来讲更是一个陌生又新奇的事物。
如何让孩子对这些感兴趣,我想这套自然科学童话可以满足家长们这种需求。
这本以小昆虫为主的绘本,图画漂亮:绿色的森林,清澈的小溪,水里的岩石,岸边的草丛,还有卧在草上的,躲在石头下的,和树枝们长得相像的小昆虫们。线条粗细密疏有致,点点划划间,蕴育着丰富物种的大自然便呈现于眼前,这套绘本完全可以做为学习铅笔画的好范本。内容是关于昆虫们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变化过程、幼虫的生活(进食,蜕皮,生长)以及幼虫们的防身术:随生活环境这化的外表颜色,如中华蚱蜢,如和落叶相似的枯叶蛾,还有面对强敌,无法抗争,又来不急逃跑时会假死的昆虫等等。在每一章的结尾处点拨总结这些基本的昆虫知识。再一次加深了印象。
绘本里的故事完全是小孩子的口吻,那些小动物有着平易近人的姓名:比如萤火虫儿小萤,燕尾蝶的幼虫叫小华,尺蛾的幼虫小尺,还有天牛小鹿等等。天牛甚至把孤单伤心哭泣的小鹿带去与他的朋友们相识,真是一个相亲相爱的世界。这也是一套会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心灵故事。这里的故事,有着梦想,勇气和朋友。小幼虫羡慕天上的星星会在夜里闪光的小萤,在朋友的鼓励下,认识到自己会发光这件特别的事其实是件好事,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有了在天空快乐而幸福的跳舞的梦想。终于有一天像星星一样闪亮了。还有那个出生后孤伶伶,又胆怯,不过他遇到了善良的小蜜蜂和飘虫阿姨,鼓足勇气慢慢战胜自己,获得信心努力生存。我想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故事,一定也会为小华的勇气加油,一定会获得在大自然生存的信心。
在《萤火虫的故事》里,她告诉孩子不要怕别人的嘲笑,告诉孩子要善良,要努力这样才能梦想成真;《独自成长的小幼虫》里,她告诉孩子从现在起拿出勇气面对自己的恐惧,他告诉孩子学会本领克服恐惧;《小昆虫的伪装术》里,她告诉孩子善待昆虫,她告诉孩子要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她告诉孩子各种昆虫的伪装本领。所以说,这套书应该不止是一套科普读物,更是一套儿童心理成长读物。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即使是我自己,在身边能看到的动物就很少。即使能看到,也无法看到动物生活完整的一面。这套书,向孩子们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细腻的一面。
书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示动物们的故事,除了向孩子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向孩子展示生活中的道理。象萤火虫的故事,就花了很多篇幅描写小萤和小袋子之间的深厚的友谊,他们玩在一起,互相帮助,倾吐心声,互相安慰,互相鼓励,离别后不断地寻找对方,欢喜得重逢。这昆虫间的友谊比起人类的友谊毫不逊色。看了这个故事,女儿一直问我小萤和小袋子然后呢,我的小袋子在哪里呢?小孩其实是很容易被故事打动的。书里运用各种方式让孩子亲近自然,朴实的贴近生活的语言、童话般地想象力、丰富的视觉感受、生动的图表诠释,让孩子在不知“科学”二字的情况下,就接触它、了解它、亲近它、并拥有它,书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喜悦,也使他们的感受与认知之路更加富有成就感,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一幕!女儿从一开始不喜欢听讲故事,到后来天天拉着我要我讲故事给她听,现在听完故事还能提很多问题,看着女儿一天一天的长大和懂事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感谢书的作者和老师们的辛勤教辅!
亲子读后感篇十
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本书,叫《绿野仙踪》。主人公多萝茜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小姑娘,她从小就是孤儿。一天来了一阵龙卷风,把她和小狗托托以及她的木房子吹到了一个叫奥兹的地方。
多萝茜为了再见到她婶婶和叔叔,去寻找一个叫奥兹的魔法师。在路上,她遇到了没有大脑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愿望,于是他们一起上路了。在路上,他们经历了很多惊险的事情,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奥兹。但是奥兹只能帮助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完成了愿望,多萝茜的愿望却挺难实现,但最后还是想到了办法。可是多萝茜为了找小狗托托,没有上到热气球上面。最后她利用了银鞋的力量回到了家,找到了她的婶婶和叔叔。
我觉得多萝茜最后能见到叔叔婶婶,是因为她和她的小伙伴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并且大家能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很值得我们学习。
亲子读后感篇十一
《好长的冬天》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罗兰·英格斯·怀德写的。
每天只能吃一些小麦来充饥,木炭、煤炭烧光了他们扭干草棒,为活下去而奋斗,爸爸的手被冻裂了,爸才发现自己不能拉小提琴,从此在家里就少了快活的小提琴声,后来家里的`小麦吃光了,镇里的两个小男孩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方找小麦,很幸运,他们回来了,他们给了爸一半的粮食,救了爸一家。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干什么都要坚持到底。
亲子读后感篇十二
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它们从哪里来》,《蓝精灵故事书》,《儿童百问百答——机器人》,这些书又好看又好笑,很有意思哦!
《它们从哪里来》这本书告诉我们塑料是什么,奶牛为什么能产奶呢?还有真的有巧克力树吗?小麦是怎么变成金黄色的面包?用甜菜能制作出糖吗?水龙头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树和纸有什么关系?大米是怎样长出来的?毛衣是用羊毛织成的吗?这所有的问题书上都会告诉小朋友答案,还有这本书很有趣哦!转动转盘,翻开折页,无数的惊喜都藏在不断翻开的书页里,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兴趣,让我们一边娱乐,一边探索这个世界!
《机器人》的就更有趣了,它是一本爆笑漫画书,主角是刺头和肥猫,它们对机器人非常有兴趣,它们两个经常会嘲笑对方,而且肥猫很搞笑,刺头总是明白奇怪的东西,它们也发明出了很多机械宠物,不过有时它们总是会搞砸事情。这本书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机器人知识,比如说用铁棍子做出来的机器人,还有机器人太阳,还有跳舞机器人、吃垃圾的机器人、西瓜型的士兵机器人,还有可以在太空飞的火车、无人驾驶潜水机器人,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我很喜爱这本书,因为它很好笑,很有创意!
亲子读后感篇十三
亲子阅读,即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也包括家长指导孩子阅读。亲子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孩子从小就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好书,能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并进而从对书的兴趣激发起对学习文学的渴望,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是很有益处的。
书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当父母把它种在孩子的心田,再用耐心去浇灌,小小的'种子就会爆发出勃勃生机,长成参天大树,启迪心灵,滋养智慧。阅读,是一种能给我和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渠道。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孩子阅读的趣事。
亲子读后感篇十四
最近几天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童年》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真实的描述了这位著名的大作家的童年生活,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出了当时俄国普通民众的命运和风俗人情的生动画卷。
刚开始,因为担心孩子没兴趣而一直拖着没有读这本书,但是后来发现我错了,孩子对这本书相当有兴趣。他会随着故事的进展不停地提出问题,有时简直让我应接不暇。尤其是当他听到:高尔基也喜欢在院子里偏僻的角落捉迷藏,会和小伙伴们打架打得灰头土脸……孩子的小脸上满是惊奇的表情:原来这个大名鼎鼎的作家小时候和我们是一样的呀!当我们阅读到:同样是同年,高尔基的童年苦难远比欢笑多。他幼年丧父,跟着妈妈寄居在外婆家里,外公又是一个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人,好几次把高尔基打的昏死过去,只有慈爱的外婆是高尔基童年里唯一的温暖和阳光。读到这里孩子仿佛感同身受,一声不吭,小脸上表情凝重,满是伤感。
八岁半的孩子,感情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因为有了阅读,因为有兴趣阅读,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思考、判断的能力。让阅读伴随孩子的成长吧!
亲子读后感篇十五
在我的床头总是放着一本我最爱的书,它就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所作的《父与子》。
这本书虽然一个字都没有,但是通过一幅幅幽默、滑稽而富有哲理的画面,向我们讲述了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一个个故事幽默、生动、易懂,让我爱不释手。
记得世界杯期间,我千叮呤万嘱咐老爸:夜里不管多晚,我睡得多香,一定要把我叫醒看球赛,爸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便安心去睡了。
第二天一睁眼,天都亮了,可爸爸还在呼呼大睡,听妈妈说爸爸昨晚看球赛到凌晨4点,让我安静些。可我早就按耐不住了,妈妈的话还没落音,我就冲进爸爸的房间,掀起被子正准备找老爸算账,爸爸却翻了个身,一把把我抱住,晕呼呼地说:“儿子真……好……,来……来陪爸爸睡……睡会……”跟着又是鼾声大作!我被老爸粗壮的胳膊圈住,动弹不得,也是哭笑不得。
我的爸爸可爱吧!
我非常喜欢《父与子》中幽默善良的爸爸,但我更爱在生活中陪我开心,伴我成长的老爸。
亲子读后感篇十六
最近,我和妈妈一起读了《逃家小兔》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一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兔和她妈妈的对话。他能想到的任何逃跑办法,都被妈妈巧妙的解开,比如:“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就这样,妈妈一次又一次得想出办法抓回小兔,小兔听着妈妈的这些办法,最后终于说:“天哪!我不如就呆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他就这么办了。
最后,兔妈妈说:“来根红萝卜吧!”这句话非常可爱,又透露出了兔妈妈对小兔的爱。读完这本书,我和妈妈都明白了:我们要珍惜亲人对我们的爱,好好的去爱亲人。如果像小兔所希望的一样离家出走,也许以后就再也不能和亲人生活在一起了。
然后,我和妈妈紧紧的抱在一起。这一刻,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兔子!
这本书除了风趣、可爱之外,却又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兔妈妈对小兔的爱,让我好感动好感动。母爱是伟大的!妈妈是会永远爱我的!
这真是一本好书,我喜欢它。
亲子读后感篇十七
一天深夜我和妈妈在电灯下读了一篇阅读《最爱是兵》,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兵穿的是最保暖,可是后来衣服都是送给了别人。最后他为保护一车人的生命牺牲了。他的死一点不壮烈,一点也不声张虚势,他的死甚至没人知道。我想:他似的是伟大是有价值的。当时“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又想:如果别人穿的衣服太少,而你有棉袄,袄裤,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里面是羊绒剪的棉手套,还有一次军皮大衣,你会怎么做?你肯定会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的回答“给别人穿!"对,这个回答是不出我所料的,但在几万个人中只有几百个人真正会做。而更多的是口头是说,没有实际行动。而这个故事里的兵就这样做的。
我不由得对妈妈说:“兵不仅伟大而是舍己为人。”妈妈接着我的话说:“对,兵还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谢觉哉所说,为的是替整体做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须加入河流,才能成为波涛”。我和妈妈激烈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次亲子阅读,让我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学了许多课上学不到的知识。阅读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精神粮食吧!
亲子读后感篇十八
我读了《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这本书是黄蓓佳的著作。文中的'主人公金铃活泼可爱,天真善良,可是却学习马虎,成绩平平。为了做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尽量让自己做得最好,可是事情却往往事与愿违。
我最喜欢文中《好孩子,坏孩子》,这篇告诉了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我发现金铃和我有许多相似之处: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不爱做作业、做什么事情都是粗心大意……,我有这么多的坏毛病,我一定要把这些坏习惯改掉像金铃一样最后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41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