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巧妙的教学方法选择。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一
1、为完成小语第十一册教学任务,了解学生对本册书的掌握情况,特组织本次复习。
2、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弥补缺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迎接期终全市质量调研考。
3、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讲解与检测同步
小语第11册
1、词语部分2课时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2、要求背诵、默写的部分3课时
3、汉语拼音部分2课时
4、句子部分3课时
5、课内阅读部分3课时
6、课外阅读部分3课时
7、作文部分3课时
8、模拟考试4课时两份
词语部分
一、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汉字,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能正确区分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并能组词。
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五、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六、完成词语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本册书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有关章节
一、复习诵读。
二、强记、消化。
三、默写过关。
汉语拼音部分
一、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二、熟练掌握大小写字母。
三、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四、完成汉语拼音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句子部分
一、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的词和关联词语造句。
二、会修改病句。
三、能认识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完成句子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课内阅读部分
一、能把一段话的顺序整理清楚。
二、能读懂一段话、一篇文章,能理清写作顺序,能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三、能按课文要求填空、默写。
四、完成文后练习中的作业,准确回答。
五、完成课内阅读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课外阅读部分
一、能正确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短文,理解主要内容。
二、能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能回答叙述性、概括性、分析性的问题。
四、能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完成课外阅读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巩固了解诗意。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如“委屈”“梦”等。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插叙的叙述方式,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方式。
4、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着为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句子的品悟,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学生预习作业:
1、自学课文的生字,每个生字书写三遍,做到正确、规范。
2、通过查找工具书了解课文生词的含义,如“执着”等。
3、把课文读3遍,不懂的问题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
4、想想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些什么内容。
教师准备:
1、查找贾平凹的资料。
2、完成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2、梳理学生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和“我”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称作是“我的小桃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用心读每一句话,尽可能区读懂课文的内容。
2、以问题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a问题:我的小桃树的来历。
学生交流,知道小桃树是“我”吃完桃子后,种在院子的角落里的长出来的。
b问题:“我”和小桃树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a知道作者在小桃树上存着自己的梦。
b作者的梦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的梦有了些什么变化?
理清作者“梦”之路。
幸福——希望——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
c小桃树仅存的花骨朵是“我”的梦的精灵。
c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感激小桃树?
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小桃树顽强生长的精神打动了“我”。
过渡:大家初读课文的收获是非常大的,但是作者感激小桃树就是因为小桃树顽强生长的精神打动了“我”吗?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3、谁能说说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交流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插叙“的叙述方式。
预设:
生:课文主要写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师: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呢?
生:2——7自然段。
师:那文章的第一和后面的三个自然段呢?
生:写了如今小桃树正在遭受着风雨的摧残。
生:回忆。
师:这样的叙述方式就是“插叙”,板书:插叙。
插叙这种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相信学完了课文,大家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了?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我的小桃树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磨难?
要求:先找到小桃树生长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谈句子的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批画,写体会,教师巡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学困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集体交流。
(1)抓住“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这句话,上挂下联,体会小桃树的“委屈”,感受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关联的句子:
a、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体会生存环境的恶劣)。
b、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将来开花也界不出果子。”(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c、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d、“我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来看它。”(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2)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5、小桃树遭遇了这样的艰辛与磨难,但是它屈服了吗?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句子,体会小桃树的顽强生长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看板书,梳理上节课的学习体会,感受小桃树的形象。
二、细品文字,感受小桃树的不屈不挠。
1、自由读课文第1,8、8、10自然段,说说自己似乎又看到了怎么的一棵小桃树?
2、生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句子“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海面上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来体会小桃树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1)抓住“千百次”“又千百次”“挣扎”等词感受小桃树虽然遭受风雨摧残,但是顽强生长的精神。
(2)抓住“海面上的灯塔”“时隐时现的光”,感受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3、作者最后说“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苞呢”,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请大家阅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补充资料。
生读补充资料。
三、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1、看过了《贾平凹的童年》,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
感悟作者的为了追求梦想不屈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人世的大书写了什么?作者做好了读懂人世大书的准备没有?要怎样才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而不屈不挠就一定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2、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小桃树,实际上是在写谁?揭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线索:明线与暗线。
4、总结课文,体会运用“插叙”叙述方式的表达效果。
四、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了。(可见出示一些关于顽强拼搏的名言警句)请你也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
2、以《我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尝试使用“插叙”的叙述方式。
板书设计:
我的小桃树。
(明线)(暗线)。
艰辛磨难坚持梦想。
梦
顽强生长不屈不挠。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四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第一课时。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五
指导学生把话语转化成画面,有感情地朗读36节。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感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
2、引导学生重点抓住36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1、指导学生解读第5节战斗画面。
2、选择完成一道情景写话题。
郑成功彩像(主题音乐)第三节文字三道情景写话题郑成功不同时期的塑像。
一、导入。
1、导语。
2、齐读课题。
3、过渡。
二、导读36节。
1、布置用心读文,边读边想:从这节文字中能看到哪些画面?
2、交流,板书:眺望出征战斗欢迎。
3、导读第3节。
(1)出示文字: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
相关链接:他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
(2)指名读句子,问:什么叫眺望?他望到了什么?(联系第2节)。
(3)追问:郑成功仅仅是在眺望吗?(心在牵挂)。
(4)出示文字:郑成功慷慨激昂地宝岛台湾!
(5)让学生划出慷慨激昂,问:是什么意思?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练读、指读)。
(6)情境描述,联系岳飞、戚继光、吉鸿昌等留下的.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7)布置齐读。(读出慷慨激昂)。
(8)过渡。
4、导读第4句。
(1)注意一个词语瞭望,这时候,郑成功又瞭望到了什么?
(2)交流后指导三次齐读。
a、突出舰队庞大;。
b、仅仅是庞大吗?突出纪律严明;。
c、作为读者,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结过渡。
5、导读第5节。
(1)默读,边读边想: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2)交流:追问:透过英勇这一表象,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指名读,读出郑军的英勇善战。
(4)播放录像。
(5)大声练读。
(6)齐读。
(7)过渡。
6、导读第6节。
(1)默读,再联系上下文自主选择完成一道写话练习题。
情景2:用几句话具体描绘台湾同胞欢庆胜利的画面。
情景3:高山族的弟兄们接过郑成功送来的犁、耙等农具,眼含热泪,深情地说:。
(3)交流。
三、总结。
出示郑成功不同时期的画像,总结:
在中华民族的抗争,郑成功用言行骄傲地书写着英雄两个大字,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六
本册复习要求:
一、汉字。
1、能熟练认读《生字表(一)》中的218个汉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235个汉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辨析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4、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5、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词语。
1、正确认读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并能理解词义。
2、能辨别近义词的不同用法,会说反义词。并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和扩词。
3、正确地搭配词语,能发现褒义词和贬义词的特点。
4、注意积累词语和成语。在阅读中养成抄写好词佳句的习惯。
三、句子。
1、会用常用的几种句式写句子(如条件、递进、因果)。
2、正确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会改写句子,如把字句、被字句。
4、学会运用打比方的手法写句子。
四、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指定的课文,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能把握自然段的内容结构,了解自然段中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从而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5、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五、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以及常用的应用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根据表达的需要,会使用冒号、引号。
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整洁规范。
六、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的转述。
2、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与别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并能对别人的发言做出简单的评价。
3、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复习重点:
1、能熟练认读《生字表(一)》中的218个汉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235个汉字。
2、正确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3、加强朗读和背诵,充分积累语言。(四字词语、名言警句等)。
4、巩固理解文章的方法。
5、注意习作中语句表达通顺,不写错别字。
6、能根据文章内容,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
复习难点:
1、能把握汉字的难读音的读音。
2、能辨析形近字与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能用打比方的句式写句子。
4、能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5、注意写想象文的合理性和条理性。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读——高歌散学。
2.围绕中心句“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3.学生搜集相关内容的作品,从而丰富课外知识,也加深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重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细细品味平凡生活中蕴涵的真味;能感受那宁静幽美的月夜,在师生相守相伴和相望中,所蕴藏的浓浓师生情是本文的重难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由交流,自主感悟中突破本文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谈话入境,导入新课。
1.围绕“在你的生活中有月亮的晚上是怎样的?在有月亮的晚上你们都在干什么?”这一话题,老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2.教师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围绕着“有月亮的晚上”展开,写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师生相约去学校上晚自习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去欣赏这幅优美动人的图画。
二、学习课文,品读探究。
1.初读课文。
初读提示:出示课件。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勾画出你认为的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3.再读课文。
再读提示: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在有月亮的晚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八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
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光明磊落知错就改。
5.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完璧归赵(蔺相如)四面楚歌(项羽)围魏救赵(孙膑)。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荆:荆条,古代用作打人的刑具。“负荆请罪”的意思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这是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发生的一个历史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九
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如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许多学生语句不通顺,有些甚至有离题的现象,所以本次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
1、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2、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包括各种句型的转换。
3、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4、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作者的表达方法。
5、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6、写作
(1)、加强范文的引导,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互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通病,加强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1、要注意个别指导,本班学生差生较多,他们的基础已经难以跟上班级的脚步,所以可采取以生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个别学生还要加强教师个别指导。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
本班学生61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6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两极分化较严重,落后生有叶涛、翁春发等几人,主要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过关;此外,班级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写作还有很大难度。
1、课本知识,特别是背诵段、重点段、生字词;
2、学区分发的九张复习卷子;
3、自己设计的一张卷子、两份期末作业。
4、练习册后面的“期末总复习”。
5、抓重点归类复习。
6、有侧重地进行作文指导。
1、重视对差生的辅导工作。关爱学习不好的学生,对差生的作业实行弹性化管理,并尽可能地面批面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以表扬、肯定,让他们也品尝成功的欢乐。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班内学生之间的“一帮一,对对红”,使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落后生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循序渐进,跟上班级的脚步。
2、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3、加强词句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四是加强修改病句、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直接叙述句与转述句互改等句型的训练。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
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
研究和改进复习的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重复是记忆之母。但是复习不是重复练习。简单的重复是不能凑效的。我们要在复习中,要运用通过科学的分类、比较、迁移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复习时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从1月6日到1月17日,具体时间安排详见“复习时间安排表”。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简单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方面
1、能利用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根据拼音正确地写出已学过的汉字。
2、掌握本册学的174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3、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
4、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5、掌握405个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6、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格言。
7、能够改写句子、修改病句和缩句;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
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方面
科普
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阅读
科普
文章。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作文方面
掌握有详有略地记事和先概括后举例写人的写作方法,能写感谢信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复习内容:
主要包括9、10、11册的相关课文片段(要求背诵的)、练习上的成语及本学期学的24篇必学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70首古诗、7次习作训练和7个单元练习,《语文分册》上的配套练习以及配套的15套试卷。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主要题型如:(1)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专用名词加上声母 (3)看拼音写字、词、句 (4)确定字的音序、音节等。
2、汉字
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掌握常见字的音、形、义;特别要了解多音字、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主要题型如:(1)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2)改错别字(3)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4)辨字组词 (5)多音字组词(6)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
3、词语
理解、掌握课文中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会辨析一些近义词的反义词。能够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主要题型如:(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2)照样子写词语(3)根据意思写词语(4)用词造句(5) 找近义词或反义词(6)选择恰当的词语(7)辨别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8)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等。
4、句子
(1)了解常见的句式(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及其作用。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
(2)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3)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递进、选择、假设等)。
(4)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标点等)。
(5)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能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了解分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二)阅读
主要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内阅读 落实背诵和默写
把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四、复习方法:
1、主要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集体与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多让学生自主复习,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要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学生复习得轻松,效率又高。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3、善于利用教材。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阅读复习时,要把握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些模糊,教师应帮助他们回忆一下课文和重点训练项目。如十二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等等,把典型的课例再温习一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课外阅读应根据单元重点选择典型材料,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运用所学的方法。
5、作文复习时,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善于比较,找出异同。如《好--------》是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题,要求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优秀品质。细细回忆一下,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又如记事: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题是《暑假中的一件事》,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通顺。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与其类似的,如《这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
五、复习重点:
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和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重点是: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等。
六、复习中注意事项:
1、教师本人要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2、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3、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让他们真正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4、转变观念,不单纯看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
七、复习时间安排:
1、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以7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5月12日――5月31日)
2、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分单元复习。(6月1日――6月12日)
3、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解决疑难问题。(6月13日――6月18日)
4、学生自行进行复习,教师进行考前教育(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反复检查,独立完成)。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二
本班现有学生35人,其中男同学17人,女同学18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课外阅读兴趣等等,如认真完成作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运用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教育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准确认读生字,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写美观,将书写分灌输于平时的测验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字连词、组词的能力;将课本要求的生字做到会默写、会组词;将每课“读一读,再抄写”的词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将7个练习上的“熟记成语”做到能理解、会默写、会运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学会读通、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心,掌握写作方法;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继续培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7、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儿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主要内容。
8、加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其审题、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幻想,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1、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考得轻松,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3、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并以市局教研员主编的《自主测试与练习》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一课一课进行复习。
2、第二阶段,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以7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
优生:吴仲波吴惠强吴小梅吴妮娜吴吓冰吴小丽吴晓瑜吴燕群
学困生:吴志彬吴佳彬吴少河吴跃川吴子燕吴月珠吴燕霞吴志祥吴志勇
第一午:复习字形、字音。
方式:进行百字竞赛。
对成绩不理想者单独默写。
xx
二午:复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背诵部分。
方式:抽背和练习卷。xxxx
第三午:继续复习课文内容。
第四午:完成综合(三)的考试。
第五午:复习阅读短文。分段概括段意、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解释、检查方法(相关试卷测试)
第六午:完成自测卷的考试
第七午:复习作文。人、事、物、景、信(格式)、审题、组织语言。
方式:列提纲。
第八、九午:模拟考试及试卷评讲。xxxxxx复习要点中2、3、4、5通过一张综合练习卷进行考察,然后有重点地查漏补缺。
第十午:学生自由支配。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
2、教学例4。
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带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背诵。主要是第十一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7、写作(略)。
三、复习方式。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3、分类性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四、复习原则。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五、复习进度。
第一轮。
复习内容:教材11册、12册。
第二轮。
复习内容:字、词、句、标点。
复习要求:辨析形近字并组词,掌握多音字,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掌握常见句型,能进行句式变换;会修改病句;会用常用标点符号。
复习得难点: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第三轮。
复习内容:阅读、作文。
复习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之情;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大胆发表自已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能写书信及其他常见的应用文。
习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第四轮。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
复习重难点: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五
我班有学生19名,这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十二册语文应当掌握的内容。但是也有差异性,在这册教材中学生掌握最好的是一些基础性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积累的资料、课外阅读学生掌握就不怎么好了。在后面的复习中我要抓住要点、薄弱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力求在期终取得好成绩。
1、 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 汉字
认识所学的带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掌握常用的几种查字典的方法,正确使用工具书。
3、 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 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5、 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7、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1、掌握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能按要求写出反义词、近义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理解古诗、词、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辨析形近字并组词,掌握多音字,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掌握常见句型,能进行句式变换;会修改病句;会用常用标点符号。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之情;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大胆发表自已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能写书信及其他常见的应用文。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教给学生复习方法,防止简单粗暴,机械重复。
2、认真备好复习课,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精炼,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努力探究。
3、及时查漏补缺,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于学困生要重点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做到乐学。
4、改变测试方法,把书面试卷与朗读、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全面考核学生的语文能能力,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5、将阅读与作文纳入复习重点,坚持反复训练,不断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3、分类性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六
时光匆匆,这一学年转瞬即逝,为了在最后这几天集中复习,提高效率,使同学们考出优异成绩,愉快地度过暑假,特制定以下计划。
因时间紧迫剩余时间不多,故决定从元月11日开始一天复习一单元。剩余时间复习作文、阅读,各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复习。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复习质量。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1)、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读读背背的内容。
2)、阅读: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能听懂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10、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口语、写作等六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注意灵活掌握。
3、阅读部分分为一般阅读、听力阅读。一般阅读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听力阅读主要是通过练习,增加学生听读的理解能力。
4、口语要在复习每一个练习的口语交际时,再一次的交给学生在说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5、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六、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归纳以练习为主,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1、总要求
(1)按照课后要求对每篇课文进行朗读、复述、听写、背诵。
(2)听写字词,课后生字及有关基本词语。
(3)每个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都要做到会背、会默,阅读应理解课后题。
(4) 重点复习课文重难点及课后题。
(5) 坚持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朗读要求
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如:早读、午间、体活课等。要求用普通话,语音标准,语速适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内容正确,不重复,不添字,不漏字,有感情。复习过程中适当增加听力阅读,锻炼学生用耳朵听文章来理解的能力。
3、背诵课文
对于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除了熟练朗读外,还要领着学生熟背,一字不错。老师要对潜能生细致把关,其他小组检查,同桌互背,老师抽查等不拘一格。在熟背的同时,注意学生易错的字,重点词多次强调以加深印象。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同时,学生每天回家听写两课到三课的重点词(包括节假日),第二天老师检查听写情况,及时讲解,区别共性错字,反复强调,加深学生印象。
4、复习课文重难点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后题,提出质疑,师生共同交流解答,对重难点共性疑难要重点强调,准确答疑。
5、复习积累运用
对于积累运用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每个同学都必须会背,会默写、能理解大概意思。可以同桌互相背诵、默写,也可以小组合作检查或单人小组比赛到黑板上默写。评出优良。阅读文章能按要求回答问题并较熟练朗读。
6、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是现带考试中的一大块,课外阅读题答得好坏直接决定着总成绩的优劣。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迅速捕捉文章中心。能结合语境理解词意,通过反复朗读回答有关问题。同时增加知识,扩大见识。
7、作文训练
首先熟悉每单元后的习作要求,明白本学期的主要习作内容,看自己或他人的习作互相交流。老师找优秀作文,尤其是本班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评点效果更佳。学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作文。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七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临近小考。为了搞好复习,特定计划如下:
本班人数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期中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共计200.有几个同学在优秀边缘上。具体表现为,学生基础知识有个别同学错误多,阅读题也有失误,习作题差不多。
奋斗目标:保证总率200.
遵循上级安排计划分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段:系统复习:严把基础知识关,针对教材内容逐个过关,查缺补漏。
第二段:针对考试要求,细化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楚,精选列题,对两边生逐个过关落实。
第三段:试题训练,把好考试关,精选题组,强化测试。
1.严把基础知识关,面向全体,照顾差异。
2.考查学生知识遗漏,采取补救措施。
3.对边缘生逐个过关。
4.精选习题,强化知识综合应用。
5.狠抓边缘生,以鼓励为主。
6.指导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
7.考核要严格。
5月20日——6月5日第一阶段
6月6 日——6月20日 第二阶段
6月21日——7月1日第三阶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40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