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一
01
考完试是在4月15日下午四点,到昆明的火车共有两趟,以我的时间只能赶上下午五点十六那趟,所以考完试我整个人想着的都是如何赶车,取票,坐车。
考点宜宾二中附近返程的学生早已将整个人行道围得水泄不通,司机们差不多把喇叭都按烂了,还是没有人让路,最后不得已下车来咒骂。其实我是不愿意来大路上打车的,但为了赶火车,只得豁出去了,从考点到宜宾站最快也要半个小时,还要排除堵车风险和红绿灯等因素,所以,我的时间很紧。
拦的第一张黄牌出租车人已经坐满了,我用昆明话和这位的姐沟通,“姐姐,我赶火车啊,给能载载我。”
“你一个人的话,要五十块钱”。
我刚要准备上车的时候,有两位女学生过来和我搭讪,问我到哪里,得知我也到火车站之后,她俩装作和我很熟的样子直接就把我拖到一边。
“你和我们一起拼车吧,我们俩也到火车站。”
“好的,只是我赶次列车到昆明的。”
“这么巧,我们也到昆明。”
他乡遇老乡,自然抵挡不住我的激动,欣然地与她们一起打车,最后用了三十块钱就到了宜宾站,每个人花了10块钱。只是司机一路都在狂奔,我晕车很严重,但为了赶时间也不能叫司机开慢一点,到了车站,时间已是四点四十分。
首先找了个卖奶茶的店,打包一杯热牛奶带走,自己则安安静静地喝着事先准备得葡萄糖。卖奶茶的年轻女孩,热情地问我:“姐姐,你生病了吗?”我向她微笑地点点头,来不及再去交谈几句,带着牛奶离开了。
肚子很饿,我想吃点饭再去坐车,但又害怕时间赶不上。站在一家卖炒菜的饭店门口徘徊了很久,看着那些林林总总的菜单,不知道选择什么。老板娘看到我一个人,从售票厅立马冲了过来,“姑娘,吃饭吗?炒菜,盖饭,泡饭。”我在菜单最不显眼的地方发现了“稀饭”,我转身告诉老板娘,“两份稀饭带走。”“啥饭”老板娘的脸色有点不好看,“稀饭两份”。
付钱的时候发现稀饭是两元一份,哈哈,怪不得老板娘不高兴呢,她站我旁边吆喝半天,我最起码应该吃个炒菜,但我却只要了两份稀饭。
担心路上饿,我又买了一笼小笼包和卤鸡蛋。这时,进站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都是乘坐次列车的,基本上都是考试大军。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场合,在异乡听着熟悉的乡音,若能安稳幸福,谁愿颠沛流离。
02
拥挤、嘈杂,加上手里提着的东西让我腾不开空间来想其他事,口渴、炎热,想休息,整个人都很累,很饿。
突然间,想到了和我一起来考试的大学同学谋哥,他和我不在一个考点,笔试科目也不同,他的科目延长半小时,所以四点半才结束,但为了赶时间和省钱,他还是买了和我一趟的'火车票,连夜到昆明,只是我特别担心他赶不上这趟火车。
但镇雄人骨子里似乎就不是甘愿认命的,他有本事在火车刚要开动的瞬间追上了火车,把我这个小妹妹给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以为这个世界上会去追火车的人只有我这个傻瓜,没想到还有他,绝对是人生中最刺激的一件事。
返程的票是中铺,比坐票稍微舒服一点,最起码可以好好的睡个觉,吃完饭,已是夜里八点,手机信号时好时坏,充电宝也快没电了,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歌。周围打牌的旅客声音此起彼伏,让人心烦意乱,转而闭上眼,在摇曳的车厢里开始做着属于我自己一个人的梦。
或许是那几天的我奔波得有些累了,居然没有做梦,在嘈杂的车厢里,居然睡得香甜极了,夜里九点半到第二天六点半,中途到站点都不知道,第二天睁开眼的时候,广播里传来的已是“列车前方到站:曲靖站”。
要不是买了到昆明的票,我打算在曲靖站下车,曲靖到老家有直达车,五十块钱,走高速还特别方便。
谋哥和我不在一个车厢,所以我们俩一天晚上都没有任何交集,虽然为了聊表同学情谊我给他带了饭,也告诉他可以到我车厢找我吃饭,但他一直没来,所以我把饭丢了。第二天他和我解释是因为太远了就没有来。
我可以理解,但还是感觉有点“自讨苦吃”的滋味。
03
早上八点,车子正点停靠在了昆明站,我在出站口等着谋哥,打算和他告别,差不多等了十几分钟,他才出现。
我们没有打摩的,没有打公交,一路聊着天从昆明站走到了环城南路地铁站,吃过早点,满身的疲倦都在诉说着这几日的无奈与奔波。之后,我便去了昆明南站,坐了高铁返回家乡,地铁站和候车厅我都在睡觉。感觉我好久没睡过觉一样。
请假十天,再次踏上回家的路上,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着路上那些一闪而过的风景,都来不及遐想,它就快速地消失在路上,桌上的粥被我不小心打翻在高铁上,看着周围那些三两的旅客,谈笑风生,唯独自己像一只落单的小鸟,顿生悲凉。
回家后的场景让我无所适从,根本无法安心看书,奶奶整日疯疯癫癫的,最终,我还是第二天一早就乘坐高铁返回了昆明,自己在曾经打工的一处城中村租了房子,40元一天,有点简陋,但还算安静。
那几日,昆明也下起了雨,透着凉意。每日除了下楼吃饭外,我都在看书,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偶尔玩玩手机,不问家里事,清净、自在。
我以为我的付出会有回报,可一个月后查成绩,却让我无可奈何,完完全全花时间来复习却还没有去年考的分数高,连眼泪都没有了,只是安安静静地关上书,插上耳机,想要出门走走,却忘了,这样的日子连心情都被淹没在了寂静而残酷的岁月。
白白花费车费去了一趟四川,结果是无功而返,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再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可以是纯粹的旅行,没有这么多的负重。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二
面对传统工艺日渐没落,小羽推陈出新,研制花茶;面对同行用假冒伪劣产品导致茶艺沉沦,小羽变通思维,开放共享;面对死守传统的社会,小羽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终有所得。无创新便无发展,足以可见:创业需要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
创业道路上的创新让小羽以及这类人收获了果实。这不禁让我想起传统文化抓不住飞速前进新时代的尾巴,我们该如何拯救它?唯有传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才能救其于水火之中。
只传承,不创新,再悠久的传统文化也会烟消云散。古巴比伦文化曾在西河流域辉煌一时,神秘的楔形文字和梦幻的空中花园令人神往。但它却故步自封,因不能及时地学习外来文化而最终覆没在历史的洪流里,仅存断壁残垣和风化的石碑令世人怅然喟叹。
只创新,不传承,再经典的传统文化也会失去其价值。如今,在一再被恶搞的《西游记》里,孙悟空谈起了恋爱,唐僧贪生怕死、胆小怕事——西游文化落入了“因娱乐化而生存”的怪圈。虽然这样的情节让许多观众捧腹大笑,但这种“创新”却远不如小羽那种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之举。这种“创新”只是一时之热,不能长远发展。
既传承,也发展,才能让文化在发展中得以继承。创新于个人而言,是创业基石;创新于企业而言,是竞争筹码;创新于国家而言,是使万里长城更加雄伟的动力!戏曲于流行乐元素结合,展现古今碰撞的新火花;汉服运动与如今流行古风诗歌结合,使中国人开始了解被忽视的服饰文化;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合作,华阴老腔与摇滚乐融合,创新地去传承文化是那么美!创新不是一味追求“新”,而是在传统基础上创造新颖。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于古籍中吸取灵感,于新潮科技中寻找方法,人们应为屠呦呦将东方中医和西方科学实验方法有机结合而鼓掌;生动戏剧,深入人心,致力于传播传统猴戏艺术,人们应为六小龄童将候王表演与3d全息影像科技结合而鼓掌。创新很美,但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更加耀眼。
懂得创新的人不多,懂得在传承基础上创新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莫让自己被历史的滚滚浓烟掩埋,站起来,勇敢地去创新吧!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三
这个国庆节假日里,我来到了人们称为巴蜀的四川。
到了四川,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当然就是九寨沟了。我们来到九寨沟,一眼就看见了“九寨天堂,甲蕃古城”这几个大字。我一走进去,果然牌子上说的没有错,九寨沟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湖水比天还要蓝,清澈见底,不管有多深,一眼就能够看穿。森林里,鸟栖虫居,小动物随处可见。一抬头我就看见几只金丝猴在树枝上,指着我们吱吱乱叫,好像在说:“快滚开,这是我们的地盘,容不得你们过来。”可是周围的游客却不屑一顾,继续向前。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死死地抱住竹子大吃竹叶,时不时左看看右望望,生怕从草丛里又跑来一只大熊猫,把它的食物夺走。再向前走一走,一只怪怪的熊猫走了过来,一看到我,就大惊失色,好像我们要把它吃了一样,它飞快地爬上树,睁着那可爱的、迷人的眼睛,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们,表情非常滑稽。
我迫不及待的想看更多的动物,所以加快了步伐,突然冒出两个怪物,身体又高又大,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蹄像牛,原来这个怪物叫麋鹿,据说胆小如鼠,于是我大胆起来,朝它做了一个鬼脸,吓得它屁滚尿流,风驰电掣般地钻入草丛中。继续前进,我看见一只鹿在河中挣扎着,但是它并没有沉下去,而是在水中自由的转换方向,游来游去,却一直没有向岸边游来。原来它是一种水鹿,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知道它会游泳。突然天上传来了一阵阵叫声,一看哦,原来是两只五彩缤纷的小鸟,嘴像钩子,叫声有些像人,原来它就是能学人说话的鹦鹉。
最后,我拿出了一根香蕉,剥开了皮准备吃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我的腿上一蹭,我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松鼠,望着它那迷人的眼睛,我空着肚子,捂着眼睛,把香蕉递给了它。
走出了九寨沟,我们去了四川有名的巴蜀小吃,我和爸爸大摇大摆的走进去,“服务生,点菜!”服务员便满面春风地走了过来,陪着笑脸说道:“两位帅哥,要点什么菜?”我说:“要一份米线,要麻辣的。”服务员疑惑地问:“真的?”我坚定地说:“是真的。”我爸点了一份炒面,但是一上菜,我就后悔了,辣椒的数量胜过了米线,我吃了一口嘴里麻辣麻辣,好痛好痛,嗓子要冒烟。接着我又点了一杯冰激凌,大口吃了起来,真是满嘴爽快,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这是我国庆节去了四川所见。你看,吃的高兴,玩的开心,多好呀,你们也想去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四
“嗨,大家好哇!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你们可以毫不客气的叫我川妹!”今天呢,将由我来带领大家来见证四川的美食!
在四川,我们流传一句话:“四川麻辣城,无辣活不下。”人所共知四川的麻,香,辣都名声显赫,他们的代表“作”香辣串串、麻辣牛肉、夫妻肺片、担担面、冷吃兔等等。我说的只不过是四川美食的冰山一角而已,微乎其微。这,就是四川之所以,被称为“天府之国”的理由。要寻那数一数二的,我认为四川冰粉就超凡脱俗。冰粉的历史悠久,据考察,冰粉始于明清时期的武阳(今彭山县)创始人为王味缘,史称“味缘冰粉”!最初仅在彭山县内贩卖,后来逐渐传到周边市县,到了清朝中期传遍四川,盛于晚清时期,在文化革命时期达到鼎盛!那时彭山很多人家里都有几株冰粉树,遍街都在吃冰粉,彭山的冰粉籽被知青们带到全国各地,冰粉之乡名扬天下!
夏天,冰粉是四川独一无二的风景派。来到冰粉店门前。只见老板从一个保温桶里挖出一份晶莹剔透的东西,像冰,又似水,但都不是。它虽弹则实,摇摇晃晃地滑落到碗里。管它那三七二十一,只尽管保持的干净纯洁就好了。哪怕在她身上撒,葡萄干,山楂,糖水它可以全都接招。在做时候过程中,只见老板边做边说:“巴适嘛,这个巴适得很”之类的话,惹得旁边的顾客捧腹大笑。但只要吃着甜而不腻,冰冰凉凉的冰粉时,顾客们就会顿时感到悠然自得。
“看看四川吧,这里有多么多的美食啊!我坚信,除了冰粉,还一定会有令你心动的美食!快快跟我来四川吧,川妹一定在这儿等你哟!"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五
各种应季的蔬菜,如白菜、甘蓝、萝卜、辣椒、芹菜、黄瓜、菜豆、莴笋等质地坚硬的根、茎、叶、果,均可作为制作泡菜的原料,不过还需要一些配料,如盐、姜片、花椒、茴香、黄酒等。配料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口味适当添加,如果喜欢荤味,可加些花椒、大蒜和姜;如果喜辣,可稍加些辣椒;如果爱吃甜食,则可加点糖。
制作四川泡菜必不可少的自然是泡菜坛。在我们四川,人们用的是一种坛口突起、坛口周围有一圈凹形托盘(即水槽,可盛水)、扣上扣碗可以密封的坛子,它可以使泡菜在缺氧的情况下加速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如果没有泡菜坛,也可用别的容器代替,但要求容器口大而密封严密,不能透气。
四川泡菜还需要盐卤。盐卤的制法很简单:将清水烧开,加食盐(每1千克水加80克盐),待盐完全溶解后,放入适量配料,倒入泡菜坛中(以卤水淹到坛子的3/5为宜)。待卤水完全冷却后,再放入菜块就行啦。
制作四川泡菜前,要将各种蔬菜的老根、黄叶剥除,洗净晾于,切成条或块,然后再入坛腌制。菜要装满,尽量少留空隙,以液面靠近坛口、盐水淹没蔬菜为宜。在坛口周围水槽中注入凉开水,扣上扣碗,放在阴凉处,7一10天后即成。做好的泡菜如食用时不适口味,还可以做些调整:不脆可以加点酒;太酸可以加些盐;发霉变味,则是坛中热气太高,或取用工具不洁所引起,此时应将霉点去掉,加入食盐和少量白酒,移放阴凉处,每天敞口lo分钟左右,约3-5天霉味自然消失。如发现泡菜软烂发臭,说明泡菜已变质,就不能食用了,菜卤也不能再用了。
另外,在初次制作泡菜时,可适当加些醋或糖,以加速发酵,增加乳酸,缩短泡菜制作时间。如用陈汤制作泡菜,2-3天后即可食用。泡菜卤用的次数越多,泡出的菜越是清香鲜美。但每次泡菜时,应视菜的数量,适当补充些盐、花椒、姜片、白酒。取食泡菜要使用专筷,切不可带油,避免油与生水进入坛中。泡菜不能长期存放,要随泡随吃。坛口水槽要保持清洁,并经常换水注满。
如果喜欢辣味,可以将泡菜捞出后切成适当大小的丁,加辣椒油、味精拌匀盛在盘中上桌,这就是在四川餐馆里常见的“四川泡菜”了。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六
今天是旅行的第三天,我将要去到四川的汶川地震遗址,乘坐了两个小时程终于到了。我走近看了看,这眼前的这一幕把我震住了,这时我的脑海里仿佛看见了20xx年5月12日的场景,那天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犹如一场恶梦,这场恶梦让多少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一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过了一会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在偷偷的流眼泪,我走过去问了问:"爷爷你为什么哭啊?“老爷爷说:”在这死了700多人“。说完老爷爷的眼泪又哗啦啦的流了下来。那次大地震在这些幸存者的心里是一直抹不去的噩梦。后来他给我讲起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故事,他说:”当时消防员们把一块水泥板抬了起来,惊人的一幕发生了,一位母亲用在自己伟大的身躯保护着一个七八个月大的孩子,身旁有一部手机,里面编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能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是爱你的。”这时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我想起我一直和妈妈唱反调,但是以后不会了,我以后会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因为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七
这个暑假我们全家去了一次四川,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四川人民的热情,领略到了四川那独特的美景,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次四川的高原黄龙之旅。
黄龙使一个海拔近4000千米的高原,这一次的黄龙之旅,无论是高原上的动物,还是高原上的风景,都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车开到黄龙脚下,海拔3000多米,一下车时,我和妈妈就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但一看到高原上那种独一无二的风景时,我一下子就精神了许多。放眼望去,一片浅浅的绿色呈现在我们眼下,山峦高低起伏,一头头黑色的牦牛低着头,仿佛在像我们致敬。向着山顶逐渐前进的同时,我的双腿也越来越酸了,双腿一直在重复着一个简单的动作,前,后,前,后。到了最后,是拖着双脚在走,但我一直在坚持着,吸引着我的是那山顶上美丽的景色与自由的空气。
黄龙这如此美丽的景色让我被深深吸引了,深深陶醉了。黄龙真不愧是四川人民的骄傲,四川人民的自豪!
四川之旅感想说说篇八
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也不赖。前天,我就有了一个新发现――城里人喜欢到乡下去了。
那天,我闲着没事干,便找邻居莹莹玩。我走到她家门口轻轻敲门,过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动静,后来知道她去了乡下。我不甘心,又想找邻居陆欢儿玩,谁知陆欢儿也去了乡下。我正纳闷:这么热的天,一个个怎么都往外跑呀?正在这时,妈妈叫我跟她去乡下外婆家。
我坐在妈妈的电动车上,看到平时热闹的街上,行人少了许多,不知是怕天热,还是其它原因。我问妈妈:“今天街上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妈妈笑着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了,我决定自己找答案。
噢!我心里的谜底终于解开了。城里太热,只能开空调,这样既费电又费钱,而且室内空气又不好。乡下却不一样,空气清新,又有自然的凉风,还有天然的绿色屏障罩着。真是休闲好去处呀!难怪城里那么多人爱到乡下去!
正当我庆幸自己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么快就找到答案时,妈妈问我:“昀昀,你现在知道城里人为何往乡下跑了吗?”我把刚才的发现说了一遍,妈妈微微一笑,并轻轻地摇了摇头,似乎不满意我的回答,接着指着眼前景物对我说:“现在党中央制定的三农政策深得民心。国家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看现在的农村,农田方整化,沟渠灌通,抗旱防涝;道路硬质化,纵横交错的`水泥大路连接城乡,活跃了农村经济;住宅建设城镇化,一座座高大的住宅楼,经统一设计,外观美观,相对集中,显得宏伟气魄;环境美化、香化,大路两旁树木成行,住宅周围,花草环抱……”听着妈妈滔滔不绝的介绍,我的视线也随之转移着,农村的一切展现在眼前,一切又总是那么新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16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