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专业就业前景:
世界语(Esperanto)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azarz Ludwik Zamenhof)1888年在印欧语系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语言,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肤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世界语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辅助语,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世界语组织和世界语者。早在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正式把《国际世界语协会》列为教科文组织B级咨询关系单位,确定了国际世界语协会在联合国和教科文组织的正式地位。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对世界语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圣马力诺共和国2012年宣布采用世界语作为其官方语言。以世界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宗教团体有,巴哈伊教(Bahai),雍仲本波佛教(Yongzhong Bonpo),韩国圆佛教(Umlis-mo),日本大本教(Omoto)等。以世界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际性组织还有《圣马力诺国际科学院》,《国际文化艺术联合会》等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世界语广播,在各国世界语广播中名列前茅,一直受到国际世界语界的关注。世界语的语法严谨、语音优美、逻辑性强、表现力丰富,很多世界经典名著都有世界语的翻译版本,例如《圣经》,《古兰经》等等。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世界语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少部分来自日耳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的,其基本规则只有十六条,因此比较容易掌握。世界语从1905年起开始传入我国。
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0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它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在很多国家有很多热心的世界语者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组织。通过华盛顿大学的Sidney S. Culbert博士的研究,有1,600,000人使用世界语的人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个数字只限于那些“专业精通”的世界语者人群中(拥有实际的除了问候和简单的词组以外的会话能力)。这个研究并不是针对世界语的,而是对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所进行的研究。这个数字也被Almanac World Book of Facts和Ethnologue所引用。假设这个数字是正确的,这就意味着世界人口中的大约0.03%人使用着这种语言,迄今仍远没有达到Zamenhof的使它成为世界通用语的目标。人类学家也宣称世界上有大约200-2000的世界语第一语者。
世界语诞生后,主要在欧洲国家传播,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在亚洲,日本的世界语基础最为雄厚。二十世纪初,世界语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得到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并在其后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
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创刊。次年,中国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1964年开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至今仍有每天1小时的广播时间,拥有广泛的世界语听众。除官方和半官方刊物和网站,中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也有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其中,纯文学刊物《三色堇》曾获得国际世界语协会的文化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1986,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2004年7月24日至31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 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
世界语大概是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的,至今已经100年。由于它能入乡随俗,同我国的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很快在中国扎下了根,新中国建立后,它又服务于对外宣传事业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绩超过旧中国任何一个时期。由于得到党和ZF的支持,加上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世界语在中国能够不断发展。
从1979年以来,中国加强了与国际世界语协会的联系。1980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加入国际世协,成为它的团体 会员;20多年来,中国每年都派代表出席一年一度的国际世界语大会。有时还派代表出席日本、韩国、南斯拉夫国内世界语会议和太平洋地区以及亚洲世界语大会。在大会期间,广交朋友,增进同各国世界语者的友谊。在此期间,国际世协和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世界语组织的负责人也多次访问中国。数十个城市的世界语协会和组织,也同各国的一些城市的世界语组织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铁路、医学、教师、商业、集邮等专业世界语组织和青年世界语组织,也同相应的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国世界语运动已融入国际世界语大家庭。
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是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也是最成功的一届国际大会,受到与会者的称赞。1992年在青岛举行的第5届太平洋地区世界语大会和1996年在上海举行的第1届亚洲世界语大会,也取得成功,证明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实力。
中国世界语运动的迅速崛起,受到国际世界语界的注目。鉴于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日益强大,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世协非常重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高度评价中国ZF和社会各界支持世界语事业,热烈祝贺中国世界语运动所取得的成绩。1983年,国际世协授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流动奖杯——费恩杯,以表彰中国世界语运动多年来的工作成果。同时,国际世协相继选举巴金、胡愈之、陈原为国际世界语协会荣誉监护委员会委员,选举李士俊、谢玉明为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世界语界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
@xuefen.com.cn 2013-2022 闽ICP备2023010389号-3 最近更新