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材料。编写教案时,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习和巩固时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编写一份教案,可以参考以下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一
本文是一篇极具生活情趣的记叙文,共有四段。
第一段总的说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第二段主要写作者在鱼市场的所听、所看、所感,展现了一幅鱼贩们充满乐趣和欢笑的和谐生活图。第三段主要写作者了解到鱼贩们这样快乐生活的原因。第四段主要写鱼贩们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附近的人们。全文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浅显,读来倍感亲切、自然,读者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三疑三探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注意课前观察附近的鱼市场,说说自己在鱼市场的感受。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3、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鱼市场的快乐表现在哪儿?
鱼市场里怎么会有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主要问题走进课文,探究鱼市场的快乐,来感受鱼市场的快乐。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借助批注理解问题,画出有关语句,用心读一读,并仿照文中的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注意留足时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三、合探解疑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自己觉得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学生自主交流,自主识字。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评结合,以评促说。
体会鱼贩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的快乐表现在哪儿?(鱼贩)你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鱼贩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他们面带笑容,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鳕鱼飞到明尼苏达去了。”“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2、指名朗读,评价,读出快乐了吗?
3、情景模拟鱼贩们的唱和,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4、让我们都快乐起来,快乐地读读鱼贩们们的快乐。
6、鱼贩们为什么这样快乐?先然学生自己说说,然后填空。填一填。(可以用课文中的话,页可以用自己的话)从快乐的生活中,鱼贩们发现了xxxxxxxxxxxxxxxx,感悟到xxxxxxxxxxxxx。从快乐的生活中,鱼贩们发现了并不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感悟到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7、小结:鱼贩们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于是,他们不再抱怨,而是把卖鱼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愉快地对待,把苦日子过得甜蜜、轻松。于是,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
8、启发想象:鱼贩们还会想出哪些创意?
体会顾客的快乐
1、鱼市场的快乐仅仅体现鱼贩身上吗?还体现在哪些人身上?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角色体验。
(1)如果你是一个参加接鱼游戏的顾客,你来快乐地读读。指导学生理解“意犹未尽”、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2)你是让鱼贩排忧解难的顾客,读出你此时的感觉。
4、感悟顾客快乐原因。
出示:在鱼市场里,顾客能够xxxxxxxx,能够xxxxxxxxxxx,能够xxxxxxxx还能够————。
师:顾客能够参观市场,享受快乐;参加游戏,体验快乐;交流谈话,获得快乐,在买鱼的同时将快乐打包带回家去,在这里买鱼怎能不是一种享受呢?齐读“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
四、质疑再探
1、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在鱼市场鱼贩们创造快乐,快乐卖鱼,顾客们体验快乐,快乐买鱼。因为他们都感悟到出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
齐读这句话。
2、再看看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解疑。
五、运用拓展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一定兼顾写作方法)
2、请你根据课后生字、课文中的四字词语、重点语句、课文内容,给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教师补充题:同学们,回想我们的学习生活,要听讲、要写字、要背书、要算题、要摘抄、要记单词,常听同学们抱怨,看了鱼贩们的快乐,你们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呢?可以以名言的形式写在课题的旁边。
学生写名言并交流。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板书设计:
鱼市场的快乐
鱼贩顾客我们
愉快地面对生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会认“炫垢”等7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课时。
1、师: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2、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润过凉爽温柔炫耀尘垢胆怯绽透饰彩曝着阳光涉过赤脚涉过圆晕。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3、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1、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教师板书)。
预设: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2、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请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默读,写感受。
(2)同桌交流。
(3)大堂交流。
小路:凉爽又温柔。
师:走在这样凉爽而又温柔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小草:新绿。
小白菊:不再胆怯,试试寒,试试暖,一瓣瓣地绽透。
理解“绽透”(看图片)。
凤蝶儿:自在闲游(看图片)指导朗读。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
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
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读诗歌的第一自然段。
4、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除了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这些景物,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呢?(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
你会学着诗歌的样子,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吧。
师:勤劳可爱的小蚂蚁,
在泥路上来回穿梭,
亲昵地拥抱着,
快乐地问候着;。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孩子们,你们的想象丰富极了,你们用最纯真的心灵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到小径中去走走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这节课,我们随着诗人戴望舒去欣赏了大自然,我们也用自己的想象让大自然更丰富起来,这个周末,孩子,你想去哪里呢?我们也来写一首《在天晴了时候》,然后在周末怀着快乐心情出发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三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3、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4、默读。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8、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9、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0、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2、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2、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四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五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六
1、快速阅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并利用快速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把长文读短,把繁文读简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4、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诵读教学法、提问法、情境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影视作品《武松打虎》片断。
2.多媒体课件。
一、走近武松
1、(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2、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水泊梁山好汉们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好像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一百零八将中武松是赫赫有名的一个,而奠定他一生英名的离不开他在景阳冈的经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去认识武松,了解武松。(板:武松打虎)
3、《武松打虎》这篇课文很长,看起来也比较费力,请孩子们沉下心来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你想想武松给你留下怎样的影象,你觉得用哪个词最能反映武松这位英雄好汉的独特形象,开始吧!
二、走进武松
1、出示武松打虎的画面,说:孩子们,读完了课文的请举手,这就是武松打虎的画面,你觉得用哪一个词最能反映武松这位好汉的独特形象。(板:机智勇敢)
2、孩子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生读),怎样才能读好这个词,重些,再读重些。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机智勇敢”这个词的。
4、刚才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书上画了一个地方,有些画了两个地方,看来我们可以从不同地方来读懂机智勇敢,下面咱们来交流交流。预设:(第五段)
5、为什么从这里读懂了武松的机智勇敢?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是从老虎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6、出示文中描写老虎凶猛的句子:
a、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b、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偏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1)、你能把这三句话读成三个词吗?(板:扑、掀、剪)
(2)、这些句子中,从哪些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b、“腰胯一掀”又是怎样的动作?指名学生表演。
(3)、孩子们,读了这几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句子都写出了老虎的凶猛的气势,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才能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
(4)、指名学生读,你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随机指导。
过渡: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的表现呢?(板:闪、闪、闪)
7、从一个“闪”字,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武松的机智勇敢,一般人遇到这只猛虎,不被虎吃,也会被老虎吓死,此为勇敢,一而二,二而三地闪,是为了消耗老虎的体力,此为机智)
8、指名学生分角色读描写老虎和武松的句子。(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
小结:孩子们,这一段,我们是从老虎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写老虎也是为了写人,老虎都有如此气势,如此凶猛,那打虎的武松那就更了不得,这种写法叫侧面烘托。你们还从哪里读懂“机智勇敢”这个词的?(预设:第六段)
9、点拨:这一段重点写的是武松打虎的动作,是从武松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理解就势。
(3)、指名学生任选几个动词说一段话。
10、过渡:武松打死了老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下冈后成了阳谷县的英雄,受到了知县大人的接见,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人不称颂武松本事了得,智勇双全。那么受过虎害的乡亲们,受命打虎的猎户,先前小瞧武松的店家,知县大人,还有武松的哥哥卖烧饼的武大郎,他们见了武松,会怎样评价武松呢?请任选一人,模仿他的口气,评价一下武松。
三、走进水浒
1、水浒传中还有一位值得称颂的打虎英雄,知道是谁吗?想听听李逵杀虎的故事吗?
(出示李逵打虎片段: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2、引导学生默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武松和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吗?武松、李逵都是梁山好汉,机智、勇敢、豪放是他们的人物个性,《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好汉值得我们去认识,那些有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品读,课后,请同学们去读读《水浒传》,找出《水浒传》中塑造武松形象的章节,去感受名著的无穷魅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七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八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1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九
1、理解“扎煞”等6个词语的意思,读好难读的句子,学会用近义换词法、想象理解法等理解词语。
2、学会用关键词复述课文,用批注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猎狗慢慢地走近·····”
3、初步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母爱的力量,并试着运用课堂学习到的技巧仿写片段
一、谈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是一种不起眼的小鸟,可是在它身上,却发生了极不寻常的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来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次,试着理解。
2、读得如此投入,老师都不忍心将你们打断。刚才老师把难读的词语整理了一下:
(课件出示)
摇撼嘶哑掩护
先出示第一组,说说你的发现,(相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有强调、补充的作用)这样的词语还有······能说说他们的意思吗(用近义换词法理解词语,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扎煞搏斗拯救扎煞就是张开,伸张的意思,这组都是动词,可以用想象理解法来理解词语。理解了这些难理解的词语,再读读难读的句子,谁来试试看。
3、出示句子
4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5、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整理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掉落退
7、谁能理清课文的思路,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不能根据板书,再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三、精读课文
1、刚才你的讲述十分精彩,整篇哪些自然段特别精彩,请快速浏览课文,用五角星标在自然段前面。
2、交流:出示4、5自然段(大部分同学都关注到了第4、5自然段)
3、师: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默读课文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从这两段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用笔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画上横线,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想法。
4、交流:师示范批注(别急,我来给大家做个示范,我划的句子是,看到了——,想到了——)(板书看到的,听到的)(我要把掌声送给你们,多么精彩的回答啊,瞧,学语文就是圈圈,读读,划划,想想,学习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5、猎狗是为了吃小麻雀,老麻雀是为了拯救小麻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文中的话回答)
6、出示: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7、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拍打着小翅膀
8、那句话好?说说原因(写出了小麻雀的无奈,柔弱,娇嫩)(板书:写具体)
9、还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
11、在小麻雀成为猎狗目标后,老麻雀是袖手旁观吗?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
12、出示4、5自然段,老麻雀的这一部分描写(理解“落”说明老麻雀的救犊心切,写出了老麻雀速度快,指导学生朗读)
13、它原本可以“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引读句子)
14、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强大的力量是指什么?指名生回答。
15、这种强大的力量不仅震慑住了猎狗,连作者屠格涅夫也被震慑住了》原文结局是这样写的(出示原文结局)
男女生分自然段读
四、课外链接:在大自然当中,也常有类似的因为爱而产生强大力量的事情。比如海面上的信天翁和海里的鲨鱼(出示学习活动4)学习单。
五、推荐书目
师引: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了麻雀关于母爱的伟大的故事,其实动物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故事。如:
我的新阅读计划
海明威《老人与海》沈石溪《狼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十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十一
教学要求:
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解释“沟”,指山沟。
2、根据课题质疑。如: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取名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个山沟?……。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思考刚才的问题。
4、检查自读。
(1)指名逐段朗读,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内容梗概。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读第。
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找出关键的词语。(神奇)引导朗读这句话。
(2)提问: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3)讨论问题“九寨沟是怎么样的?”
(4)朗读。
1、2自然段,说说根据。
1、2段的介绍,你想象中的九寨沟是什么样子的?。
2、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处。
(2)指名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给大家欣赏。
(3)讨论交流:从第一句“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你想象到什么?从第。
(4)边讨论边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5)最后,生再练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体会。
3、读第4自然段。
(1)回忆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看介绍了几处景观;边读边品;讨论交流体会;感情朗读。
(2)生依据学法自学。
(3)讨论交流:课文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4)朗读,体会动物的机灵可爱。
4、读第5自然段。
(2)讨论交流,明确前半句是对九寨沟风景名胜的概括,总结了全文;下半句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试试当个小导游,向人们介绍九寨沟。
2、提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背诵。
3、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五、发展性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认读11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培养朗读能力,感受大象的可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
查阅资料:
大象。
教学课时数:
1
教学要求:
认读11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感受大象的可爱。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大象醉酒。
2、简介对大象的了解。
1、自由读课文,努力读正确,看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
2、介绍给大家: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3、学生交流。
4、听老师范读:思考课文写了大象的什么事?你觉得怎样?
5、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学生自由读课文,努力达到正确流利。
7、检查学生读书。
8、小组练习读书。
1、思考课文每段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2、大象醉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觉得怎样?原因是什么?
3、学生交流,师指导。
1、练习读熟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
3、查阅其他动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摇摇晃晃。
连根拔起。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十三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
我们学地理时,知道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穆、堪。
6、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与含义。
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堪,能够;可以。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美好的名誉。
四、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提示:
(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高峰与深谷为邻强烈的地形反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数字——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最深处:6009。
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除了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水: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详案篇十四
(一)、谈话揭题:
(二)、学习乐乐给表哥的信:
1、快速默读乐乐给表哥的信(屏幕出示)说说信的内容。
(信的内容:“我”和表哥国庆节曾见过面;元旦庆祝会上“我”被宣布为优秀少先队员,还表演了节目,希望表哥来信告诉我怎样过元旦的情况、盼望春节能再见面,告诉表哥他要的书已经买到,寒假带去。)。
2、结合信的内容,想想写信的用处。请同学说。
3、与电话、传真相比,你认为写信有哪些优点?
预设(二):由班级实际情况转学的同学或老师的来信,设置大环境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需求。
(三)、学习书信的格式。
明确:给亲友写信首先要学会如何写。
速看屏幕,研究信的格式有什么特点?
1、逐项讨论,汇报,师板书:
称呼第一行顶格冒号。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完一件换一行,先写重要的事。
祝愿语:接正文(祝你),换行顶格(快乐)。
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另起一行顶格。
演示投影,以帮助理解。
姓名祝愿语的右下方(特别要注意代人写的信)。
日期姓名的下面(写信日)
(顺口溜:第一行顶格称呼加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事情多要分段写,要紧事情写前面;祝愿语,可接正文写,也可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另起顶格祝愿词,最后写信人姓名和日期。)
2、信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一、格式不同:二、内容有所不同。文章一般要围绕一个中心写,而信的内容比较广,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1、(屏幕出示信封):研究信封的写法,学生回答;
2、总结: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与写信人的地址不可写颠倒。收信人姓名后的称呼是给邮递员看的,不能用“父亲”等诸如此类的话。
3、作业:
在信封上按信封格式写一个信封、评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31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