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消防工程师考试在即,考生应抓住这最后一次的机会,多记知识点。为您提供2020年消防工程师高频测试点,供参考。
1、 消防基础考试40分
1燃烧可分为火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燃烧室、氧化剂(助燃材料)和温度(火源)。
2常见点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引燃;钾、钠等金属遇水引燃;易燃、可燃物接触氧化剂、过氧化物时引燃,等等)。
三。闪点越低,火灾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当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可能被火源点燃或自燃。如果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不会闪点或点燃。
4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根据闪点,可确定生产、加工、储存易燃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8℃的闪点为甲级;闪点≥28℃至<;60℃为乙类;闪点≥60℃为丙类。
5闪点越低,差别越小。特别是在敞口容器中,很难区分闪点和燃点。因此,一般用闪点来评价这种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6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就越大。
7气体的燃烧方式可分为扩散燃烧(如烹调气、点烟、气体焊接)和预混燃烧(蒸汽灯燃烧)。
8液体燃烧:闪蒸(最低温度)、沸腾和飞溅。
9一般来说,沸腾比溅水早得多。沸腾时间与原油类型和含水率有关。实验表明,水含量为1%的油在燃烧45-60分钟后会沸腾。飞溅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运动速度和燃油燃烧线速度有关。
10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烟燃烧(阴燃)、动态燃烧(爆炸)。
11完全燃烧产物是指C氧化生成的CO2(气体)、H氧化生成的H2O(液体)、S氧化生成的SO2(气体)。
12不完全燃烧产物是指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13挥发性金属的沸点一般低于氧化物的熔点(钾除外),非挥发性金属氧化物的熔点低于金属的沸点。
14燃烧产物的危害:毒性和光衰减。可见光的波长一般为0.4~0.7μM,一般火灾烟气中的烟粒径D为数μM~几十μM,由于D>;2λ,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
15a类火灾:固体材料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固体材料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丙类火灾:气体火灾;丁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明火;F类火灾:炊具(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16根据火灾事故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为:
(1)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 重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火灾;
(4)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火灾。
注:“以上”含本数,“下”不含本数。
16火灾常见原因:电、烟、日常生活中用火不慎、生产操作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18传热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9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影响、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
20火灾初期,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剧烈燃烧时,烟气扩散速度可达0.5~3.0m/s,沿楼梯或其他垂直通道的烟气扩散速度可达3.0~4.0m/s,人在平地上行走的速度约为1.5~2.0m/s,爬楼梯时的速度约为0.5m/s,人员上楼的速度远低于烟气的垂直流速。因此,当大楼着火时,人们往楼上跑是很危险的。
21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22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冷却、隔离、窒息(氧气浓度低于15%时一般不能保持燃烧)、化学灭火(干粉和七氟丙烷是常用的化学灭火剂)。
23可燃性粉尘爆炸有三种情况,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浓度,且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24粉尘爆炸的特点如下:
(1) 连续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由于初始爆炸将沉积的粉尘提升,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会再次爆炸;
(2) 点火所需的能量一般比地面上的粉尘要高,一般要高出几十兆焦耳;
(3) 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缓慢,高压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
25空气中水分含量越高,粉尘最小点火能量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的极限范围扩大;当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26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如果氧气中的爆炸极限比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宽,那么下限就会降低。
27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越大,爆炸危险性越大。
28随着混合气体初始压力的增大,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大。应注意的是,一氧化碳和空气的干混合物具有较高的压力和较小的爆炸极限。
29混合气体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30在可燃气体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会缩小爆炸极限范围,一般会降低上限,而下限则更复杂。当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时,任何比例的混合气体都不会发生爆炸。
31随着爆炸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增加,爆炸产生的热量增加,压力增大。当混合物中可燃物的浓度增加到略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爆炸释放的热量最大,产生的压力最大。当混合物中可燃物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释放的热量和压力随可燃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32火源和常见的火源有机械火源、化学火源。
33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量是炸药的感度。可燃气体是指温度为20℃,标准大气压力为101.3kPa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爆炸浓度限值上下限差)的气体。
34可燃气体分为两级。一级:爆炸下限<;10%;或爆炸极限范围≥12%,不考虑爆炸下限;二级:10%≤爆炸下限<;13%,爆炸极限范围<;12%。在实际应用中,爆炸下限(LEL)<;10%的气体一般为a类火灾危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为B类火灾危险物质。
35一般来说,由氢(H2)等简单组分组成的气体比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更易燃,比由复杂组分组成的气体更易燃,如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火灾爆炸危险性大。
36具有不饱和价键的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高于相应的饱和价键的可燃气体。
37当可燃气体的压力恒定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当温度恒定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当体积恒定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38气体中含有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越多的静电荷;气体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就越多。
39高压合金钢和铬、钼等稀有金属用于制造材料,并定期检查其抗压强度。
40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1) 一级,初沸点≤35℃;
(2) 第二类。闪点高于23℃
(3) Ⅲ级:23℃≤闪点≤35℃,初沸点大于35℃;或闪点大于35℃≤60℃,初沸点大于35℃,且连续燃烧。在实际应用中,闪点为<;28℃的液体通常为a类火灾危险品,闪点≥28℃、<;60℃的液体为乙类火灾危险品,闪点≥60℃的液体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2、 60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1、 建筑物耐火等级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2金属受力构件节点的接缝缝隙或外露部分应设置防火层。
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面积,一、二级防火分区的最大长度为250m,多层建筑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高层建筑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有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可扩大到50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
4地下室、无窗房间、地上有固定窗的房间、20米以上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廊、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大于30米的内部疏散走道,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5(1) 对于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在100米以上的住宅建筑,即使楼梯间、前室和共用前室可以自然排烟,也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② 内廊道大于20m且无自然采光通风设施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③ 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歌舞娱乐场所一、二、三层,地上一层、四层歌舞娱乐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以及人们经常居住在公共建筑里的地上房间。
④ 通风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设施。
2、 建筑物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通道
6建筑物上下两层设有走道、自动扶梯等开放部分的,上下连接层应视为防火分区。
7地下和半地下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应采用防火墙隔开,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
8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m2。2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区可以翻番。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9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13m。
10公共建筑和走廊式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11高度小于27米,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或者任何一扇门与最近的楼梯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的住宅,可以设置楼梯。
12除建筑高度不超过54m的单元式住宅外,高层建筑的安全或疏散出口必须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13建筑物内应设置紧急出口或疏散门。相邻两个紧急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14紧急疏散通道与两个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5%,自动疏散门与娱乐场所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5米,自动疏散门与娱乐设施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5米。
15楼梯的第一层应设有直接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在距楼梯不超过15m处设置外出口。
16疏散门或楼梯的门应为推栓式。
17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置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设在靠近外墙的一层,外墙开门。一层外墙洞口以上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檐口或高度不小于1.50M的窗。
18消防车道通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净宽不得小于4m。
19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在每层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小于0.50h的不燃材料密封,井壁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不燃体,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类防火门。
20电梯井道、电梯机房墙体采用耐火不小于1h的不燃材料,高层工业建筑的室内电梯井道、电梯机房墙体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5h的不燃材料。
21疏散楼梯的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m,其他建筑物的室外,其倾斜角不得大于60°,净宽不得小于80cm。当每个台阶距扶手25cm的台阶深度大于22cm时,不受此限制。
3、 室外消火栓系统
22消防用水可采用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
23室外消火栓水枪满水柱距地面不小于10m。
24民用建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建筑面积计算25、20、30L/s。
25自来水干管和环状管网的水管不少于两条。
26环形管道应采用阀门分为若干独立段,每段消火栓数量不应超过5个。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最小管径不小于100mm。
27道路沿线设置室外消火栓。当道路宽度超过60米时,应在道路两侧和靠近交叉口的地方设置消防栓。
消火栓与外墙的距离不宜大于2m。
29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30每个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10-15l/S计算,水泵接合器用水量按10L/S-15l/S计算。
31高层建筑消火栓满水柱不小于10m-13m。
32室外地面式消防栓应具有一个直径150 mm或100 mm和两个直径65 mm的消防栓开口。从地面到螺栓顶部的高度不应小于0.64M。
33消防水池应满足自动喷水要求,持续时间按1H计算。
34消防水池一级高层公共建筑、高层一级住宅、10000-30000平方米的商场不少于36m3;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和30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不少于50m3,高度在150米以上的,不少于100立方米;二级高层公共建筑、多层公共建筑、高层住宅建筑不少于18立方米;高层住宅建筑二级建筑不少于18m3,二级建筑不少于12m3,多层建筑不少于6m3。
消防车取水口半径不大于150m,消防车取水在消防水池内设置取水口,取水口与建筑物(除泵房外)的距离不小于15m。
4、 室内消火栓系统
36民用建筑用水量一般为20L/s,室内消火栓不少于4个。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建筑高度大于50m10l/s,超高层建筑为30L/s。
37当室内消火栓数量超过10个,且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外环状管网至少接入2根进水管,室内管道成环连接或进水管与室外管道成环连接。当环状管网的一根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进水管仍应能满足全部用水量。
38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立管宜为环形,管径不小于100mm。
39室内消防给水管道采用阀门分为若干独立段。
40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两支水枪的满水柱能同时到达房间的任何部位。两个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25m,水枪满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41室内消火栓入口处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80m水柱。超过80m水柱时,采用分区供水系统。当消火栓出口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设置减压设施。
42消防电梯前室设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高度为1.1m,出水口方向应向下或与消火栓墙成90°角。
43同层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m,栓口距地1.1m。螺栓口为DN65。水龙带不小于25m,开孔20mm。
44消防用水量储存10min,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时,经计算,水箱的消防储水量大于12m3时,仍可使用12m3;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水箱储水量超过18m3时,仍可以使用18m3。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类型
类型:湿式喷水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干法森林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预作用森林灭火系统。雨雾林系统、水幕系统。
45地下500平方米以上的商铺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水流指示器,报警阀,自动控制系统,报警阀。它由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和辅助装置组成。
47报警阀安装距地1.2m。
48每个报警阀控制的湿式或预作用式洒水器数量不得超过800个。带排气装置的干式喷头不超过500个,干式喷头不超过250个
49消防支管直径不小于25mm。每个消防支管最多可配置8个喷头。
6、 消防泵
50一组消防泵的吸水管数量不得少于两个。建筑物有防超压措施。
51消防泵房至少应有两根出水管直接与环形管网连接。
52固定式消防泵应配备备用泵,其工作容量不应少于一台主泵。
53消防水泵应在喷水灭火后5分钟内启动工作,当火灾现场被切断时仍能正常运行。
7、 机电专业消防设计
54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各防火分区的通风空调系统独立设置时,受保护防火分区内送回风水平风管与主管的交接处不能设置防火阀。
5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但对于连续供电时间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供电时间不应少于1.5h;总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医疗、老年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地下室1.0小时;其他建筑不少于1.0小时。
56消防应急照明分为消防疏散照明和消防备用照明。前者适用于楼梯间、前室、大厅等公共区域,后者用于消防控制室等消防设备用房。
57有封闭楼梯或防烟楼梯的建筑物,疏散通道应按要求设置消防疏散照明。
58消防应急疏散照明,走道最小照度不小于1.0lx,人员区及避难层(室)不小于3.0lx,病房楼或手术部避难室不小于10.0lx;避难走廊和前室不小于5.0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消防设备用房的备用照明不得低于正常照明。
59疏散通道或疏散门正上方应设置分散的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及其转角应设置在离地高度小于1m的墙上。走廊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大于20m,袋装走廊不大于10m,转角不大于1.0m。
60建筑高度在27米以下的住宅建筑的楼梯等公共部位不得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建筑高度低于54米的住宅建筑楼梯等公共部位不得设置分散的指示标志。
@xuefen.com.cn 2013-2022 闽ICP备2023010389号-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