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考科目的分数分布不一定相同,但会有相似之处。因为年度评分标准和分数分配规则会随着试卷的难度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和调整。以下为国考科目分数分布情况。
模块 | 题型 | 题量 | 分值/题 | 总分 | |
1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40 | 0.8 | 32 | |
2 | 数量关系 | 15 | 0.8 | 12 | |
3 | 判断推理 | 图形推理 | 10 | 0.6 | 6 |
定义判断 | 10 | 0.7 | 7 | ||
类比推理 | 10 | 0.5 | 5 | ||
逻辑判断 | 10 | 0.8 | 8 | ||
4 | 资料分析 | 20 | 1 | 20 | |
5 | 常识判断 | 20 | 0.5 | 10 | |
总计 | 135 | 100 |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他们从小到大参加过无数次考试。他们对考试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不陌生。他们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相信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曾发生过,但如果这些因素过度放大,势必会对考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调整心态。面对考试,尤其是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我们有一些紧张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正视这种紧张,我们认为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相反,有利于考试。因此,张力是正常的。第二,要增强自身实力。事实上,我们很焦虑,也很茫然。主要原因是对考试缺乏信心,对系统考点把握不够。因此,增加自己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如果能让自己在考前不要太紧张,不要在考前几天,焦虑不安,我们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学习计划。首先,要有长远的规划。例如,所有的科目都应该平衡地复习。每个科目都要进行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复习。第一阶段应仔细复习专业基础知识点。第二阶段应结合模板试卷练习。第三阶段应该充满真实的模拟练习。要精确,找出遗漏的地方。相反,你需要有短期的计划,比如你每天和每周想要实现的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步一步完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经常纵向比较,不断提高自己。
很多考生总说没时间做而放弃。常识并不纠结。他们可以随便做。他们不能在数据分析上花太多时间。如果他们直接选C作为最后一道题,其实就没有时间去讲逻辑了,这些说法看似合理,但仔细想想一共有五个部分,放弃了三个部分,那么怎么可能得高分,其实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速度慢,效率低,对知识点掌握不够,做问题的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时间分布应该是平衡的。我们不应该总是想着该放弃哪一块,而应该尽力把握每一块,合理分配时间。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使这个问题先易后难。
@xuefen.com.cn 2013-2022 闽ICP备2023010389号-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