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7/06/08 10:49:20文/网编2

2017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版)

整体语文考试难度:(五颗为很难)

2017年高考全国各省市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版)

语文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学!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

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

6.【答案】

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7.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错误。

8.

【答案】AC

9.【答案】(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从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还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要负起责任;由材料二结尾“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等语可知要大家都尽力;等等。

10.A

【解析】“孙憙”做“孤”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两项。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和“云”中间不能连在一起,故排除B项。

11.【答案】B

【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

13.【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

(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憙。

【解析】(1)句中的“枉”“更”“它”“复”,加被动句式。(2)句中的“大”“界”“辄”“屡”“之”,加省略句。

14.【答案】CE

20.【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 事实并非如此 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第一空根据“以为变色龙”“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等信息可知,应填写“想变成什么颜色”;第二空根据“其实”及空后等内容可知,应填写“事实并非如此”;第三空根据“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等内容可知,应填写“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21.【答案】②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应当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然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题目中所给①句是针对“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答案可以定为:②名字不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2021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 2021新高考一卷语文答案
2021高考语文试卷 新高考语文一卷试题
高考语文北京卷评析:把握时代脉搏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结构
2017年海南高考语文答案及解析(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