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散文篇一
一年一次的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人人都穿上喜气的衣服,处处流露出欢喜,伴随着鞭炮鸣响,春节在锣鼓声中拉开帷幕。
新春大吉,说到什么最让我喜爱?自然是逛花街。古人云:“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城百万采花人。”走在街上,处处都感到春节的喜庆,此刻看到盆盆大桔,簇簇盛花,我最喜爱的是兰花,高尚纯洁,大方得体,温文尔雅。蕙兰,鲜艳而花瓣硕大,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弓兰,色彩夺目,枝茎弯曲奇特,千姿百态,如同张满的弓;蝴蝶兰,色彩斑斓,在枝茎绿叶中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傲霜挺立的菊花、娇嫩可人的梅花,处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直让人陶醉!
夜色降临,除夕的夜格外热闹,骑着自行车,经过的每间饭店都挤满人,谈笑风生,热闹非凡。亲戚朋友见面互相祝福、递交红包,孩子们都乐滋滋的接过来,塞到口袋里。一家人团聚在饭桌前,开开心心的有说有笑。大人们互相劝酒,孩子们追逐打闹,见到人人的脸上都挂着甜美的笑容,此时的感觉是多么的温暖。虽然外面刺骨的寒风不住的刮着,但人们的心是暖的。平日里总不能无忧无虑的怀着一颗欢喜的心与家人一起团聚,一桌盛菜,一股温暖。春节的前夜格外的舒畅!新年的第一个早晨,照例的家族大聚会热闹非凡。祝福语络绎不绝。给亲戚拜完年后,自然口袋里塞满鼓鼓的红包,笑嘻嘻的。为除去去年的晦气和不快,便到上一小杯白酒,一口气吞下去,吞完便觉得喉咙发热,但这刚烈的感觉真让我感到一身清新。
春节,又在岁月的长河上添上一笔,15岁,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我们似乎要对自己做一些清点,因为时间过去,才知道不能回来。让灵魂在此驻足一下,给自己多一点自信和鼓励。
崭新的一年,春节,一年之首,我们踩下新的一行,让我们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感激;多一份进取,多一份动力。让我们努力吧!
春节的散文篇二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小妮要花儿,小孩要炮儿。老头要衣裳,老婆打急慌。”这是儿时我和小伙们最爱唱的歌谣。在欢快的歌谣声中,我急切地盼望着新年快些来到。在我无忧无虑的童心中,新年,是一年中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光。
暖洋洋的房檐下,母亲坐在凳子上,手中忙个不停,面前的大竹筐里堆满了针线活。记得那个时候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一家人的新棉衣新棉鞋在春节到来之前都要赶制出来,可这个时候也真是我们这些小伙伴最开心的日子。
(一)肉味留香童心梦
晚上,我家的饭桌上就多出了一碗用猪油爆炒的白萝卜丝,我和弟弟狼吞虎咽地吃着。母亲笑呵呵地说:“小馋猫,慢些吃,明儿多买几斤肉,春节时让你们吃个够。”不大一会儿,一碗比平时多了些荤腥的白萝卜丝就风卷残云般地被我们吃完了,可母亲的话却飞进我的心里开了花。吧嗒着留有肉味的小嘴巴,盼望着有肉吃的新年快些来到。梦幻中,一个热气腾腾的夹肉馍飞到了我的眼前,诱人的肉味在鼻尖上萦绕,用“垂涎三尺”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是最恰如其分的了。
儿时对肉味的向往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中难得吃上几回肉,偶尔吃了一回肉后,肉味就会在嘴里留香好多天。对吃肉的欲念只有使劲地攒着,以待在春节时痛快地过把瘾。
(二)货郎挑里乐新年
“咚咚呛,咚咚呛”,一阵子拨浪鼓声响过,“找头发换针——”一声浑厚响亮的声音过后,家家户户的柴门就会“吱嘎”地应和着。老奶奶扭着小脚出来了,大娘大婶子风风火火地也赶来了,俊俏的姐姐们也互相招呼着走来了。就像电视里播放的快镜头,刹那间,人们就把货郎挑子围个水泄不通,忙着挑选着自家过年的东西。
我从拥挤的缝隙间使劲地往里钻去。
哇——货郎挑上的东西真多:一朵朵色彩斑斓的绒花在青竹条上颤动着,一根根五颜六色的头绳齐刷刷地在白亮的铁丝上飘动着,一块块花红柳绿的梨膏糖在精致的盒子里憨实地躺着。货郎挑上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堂的货物。
老奶奶拿着用头发换来的针线满意地走了,婶子拿着用旧布鞋换来的梨膏糖开心地离去了,大姐姐拿着用两只鸡蛋换来的蝴蝶发卡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把这朵粉红的绒花给我,再拿两根红头绳。”是母亲来了,她拿着一大团旧布头对货郎说道。
“绒花是你的。红头绳是你姐姐的。春节时再戴上。”母亲笑吟吟地对我说着。
“我也要妈妈给我买花戴。”我的小伙伴美君向家中跑去。
(三)烙馍麻糖卷甜梦
妈妈把一根香甜酥脆的`麻糖卷在又薄又软的烙馍里,递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拿着就咬……“哎哟——”我的手一阵疼痛。我睁开眼一看,手里的烙馍麻糖不见了,可指头上却留深深的牙印……原来是美梦一场。
岁月消磨去了好多的印痕,可这个梦境却难以从我的内心深处抹去。
(四)桃符余庆喜盈门
“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门上有。”……
我和最要好的小伙伴莲英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牵着手在我们两家来回跑着,看大人们贴花花绿绿的对联和窗花。我也拿着一幅短短的对联贴在了莲英家的堂屋门上,正当我俩满意地欣赏着门神下我们贴好的对联时,只听到莲英她父亲急切地喊着:“丫头,快揭了!你们怎么把‘六畜兴旺’贴在了堂屋门上?”
我一脸的迷惘。“丫头,去,贴在我家的牛圈里。”莲英她父亲笑着命令我……
此后的每年春节贴对联时,这件事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总让我忍俊不住地笑出声来。去年,我还向儿子讲起此事。我和儿子的笑声给庭院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五)除夕欢歌美梦多
吃了大年夜的饺子后,就是我们姐弟三个最幸福的时刻了。母亲像变魔术似的从柜子里拿出我们梦寐以求的过节礼物——头花、红头绳、新棉衣、压岁钱。我们欣喜若狂地接过母亲递给的礼物。我和姐姐乖巧听话,得到了五角压岁钱,弟弟比较顽皮也很知足,拿着母亲给的四角压岁钱欢跳着就去找邻家的小伙伴炫耀了。
为了明天春节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靓丽,我和姐姐把新棉衣先来个热身试穿。穿上合体暖和的新棉衣后,我和姐姐就欢天喜地的争着在镜子前照来照去。姐姐的把红头绳系在两条发辫上,“扑棱棱”,发辫上霎时盛开了两朵鲜艳的红花儿。花儿人面相映红,瑶池仙子也羡慕。姐姐真美!姐姐把一朵粉红的绒花戴在了我高高翘起的独辫上,乐得我屁颠屁颠地在屋子里扭来扭去。
“新年好啊,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和姐姐边歌边舞,乐得爷爷捋着花白的胡子呵呵直笑。欢快的歌声携着开心的笑声飞出了我家的屋子,飘飞上了大年夜那深蓝的夜空上,乐得漫天的繁星也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之中了。
(六)元日新阳好梦长
“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我长长。你长粗来做大梁,我长长来穿衣裳。”记不得我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顺口溜,听说,春节那天鸡叫头遍的时候起来,抱着椿树,脚不能挨着地面,闭上眼睛,默念三遍,就会灵验。来年的个子就会“嗖嗖”地往上直窜地长。
我当时就默记在心。在同龄的小伙伴们中,我的个子也不是算低,但我还想长得更高些,偶尔得到了这个迅速成长的“秘笈”时,我喜不自胜,暗下决心。在那个年夜的晚上,临睡之前,我专门到西墙下的那颗大椿树下熟悉环境,并把它周围的柴禾清理干净后,我才安心地去屋子里睡觉。
我躺在被窝里唯恐睡着了误了时日,就睁着眼睛支楞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喔喔——喔喔——”迷迷糊糊中听得一声鸡叫,我登时来了精神了,立即穿好衣服就悄悄推门走了出去。夜又黑又冷,深蓝的天空中明亮的星星泛着清冷的光辉,一阵刺骨的冷风拂过,我哆哆嗦嗦地缩着脖子快步地来到了大椿树下。我抱着大椿树,脚不挨地嘴里念念有词地默诵着“椿树王,椿树王……”默诵完三遍后,手脚冰凉的我赶紧跑进了屋里钻进了被窝里。我满意地合上了困顿的双眼。梦里,我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小朋友们都在仰着头羡慕地看着我……我甩着油亮的长辫子,学着《红灯记》里小铁梅的样子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眷不相认……”
欢乐时光,留在了童年,幸福之花,开在了童心。好想好想让时光倒流,牵着童稚的阳光,踏着儿时的梦幻,走进天真无邪的元日里,去迎接那溢满着快乐幸福的每一轮蓬勃的红日…….
春节的散文篇三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欢天喜地的节日。每逢春节的老老小小都忙起来,热闹极!
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因为以前除夕夜都是姑姑到我们家来一起过春节,而今年我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在小年夜晚上凌晨1点多钟一起乘火车到爷爷老家去过春节。当时,那叫一个困啊!眼皮睁都睁不开,没有办法,我只好拿一盆冷水洗脸,硬是把瞌睡虫给赶跑。要知道我从来没有这么晚还没睡觉。最可笑的是,除夕夜那天因坐火车太累,春节联欢晚会没看多少就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爸爸问的头一句话就是:“你昨天夜里12点有没有听到鞭炮声?”我听以后纳闷极,“根本没有放鞭炮的声音!”这一回,连妈妈也笑。爸爸接着说:“昨天那鞭炮声音就像打仗一样,这么响的声音你都没听见,真像一头死猪。“听这话,我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
在老家期间,最让人感到新意的就属拜祖宗和平安神。这可是当地的传统习俗。街道上到处都有跪地拜神的人。突然,爷爷叫我赶紧往前看。哇!原来有一户人家在小汽车前面拜起来。接着,我们又陆续发现许多户人家都在小汽车前拜。这是为什么?原来他们在拜“车神“,让”车神“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在老家期间,我还足足地过一把玩鞭炮的瘾。我和两个哥哥一吃完年夜饭就奔到屋外放鞭炮。一开始我不敢放,但看到那两个哥哥放得那么好玩,心里便开始发痒,也想试一试,可一拿到手上,刚才壮的胆子又不知跑到哪里去,就这样费劲几番周折,我终于鼓起勇气,放一个鞭炮。这可是我第一次放哦,心里不禁得意起来。玩着玩着,胆子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便和两个哥哥玩起火。我们找一个易拉罐,每人拿一把“火焰棒“开始烧起来。只见东东哥哥把一把“火焰棒”全塞进去,顿时一团火便从易拉罐里喷出来,我们吓得连忙退后几步。我们拿起易拉罐抖抖,顿时“火焰棒”烧成的灰如瀑布一般倾泻下来。
这次的春节真是过的与众不同。在我童年的生活中又画上一道彩虹。
春节的散文篇四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过春节就往往少不了一些习俗:走亲戚了收发压岁钱了,其实这往往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反而使一些工作在外一年里也回不料几次人的,趁这次机会回家看看,即便帮不了家里多大忙,但父母心里也是开心的。最少不了的就是发压岁钱了,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是最关键的一项,当孩子手中拿到亲人所发的压岁钱时,嘴乐得都笑开了花。
春节,团年饭是必不可少的。你只要耐心等待,美味佳肴就在你眼前!当大人们喊出“开饭了”三字时,你不要冲上前抢最好的位置坐下,而应该极有礼貌的对长辈说“请”,待会最美味的菜他们才回一个劲地为你夹,压岁钱也会收的多。当菜都上齐时,要挑精华享受。
对于咱孩童一族,过年最大乐趣莫过于收红包。“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吉祥语是百说不厌,只要到关键时刻拍拍马屁,这到手的钱是百分之百逃不掉的。再者,根据鄙人的研究,有百分之五十的大人给了压岁钱都会反悔,千方百计想“敲诈”你手中所有的钱,必然会故作语重心长地说:“我的孩子啊,你父母含辛茹苦把你抚养大,你现在翅膀硬了,腰包鼓了,该回报回报我们了吧!”这时,你应该迅速叉开话题。切记,大人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春节的散文篇五
春节到了!春节到了!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节日。过春节之前,人们都喜欢将自己的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门上贴起“福”字,再挂上一幅对联,准备好美味佳肴,以慰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每个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到处是红灯笼,中国节,真是一片热闹的、喜气洋洋的景象。
一般到了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就去长辈家拜年;过了初一这个日子还可以去亲朋好友家拜年,也可以出去旅游或呆家里。当然除了拜年和拿压岁钱以外,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新年项目”就是放鞭炮、放烟花了。每到过春节,爸爸就给我买很多鞭炮和烟花,放两个大箱子里,准备年三十和年初一(年三十的十二点正)放。随着时代的变化,虽然鞭炮没变,但是烟花却变得形状各异,放出来的烟花也一年比一年更美丽。每当我想起那段放烟花的过程,我就觉得我的胆子大了。我每次都是点燃了火心,就马上跑得老远老远,因为我怕被烟花给炸伤了。当然我从来都没有被炸到过。特别是年三十的十二点整,是最壮观的时候了,那个场景真可以用火树银花来形容,各种各样的烟花争奇斗艳,空中飞得高高的,而且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响。午夜的十二点,显得极为壮观,每到了此时,我就会异常兴奋,异常开心,整个人都沉浸夜色中,毫无睡意。
可到了春节后,中国又恢复了平静。
我想趁新年还没过完,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的散文篇六
错乱的街道散落着零零星星的人,这与往年倒无什么异样。记得往年的春节都是在南沟度过的,即使它是被称作贫民窟一般的地方,于我却又一种说不清的温暖。
我记得从我出生起就住在我家边上的白,每年春节她都会到我家里来向我母亲讨要一些“腌菜坛”里的“腌水”,放到自家的坛子里才能保证纯正的香味;我还记得每年春节不是回乡下,而是和我一起在我家楼下玩弹珠和放鞭炮的小李,我俩总是不让全身沾满灰泥不肯回家。我记得生活在南沟的点点滴滴(关于“南沟”的记忆一直是我心中最珍视的),但是早已物是人非。
从高一开始,我就搬到了现在的新家。沿着新家门口规划好了的路线,我却迷了路,赶紧找了个停车场的出口跑了出去。走在依旧空荡荡的街道,回头望着近几年突然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感觉自己像是被一群巨大的哥斯拉怪兽包围,顷刻便可吞灭我。
我走在街上,寻找已经消失无影的“年味”,我相信它依然还在,就像儿时最爱吃的“烧白”的味道一直在我心中弥留着。但我不执著于一定要找到它,一路随心而行,来到了熟悉的黔江大桥,那是南沟通往城区中心的最近的一条路。前面就是南沟了,但是那里并没有年味,旧家门口新建了两幢高楼,公路旁的小超市也改造成了网吧。不光只是因为那些所谓的“亲戚”将我拦在了桥头,我早已知道那里已经变了样。那里曾经有个养老院,或许现在也还在,但是那对老夫妻可能已经不在了,他们是养老院的管理员,同时也是我小时候零食来源的小卖部的主人,我出生时他们就差不多都六十好几了,如今多半已经逝世;还有那收破烂的杨冲一家,他有两个姐姐,听说他父母一直想要一个儿子,所以一直生到了第三胎,当年还被罚了款呢,他们早就搬走了;茶馆的主人杨特一家也杳无音讯,他们一家子的狡诈劲儿都曾在牌桌上展露无遗,经常闹出很多的矛盾,包括我和杨特,也时常吵嘴打架;开旅馆的郑剑一家另谋出处去了,如今也只有白一家和李洋一家住在那儿。
一边想着南沟里的人和事,一边转头像新家的方向走去。还有几年南沟就要被拆了,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不会太过伤感,即使现在再跑到那片“院子马路”上去玩弹珠,放鞭炮,也不会有儿时的感觉。
儿时的南沟生活是十分有趣和珍贵的,这是我在经历了索然无味的拜年之后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的,相比于那些亲戚,儿时的玩伴和邻居是千倍万倍胜于亲戚的友好和蔼。亲戚唯利是图的嘴脸让我厌恶,我后悔主动去给他们拜年,大包小包的东西换来的是他们的嫌弃,他们不希望我去拜年,简单点说就是不想承包我在的那几天的伙食和住宿,这点尤其是在我的大姨和幺舅那儿体现得淋漓尽致。过年了,普天同庆的日子却像设施一个乞丐一样地对待我,看着大姨紧紧攥在手中的压岁钱和闪烁的眼神,我便想扭头就走,当她试探性地询问我:“拿去吧,压岁钱!”我回了一个“不要”,然后望着她开心地收回口袋中,心中的厌恶更是增添了不少,幸好没有吃到她家的饭食,光是睡一晚我都觉得浑身不适。
每一个春节都想有意义地度过,我想我不应该沉溺于儿时的美好时光,也不应该该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羁绊,而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春节的散文篇七
日子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过,转眼间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除了非常亲的亲门在一起吃团圆饭外,大部分的人们过着淡如平日的关门闭户的年三十。也许人们生活过于富裕,平日里的吃喝都如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所以人们对于春节特备的大餐已觉乏味,所以,春节也就显得平淡而毫无特殊之处了。
记得儿时的我,缺衣少食,在那个生活清贫艰苦的年月,平日里想吃一次肉已成为一种很难实现的奢望,平日里想穿一件崭新的衣服也成为一种幻想,所以我们都期盼着大年的到来,期盼着那有酒有肉的春节和家族之间相互宴请轮流吃团圆饭的年三十,期盼着能脱去哥姐穿过的破烂衣服而换上新衣服的大年初一的到来。那时候,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我们心中却溢满幸福的感觉,充满亲情和热情的人情味。
那时候,人们吃罢团圆饭,大人们敲锣打鼓一家挨着一家去恭贺新年,走到哪一家,哪一家便拿出酒食招待。人们虽然早已酒足饭饱,但主人还是热情招待。人们唱歌花鼓,敲着锣鼓,那份发自内心的,对于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憧憬,使人们有了奔头,有了希望。
小孩们提着爷爷或父亲用竹子编织的灯笼,在村里玩耍。他们追逐嬉闹,他们相互比着谁的灯笼做得好,谁的衣服好看,谁家过年买的猪肉多。他们在地上捡没燃尽的爆竹,捂着耳朵,在寒风中放着。那时候,小孩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是愉快的,幸福的。
随着生活的提高,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年的味道也逐渐变淡……
每年三十要祭祖,给老先人烧纸钱,点蜡烛,寄托对他们的哀思和孝心,使自己的祖先能在年三十也过上有钱有蜡烛的喜庆富裕之年。
那时候,人们往往在黄昏时分出发,同族的子孙手拿香纸蜡烛去给祖先烧纸“送亮”。
每到大年三十 的黄昏,当群山暮霭渐起,暮色冥冥的时候,便响起了祭祖鞭炮声。那一簇簇燃烧的火苗,那一阵阵青烟从山地之间的墓地飘起。等夜色降临的时候,点点烛火讲墓地点缀成如繁星点点的天空,使人看了心中升起一丝丝怀念和激动的感觉,不觉使人对眼前的父母和祖父母产生无限依恋和挚爱之情。
可是现在呢?
大年三十祭祖,烧纸钱点香烛好像成为人们的一个任务。他们为了按成任务后去打麻将,去玩耍,便早早地开车去给老先人烧纸了,有时候甚至在早上就已经讲纸钱烧完,将蜡烛点好了。
我有时候在想,给祖先点蜡烛是为了给他们大年三十点亮照明用的,但早上或中午点蜡烛似乎失去了这种意义了。
春节的散文篇八
转眼之间,春节即将来到,可我家却乱七八糟,乱作一团,空空如也……没有办法,只好开始行动了!
行动一:打扫房子
过年图个喜庆,谁家干干净净谁家就有福气。我家当然也想整整齐齐,可妈妈总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生病,老爸呢,他一点家务活都不会干,还懒,而我呢,就更别指望了,让我收拾家,那是唯恐天下不乱!全家三口人谁都不干,只好请外人来帮忙了。老妈在家当“监工”,我与爸爸则又踏上了另一个漫漫征途。
行动二:购买东西
都说女孩子爱逛街,我当然也不例外。虽然这次是购物,但与逛街也有相似之处。我不停地说着:“爸爸买这个!”手还在不停地拿着,这样的效率真的很高,但爸爸却在旁边不停地催着:“快走吧!”我在心里暗暗想:催什么呀催,要买的东西还多着呢!
行动三:装扮我家
总算买完东西,我正想沉沉睡他十天半个月呢,妈妈却发话了: “你们父女俩想偷懒呀!去,给我贴对子,贴福字,对,还要贴窗花,挂彩灯去!”哇,真把我当成劳动力了!没办法,母命难违呀!我只好强打精神,去干活喽!不一会儿,我与老爸就弄完了,刚刚睡着,就听见妈妈说:“这是什么呀?对子和福字全是反的,彩灯七扭八拐……”我睁开眼睛,瞄了一眼正干活的妈妈,小乐一阵儿,又进入了梦乡。
一觉睡到天明,没想到刚一醒,妈妈就对我说:“宝贝,咱们的准备行动还没完呢!快起来干活吧!”我头一栽,挨到了枕头,这一次可不是睡着了,是晕过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32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