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识: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室效应

2018/04/26 11:12:28文/admin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化学常识: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室效应,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室效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

一、化学常识: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室效应

自80年代以来,长江地区梅雨期的提前到来,“春寒、夏凉、秋冬暖”的反常气候现象,一直在神州大地上徘徊,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我国气候的微妙变化,决非“孤独一枝”,只是全球气候异常反应的一部分。气候的变暖,正在破坏着生态的平衡,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亮出了一张令人深思的黄牌。温室效应则是影响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气中CO2、CH4、SO2、氢氟烃等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其中一半由于CO2的浓度的增加而形成的。

同学们知道地球的生物圈中,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呼吸产生CO2,海洋表面逸出CO2,森林火灾、火山喷发也产生大量的CO2,这是CO2的自然产生的过程;而绿色植物和海洋表面则吸收大量的CO2。自然产生和自然吸收,使CO2在大气中的浓度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形成了生物圈内碳的循环。但二战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以及人口的剧增,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使CO2等温室效应气体增加,参加自然界碳的循环。特别进入八十年代,每年都有超出60亿吨CO2被排放到空中。海洋、绿色植物吸收CO2的能力有限,多余的CO2便滞留在大气层中。CO2可以强烈地吸收红外线,多余的CO2便阻止热量在夜间从受太阳加热过的地球逸散出去,结果热量便聚集起来,反过来加热地球。地球的气候便由此变暖,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产生,影响着地面的热平衡。科学家预测如空气中的CO2的浓度,由现在的345ppm增加到2030年的690ppm,那么气温将比现在上升3.5—4.2度。随着地球温度的上升,海水将出现热膨胀现象,两极冰雪的融化量增加,海平面升高。海拔很低的马尔代夫、基里巴斯、巴哈马等岛国,太平洋上著名的中途岛、圣诞岛、各国的沿海城市都将遭受灭顶之灾。并且只要海平面稍有上升,风暴、潮汐变会加剧。

“温室效应”正改变着全球的降雨量和土壤的温度,热带地区降雨增多,适度加大;大陆内地将更加干燥。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极有可能加速到大西北地区的干旱和沙漠化进程。

环境是地球生命的支持系统。爱护环境,保护气候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目前全球性的环境运动已方兴未艾。要减少甚至消除“温室效应”的影响,必须减少CO2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同时加强生物圈对CO2的吸收能力。

首先,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如大力发展无污染的核能、氢能、太阳能、风能、潮汐和地热资源。积极发展仿生学、探讨动物适应环境,节能的奥秘,一旦成功,无疑会给令人头痛的节能问题,开辟一个新纪元。

其次,减少向大气中释放氯氟烃等气体,阻止南、北极“臭氧洞”的扩张和臭氧层衰竭。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仅占地球表面6-7的森林,吸收的CO2比地球表面70%的海洋还多1/4。所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对CO2的吸收能力。我国已完成了规模巨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兴建长江中下游,沿海防护林体系和太行山绿化工程。以上绿化工程完成,对改变我国气侯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在造林的同时改进水源,发展生物肥料,改良土壤的结构,也可以有较效减少CO2的排放量。

创造了现代文明的人类,经一代、几代人的努力,定会为了子孙后代创造出幸福,优越的生存环境。

二、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室效应

据最近研究表明: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在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事实上,对此普通老百姓无能为力。真正的元凶之一,其实是人类的肉食习惯,严重的加剧温室效应的进度。

众所周知,南北极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北极冰层可以反射80%的太阳能来平衡海水的温度。如果北极冰层融化,海水就会因吸收热量而快速升温,从而打破平衡。地球气温每升高一度,就会引起生物和气候的重大变化。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底报告指出:饲养牲畜是造成气候变化的最大元凶。家畜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气体约占整体温室效应气体的8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牲畜比汽车多18%;土地面积的30%被饲养业占用;可耕地的33%被用于种植饲料作物;一公顷的土地可以养活20个吃土豆的人,却只能养活1~2个肉食者。为了获得种植饲料作物的耕地,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砍伐森林。这就是为什么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已经被破坏殆尽的主因。目前地球上有近10亿人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之苦,尽管如此,世界上却有1/3以上的谷物没有拿来供应给人吃,而是用来喂牲畜。如果不停止畜牧业和肉食,可以预见,全球范围内耕地面积会进一步减少,粮食会进一步减产,温室气体排放会一如既往,医疗费用会攀升,全球粮食危机、环境污染和森林损毁以及水土流失都会进一步加剧。不过,我们拥有转变危机的希望!在不能减少世界人口的情况下(地球人口67亿),减轻地球的负担、扭转暖化危局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改变人类的肉食习惯,减少因为饲养牲畜所造成的巨大损耗和污染。这是一种不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方式,其他的方式难以短期奏效。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研究小组主席暨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帕乔里博士于2008年公开呼吁全球民众少食肉,因为肉是排碳量高度密集的商品,而且食用肉类对健康有害无益。他呼吁“不吃肉、骑脚踏车、少消费,就可以协助遏止全球暖化。”“素食、环保、救地球”!这在国外已成了响亮的口号。许多国家的素食环保活动已经走在了前面。英国政府自02年起,就开始鼓励国民改采素食。前不久,欧洲议会气候委员会会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时:正式承认“畜牧业造成全球暖化”并建议减少畜牧业补助金发放,以减少甲烷。好多欧洲议员都拍手、举手、树大拇指,甚至有起立拍手的,欢庆通过此法案!德国环保局发表声明劝导德国人少吃肉以缓和地球气候变迁,畜牧业除了有害健康也产生了氧化亚氮(nitrousoxide),环保局表示集约养殖场尤其耗能,它排放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约占德国总量的15%。

大气中的甲烷九至十五年就会消散,但二氧化碳会滞留四十至两百年。因为甲烷比二氧化碳更快消散,暖化气候威力较强,要是没有甲烷,地球会大幅快速降温。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寇克史密斯(KirkSmith)博士说:减少甲烷,我们就会有更多时间对抗气候变迁。他也说畜牧业是人为甲烷最大的来源,建议政府课征肉税以减少肉食。因此吃纯素减少甲烷是让地球降温最快的方法,立即见效。中国人口众多,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中国民众不论是肉食还是素食,都将对全球暖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议:1.更新民众的饮食观念,倡导全民素食;2.发展素食产业;3.逐步减少乃至取消稳定肉市的补贴投入;4.大力发展太阳能,把太阳能等永续能源的开采作为国家的公共事务统一规划管理。

有机构已在论证,急于开发开垦沙漠,也会加剧温室效应的程度,因为沙漠中的蒸发量非常巨大,会增加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至于地球沙漠化的成因,许多科学家所论证的是人类过度开垦森林草原形成的。但是这种结论可能面临被推翻的危险。因为有地质学家发现,从地质年代推算地球沙漠带的分布,具有某种周期性。从而证明沙漠化是自然现象,人类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学分网小编提示:以上是化学常识: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室效应,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室效应。学分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易错点总结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析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必背大全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易错点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