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书香味的读后感(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5:40:32
2022年书香味的读后感(十一篇)
时间:2023-01-02 05:40:32     小编:zdfb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一

机械式读书,就是仅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如同盲人探路,文字的识得,是手中的拐杖;内容的流动和走向,是脚下的盲道,要读懂一本书,取其精华,那还真得下点功夫,是这本书,让我领会了其中的奥妙。

最基本的就是联想和想象,他们是住在一起的邻居,密不可分,相互渗透。没有联想就没有想象,联想是想象的跳板,助推器,甚至有时是发射器。想象,则是可以吹动航船远航的风。我以往读书只有死板的读,没想到这竟是读书的一大“重头戏”,现在看来,这是多么重要,令我不经感叹还是没有抓住读书要点。读书也要带着思想,带着问号去阅读,无论是厚厚的长篇大论,还是短小精悍的文章,都要先问一下,她们的主题是什么?阅读是带着疑问主动思考,与作者互动,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读懂文章的主题。小学中,老师也是如和尚念经般在我们耳边苦口婆心的让我们在文章中提问题,带着问号来阅读文章,可我们终究还是把这当为耳旁风,右耳听左耳出,知道这一点的利弊后,也是后悔不已,我们一定要做读书的有心人。

而读书的乐趣更是随处可见,细读便可以知其妙处。如俄国大作家契科夫的《万卡》,小说讲述的故事简单却震撼人心,是我喜欢的文章之一。在这篇小说中,插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心情的渲染,乃至艺术情境的烘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插叙,写了这样的三件事情:一是作为守夜人的爷爷身边总跟着一条狗;而是爷爷和仆人们快乐地开玩笑;三是乡间雪夜美丽的景色,“整个天空缀满繁星,快活的眨着眼。天河那么清楚的显现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第二段插叙,写了两件事情:一是万卡和爷爷一起去树林砍圣诞树,爷爷不住咔咔地咳嗽,树木被冻得咔咔得响,万卡学他们的样子咔咔地叫,而是女仆人给万卡糖果吃,还教万卡跳舞和识字。之前在读这篇文章时,只是一口气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插叙,描写什么都没注意到。

我还格外喜欢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演绎了祥子悲催的一生。只要仔细来看《骆驼祥子》里描写祥子和车的段落,就可以读出老舍写作的良苦用心。

祥子攒了三年的钱终于买了一辆新车。这时候祥子的心情肯定是高兴的,但老舍并未空洞地描述祥子高兴的心情,而是这样写:祥子的手哆嗦得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试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和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可以暂时休息会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的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礼物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哆嗦”,“哭”,“照照”,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成,祥子的高兴心情一览无余。每每读到这,我总是感叹,或许这就是作家的特别之处吧,鬼斧神工,将一个人・一个景・一个物描写得淋漓尽致。

读书须知味,则需细细品读,理解其奥妙,让我们一起做读书的有心人,感受读书的乐趣。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二

初一4班  刘巍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阅读史” 《读书知味》作者肖复兴老师的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字,但是,它所带给我们的道理是深远的。从这句话中,我悟到:读书会帮助我打下人生结实的底子,并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一生。这本书是我们青少年的点津之书。

肖复兴老师能写出这么精彩的书供我们阅读,可见他的文学积淀也是深厚的。他引领我走进中外作家的名作,并对内容进行解剖、分析,同时分享他的读书经历与经验,告诉我们读书不是只读表面的字、词、句,而是要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这本书培养了我阅读的兴趣,重建阅读的习惯,使我受益匪浅,记忆深刻。

老师教给我们许多读书的方法。还为我们推荐了适合我们读的书。老师认为:古诗要从少年读,诗词是中华民族先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上下五千年汇聚的文化宝藏,我们要懂得品味与传承。我在暑假期间,经常诵读诗词,沉浸在古诗的音律中难以自拔。

针对写作,老师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技巧。他说:在好的文章中,结尾很重要。编筐织篓,重在收口。虽然开头也重要,但相比结尾,开头可以平地起雷,先声夺人,更可以开门见山,平易朴素,不必显山显水。而结尾却必须得有出彩的地方,即使平易,也得有种特殊的味道,让人能对这篇文章赞赏有加,记忆犹新。

在此书中,寻找主题的路标和状摹人物这两篇最让我难忘。前者介绍的是《品质》中哥斯拉兄弟在城市化进展中被无情淘汰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这是一种追求与执着,更是坚守;后者则介绍了《忆白石老人》中艾青和齐白石的故事。艾青从几幅字画入手,旁敲侧击,借水行舟,把感情写得真挚动人。这两则故事非常吸引人,让我深思。

受到这本书的熏陶,我变得更喜欢看书了。每当来到图书馆,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我像是跑进深山探宝的贪心的孩子一样,恨不得把所有的书都揽在怀中,细细品读。

书――可以带我走过不一样的千山万水,走过别人的春夏秋冬。在读他人故事的时候,会想到自己,想到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会更懂得珍惜,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追求!

《读书知味》让我受到了多方面的启迪,对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让我受益无穷,阅读对我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在这样的成长路上,我心中缤纷如花的幻想与梦想,流星一闪的感动与感悟,甚至纷乱如云的迷茫与困惑,都可在书中碰撞、交流、融会贯通。在此,我想说一句:谢谢你,肖复兴老师!

读书之味

――读《读书知味》有感

初一(3)班 陈序

闹钟只在一时,读书却要一世。人应始终在读书,要多读书,也要读好书,还应掌握读书之方法。

肖复兴先生在本书中介绍了不少读书方法,如将两篇相似的文章分别读完,然后分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如写法,情节等……掌握读书的方法,使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读完一本书就好了,只抓住了书中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当做是看完一场电影,从不分析书中各个情节的作用,这本书写得好的.地方,从未带着已知情节再细读一本书!读书,需要一颗“心”,需要带着联想、想象、思想!

读书又重在读什么?读它的语言、描写,那字里行间溢出的生动,景物的含义;读它的段落、情节,结尾的余味,悬念的设置,重复的意义。

掌握读书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质上是为了让读书的乐趣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彻读出那“读书之味”.

“读书之味”,在于初读一本小说时深入于那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以书中人物的角度推动情节发展对未知的紧张与期待、看着景物描写的内容如身临其境、在生动具体的语言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通过历史而了解现在!

仔细品味书中的细节,能锻炼我们的眼睛,变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能锻炼我们的心,让心在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小”,是书中最生动、深入,最能体现魅力的部分。在书中,那些悬念,那些作者未披露的事实,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书中情节并不是线性的,不是能被“一眼看破”的,是有张力的,在你翻到下一页前你不会知道后面将发生什么,好的文章,总能给予我们一种怅然若失感,这构成了艺术独有的品质和力量,这能滋润和丰富我们的心灵,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是“读书之味”.书中的,常被寄予其情感使我们体悟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书是有“味”的,读书也是有“味”,我们更要学会读书,读出书之“味”!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三

《读书知味》读后感1000字

康皓嘉妈妈

从报纸上介绍的新书单中发现了这本书,正是我现在需要的。因为对于读书,总是有些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读完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已经完全不记得读过些什么。在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节目中,看到董卿总能背出自己喜欢的片段,真是羡慕不已。所以认为自己大概是不会读书,买来这本书学习一下。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读书的书。前面四章分别介绍了做读书的有心人、读书的乐趣、读书重在读什么、读书与读人,最后一章分享了6篇作者的读书笔记。每章的每个小标题都举了名家的片段作品作为例证,很有说服力。

比如在“细读的妙处”中,分析了汪曾祺写的《鉴赏家》。名叫叶三的水果贩子给大画家送水果,看到刚画好的紫藤,画家让他说说画得怎么样。叶三说:画得好,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紫藤花是乱的。又一天,画家画了老鼠上灯台,又问叶三怎么样,叶三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您的这耗子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劲头,能够爬上去就不错了,早没劲头绕了。这就叫细。在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好的作家就是不一样,他们的感情就是细腻,能准确地表达,说出你说不出来的话,说到你的心里去,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的图画。在孩子写作文时,我常常给他说,你脑子里是不是有个画面,你把它仔细地写出来就行了,注重细节。

比如在“读书需要想象”中,列举了季羡林的《夹竹桃》。“夹竹桃的影子投到墙上,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就是地图,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又举了赵丽宏的《水迹的故事》。下大雨房子漏水,于是“天花板上果然出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水迹,我在这斑驳的色块中发现了惊人的画面。那是海里的一个荒岛,岛上有巨大的热带植物,还有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鲁滨逊漂流记》中那些使我感到神秘的‘土人’,此刻都出现在天花板上,栩栩如生地对我挤眉弄眼。在睡意朦胧中,我仿佛变成了流落孤岛的鲁滨逊。”读书的时候,需要想象来帮助,想象会把生活和读书联系起来,让我们从中获得在别处得不到的乐趣。

如果孩子喜欢读这本书,一定能从中有些收获。孩子正在记忆力最好的阶段,也是读书最好的阶段,他们心思单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从好书中吸收营养,给人生以启迪,能使他们的情感更丰富,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楚。

可惜的是,我读完了就又忘了。前几天还有朋友说,读书带来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深入骨髓。记住的变成了知识,忘记的成为了气质。我的全都变成气质了,哈哈。又有人说:“读书不一定是为了增长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为了纠正我们的认知”,我很认同。

无论如何,我都会陪着孩子在读书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而且,要远离手机,纸质阅读。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四

知味随笔

吃,这是每人每天都得面对的事情。我似乎更推崇西式餐饮,而在各类西餐厅泛滥后,我也对西餐腻烦了。这时我才发觉,酸甜苦辣组成的传统小吃,才是最值得我细细研磨、仔细知会的。

提起酸,脑海里想起了很多东西:酸奶、醋、酸梅汤……还有仅是家乡才有的“小锅米线”。这才仅仅想起了名字,我都情不自禁地开始咽口水了。

曾经有段时间,我的午餐只吃小锅米线,时间一久,也就摸出些粗陋的门道来。所谓小锅米线,并非是用一小口锅盛着米线来食用,而是将一小口锅置于火上,把米线与汤放进锅中煮。小锅米线的精髓在汤,而汤的精髓又在于其中的酸菜与酸辣椒。两种佐料放进砂锅中,煮出的汤酸爽无比,回味起来直抵达肺腑。待汤稍热,主食米线也加入其中。原本雪白细长的米线把酸汤的独特味道沾了一二,最后加以韭菜、鲜肉的搭配,一碗小锅米线也能做到食材多样,色香味俱全。当你挥动筷子迫不及待地挑起米线时,未入口已然知其味。真正送入口中后,尝到的又与感知到的有所不同。那是一种带着两分甜两分辣的酸,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而汤汁四溅、碗中渐空,你都将浑然不觉,只顾埋头享受这一味觉盛宴。

五角钱就能买到一大碗的豆腐脑,是我从小就喜欢的吃食。小时候喜欢喝里面的汤,清凉、舒爽。现在,每将一勺豆腐脑放入口中,都会有意在咀嚼之后细细品味:凉凉的豆腐块置于舌尖,当它一点点被磨碎,味觉像是被它唤醒了一般,一股淡淡的`甜味从舌尖传到了咽喉中。正是这种平淡的甜,陪伴我从小长大,也促使我去寻找更多食用它的方式。

我为了最大化豆腐脑的甜,试过在豆腐脑中加白糖。拌匀之后吃一口,甜味是变明显了,可原本那种不刻意强调的清香却被全部掩盖住,也就丧失了本味。所以,我觉得豆腐脑还是什么佐料都不放,素净平淡的最好。

我似乎没怎么吃过味苦的东西。印象中,只有一次到乡下,东道主热情地做了一桌子丰盛饭菜招待我们。其中有道菜,苦得让我至今仍未忘记。

那道菜看起来是青菜汤。我本以为乡下的青菜会比城里的更甜更好吃,却没料到在嚼了两三下后迎接我的会是苦味。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苦味,干瘪、磨人。它弄得五脏六腑都像是沾染上了它的苦涩,以至于我后来吃什么都是苦的。东道主说,这是野生的青菜,和人工栽种的有所不同,野生青菜都似这般苦涩。我面上带笑,心里却想着,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吃这野生青菜了!

似乎家乡人都会吃辣,都喜欢吃辣,而就我一个人不同。在我小学时,同学分给我几根“辣条”吃,我竟然因为受不了辣而边吃边流泪。现在,我虽然已经比以前进步很多了,但有时家里人吃辣菜时,我只能默默旁观。

奶奶喜欢买进一大堆野生菌来炒,炒完就放进冰箱,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炒菌的味道极香,我却不敢吃它一口。因为奶奶是个典型的好辣的人,她在炒野生菌时总喜欢放大把的辣椒来提味。我望着碗里一段一段的红辣椒,欲哭无泪。这个时候,奶奶还会很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不吃?”

忆至此处,心头不由一暖。或许将来的将来,当我捧着干巴巴的饭菜独自漂泊时,此时此景又将呈现在暖黄的灯光下,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酸甜苦辣,饮食四味,来自传统。一顿饭,一味肴,是生活,亦是一种文化。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五

知味岁月经典散文

昨天下班前,好朋友到办公室找我,送过来几个洗的很干净的大红杏,说这是长清特有的红玉杏。拿在手里看看,杏儿大约有核桃般大小,黄里带红,晶莹剔透的,闻闻有一种特有的香气。赵同学的口水很不自觉的流淌出来,也许是生理反应吧,一看到杏就忍不住想起那种酸酸的味道。原来对“望梅止渴”这个成语不理解,小学语文老师让我们想象一下杏快熟未熟时候的滋味,结果马上我就觉得牙齿有点犯酸,看来这个成语真的有几分道理。

吃完这几个杏觉得味道甜甜,丝毫没有那种带点酸的感受,反而觉得有点失望,暗骂自己嘴贱的同时,不由想起小时候偷杏的情景:当时农村还是生产队编制,村里最南头有几颗硕大的杏树,只是属于公有财产,每年杏子成熟的季节就摘下来各家各户分一些,但僧多粥少,村子一千多号子人很难公平,于是我们几个稍微胆子大一点的小伙伴,采取的方式就是在杏子刚由白转红的时候就自发组织起来,窃之!

有杏树的`院子并没人看管,但有狗。一只张牙舞爪六亲不认的狼狗恶狠狠在院子里转悠,这是大队书记家的。因此直接进院子是肯定不行的,我采取的方法是弄一根竹竿,顶端绑上铁丝钩,再加上一个小布袋,坐在墙上,大狼狗在墙下汪汪直叫,甚至往墙上扑几下。可惜对高墙它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它没翅膀。其实就是真和狗打我也并不怕,我就和它对垒过。

窃杏的小朋友们还有更高的招数。另外一个小分队就想出钓鱼钩拴在馒头上让狗吃,然后用钓鱼钩吊住狗,它既不能叫也不能动弹,然后放心大胆去摘,但这种办法太过于阴损,完全蔑视了狗的“狗格”,容易被大人惩罚,而且最重要那个时候馒头比杏贵多了。他们办法虽好但被他们老爹老娘混合双打打的屁滚尿流的。班级里有传言说有的父母要把他们关进院子和狼狗做朋友,但终于并没这样做。

看着一瘸一拐来学校,我很是遗憾错过了看热闹的机会。大方的赵同学分给他们每个人一个杏,可怜的小伙伴们,很同情你们!

那个时候窃到杏之后,我们习惯找到清水池塘洗干净,然后就是找个树荫分着吃,很怀念当时那种阳光斑驳中,采用剪子包袱锤的方法,谁赢了谁挑一个杏的情景。我运气不好,总是吃得很少,但那时候的杏有一种记忆犹新的味道,咬一口似乎能进入天堂。

现在再吃杏,已经很少有那种感觉。其实不单是杏,也许年龄的原因,味觉不如小时候敏感,少盐少糖号称健康生活,但我小时候顿顿咸菜疙瘩也没见不健康,也许味道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我们吃饭或者吃其他东西聊以果腹之外,就是欣赏千奇百怪的各种食材滋味了。

人这一辈子基本上都会结婚生子,代代繁衍,就像顿顿吃饭一样普通。但很多却是为情所困,要有各式各样的感情才能活的有滋有味,有糖的甜蜜,也有盐的咸涩,如果我们要求苦行僧一样没有感情,那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如果让你一辈子吃一种饭,你会不会被这种滋味吃烦呢?

知味岁月,懂得人生!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六

时光知味散文

清浅的音乐一响起,我的心便陷入了无止境的沉思。亦不知沉思着什么,只觉思想缥缈、空远,仿佛已飞到云端之上,看一眼日月河山的真容。感叹万物浩渺壮大,自己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若他日别离,去到不知名的远方,临水而居,修篱种菊,亦不可找寻。

此刻光阴,平淡如水,我的心亦潜入千百年前的词中,落地成英。窗外云烟渺渺,淡雾疏雨,有风划过树梢的声音。窗前的那瓶绿萝好似醉了,耷拉着枝叶,沉浸在这一场空蒙雨色之景中。许久不曾照料过它,只给了它充足的水分,我相信,风会送来花的寄语,雨会给它滋润,月会待它如初安好。

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不禁就生出了一种懒意。懒得裁花种草,懒得听风逐月,懒得望雨寄思,不如就赖在书里吧。书中自有可以寄托的地方,莫过于是柳暗花明、草木山石。读书好呀!书中再没有尘世中的人情世故、勾心斗角,即便是存在,皆是别人的故事。我就站在历史的边缘,静静地观看一场又一场的盛事,繁华到落幕,情至深处,一笔勾勒,两三点描摹,记录在案。但许多时候,我不愿参与其间,哪怕只做一个旁观者,亦不愿旁听。

只想从书中觅得一方灵魂栖息之地,倚云赏花,拈花信步,诗茶作乐,不虚此生。白落梅亦说:“或许我不愿将自己置身于滔滔世浪中,却对草木山石皆有情感。那种远避尘嚣,退隐桃园的日子,唯有梦里,方真实感人”。我喜欢看她这样的言语,亦是自己的心事。过去她写的多是别人的故事,或壮丽,或凄美,又或绝寂了然,如今她写自己,写草木有情,写人间烟火,令人读来更加贴近,亦觉是知音。

许多时候,我们爱读书,是为了填补自己思想的空白,更多是意从书中找到自己。自己亦需找寻吗?我最受用的一句话便是最爱的作家雪小禅对于写作者的诠释:“不阳光,不靠近,很自我。最成功的写作者一定是彰显了自己所有的个性”,瞧呀!多么贴切啊。这便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我为何痴痴迷着小禅的文字,许多时候她都能写进我的心里。“一个人待独了,不喜与人往来,但内心丰富生动,充满不安与诗意,恰如其分”,其实看别人的故事,也是在寻找自己的影子,这字字如灼,不偏不倚地触动了我的.心。

人当是要有烟火之心的。过于飘渺,总给人不真实。读落梅的《时光知味》:“尘埃落定,我只想寻一个清淡的人,在安静的庭院里,一同倾听光阴的故事”,“再美丽的人生,也经不起流离迁徙,寻到一座城,觅得一个人,慢慢老去,该多好”,此中有真意。或许这就是最平凡简单的幸福了吧。可就连这样简单的幸福,都不曾拥有吗?这一生,颠沛流离,有的人成为过客,有的人与之擦肩,又有多少人甘愿为你停下,修筑篱笆,守得山中一座院落,看尽日落烟霞?

我也愿意在平淡的日子里,寒冷的冬夜里,煲一锅热汤,煮一炉清茶,等爱人归,共享灯火下的晚餐,纵使素衣清颜,粗茶淡饭,亦不觉清苦。浮生得闲时,多是一头扎进灵魂的世界里,与文字里的知己推杯换盏,吟风弄月。文人的心是细腻敏感的,细腻到一花一草的凋零亦为之心悲,敏感到一春一秋的轮回亦黯然神伤,或许俗世中的人终是无法理解,可这就是我心灵的依托啊。我始终相信,灵魂,需要栖息。

其实,孤独亦是一种美丽。何尝不是呢!一个人,没有同类,又何需同类?正如小禅所言:“在最好的时光里,一意孤行做那个最好的自己,与时光化干戈为玉帛,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然后请时光和你来听,来吧!”

在静寂如水的时光里,我不禁感叹着流年易逝,韶光黯然,不动声色地从指缝间流走,还未等我续完断章。思绪游移间,夜幕降临,雨夜中渐次亮起了灯火,我极其喜爱这样的夜,亦偏爱于夜色中漫步。从前,我亦独独选择在夜里写作,因为夜的寂静是那般动人。往往安静地思考,更能赋予写作的人以灵感。隔去尘喧世嚣,夜晚的静谧光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光阴里,那些曾遇见的人和走过的风景,统统都会消失。发生过的情感,喜欢过的旧物,一样会淡去,直至经年,再也想不起来。总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真的不必了吧,逝去的未必就是好的,不属于你的注定会离去。而未来的,需要以一颗安稳温暖的心去迎接,去面对。这莫不就是时光的慈悲。

不必诧异,亦不必可惜,一切的一切,时光会记得。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七

味知《汉书》(节选)(苏教版高三)

①远方的朋友询问工作,我在信中答道:近期,主要的精力是读书。读《汉书》,几乎让人如痴如醉,我惊喜地发现:《汉书》确实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著作!难怪东坡先生对《汉书》熟悉的程度到了随便指一个字,便能整段整段地背诵出来。如果《汉书》可以煮着吃掉,我十分愿意忍受油墨的苦涩,把它嚼着吞咽下去。

②说是读《汉书》,要全部弄明白,那真不容易,仅天文历法,就够玩味的了。我怎么也想不通,当时《汉书》可是普通到连一般的老百姓都能读得懂,弄得明白的读物,而到了现在,就成了专家们也得专心穷治的典籍。是现代人的智慧减弱了,还是古代人的智慧盈然?不只是《汉书》,连再古一些先贤们的著作,他们也是深晓其义,东汉写过《论衡》的大学者王充曾说过:“刘子正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好家伙,连《左传》人家的老妻、儿童和奴仆都能摇头晃脑地吟诵出来,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③当然,这是时间制造的把戏。时间把明白的变成深奥难懂的,把深奥难懂的变成明白的。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人,时间给予了不同的智慧和蠢笨。

④读《汉书》,我知道了自己的蠢笨。蠢笨在读不懂《汉书》。过去所学的古代汉语知识,远远地不够用了。曾国藩指导他的子弟读《汉书》说:“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训诂之事,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而通小学,习古文辞章之学,曾国藩列举了几部要籍:段氏《说文》、《经籍纂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及《文选》和《古文辞类纂》等。--那么,就按曾氏的办法来读吧。

⑤在这里,且不说《汉书》了,就是读曾氏列举的这几部书,没有一二年的打坐功夫,肯定是不行的。还是借助现代人的治学智慧吧。于是找了一柄五倍的放大镜,专心先读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煌煌四百余万言,厚砖一样的东西,成了每日读《汉书》之前的必修课,日进几页,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终于在它的支持下,读完了《汉书》。然后,再徐读《说文》诸籍,便愈感到《汉书》之妙神了。

⑥《汉书》好像是黄河,但见激流奔涛天际而来,盘旋天下,势不可当;又如天涯孤舟,幽渺深邃,是天地间之至文呀!

⑦我蠢笨地奉读《汉书》,在蠢笨中,我味知了《汉书》,《汉书》壮美!

(909字)

1、以下不属于今日读不懂《汉书》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人读书幼年时便读文言文,现代人读书从白话文开始。

b.古代人的生活习惯与《汉书》之类典籍记载的差距不很大,现代人生活习惯与古代典籍记载的区别太大。

c.古代人要聪明一些,现代人要蠢笨一些。

d.古代人读典籍的气氛较浓,这一点现代人是赶不上的。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时《汉书》一般老百姓能读懂,现在却成了专家穷治的典籍,足以证明当时读书风气比现在浓。

b. 作者说,如果《汉书》可以煮着吃掉,他愿意吞咽下去,这表明了他对《汉书》的喜爱。

c. “刘子正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是说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刘子正对童仆、妻子都一样看待。

d. “仅天文历法,就够玩味的了”。这表明天文历法读起来很有味道。

3、“那么,就按曾氏的办法来读吧。”曾氏读《汉书》的办法是什么?作者是完全按照曾氏的办法读《汉书》?                               (6分)

4、第⑥节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什么内容,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1、c

2、b

3、①曾氏读《汉书》的办法是:先通于小学,训诂之事,而后识其假借奇字;先习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读其奇篇奥句。

②不是。作者读《汉书》的办法是:先读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再慢慢读《说文》等书,并且一定要专心地读。

4、第⑥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汉书》内容的博大深邃。点明文章的主旨。

结构上,回扣了文章的题目“味知”;照应了第①节“《汉书》确实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以及第⑤节“便愈感到《汉书》之妙神了。”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八

时光知味抒情散文

喜欢“时光”两个字,有一点浪漫,一点清欢。它和云淡风轻的五月相得益彰,和着花开花落、花飞花谢的妖娆,仿佛欲晚的春,梨花满地,即使深闭门也是美得惊天动地。

喜欢小禅文字中常用的两个词,“薄凉”与“惊天动地”。带着小资的情结,思想的极度放纵。仿佛这暮春与初夏的好时光,美好的那么放纵。又像这时节的红樱桃,溜光中带着晶莹剔透的光泽,小贩们旁若无人地将一大堆红果果堆放在菜场入口的晨光里,也不放肆地吆喝,只是川流不息的人群经过时,卖樱桃的青涩少年略带害羞的小声问上一句:“尝一尝吧,酸酸甜甜的,特好吃额!”有时候最能打动人心的推销,并不是卖力地比试声音的高低,而是最真的诚心。刚上市三十多元一斤的樱桃,有哪个资深的商家能毫无顾忌大方地说出这句:“尝一尝吧。”也不知是谁开了头,少年跟前不知不觉聚了一大群人,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粗着嗓门儿吆喝:“大家伙儿,我尝了,口味儿特正,买点儿给孩子尝尝鲜吧,酸酸甜甜的,好吃!”于是,这个一斤那个八两,硬生生地把个价格颇?贵的冷门儿生意给做活了。

我从他们旁边经过,心里有温暖的热流涌起,也许只有不经世事的少年才会如此做事,心无城府,似一块儿璞玉,往往却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样的日常每天都要过的,或浓或淡的烟火气,一把嫩菠菜,是眉眼深处的盈盈秋波;几个西红柿,滚动着红肥绿瘦的喜悦,你争我抢着萝卜、白菜、紫茄子、绿豆芽,就连谁家大妈脸红脖子粗因为几毛钱与小贩的.争吵声,都变得生动起来。

俗事红尘,最俗不过吃喝拉撒,然而大俗也即大雅。雅俗存来都是交相辉映,文人雅士也要吃饭,睡觉,神话故事中沾了仙气儿的仙女,也得摘吃蟠桃,于是有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再不济也要吃些野果子裹腹吧。

喜欢三毛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先不谈书的内容,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文章的题目滚滚红尘,红尘中有动人的日常,有你侬我侬的甜蜜爱情,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还有无可奈何的生离生别。

苏轼有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绢”。能在最深的红尘里,将日子过成一首婉约的抒情诗,真的不容易,将俗事变雅,在人生这一冰与火的锤炼中,优雅的即可琴棋书画诗酒花,又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一种能力。

记得多年前一本儿《读者》杂志有这样一篇小文章,大至是写一家境富裕的女子,嫁了一穷人家,继而家中又连生变故,房屋失火,丈夫离世,她还在火场中跛了足,生活一下子翻天覆地。她带着伢伢学语的小孩儿在街角卖水果,人人都对她指手划脚,说她是个不祥之物。但女子永远默默无语,也不反驳,一件碎花儿旗袍,虽然有些旧了,但总是干干凈净,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偶尔插一朵路边的野花儿,嘴角永远含着一点淡淡的笑容。久而久之,她成了这街角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爽心,让人悦目。周围的人们不在排斥她,渐渐地,大家都喜欢到她的水果摊儿买水果,生意红火了起来。

时光知味,最是薄情,亦最深情。

清晨在鸟儿唧唧喳喳清脆悦耳的欢叫声中醒来,床头的钟表指针依旧不紧不慢的向前匀速运动。如果你心中从容淡定,她就是一段云淡风轻的妙曼时光;如果你内心焦躁难安,她就会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用小刀支离着你的心脏,也许血肉模糊,也许隐痛连连。好时光如飞而逝,赖光阴举步维艰。

有时想想,生活的好坏,其实和物质关连不大,世人大多熙熙攘攘为名为利,然而内心的痛苦频繁支生,相反,欲望少了,心思单纯了,幸福就会不期而至。

仿佛卖樱桃的小男生,他心中并不期许什么,没有公利心,反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仿佛杂志中的女子,只是单纯的做一份简单的事,糊口过活,不生事,不生气,不沉溺过往的伤痛,用朴素的心过随遇而安的日子。时光存不厚此薄彼,它伸出橄榄枝,抛下红绣球,预备给那些看似没做什么,却时时刻刻都在心存慈悲中奋斗的人们,真善美的天空,如同暮春,初夏中,抬头望望,落红满地不伤悲,蔷薇成景,紫桐花渐次开放,又是一段好光阴。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九

岁月知味散文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世间万千滋味早有先人尝遍,读过多少警世名言,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的重蹈覆辙。走他们走过的路,受他们受过的苦,犯下同样的错误。不必惊慌,人生所有的经历都只是光景,能感知的,便是那日后怀念起,独自回甘的味道。

有些东西,到了一定的年龄和经历才能如人饮水般感知其味!孤独寂寥时的怆然、错失良机后的悔恨、别离暂远时的不舍、情感收获后的幸福、物是人非后的感慨、奋斗成功后的喜悦。

再如年少晨间诵读时,头摇晃背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只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哪里懂得任是怎样的青春年少,也难以避免岁月的风雨消磨,蚀尽芳华。“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那会高中看到此诗也对过下句“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日轮半车轮”。奔波中,漂浮不定里流走光阴……被时间遗弃的感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已无法言诉,“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流光作雪不断飞逝,从来不会为谁停留的紧迫、伤感、无奈、只会让人更加珍惜这时间。

年少,看山是山,因童心至纯,未染指江湖,所以清欢,快乐。中年,看水不是水,因岁月变更,沧桑历经,所以不安,躁动。暮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因人间聚散看透,淡泊世俗,心归于水,淡、静、清,就若白落梅所写“日子看似悠长,实则稍纵即逝,紫陌红尘,闹市街巷,人世风光皆在山水无言的时间,仓促而去,荏苒岁月,时而无情,时而有情,人世如沧浪行舟,当守住内心,方可从容不迫,从急到缓,由闹至静。无意荣枯得失,忘却浮沉聚散,须知寻常人家的日月,清淡亦久长。”心的历经,让其淡然处世远离尘嚣,姜育恒那首《再回首》里在唱着“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生活开始少却琐碎牵绊之事的困扰,任它千般不消也不再留恋,这本该用来奋斗,珍惜一路上陪伴的人事光景的时间若闲搁,或用来消磨,那真是极大的浪费,幸福之人非拥有多,是为计较少,或许他们比常人更懂的不让生命组合起来的某段时间浪费在计较之上吧。

别太在意人走茶凉,物是人非只是岁月让你看到它走过的痕迹。能做的就是随安。随安需要很大的心境!而心境是经历和沉积知识的产物。随遇而安吧,当你开始无关风月,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做真实自己,卸下虚荣、做作的面具,洗下铅华的时候。

岁月知味,岁月似茶,茶里人生,叶卷叶疏,浮沉不定,“煎熬”有时会让品性得以芳散,虽味涩却也回甘,一杯茶喝出不同滋味。尘世万千,也许真要将这世间冷暖都尝遍了,才能真的做到视往事如烟吧。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十

书,像一把扫帚,扫去我心灵上的灰尘;

书,似一味良药,治好我内心的伤痛;

书,如一位伙伴,使我那已关闭的心灵之门重新敞开。

……

小时候,体弱多病的我是医院的“常客”,有次,我病得很重,要住院一个多月,那时候爸爸妈妈忙,很少有时间来看我,也很少有同学来陪我,不知多少个日夜我都是在哭泣,愤怒无奈中度过的,我甚至认为我是个被人遗忘的小孩,偶然,我认识了一个“伙伴”——书,从那以后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书中,我知道了许多,那一排排汉字,有的是对生活向往,有的是对生活的社会的憎恨,有的是对世间人情冷暖的感慨……睡前起后,依靠在床头,细细地品味一篇文章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然而读书有苦也有乐,有酸也有甜,这读书的滋味令人一言难尽哪!

那是一个傍晚,我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一篇美文,这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妈妈,妈妈催我快洗澡,我呢,仍两耳不闻妈妈喊,一心只读圣贤书,一遍,两遍,三遍,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勃然大怒,上楼找我算帐。我很识相地钻进房间里,关上房门,在门上贴上“闲人莫入”,妈妈一见,“扑哧”一声笑了,刚才的不快,烟消云散。还有一次,妈妈上厕所,拉开抽屉准备拿纸,谁知里面全是书,妈妈连忙下令让我把这些书搬家。书,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不过书也为我带来了“苦”。

上五年级时,我一天到晚沉迷在书里,上课也偷着看,成绩急速下滑,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都被我拒之耳外,终于,一次考试,使我清醒了,不再一味沉迷在书里,只是适当地看着。

俗话说得好“工资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小,也要放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看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书中那一段段文字如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滋润我的心田,升华我的灵魂!

书香味的读后感篇十一

要是你问我读书的滋味如何,我会说:“读书就像一串百味冰糖葫芦,有很多很多的味道,甜、酸、苦、辣……”下面让我带你去品尝一下吧!

在书店里,在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安徒生童话》,你一定会被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优美的词句所陶醉。请翻开《巴黎圣母院》,快为吉卜赛少女申冤吧!千万别伤心过度了。来本《西游记》吧,唐僧师徒那有趣、离奇的旅行一定使你忘记过去的悲伤,重新欢笑起来……一天到晚在这书海中遨游,获得了许多知识,心里像喝了蜜糖一样甜,你说不是吗?

我已经数不清我在一边看书一边自我陶醉时妈妈叫了十几遍后,抬头看见妈妈那瞪得老大的愤怒的双眼,赶忙妈皮笑脸地给她倒茶赔罪有多少次了;也记不清表弟缠着要我讲故事,当我一边回味着刚看的书的内容,一边随心所欲地为他讲主人公用一只狗打死帐篷里的一杆枪时,表弟愤愤地拂袖而去的情况有多少回了。虽然说这“苹果汁”有时会使我格外难堪,但是它的酸楚中带着甜味,毕竟是苦尽甘来嘛!

这种一苦味儿就像餐桌上的苦瓜,每次上桌都是那么令我望而生畏,但每次上桌我都第一个抢着吃。从古至今,读书就是件苦事。可是古人们啊,我们这些现代人也不比你好得了多少啊!许多读书者不是都加人了“四眼一族”!还有那慈祥而又严厉的教师,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我们肩上的担子好重啊!

书本身就是一只只辣椒,既使你回味无穷,又让你羞愧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如读完了《赤兔之死》,我才知道诚信的承要;看完《母爱如山》,我才知道平时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会让父母如此伤心……书是全世界最好、最受欢迎的“大辣椒”。

这读书的百味冰糖葫芦你才品尝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其他的就要靠你再慢慢地体会。怎么样,味道好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287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